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63969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

高三

2014-05-0916:

46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2014.5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人们常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因此多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行径。

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

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

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

但是,“人有旦夕祸福”,(既然/即使)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否则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甲 。

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卑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

正如佛家的一幅对联所说:

“身心放下于当下, 乙 ”。

佛教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意欲把人从迷惑的此岸(渡/度)向觉悟的彼岸。

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这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

我始终把佛教看作是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实在是刮目相看。

肖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这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品位)和体验。

(选自周国平《不占有》,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暂时(zàn)  B.呱呱坠地(gū)   C.一幅    D.敛财致富

2.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贪得无厌    B.过眼烟云    C.一蹶不振     D.刮目相看

3.文中括号内词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即使  贪鄙    度     品位

B.既然  卑鄙    度     品位

C.既然  贪鄙    渡     品味

D.即使  卑鄙    渡     品味

4.填入文中横线甲处的过渡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要么被动失去,要么主动布施

B.为了习惯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布施

C.习惯布施,就是习惯失去

D.几乎所有宗教都倡导布施

5.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乙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2分)

A.名利超然即泰然

B.真入法门圣默然

C.迷津总在利当前

D.看穿世事意清闲

6.针对萧伯纳和周国平对人生的认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伯纳从占有的角度论述人生,看到了人生有两大悲剧。

B.萧伯纳认为只有竭力得到心爱的东西,人生才能是喜剧。

C.周国平与萧伯纳观点相反,认为应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

D.周国平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到了人生有两大快乐。

7.下面是某手机网上专卖店促销广告语,其中划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各位顾客,您好!

重阳节即将到来,我店新推出一批适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字屏较大,操作简便。

为了表达孝敬之心,请为您的令尊令堂选购一款吧!

我们一定于当日光临您的寒舍,把手机送到您手上。

欢迎来电垂询。

A.令尊令堂     B.光临      C.寒舍      D.垂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廌传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

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

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

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

“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

”廌再拜受教。

而家素贫,三世未葬,一夕,抚枕流涕曰:

“吾学忠孝焉,而亲未葬,何以学为!

”旦而别轼,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

轼解衣为助,又作诗以劝风义者。

于是不数年,尽致累世之丧三十余柩,归窆华山下,范镇为表墓以美之。

益闭门读书,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

“张耒、秦观之流也。

”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

吕大防叹曰:

“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

”轼与范祖禹谋曰:

“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

”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

轼亡,廌哭之恸,曰:

“吾愧不能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

”且作文祭之曰:

“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

”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

当喧溷仓卒间,睥睨而起,落笔如飞驰。

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厚论》,并献《兵鉴》二万言论西事。

朝廷擒羌酋鬼章,将致法,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愿加宽大,上纳其言。

廌中年绝进取意,始定居长社,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

卒,年五十一。

                             (取材于《宋史·李廌传》,有删改)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素贫,三世未葬                   素:

向来

B.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                  蒇:

完成,解决

C.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                  典:

主持,主管

D.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悚:

恐惧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子之才,万人敌也

谒苏轼于黄州

B.

A.

廌虽在山林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学忠孝焉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C.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焉用亡郑以陪邻

 

 

8.下列对文中文意的一项是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

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

B.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

打算一起推荐李廌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去世,此事便没有结果了

C.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

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

D.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

李廌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廌六岁丧父,但能奋发自立,勤奋好学,后来向苏轼赠送文章求教。

B.李廌在苏轼的帮助和勉励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安葬亲人完成心愿。

C.贡举考试遗漏李廌,吕大防赋诗自责,并与范祖禹商量一起推荐李廌。

D.李廌谈论治乱很有见解,元祐年间曾上书言事,并有建议被皇上采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2.上文中,苏轼劝勉李廌说:

“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

”这说明苏轼特别看重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对苏轼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200字左右,12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5分)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取材于《鬼谷子·持枢》)

14.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

(任选4题作答)(8分)

①爱国诗人屈原在《国殇》一诗中,赞美楚国的战士刚强不屈,为国牺牲,“诚既勇兮又以武,          。

身既死兮神以灵,             。

②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强调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

③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想借此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事二君”的猜疑。

④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            ”为秋天着色,杜甫则在《登高》中用“           ,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慨秋的悲凉。

⑤雨,可以寄托人的不同情思。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一句“          ,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无限的哀愁,苏轼则在《定风波》里用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表现出了超然的洒脱。

⑥辛弃疾的《菩萨蛮》意蕴隽永,特别是其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更是耐人寻味。

1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①~③题。

(11分)

正宫  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至今寂寞彭泽县。

中吕  山坡羊

薛昂夫

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

列金钗,捧金台。

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

金,安在哉?

人,安在哉?

①下列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塞鸿秋》前四句连用比喻,勾画出世人追名逐利直至老迈的可悲形象。

B.《塞鸿秋》中“至今寂寞彭泽县”一句,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

C.《山坡羊》结尾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发世人对金钱与人生的深入思考。

D.两首元曲均为讽世之作,讽刺批判之余亦有忧时伤世之感,多有警策。

②下列诗句与“黄金难买青春再”含意最想当的两项是(5分)

A.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B.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C.流光容易把人抛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E.春如旧,人空瘦

③请简要概括《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

它悠久古老,有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首先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可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彩色胶印术,雕版印刷就渐渐被放弃了。

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

其实早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拓印。

拓印先于雕版,可等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就更多地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依然使用着。

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一直存有一种拓印的年画。

这种年画拓印的木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而且拓印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

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拓印只是单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

这种年画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

这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奇花异卉。

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

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

在古代,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

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

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

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上,再去依样描绘。

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

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子”。

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

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

如今无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木板年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内容和非凡的来头,这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选自冯骥才《木版年画古艺:

民间文化千古犹存》,有删改)

1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

B.西方便利的印刷术传入,未让雕版印刷绝迹。

C.拓印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出现。

D.被称为黑货的绵竹拓印年画,大多数为黑色。

17.下列对于“扑灰”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扑灰是高密年画艺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传统绘画技艺。

B.古代的画工如果离开粉本,就无法运用扑灰的技艺作画。

C.山东高密的画工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的技艺传之久远。

D.成语“九朽一罢”表明山东高密年画扑灰技艺历史悠久。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填写表格。

(6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天津杨柳青而得名。

制作方法是,先在木版上用阳刻手法雕出画样反字,然后往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再以彩笔填绘。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丰富等特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单色

色彩丰富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1题。

屋子里长出一棵香椿树

①来到城市后,随便租了一间平房,屋子里很潮,又暗,门前一棵大香椿树遮住了窗口的阳光。

好在我很少在屋子里闲呆,回来倒头就睡,睡醒锁门上班,住处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②那天醒得早,去墙角挪动一个花盆,竟发现那里长出一棵香椿树!

树高已达膝盖,叶片绿中带红,长得蓬蓬勃勃。

我盯着那棵树,感觉不可思议。

很明显,门口那棵香椿树把根须伸到这间屋子的地下深层,然后从其中一个根须上,长出这样一棵幼苗。

它肯定生长了很长时间,而我竟没有发觉。

③去院里水龙头洗脸刷牙,遇上了房东。

我告诉她,我住的那间屋子里,长出了一棵香椿树。

房东有些抱歉地朝我笑笑,她说那屋子是有些潮,又背阴。

这样吧,以后每个月把你的房租减去二十块。

倒是我有些不安了。

我说我绝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稀奇的事而已。

她说真的对不起……房租每月减二十块,从下个月就开始,我决定了。

④上班途中,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好笑。

我只是说了一件蹊跷事,她竟以为我嫌房租太高。

于是打个电话给女友,想把这个乐子与她分享。

想不到女友在那边沉默了半天,竟抽泣起来。

她说不喜欢那份工作的话,就回来吧,我知道你肯定生活得很苦,我知道你的工作肯定不顺心,住的地方像牛棚,你快回来吧。

女友呜呜地哭,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最后她竟肉麻地发誓,不管如何,我会永远爱着你。

⑤在办公室我再一次想起屋子里长树这事,就告诉我的主任。

主任看着我,尴尬地说,其实我也想每个月发些住房补贴给你,可是咱们公司有规定,只有工作满一年的职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我说我绝不是跟你要住房补贴,我只是告诉你一件奇事。

主任不理我,他说你等等啊,我去申请一下试试看。

一小时后主任回来,拍拍我的肩说,破格通过了,从下个月起,你就可以去财务领八十块钱的住房补贴了。

⑥房租免掉二十,再加八十块的住房补贴,我等于每个月多赚了一百块钱。

我想这真有意思,不过因为一棵树,怎么他们突然对我这么友好?

下班时经过一条街,街边蹲着几个算卦的。

我想不妨问问他们,屋子里长出一棵树,有没有什么说头。

⑦我随便问了其中一人。

那人一听,眼睛就亮了。

他说好兆头啊!

屋子里长出树,生活有了绿意,说明你的生活,从此将生机盎然!

他的话倒是让我很受用,于是我给了他五块钱。

走了一会儿,我又问了第二个。

他一听,头马上摇得跟风车似的。

不是好兆头!

他说,你想方方正正的屋子就是一个□,树即为木,□里加一木,不就成“困”了?

这说明你以后的日子,定将困难重重。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很不舒服。

给他五块钱后,一个人站在街口发呆。

⑧过了一会儿,我想被一棵树折磨,真是不值得。

于是打电话给一位哥们。

我说今天晚上没什么事,你来我这儿坐一会儿?

他说好啊。

我说再告诉你一件事,今天我起床后,竟发现屋角长出一棵香椿树!

长到小腿那么高了……他说等等,长多高了?

我说小腿那么高了。

他说好,一会儿,我找你喝酒。

⑨一会儿哥们来了,提着一瓶酒,握着两枚鸡蛋。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就是没聊香椿树;那天我们俩喝得很痛快,一瓶白酒被全部干掉。

我们的下酒菜是:

香椿芽炒鸡蛋。

⑩后来我想,自打发现这棵树后,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正常的人。

                                (取材于周海亮《屋子里长出一棵香椿树》,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中写香椿树的蓬勃生机,暗示“我”的事业和生活都将蒸蒸日上。

B.“我”在院里偶遇房东,把屋里长树的奇事告诉她,反倒获得减租之喜。

C.小说写主任很快为“我”办成了住房补贴,意在说明领导对下属的关心。

D.“我”精心挑选了两个算卦的,占卜长树的事,并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

E.小说通过描写不同的人对屋里长树这件事的反应,揭示人们不同的心态。

20.文中第①段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删去?

请简述理由。

(4分)

21.在小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正常的人”,请联系文本③—⑤段,简要分析。

(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0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微写作。

要求语言精练得体,150字左右。

①请描述某一节日中的一个活动场景。

(明确描述对象,注意特定氛围)

②有人说中国人过节过分注重吃,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请写一段话谈一谈。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③请选定一个节日,针对特定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

(对象明确,抒情真实自然)

23.作文(50分)

请以“依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1.(2分)C

2.(2分)D

3.(2分)C

4.(2分)B

5.(2分)A

6.(3分)B

7.(3分)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D(悚:

恭敬)

9.D(虽:

虽然。

A于:

表动作行为方向/比;B也:

表判断/语助词;C焉:

兼词/代词,哪里)

10.B(“几人相继去世”有误,应为“几人相继离开京都”)

11.C(“吕大防赋诗自责”有误;与范祖禹商量推荐李廌的是苏轼)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2.(12分)(观点2分,联系实际3分,具体分析3分,语言表达4分)

13.(5分)断句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评分标准:

标记“/”处,共10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生养成藏”中间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

所谓掌握事物的关键,就是指春季萌生、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贮藏,这是天时的运行规律。

不可强行改变违背规律,违背(规律的话),即使暂时成功最终也要失败。

所以做人君也要(注意)掌握客观规律,负责生聚、教养、收成、储藏等重任。

也不可强行改变违背规律,违背(规律的话),即使暂时强盛最终也要衰败。

这是天道,是做人君的大纲纪。

14.(8分)默写

①终刚强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为鬼雄(魂魄毅兮为鬼雄)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⑤梧桐更兼细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

⑥江晚正愁余(予) 山深闻鹧鸪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15.(11分)

①(3分)B

②(5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E不得分)

③(3分)《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对追逐金钱的恶劣风气的强烈批判。

(内容1分,思想感情1分,程度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6.(3分)D(“大多数为黑色”有误)

17.(3分)C(“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有误)

18.(6分)每空2分。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阴刻正字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刷墨、印刷、彩绘

色彩

单色

色彩丰富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9.(4分)B E(A“暗示‘我’的事业和生活都将蒸蒸日上”有误。

C“意在说明领导对下属的关心”有误。

D“精心挑选”有误;“深信不疑”有误。

20.(4分)不能删去(1分)。

为他没有及时发现香椿树作了铺垫(1分),说明他对较差的住处条件不太在意(1分),为后面讲述香椿树不图诉苦埋下伏笔(1分)。

(答对一点1分,只表态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1.(6分)房东、女友、主任都误认为我是借屋里长香椿树诉苦(2分),其实“我”只是想与他们分享一件稀奇的事(2分),只有我的哥们能理解我,认为我的话没有言外之意,所以我才认为他是唯一正常的人(2分)。

(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略

23.(50分)(请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廌,字方叔,他的祖先从郓迁居到华。

李廌六岁便没了父亲,能够发奋自立,稍微长大点,凭借学问精通而在乡里被称颂。

他到黄州拜谒苏轼,赠送文章以求被知晓。

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拍着他的背说:

“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

”李廌拜了两拜接受了苏轼的教导。

李廌家向来贫穷,接连三代都没有安葬,一天晚上,他摸着枕头流着眼泪说:

“我在这里学习忠孝的道理,但父母没有安葬,还要学习干什么呢!

”天亮就告别了苏轼,打算游历四方来完成这件事。

苏轼热情给予他帮助,又作诗勉励有节操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几年,李廌便把累积几代的灵柩三十多副全部集中起来,归葬于华山之下,范镇立碑作表赞美了这件事。

李廌更加勤奋读书,又过了几年,再见到苏轼,苏轼看到他的著作,赞叹道:

“这是和张耒、秦观同类的啊!

”乡里举行礼部考试,苏轼主管贡举,遗漏了李廌,作诗自责。

吕大防感叹说:

“有司主试才艺,竟然遗失了这一奇才啊!

”苏轼和范祖禹商量说:

“李廌虽然身在山林,但他的文章有锦衣玉食的气质,把奇宝舍弃于路边,是古人所叹恨的,我们怎能没有这种遗憾呢!

”然后打算一起推荐李廌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离开京都,此事便没有结果了。

苏轼去世,李廌恸哭,说:

“我惭愧自己不能为知己而死,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

”并且写文章祭奠苏轼道:

“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

”词语奇崛雄壮,读到的人会感到恭敬。

李廌喜欢谈论古今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思路通畅而又条理分明,雄辩而又合乎道理。

当遇到世道混浊非常事变时,就拍案而起,傲然而视,落笔如飞。

元祐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李廌上书《忠谏书》《忠厚论》,并进献二万字的《兵鉴》谈论西边战事。

朝廷擒拿羌族首领鬼章,将要以法治罪,李廌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希望宽大处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廌中年无意进取,才定居在长社,县令李佐和邻里买了住宅让他住。

李廌死的时候五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