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06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些穴位 千万不能随意按敲.docx

有些穴位千万不能随意按敲

这个日益关注健康和西医对慢性病无用武之地的时代,中医越来越受到国人重视。

从治病机理和治病手段上讲,我更相信中医。

      从医学哲学上讲,中医显然更高一筹:

中医是讲天人合一的。

西医强调与疾病作斗争,用对抗的方法来解决人类对身体犯下的错误。

中医强调顺天时而动,用预防和疏导的方法治未病之病。

  相信真正能将人类的健康带向未来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

有4本中医普及书很流行:

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和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已》(共有3本)。

书中讲述了一些非常简单而有用的日常经络保健方法,但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穴位按摩和经络敲击方法。

其实,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

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

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穴位的按摩方法有两个注意点:

一、力度轻重。

轻为补,重为泻。

  

二、点按的方向。

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与呼吸的关系。

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

心包经、胆经。

      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

      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

      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

一、力度轻重。

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二、敲击的方向。

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

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

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  

手阳经:

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逆/泻顺/补  

手阴经:

肺经、心包经、心经顺/补逆/泻  

足阳经:

胃经、胆经、膀胱经顺/补逆/泻  

足阴经:

脾经、肝经、肾经逆/泻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

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

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几个注意点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

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

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

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

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

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

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

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

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

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

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

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

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

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

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然后,对照本文中的表格,可以轻松判断经络调理的方向。

【艾灸常用穴位】超多图超详细

灸身柱穴-

-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

-

-

-

-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

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

-

  ◆灸大椎穴-

-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

-

-

-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

-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

-

  ◆灸中脘穴-

-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

“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

“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

-

-

-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

-

  ◆灸关元穴-

-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别名“丹田”。

《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

“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

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

-

-

现代研究发现:

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

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

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

-

  ◆灸气海穴-

-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

“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

“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

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壮。

-

现代研究认为:

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

-

  ◆灸神阙穴-

-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

-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

“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

  ◆灸足三里穴-

-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

-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甲乙经》载:

“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医说》羹: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针灸大成》载:

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

“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

-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

-

  ◆灸三阴交穴-

-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

-

-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

《甲乙经》载:

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

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

-

    《千金要方》载:

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

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

《眼科锦囊》载:

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

-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

-

其他美容穴位

-

-

-

-

-

-

-

-

-

-

-

-

-

-

-

-

-

风湿\类风湿断快速根疗法

 将鸡蛋3个,放到沙锅里,加上50度以上的白酒,酒能泡到鸡蛋一半满就行了.再用小火加热至熟.趁热将鸡蛋和酒同吃完.吃完后上床盖被子一小时.把汗逼出来.再洗个澡.如是3次就可断根. 

原理:

酒加蛋产生高热,酒能通经活血,渗药性强之功效.故很多药方都用到酒.[风湿\类风湿断快速根疗法]

秘传穴位疗法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

       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

       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

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足三里、                               头痛   -----卤会

伸展一切经脉-----申脉、                                鼻病   -----风门

一切筋病-----  承筋、                                   尿多  -----小指第一关节、

一切骨病  -----  绝骨、                                  更年期-----隐白                                  

一切疹病  -----百虫窝、                               咳喘-----定喘

一切主升  -----百会、                                    胆囊炎-----胆囊穴

一切主降-----涌泉、                                      面瘫    -----牵正   

内外伤    -----承山                                           阑尾炎-----阑尾穴     

血压    -----三阴交                                          中风   -----悬钟  

经验四穴;

血海领血超、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

独特穴位诊疗;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    男科病亦有反应、

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应、

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有反应的、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

便秘大肠腧附近多有错位、

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如果环跳也有压痛即可确诊。

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胃肠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印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太阳、风池、头维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多一次治愈。

中府穴是肺经病变的反应点、

坐骨神经痛在天宗附近有压痛、

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

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呃逆点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泻便秘取天枢、

女人肩背酸痛取附分、膏盲、

男人肩膀酸痛取天柱、肩井、

肩胛内上角对肩周炎有特效的、

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结肠炎在章门有压痛、

胃溃疡在足三里下2寸及梁丘穴有反应、

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漏谷、阴凌泉穴有压痛、

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有压痛、

胆道病在胆囊穴和外丘穴有反应、

阑尾炎在阑尾穴有反应、

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有反应、

{以上的反应点在同侧}。

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胃肠痉挛大多在5--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