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ppt.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661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肿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水肿ppt.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肿ppt.docx

《水肿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肿ppt.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肿ppt.docx

水肿ppt

第一节水肿概述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作厂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水肿的形成,总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所致。

《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金匮要略》对水肿称为“水气”。

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类型,又从五脏发病的机制及其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辨证施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实证多由于风水泛滥、水湿浸渍、或湿热壅盛。

虚证多由肺、脾、肾阳气之虚。

本病施治的关键,正如景岳所说: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因此治疗抓住肺、脾、肾,其余便迎刃而解。

第二节水肿医案

一.王占玺医案

二.杜雨茂医案

三.施今墨医案

一、王占玺医案

1医者简介:

(同前)2验案

占某,女,3岁。

1976年9月30日初诊。

患儿于本月13日家长发现浮肿,17日查尿蛋白(+),人某医院治疗。

经用青、链霉素及中药治疗后,浮肿稍减轻,但面及下肢仍有浮肿。

尿蛋白(+),颗粒管型(+),不愈邀诊。

舌苔薄腻,脉象小滑,面色白,食欲明显减少,大便时溏,此中虚水浸,拟扶土制水法,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太子参l0g,白术6g,茯苓15g,生甘草3g,生黄芪15g,薏苡仁12g,砂仁6g,木香3g,每日煎服1剂。

服6剂后浮肿全部消失,尿蛋白(-),白细胞0~1/高倍视野。

舌苔仍薄腻,脉仍有滑象,此尿蛋白虽转为(-),然脾湿未尽,又服前方12剂,舌苔转净,复查尿蛋白2次均为阴性而治愈。

3评析

本案为王占玺治疗水肿验案之一。

本案患者面部及下肢浮肿,纳差,便溏,面色白,舌苔薄腻,脉滑。

证属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水邪弥漫,属阴水范畴。

治以健脾益气,扶土制水,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而收效。

杜雨茂医案1医者简介

杜雨茂,1934年生,陕西省城固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

曾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通晓诸家,尤专仲景之学,对中医肾病颇有研究。

编著《伤寒论六经辨证表解》等专著10余部。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2验案

袁某,男,20岁,宝鸡红星化工厂工人。

1977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去年四月中旬病水肿,在宝鸡市某医院住院治疗。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给予环磷酰胺、泼尼松及中药治疗,共住院24天,病情减轻,带药出院。

6月初病复加重,当地医院再用上药而乏效,故来求治。

查患者面部及下肢浮肿,按之有轻度凹陷,自感头晕乏力,腰酸痛,小便黄少,脉细弦,舌红苔黄厚,面部有少数痤疮,面色发红。

化验:

尿蛋白(+),颗粒管型5~8,脓球(十),红细胞少许,上皮细胞少许。

中医辨证:

久病水肿,病情起伏,肾阴亏虚,水湿留滞,夹有瘀热。

治拟滋肾利水,清热化痰。

处方:

生地黄12g,枸杞子12g,丹皮9g,泽泻12g,茯苓12g,车前子12g,怀牛膝9g,鱼腥草30g,连翘18g,丹参18g,当归12g,益母草30g,桑寄生12g,白茅根30g。

水煎服,日1剂。

并令其在1周内撤去西药,专用中药治疗。

每周复诊1次,基本守上方,有时视病情增减一二味药。

至3月4日,共服药32剂。

肿全消,腰不痛,惟口干,稍劳后腰酸,余无明显不适,脉沉缓,舌淡红苔白微腻。

化验:

尿蛋白(-),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少许,余(-)。

宗前法,加重益肾,减少清利。

处方:

生熟地黄各9g,山药12g,女贞子12g,枸杞子12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9g,猪苓12g,丹参18g,当归9g,鱼腥草30g,白茅根30g,生益母草30g.水煎服。

每周复查1次。

基本宗此方稍事出入加减。

至9月28日,共服54剂。

其间因感冒1次尿蛋白出现(+),数日后随又转为(-)。

近日化验:

尿蛋白(-),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少许,余(-)。

嘱其带方回家续服,以冀巩固。

法以滋阴健脾为主,清利余邪为辅。

处方:

汤剂:

六味地黄汤加黄芪。

党参,白术,旱莲草,石韦,金钱草,生益母草。

水煎服。

丸剂:

生地60g,熟地黄60g,山茱萸60g,山药45g,丹皮45g,茯苓45g,泽泻45g,党参45g,黄芪60g,旱莲草45g,巴戟天45g,石韦60g,车前子45g,茺蔚子45g。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服9g。

此后主要服丸药,汤药间断服,回厂后边上班边服药,半年之后一切正常而停药。

1978~1982年每年来院复查1次,均正常,疗效巩固。

3评析

本案为杜雨茂治疗水肿验案之一。

本案患者面部及下肢浮肿,伴头晕乏力,腰酸痛,小便黄少,脉细弦,舌红苔黄厚,面部有少数痤疮,面色发红等,杜氏诊为肾阴亏虚,水湿留滞,夹有瘀热。

治拟滋肾利水,清热化痰。

首诊以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二诊则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首诊用生地黄,因生地黄既可滋阴,又可清热、凉血,二诊则生熟地黄并用。

杜氏喜用鱼腥草、白茅根、生益母草,且用量又每每在30g左右。

他认为这些药物利水不伤阴,清热而不损胃气,且有入下焦为血分之妙用。

这是从仲景猪苓汤中悟出,且更切合病机。

其化裁经方,匠心独用。

施今墨医案

1医者简介:

(同前)2验案:

(1).风热外袭水肿案(急性肾炎)

王某,男,23岁,病历号52、6、185。

发病二十余日,过午寒热,头面出汗,小便色赤,颜面四肢浮肿,口渴思饮,大便干,三、四日一行。

经医院查尿有红细胞,蛋白及上皮细胞等。

苔薄白,舌质红,脉浮数。

辨证立法:

外邪入侵,营卫痞塞,遂致水气不行,渗溢而为浮肿。

正邪搏结,因发寒热,里热甚炽,口渴思饮,迫血妄行,热入膀胱,法当清热利尿,润燥止血治之。

处方:

白苇根20克白茅根20克大生地10克鲜生地10克冬葵子12克云茯苓l0克冬瓜子12克旱莲草30克车前草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朱茯神6克朱寸冬10克仙鹤草12克凤尾草10克甘草梢6克阿胶珠10克瓜蒌子10克瓜蒌根10克。

二诊:

服三剂,尿中红细胞减少,小便量亦增多,大便仍燥,浮肿依然,寒热犹作。

处方:

前方加火麻仁12克,再服三剂。

三诊:

服药三剂,经检尿仍有细胞及蛋白,小便尚不通利,大便较干,下肢浮肿见轻。

处方:

白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大生地10克鲜生地10克酒黄柏6克酒黄芩6克炒香豉12克山栀衣6克旱莲草12克车前草12克冬瓜子12克冬葵子12克赤茯苓10克赤芍药10克瓜蒌子10克瓜蒌根10克郁李仁6克炙草梢5克晚蚕砂(炒皂角子10克同布包)10克。

四诊:

服药四剂,寒热已退,医院检尿仍有少量红细胞及蛋白,上皮细胞。

浮肿虽渐消,而晨起面肿,晚间腿肿较重,口干舌燥尚未减退,拟猪苓汤、葵子茯苓散加味治之。

处方:

淡猪苓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12克车前草12克旱莲草12克冬瓜子12克冬葵子12克阿胶珠10克滑石块10克(布包)炒泽泻10克仙鹤草15克炙草梢3克。

五诊:

药服六剂,症状减除,饮食睡眠二便均已如常,经医院检尿仍有少量蛋白,拟予丸方常服。

处方:

每日早服六味地黄丸1丸,午服云南白药0.3克。

3评析:

古人所谓风水、皮水者,其症状多与现代医学诊断之肾炎相合,本案即是此类疾患。

经治五次,症状基本消失,但蛋白尚未全除,故子常方六味丸治之。

云南白药可治肾炎后尿中蛋白久久不消者,亦治肺结核阴虚潮热。

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总称。

是一组不同的病因,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肾小球急性炎症改变,主要表现为尿改变、水肿、高血压的综合征。

属中医“风水”、“皮水’’的范畴。

本案即是此类疾患。

经治五次,症状基本消失,但蛋白尚未全除,故予常方六味丸治之。

云南白药可治肾炎后尿中蛋白久久不消者,亦治肺结核阴虚潮热。

注:

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

味微苦、性寒。

大肠、肾、心、肝经。

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

白茅根——白苇根

白茅根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善清血分之热;芦根味甘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专清气分之热。

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清,发汗解表,清热退烧。

茅根清里,芦根解表,二药参合,一清一解,解表退烧,利尿消肿之力益彰。

鲜生地——大生地

鲜生地含水分较多,清热泻火,生津凉血力强;大生地所含水分较少,滋阴养血功最。

二药伍用,其功益彰,养阴清热、凉血退热、生津止渴的力量增强。

冬瓜子——冬葵子

冬瓜子甘寒,《本草述》:

“主治心经蕴热,小水淋痛。

’’《山东中药》:

“治肾脏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脚气、水肿”;冬葵子隆冬不凋,气味俱薄,性寒质滑,通淋利尿、消肿,利湿排脓,滑肠通便。

二药伍用,利小便、通大便,利湿排脓之功益彰。

冬葵子——茯苓

冬葵子、茯苓伍用,出自仲景《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用于治疗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等症。

冬葵子500克、茯苓100克,共研细末,每服10克,日服3次,白开水送下。

冬葵子寒滑利窍,利尿通淋,滑肠通便,下乳消胀;茯苓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二药参合,利尿消肿之力益彰。

急、慢性肾炎诸症均可选用。

车前草——旱莲草

车前草、早莲草伍用,名曰二草丹。

出自《赤水玄珠》。

治淋及尿血等症。

车前草味甘性寒,功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尤擅清无形之湿热;旱莲草甘寒滋阴泻热,酸寒凉血止血,若以鲜品入药,清热止血之力更强。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利尿、行水,清热、止血的力量增强。

诸凡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膀胱炎-及尿路感染诸症引起的小便不利、尿血等症,用之均有良效。

车前子——车前草

车前子偏于行有形之水液,车前草长于利无形之湿热,兼能凉血止血,可治血尿诸症。

二药伍用,清热利湿、通淋利尿之力增诸凡小便短少,小便不利,甚则癃闭,小便带血,甚或尿血,"及浮肿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均可选用。

赤茯苓—一赤芍药

赤茯苓甘淡,先升后降,上行清心火、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下降利小便,引热外出。

赤芍性专下气,善行血中之滞,而凉血热,通经脉,散瘀血。

二药伍用,清热利水、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力增强。

赤茯苓、赤芍伍用,为施师所习用,诸凡热夹瘀之小便不利、浮肿、尿血,血热所致衄血、吐血,均有良效。

麦冬——茯神

麦冬甘寒养阴,苦寒清热,清心除烦;茯神养心益智,宁心安神,清化湿热。

二药以殊砂拌之,以引药力入于心经,而达养心潜阳、镇静安神、增进睡眠之力。

阿胶——仙鹤草

阿胶味甘气平,色黑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肝血滋肾水,

润肺燥养心神;仙鹤草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收缩内脏血管,升高血压,强心,兴奋呼吸。

阿胶以补血养心为主,仙鹤草以强心、调整心律为要。

二药伍用。

补心强心、调整心律的作用增强。

瓜萎子——瓜萎根(天花粉)

瓜蒌子又名瓜蒌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种子。

《本草汇言》:

“栝楼仁,润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药也。

其体油润多脂。

专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热郁热逆于气分,食痰积垢滞于中脘。

凡属有形无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

其甘寒而润,寒可以下气降痰,润可以通便利结。

”瓜蒌根又叫栝楼根、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

成无已曰:

“栝楼根,润枯燥者也。

加之则津液通行,是为渴之所宜也。

”“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根之苦,以生津液。

”瓜蒌子以润肺,化痰,滑肠为主;瓜蒌根以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为要。

二药参合,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火通便之力益彰。

栀子——豆豉

施师临证处方,习以山栀衣、炒香豉伍用。

栀子味苦气寒,轻飘像肺,色赤入心,善泻心肺之邪热,使其由小便而出,又善解三焦之郁火而清热除烦。

本品炒后入药,既能走血分,以清血分之热,又能出于气分,以清气分之热,可谓气血两清是也;豆豉色黑,味苦气寒,经苏叶、麻黄煮水浸制之后,其气由寒转温,故能发汗开腠理,宣透表邪,散郁除烦。

栀子突出一个“清”字。

豆豉侧重一个“解”字。

二药伍用,一清一解,清解合法,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甚妙。

急性肾炎,有表证者,实有良效。

酒黄柏——酒黄芩

黄柏苦寒坚阴,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退虚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以清肺火为主,黄柏以退肾火为要。

二药酒制伍用,引药力直奔上焦,使水之上源得清,水之下源得畅,故泻火解毒之力倍增。

赤茯苓——赤小豆

赤茯苓色泽淡红,以利窍行水,清利心、小肠、膀胱湿热为主:

赤小豆苦、酸,性平,善于下行,既能清利湿热、行血消肿、通利小便,令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其功益彰,清热、渗湿、利尿消肿之功倍增。

(2).脾阳不运水肿案(慢性肾炎)

周某,男,20岁,病历号52、10、380。

患肾炎已有九个月,初在县医院治疗,浮肿一度消退,嗣后回家调养,又渐肿胀,在乡多次服药未效,故来京求诊。

现症:

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腹胀不思食,困倦无力。

舌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立法:

原罹肾炎,调摄不当,遂成慢性疾患。

肾气不充,脾运不健,水气泛溢,全身浮肿,经查亦有腹水现象,拟通肾阳,健脾行水法为治。

处方:

川桂枝10克淡猪苓10克建泽泻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12克冬瓜子30克冬瓜皮30克杭白芍10克野於术6克川厚朴10克车前草12克旱莲草12克白通草5克川萆薢10克川石韦10克炙草梢3克

二诊:

药服二剂,腹胀稍减,小便增加,浮肿未见消,药力未及,宜多服数剂观察。

处方:

前方赤小豆增至24克,加黄芪皮12克,冬葵子12克,炒韭菜子6克,益元散10克(布包)。

三诊:

药服六剂,小便量未见增多,而大便溏泻数次,腹胀减。

处方:

前方黄芪增至30克,加党参10克,防己l0克,苍术10克,再服六剂。

四诊:

服药六剂,情况良好,又再服四剂,小便增多,浮肿消减,腹部胀满大为好转,食欲增强。

处方:

川桂枝10克杭白芍10克绵黄芪30克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淡猪苓6克川厚朴l0克云苓块15克汉防己l0克炒泽泻10克大腹皮10克大腹子10克冬瓜子30克冬瓜皮30克地篇蓄10克炙草梢5克。

五诊:

又服十剂,浮肿全消,惟晨起颜面尚觉肿胀,腹部胀消,颇感轻快,食欲甚好。

处方:

前方加党参10克,再服十剂后,原方加五倍量制丸药,回乡常服,仍忌盐酱诸物。

3评析

本案为慢性肾炎,治之较难,施师始终以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为主方加味治之,黄芪用至30克,前后数十剂共用二斤余,按《冷庐医话》曾记一医案,用生黄芪120克,糯米酒一蛊治浮肿,前后共服数斤黄芪而愈,盖浮肿之形成,在于水聚于皮里膜外,使腠理紧固,水被驱逐,肿胀遂消,查黄芪有利尿作用,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其治慢性肾炎,疗效甚显,按黄芪不仅有利尿作用,且有补气之功,气足湿退,水肿得消。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其特点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慢性肾炎,治之较难,施师始终以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为主方加味治之,黄芪用至30克,前后数十剂共用2斤余,按《冷庐医话》曾记一医案,用生黄芪120克,糯米酒一盅治浮肿,前后共服数斤黄芪而愈,盖浮肿之形成,在于水聚于皮里膜外,使腠理紧固,水被驱逐,肿胀遂消,查黄芪有利尿作用,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其治慢性肾炎,疗效甚显。

按黄芪不仅有利尿作用,且有补气之功,气足湿退,水肿得消。

杭白芍——桂枝

桂枝色赤,人于血分,可通血脉;白芍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缓急止痛。

桂枝又能振奋脾阳,白芍又善养胃阴。

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共奏通调血脉、振奋中阳、调整脾胃、行水消肿之功能益彰。

炒苍术——炒白术

苍术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郁,祛风湿;白术补脾燥湿,益气生血。

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苦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止汗。

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不能聚而为患,人则康复无恙。

冬瓜子——冬瓜皮

冬瓜子甘凉,润肺化痰,利水消肿,散结排脓;冬瓜皮甘凉,利湿消暑,利水消肿,《本草从新》:

“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冬瓜子去里水为主,冬瓜皮去表水为要。

二药伍用,利水消肿之力益彰。

川石韦——川萆薢

石韦苦寒,上可清肺热,下能利膀胱,肺为水之上源,源清则流自洁;萆薛苦平,祛风除湿,利水通淋,泌别清浊。

石韦以通为主;萆薢以利湿为要。

二药伍用,利尿消肿之力益增。

益元散——韭菜子

益元散清热去暑,渗湿利尿,镇静除烦;韭菜子温肾壮阳,固精缩尿。

益元散以利为主,韭菜子以收为要。

二药伍用,一散一敛,补肾利尿消肿之力增强。

黄芪——防己

黄芪甘温补中,补气升阳,补气行水,利尿消肿;防己苦寒降泄,行经脉,通腠理,利九窍,利小便,消水肿。

黄芪以升为主,防已以降为要。

二药参合,一升一降,升降调和,故利水消肿的力量增强。

黄芪、防己伍用,出自《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又名汉防己汤治风水脉浮,其人头汗出,表无它病,但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亦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畏风,还治湿痹麻木。

防己品种有二:

一为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一为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己的根。

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治水肿者,宜选汉防己;疗痹证者,可取木防己。

黄芪、防己伍用,善治肾炎诸症。

属急性者,宜与麻黄、浮萍或与麻黄、石膏参合;属慢性者,可与血余炭、炒韭菜子、桂枝等药伍用。

另外,对变形性膝关节病,面色咣白,体胖虚证亦有良效。

大腹皮——槟榔(大腹子)

大腹皮质体轻浮,辛温行散,专行无形之滞气而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槟榔质体沉重,辛苦降下,善行有形之积滞,以消积、行水。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之力倍增。

(3)肾阳虚弱水肿案(慢性肾炎)

马某,女,46岁,病历号51、7、629。

去年八月间曾患肾炎,经县医院治疗,肿消出院。

返家后,经常发现颜面及两足浮肿,腰酸胀,头晕心悸,胸闷不思饮,大小便均不畅,周身无力,睡眠不宁。

在乡间虽服中药及偏方,迄未见好。

舌苔白腻,脉沉弦。

辨证立法:

前患肾炎,虽经治疗好转尚未彻底痊愈,以致病邪稽留遂成慢性疾患。

肾阳不充心阳亦损,浮肿、心悸、头晕、腰酸之症见,命门火衰,导致脾运不健,故有胸闷不食,四肢倦怠无力,拟温肾阳,强心、健脾、行水治之。

处方:

嫩桂枝6克淡附片5克川续断10克川杜仲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20克野于术5克淡猪苓10克炒远志10克姜厚朴5克冬葵子12克冬瓜子12克旱莲草10克车前草10克炙草梢3克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二诊:

服药四剂,诸症均有所减轻,病程已久,非数剂即能显效,前方桂枝加至10克,增黄芪25克,再服六剂来诊。

三诊:

服药六剂,浮肿消,小便增多,心悸腰酸,均见好转,睡眠尚好,食欲稍强,惟二便仍不通畅。

处方:

川桂枝10克北柴胡3克杭白芍10克野于术5克淡猪苓10克赤小豆12克冬葵子15克炒枳实5克赤茯:

苓12克冬瓜子15克车前草10克旱莲草10克风化硝6克全瓜蒌25克怀牛膝6克炒皂角子(晚蚕砂6克同布包)10克白通草5克炙草梢3克。

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四诊:

前方仍服六剂,大小便均通畅,食欲增强,精神健旺,未见浮肿,但觉腰酸,近日返乡希予常方。

处方:

每日早服滋肾丸10克,晚服金匮肾气丸10克。

3评析

慢性肾炎,久久未愈,常致心脏亦受影响,按中医理论言之,君相相资,肾病及心必助命火,相火旺则脾运亦健,浮肿自当消除,故治慢性肾炎往往以金匮肾气丸收功。

(4)心阳不振心悸水肿案

李某,女,56岁,病历号51、12、484。

颜面四肢浮肿已有半年,时发心悸,胸闷气短,自觉躁热即汗出,足冷,大便不畅,小便短少。

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缓。

辨证立法:

心气不足,阴不敛阳,症现心悸自汗。

四肢浮肿而肢冷者,肾阳不足也,拟强心肾调阴阳为治。

处方:

川桂枝3克炒远志10克酸枣仁12克米党参10克杭白芍10克浮小麦25克炙黄芪12克柏子仁10克车前草10克赤茯苓12克火麻仁15克赤小豆12克晚蚕砂(炒皂角子10克同布包)10克旱莲草10克桑寄生15克炒桑枝15克炙草梢3克。

二诊:

药服五剂,浮肿见消,自汗少,手足冷减轻,唯心悸气短依然。

大便仍不通畅。

处方:

杭白芍6克朱茯神6克炒远志10克川桂枝3克朱茯苓6克柏子仁10克全瓜蒌25克薤白头10克火麻仁15克桑寄生15克炒桑枝15克浮小麦25克炙草梢5克。

三诊:

服六剂,浮肿全消,肢冷见好,心悸气短减轻,大便已通,前方加全当归10克,再服六剂。

四诊:

服药六剂,诸症明显好转,心悸未发,精神甚好,拟回张家口,要求服丸药。

处方:

按三诊原方,将剂量加一倍,为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

夜临卧时加服参茸卫生丸1丸。

3评析

心气不足,肾阳不充,水不化气,气不行水,遂致四肢颜面浮肿,病患半年而体质尚强,未予重剂,只取强心通阳之轻剂,见效颇速。

农村妇女,平日劳动,体质素强,亦为速效之因。

(5)心肾阳虚水肿心悸案

张某,女,30岁,病历号50、12、126。

自幼劳苦,生活条件亦差,患心脏病已近十年,未曾适当治疗。

后来京工作一年,屡经医院诊治,病情未见好转。

最近一个月又现浮肿尤以下肢为甚,气短心慌,小便不利。

舌润苔白腻,脉沉迟。

辨证立法:

病经十载,心气早亏,火衰水寒,遂见浮肿,拟强心健脾,温阳利水法为治。

处方:

川桂枝5克汉防己12克绵黄芪20克炒远志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25克川厚朴5克糠谷老15克旱莲草10克白通草5克车前草10克炙草梢5克黑豆衣12克(热黄酒淋3次)

二诊:

服药两剂症状如前。

前方加附片6克,于术6克,金匮肾气丸25克(包煎),滋肾丸12克(包煎)。

三诊:

前方服六剂,见效,小便增多,浮肿见消,去糠谷老,黑豆衣加淡猪苓10克,冬瓜子12克,冬葵子12克。

四诊:

又服六剂,小便增多,浮肿大减,只足跗仍肿,晚间尤甚。

心跳,气短均见好。

唯感胸闷行动微喘,拟开肺气行水。

处方:

川桂枝10克汉防己12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25克绵黄芪20克炙麻黄3克川附片6克淡猪苓l0克野于术10克炒远志10克川厚朴5克冬瓜子20克冬葵子20克车前草10克旱莲草10克炙草梢5克金匮肾气丸25克(包煎)滋肾丸12克(包煎)

五诊:

服药十剂,除两足跗稍肿外,余无他症,拟服丸药巩固。

金匮肾气丸20克,每日早晚各服10克,服一个月。

3评析

本案为心脏性水肿症,患者前后共服汤药四十二剂,始终以温阳利水为法,主方以防己茯苓汤,麻黄附子汤、防己黄芪汤,二草丹,葵子茯苓丸,并以金匮肾气丸及滋肾丸包煎,活用古方,疗效颇著,最后以金匮肾气丸收功。

在现代医学诊断为心脏病者,中医常从肾治而获效,其中机制,应于临床实践中科学地予以研究。

(6)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案

刘某,男,64岁,病历号51、7、713。

久患心跳气短,行动即喘,去岁冬季发现足肿,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

治疗后足肿消退,本年二月又现浮肿迄今已五阅月,浮肿由足至腿,渐及腹部,胀满不适,腹围增大,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