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9667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指导: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辨析汇总

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

    安定:

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

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

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

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

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

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

    安顿:

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

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

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

    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

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

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

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

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4.沮丧--颓丧

    沮丧:

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

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

    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

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

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

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

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

    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

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

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

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

    都是动词。

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

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

如:

有把握。

    掌握:

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

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8.颁布--公布

    都是动词。

公开发布。

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颁布:

着重指向下颁发。

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

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

着重指向公众发布。

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

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9.包含--包括--包罗

    都是动词。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

指“内里含有”。

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

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

包容含有。

    包括:

着重指“总括”。

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

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

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包涵:

原谅、宽恕。

    10.保持--维持

    都是动词。

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

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

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

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1.保存--保留

    都是动词。

存留下来,不使改变。

有时可换用。

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

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

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

保留还有两个意义:

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

这跟“保存”有区别。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12.保卫--捍卫

    保卫:

着重于“卫”:

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

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

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

着重于“卫”:

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

色彩较庄重。

对象不能是人。

    13.宝贵--珍贵

    都是形容词。

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

    宝贵:

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

指宝贵、稀少、珍奇。

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14.饱满--丰满

    都是形容词。

表示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

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

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

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15.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

突然猛烈的发生。

有时通用。

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

本义是弹药爆炸。

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

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16.残酷--残忍

    残酷:

着重指冷酷无情。

多形容敌人的行为。

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

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

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17.抱怨--埋怨

    抱怨:

都是动词。

因不满而责怪别人。

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

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

责怪的程度较轻。

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18.卑鄙--卑劣

    卑鄙:

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

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

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19.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

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

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

可以带宾语。

    竞赛:

指竞争,力争优胜。

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

不能带宾语。

    20.必须--必需

    必须: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

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21.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

偏向,掩护。

    庇护:

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

语义较重。

    袒护:

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

语义较轻。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22.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

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

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

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23.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

丢掉不要。

    摈弃:

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

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

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

坚决扔掉。

语义较“摈弃”轻。

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

不要,不再保留。

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24.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

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

不免:

指免不了。

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

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

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

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

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5.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

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

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

多指具体安排、配置。

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26.不至--不致--不止

    不至(不至于):

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

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

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27.草率--轻率

    同为形容词。

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

    草率:

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

可以说“~从事”。

    轻率:

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

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28.诧异--惊讶--惊诧--惊奇--惊异

    同为形容词。

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

有时可换用。

    诧异:

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

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

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

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

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

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

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

程度比“惊奇”重。

    29.场合--场所

    同为名词。

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

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

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

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

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30,苍茫--苍莽

    苍茫:

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

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31.常常--时常--经常

    同为副词。

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

    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

    时常:

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

    经常:

有时指“常常”、“时常”,因此用“常常”、“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还可作形容词:

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经常费用”等。

    32.陈规--成规

    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

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33.撤消--取缔--取消

    同为动词。

废除、去掉某种组织等。

    撤消:

有时写作“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正撤回、取消。

对象常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极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如“他撤消了自己的意见”。

    取缔:

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和限制。

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

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

色彩不如“撤消”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34.陈列--陈设

    同为动词。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陈列:

着重指一定条理排列、展出,供人参观。

对象常是模型、纪念品、文物、展览品等。

带有郑重色彩。

    陈设:

着重指按一定审美观点摆设、布置、供人观看、欣赏。

对象是家庭用品等,不带郑重色彩。

    35.成果--结果--效果

    同为名词。

好的成效、好的结局。

    成果:

只指好的结果,常用“大、小、伟大、丰硕、巨大”等词来形容。

范围较窄,一般指人们长期辛勤工作的收获。

    结果:

中性词。

兼指好的和坏的。

可用“好”、“坏”等来形容。

范围较广,可以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局,也可以指客观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结局。

    效果:

中性词。

但以指好的结果居多。

坏的结果较少。

可以用“好、坏、大、小”来形容。

范围较窄,常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果。

    36.迟疑--踌躇--犹豫

    同为动词。

拿不定主意。

    迟疑:

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踌躇:

着重指行动,是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

多用于书面语体。

    犹豫:

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都常用。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37.充斥--充满--充溢

    同为动词。

某间由不满(或空)到满的变化,填满,装满。

    充斥:

贬义词,带厌恶色彩,指到处都塞满。

    充满:

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可指人、具体或抽象事物。

    充溢:

比“充满”的程度重,装得满满的,或指充分流露出来。

具有形象色彩,象水装得很满或过满那样。

常用于文学语体。

    38.充分--充足--充沛--充实--充裕

    同为形容词。

足够,不缺乏。

    充分:

着眼于程度或限度方面,有时指足够,常形容理由、信心等抽象事物;有时指尽量、完全,常形容休息、利用等行动,多作状语。

    充足:

着重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

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

    充沛:

不仅足够,而且丰富、旺盛。

一般形容精力、感情等。

    充实:

着眼于内部,是“虚空”的反面。

一般只形容内容、知识、力量、人员等。

还可以作动词,使充实、加强之义。

    充裕:

不仅足够,而且宽裕。

一般只形容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

    39.憧憬--向往

    同为动词。

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爱慕而追求,渴望得到或达到。

    憧憬,褒义词,想象理想中的美好的事物。

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向往:

中性词,一心想着,充满希望。

对象不一定是好的事物,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40.矗立--耸立--屹立

    同为动词。

高高地立起。

    矗立:

着眼于直。

是直而高地立着。

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耸立:

着眼于高。

高得突出地立着。

    屹立:

着眼于稳固。

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比喻其他东西或人坚定不动地独立着,因此常说“屹立不动”。

可以用于物,也可以用于人。

    41.创建--创见

    创建:

动词,创立。

    创见:

名词,独到的见解。

    42.创立--建立--树立

    同为动词。

造成新的事物。

    创立:

创造性的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

一般用于褒义。

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组织、学说、体系、事业等。

    建立:

泛指造成新的事物。

用于抽象意义,是“使产生、使形成”;用于具体意义是“建造”。

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

还可以是具体的,如厂矿、电站、基地等。

    树立:

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

多用于褒义,少用于贬义,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多是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

    43.窜改--篡改

    窜改:

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常常指错误地改易、变更。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学说、精神、指示、经典著作(的精神)等。

常指用假的、错误的,取代或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44.叮咛--叮嘱--嘱咐

    同为特意告诫对方记住。

    叮咛:

词义比“嘱咐”重,是反复嘱咐。

    叮嘱:

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语重心长,多用于长对幼、上对下,

    嘱咐:

告诫对方记住。

比“叮咛”、“叮嘱”词义轻。

    45.度过--渡过

    度过:

经过、通过一段时间,用于时间方面。

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渡过:

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

如江、河、湖、海或难点、难关、危机、困难时期等。

    46.断定--确定

    断定:

着重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

着重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决定。

    47.对比--对照

    对比:

多指比高低、上下、大小、优劣等,在这一个意上,既可以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男女、新旧、大小、强弱、轻重、长短、冬夏、今昔等),也可以用于并列的事物(如产品、速度、效果、力量、人心等)。

    对照:

有时表示相对、映衬,在这个意义上,多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有时表示互相比照、参看、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用于相关联的事物(如文白对照、言文对照等)。

    48.恶果--后果

    恶果:

贬义词。

专指坏的结果和坏的下场。

程度比“后果”重。

    后果:

中性词。

有时泛指将来产生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坏的结果。

这时它的前面常加贬义形容词。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对十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100组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辨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词语及辨析供考生复习参考。

    49.遏止--遏制

    遏止:

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

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

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

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

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50.法制--法治

    法制:

名词,法律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