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50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

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

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

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

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

“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

”老人说。

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

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

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

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

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

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

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

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

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

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

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

这手一定得松开。

真没用,竟然抽筋了。

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

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

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

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

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

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

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魆魆的海水里缓缓前进。

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

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

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

不过你有这个权利。

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

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

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

”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

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

真是不明白。

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

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

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

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

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

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

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

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

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

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

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

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

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

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节选自《老人与海》)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

(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选文

(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选文

(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的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

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3.大马林鱼是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选文分析。

4.作家李湃曾说:

“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那么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呢?

请结合选文,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

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

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

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

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

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

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

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7.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一一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材料二:

试点城市

地理位置分布

城市GDP

技术资源

5G城市试点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贵阳、兰州等18个城市

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州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当地存在大量通信高科技企业且形成产业链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试点城市已经达到290个

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州、拉萨、鸟鲁木齐等少数城市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物联网发达、高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企业众多

(摘编自曾凌霄《从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

[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

“胡焕庸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产无智”。

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

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

二是“有智无慧”。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三是“有慧无惠”。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

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

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

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8.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

B.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

C.让多方受益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D.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B.5G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影响二者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

C.“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

D.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

10.作为“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

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

尝为尚书省令史。

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

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

“盗无正赃,杀之冤。

”金主怒。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

“吾为汝具奏辨析之。

”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

调新蔡令。

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

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

“不如渡淮”。

告者以谋叛论,肃曰:

“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

”奏可。

继擢户部主事。

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

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

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

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

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

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肃建三策:

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

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

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

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

三年,致仕,给半俸。

四年,卒,年七十六。

肃性舒缓,有执守。

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

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B.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C.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D.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

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

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

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

B.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

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

C.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

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D.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

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

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2)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汪元量:

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

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

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④劲气:

寒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首联中用“愁到浓时”总起,然后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

B.首联下句借用辛弃疾《破阵子》词句“醉里挑灯看剑”,从而让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立于纸上。

C.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乡之思难禁,暗寓亡国之痛。

D.尾联用梧桐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使诗人的“浓”愁有充溢寒空、砭人肌肤之势。

16.诗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一句出自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两句。

《陈情表》中写李密小时就遭遇不幸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的鲜明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

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

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

⑥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聆听校园广播。

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

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粮食是生命的支撑,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对粮食的重要性有深度思考和见解:

①“食者,圣人之所宝也。

”(墨翟)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③“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

④“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

今年是60多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最严峻的一年,将有2.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

请你认真思考珍惜粮食的意义,从上面的名言中任选一句确定角度,以昆华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全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拒绝浪费、珍惜食物。

要求:

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D项,“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错误,“折腾”写出了大马林鱼临死前在海水中不断翻腾的状态,表现的是它死前的挣扎和痛苦。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错误,“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体现的是他的硬朗和倔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事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筛选文中描写大马林鱼的语句,然后再进行总结概括。

“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

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是对马林鱼外表的描写,可以看出它外表非常漂亮;“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写出了它游泳时的流畅自如,写出了它游泳时动作姿势的优美;“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表明它的镇定从容、头脑清醒;马林鱼和老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使老人多次感到精疲力竭,几近失败,说明它非常善战,懂得搏斗技巧;在马林鱼被老人刺中,已经死到临头时,它还是高高跃起,拼命折腾,体现了它坚持不懈、懂得忍受痛苦的男子汉一样的品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解答“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