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1556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

是苦?

是乐?

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

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

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

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

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quán()释徘huái()xiácī()bì()益

2、请你默写下列名篇中的佳句:

(8分)

(1),总是留着—留着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4)求剑若此,?

(5)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6)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

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5、综合运用(共7分)

(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

“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

“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

”小玲回答:

“惊蛰和春分。

(二)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1分)

活动一:

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

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东行】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2分)

①高手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

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

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2分)

备选人物:

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

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62分)

(一)阅读《诉衷情》,完成后面小题。

(6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

(4分)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二).阅读《郑人买履》,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

8.给加点字解释。

(4分)

先自度其足()至之市()

而忘操之()遂不得履()

9.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用/)(2分)

而置之其坐

吾忘持度

10.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的大意。

(4分)

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11.文中横线上的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分)

12.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17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

 

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3.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6分)

1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4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15.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分)

16.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四)(22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

“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

”我说为什么呀?

她说:

“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

从来没有疼爱过我!

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

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

“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

“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

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

”我问怎么了,她说:

“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

”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

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

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

“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

“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

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

“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

”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

”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7.“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18.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B、失望地愤愤地怯怯地

C、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D、怯怯地失望地愤愤地

1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20.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21.“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

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4分)

 

三、22、作文60+5分

七上第一单元答案

东安中学徐伟

1、诠徊瑕疵裨

2、略(见课本)

3、【解答】A.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句中指乡村建设要有重点,使用正确;

B.指日可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句中已经实现,不合语境;

C.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句中指家风对人的影响,使用正确;

D.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符合语境.

故选:

B.

4、【答案】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A项:

“约”或“余”去掉一个。

C: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而是”改为“还”。

D成分残缺。

改为:

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一)B

解析:

A.考察重阳节习俗。

B.考察十二生肖的排序,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是“巳蛇”后两位,应为“未羊”。

C.考察敬谦词,“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D.考察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名惊蛰”,“春分”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

5

(二)、

(1)活动三:

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2)①⑤

(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6.班超排比

7.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抒情方式的了解,抒情分为: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直接表达出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14.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

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15.表现“我”在老海棠树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我下文进一步写“我”与浓浓的亲情做铺垫。

16.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解析】

13.

试题分析:

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老海棠树”这一主题事物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把握。

根据提示:

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根据题干中的例子,答案中需要有两点,一是对奶奶的看法,二是对奶奶的感情

【答案示例】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18、【解析】本题突破点在最后一个空,从前面女儿的“狠狠地摔书包”这点可以看出女儿此时很生气,所以应该是“愤愤地”,排除法选择D项,soeasy~

【答案】D项

19、【解析】含义理解题首先要关注句子中有没有双重含义,有双重含义需要解释,另外注意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就包含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需要解释出来,第二句侧重于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指冬天的寒冷;这里的冬天又指人生的冬天,写出“我”看见婆婆因为得了精神病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伤心和无奈,是心理上的寒冷。

②和奶奶一起钓蝴蝶,经过成长,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让奶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

自己也感受到付出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0、【答案示例】作为儿媳——1.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

2.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

作为母亲——1.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

2.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

3.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21、【解析】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成长经历”这几个关键词,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中“女儿”的经历,千万不能脱离文章空谈,先结合文章内容,再结合到自身实际答题才更完整。

【答案示例】启示:

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

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

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

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