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46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docx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

高等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案模板(共13篇)

教育学教程

选择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职业倾向性的,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形态、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3、在西方,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历来被看做“问题研究”,因此至今未形成高等教育学学科。

4、美国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5、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自开始就以创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作为明确的目标。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就初步创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

6、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清末的洋务学堂。

此外,还出版了孟宪承撰写的《大学教育》一书和郑若谷翻译的《大学教育新论》等译著。

7、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的系统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正式确立。

9、高等教育研究界从学科创建之初,就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

10、2001年出版的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从11个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1、高等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也先后建立起来,主要包括:

从高等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交叉学科、应用等教育学来研究各类型高等教育问题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12、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带有明显的模仿特征。

模仿的对象一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二是高等教育的工作体系。

13、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要求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其研究方法论推崇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宏观现象说明的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15、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地运用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

几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

16、历史法是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教育实践进行挖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17、历史法的实施过程:

确定课题;搜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料资;做出结论。

18、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

19、正确运用比较法研究教育问题,就要把教育摆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即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

20、调查法是借助样本分析来了解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21、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经历商代到西周,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延至公元前771年。

22、我国古代的高等学校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步发展的殷商时代。

殷人设右学为大学。

西周的大学称辟雍。

23、“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判断

24、我国宋朝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宋朝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辟雍皆属大学性质。

宋朝考生的范围更广,高校类型更多,考生选取的比例更大,书院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为正式的高等教育制度。

25、1862年成立我国第一所过渡性质的近代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

26、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

2、政治体制。

3、政治纲领的制约。

4、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

28、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思想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内容。

29、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以及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功,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化。

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

30、“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内容。

31、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知识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术及其他可以影响其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比物质资本更大的贡献。

32、素质教育:

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3、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理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则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34、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智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方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35、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内涵: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6、广义的高等教育制度:

还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法规、管理体制等,

37、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指高校的办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体制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调控、监督方式。

38、高等教育制度:

招生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教师聘任与使用制度、经费的使用制度、学生和教师奖惩制度、学位制度。

39、日本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40、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发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

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此学制经过整理和修改沿用至全国解放。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颁布,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1、我国高校现行学制:

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级。

42、1980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43、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特殊性、

稳定性

44、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教师明确的行为规范、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实践态度。

45、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46、大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47、大学生成长的生理特点:

身体形态变化、神经系统发育

48、专业:

广义指专门职业,尤其是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

狭义的指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49、新时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貌、业务素质

50、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前瞻性、可行性、因地制宜原则、因需性原则

51、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学习资料

52、教学计划:

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3、教学计划包括:

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配。

54、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55、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借此而展开。

56、教材教学资料:

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实物教材、视频

58、教学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9、教学活动系统的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影响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60、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程序。

它包括“教”的方法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的方法。

6

2、教学影响主要是指教材、班级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物质手段以及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等。

6

3、教学过程本质的诸种观点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是:

实践说、交往说、情知统一说、多本质说、特殊认识说。

64、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6

5、讲授法现在为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采用,是讲述、讲解、学校讲演、讲读等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总称。

6

6、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实验原料,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它的变化及其过程,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6

7、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事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上升为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

68、问题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把现成的答案直接教给学生的做法,应当使教学成为发展与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

69、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的形式:

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70、学绩评价的方法:

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在差异评价法

71、科学研究:

指的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或验证、发展有关知识的认知、实践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72、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有产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聚合性、多元性、地方性。

7

3、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

7

4、德育:

就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75、思想政治教育: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76、道德评价: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机构及各个高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法规和德育目标,根据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实际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过程。

7

7、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保

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

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稳定。

7

8、高等学校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79、高等教育管理:

指对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专业教育的管理,其本质是协调高等教育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与高校地实现高等教育总目标的矛盾。

80、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有中央高度集权、条块分割、科类单

一、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特点。

81、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政策指导、教育立法、财政拨款、教育评估判断题

1尤其到了21世纪初,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客观上更多地表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

正确

2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仍处在初步建设和发展中。

正确

3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错误

4调查法包括几种最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

正确

5教育目的:

是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总体设想或规定。

正确6高等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是党委集体领导;校长负责全校全面工作3;教职工通过校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

正确

7美国高等教育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错误

8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正确9“课程”:

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不仅包含课程表上规定的正式课程,还包括了课外活动及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

正确辨析题

1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学科群。

错误

答案:

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一”。

事实上,高等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除高等教育学之外,还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

2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称为所从事全

领域的专家。

错误答:

①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②是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专家。

③然而仅此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如何“教”的理论和技能,是一位通晓教育理论、具备教育能力的教育家。

简答题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答案:

教育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科学,因此,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也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2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功能答案:

一、有助于正确地认识高等教育的现象

二、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四、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3新中国建国后前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何特点?

答案:

①从性质上看,基本上属于政策阐释、情况描述、工作总结一类;从组织形式上看,多数是由研究者个别、零星、分散进行的;②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小型并且少量;

③从研究者看,大多是领导、管理人员或学校各学科教师,几乎没有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

这一阶段被看做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非制度化阶段”。

总之,这一阶段虽然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创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还不成熟。

4高等教育学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多学科的视角

(三)学与思的结合5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学方法?

答案:

1、运用多学科的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2、运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强调以定性与定量、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研究。

如:

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测量法、个案法等

6如何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

答案:

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借用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三是强调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7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案:

(1)高等教育受到足够重视,但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2)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严。

以“道”为求师的标准,强调“师”与“道”的依存关系。

(3)主要采用“学在官府”的办学形式,书院官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4)教学内容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轻视科学技术教育。

直至清代,实学教育思想突起,开始重视“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

(5)在选士制度方面,产生于隋、发展于唐、改革于明、结束于清的科举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

8高等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答案: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权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政治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体制。

3、政治纲领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9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案: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3.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10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案:

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创新功能11人的发展的规律?

答案:

1、顺序性与阶段性

2、不均衡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5、不可重复性

6、整体性

12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答案:

1规范给雷高等院校的办学形式,

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2大力发

展网络化多媒体教育,是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捷径;3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4政策配套、措施落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学院

13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

指导、调节、评估

1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二)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三)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四)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五)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5、新时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举措

答案:

1、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

3、考虑学校的专业设计

16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案:

1、明确讲授目的,知晓讲授计划。

2、熟悉讲授内容

3、要运用讲授语言

4、结合体态语言的讲授。

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18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原则?

答案:

科研评价重在实效的原则;科研评价分门别类的原则;科研评价质量第一原则;科研评价工作公开性原则19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原则?

答案:

(一)方向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答案:

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2、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2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任务答案:

(1)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教育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

(2)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做出全面规划。

(3)掌握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规模、速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办学形式结构和地区布局。

(4)保证教育经费,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并运用拨款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5)提高信息服务,组织社会评估,总结交流经验,引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2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内容。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校内管理机构设置、深化用为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

大学生思维发展是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第三,逻辑思维带有较强的纯逻辑性、情感性和跳跃性。

一般认为,智力发展在20岁以前呈不断上升趋势,35岁以后缓慢下降,大学阶段处于智力高峰期。

2.情绪的发展:

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情绪的外部表现方式和隐蔽化的趋势。

其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

(2)课程综合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供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理论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二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渗透,以和谐发展的全人文教育的目的。

3.高等学校课程的人文化:

长期以来人文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人制度改革、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答:

1、专业教育职能

2、科学研究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

4、国际交往职能

5、引导批评社会职能

6、社会成层职能2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职能?

答:

高等学校的性质就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否则大学便不称其为大学。

3分析影响人发展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答:

遗传素质:

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

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教育:

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个体自身:

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4请评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

答:

一、在教师聘任制度方面:

1.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强调:

第一;聘任关系平等,实行双向选择。

第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任期制。

第三,聘任形式多样化。

2.实施教师聘任制度是为了更新教师任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与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的变化,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师资格制度方面:

1.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制度。

2.我国教师资格实行分级认证。

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前,须取得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含师范类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非师范类毕业生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体检合格后申请人提交所需材料。

5评述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

答:

1.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可以分

的内心情绪体验。

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由强烈的情绪外倾逐步变为隐蔽的内心体验。

随着青年期的消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激情的体验就会逐渐变为冷静客观的鉴赏。

3.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体现在:

第一,自我评价趋于稳定和成熟。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和容貌。

第四,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

人生观是人对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人的认识水平的发展,二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

6试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原则

答:

1.方向性原则:

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科学性原则:

课程建设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知识体系。

3.适应性原则:

课程的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4.个性化原则:

由于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和需要等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课程要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设置。

5、有效性原则

7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答:

1.高等学校课程的基础化:

所谓基础化应当表现在:

加强信息时代和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和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在专业高等教育中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

2.高等学校课程的综合化:

(1)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有其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背景。

首先,从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身来看,就有综合

人文课程不是被轻视,就是被政治理论课程所取代。

近年来,要求重视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试图通过增设人文社会科学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出更深层次的调整。

4.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

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对综合性大学进行职业化的改革。

二是重视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以及短期的高等技术教育。

今后高校课程改革必须纠正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错误,真正做到把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重点来发展,因为高等专科学校能够灵活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课程,为国家,尤其是本地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5.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

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信息的传输已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知识经济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