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5574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甲(本体)如(喻词: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甲是(喻词: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

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

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

(一)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

 

“────────────—,----------------------------------------”诗句。

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

────────────────────,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

“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

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

“────────────────────。

”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理。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

可小胖说:

“--------------------------------------------------------------------------------------”。

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

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

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

请用一句诗:

“────────────────────────────”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

真是太美了。

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的:

“────────────────────────────────。

 

◎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

◎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

“────────────────────────────────────。

”陆游最大的悲痛是:

“────────────────—。

 

◎9.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

 

◎10、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

“────────────────────—。

 

◎11.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

“──────────────────────────”来鼓励最好!

 

◎12.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

──────────────────────—。

(孔子论语)。

 

◎13.小红学习超棒!

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

“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

”成功的。

 

◎14.小光7:

00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

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

──────────────────-──来劝妈妈改变注意。

 

◎15.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

“────────────────────”。

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

────────────────────来劝他。

 

◎16.古人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

──────────────告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17.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

“────────────────────”。

 

◎18.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

“──────────────,”强中更有强中手。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

“──────────────────。

 

◎19.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

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

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

────────────────────────。

 

◎20.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

────────────────────────────。

 

◎21.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

 

◎22.写节日的诗句有:

──────────────────────────────────────────────────。

 

◎23.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

────────────────────────────────────────────────────。

 

◎24.爸爸刮胡子,过2天又长出来。

小明幽默地说:

“────────────

 

◎25.写长江的古诗句有────────────────────────—。

 

◎26.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

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是──────────────────────

 

◎27.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

────────────────────────────────────────────。

 

◎28.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

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

────────────────────

 

◎29.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

────────────────—

 

◎30写月的古诗句有:

──────────────────────────────────────────。

 

◎31.古诗趣题:

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PK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

 

一片孤城。

 

羌笛何须,

 

春风不渡。

 

王之涣说:

“我甘拜下风”。

请你写出原诗。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

(二)

 

(1)“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

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

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

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

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

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

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

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

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

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

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

”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

“就你会耍贫嘴!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嗨频悖涯骋皇挛锉茸髁硪皇挛铮殉橄蟮氖挛锉涞镁咛澹焉畎碌牡览肀涞们诚浴?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

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

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本体)(喻词)(喻体)

隐喻[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本体)(喻体)(本体)(喻体)

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

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那么,我们如何来创造拟人句呢?

第一步,分析事物,寻找共性。

所谓共性,就是事物和人类相、相似的言行、思想。

如:

小鸟在枝头叫,我们可以想象成唱歌;又如饮料瓶放桌上,我们可以想象成为饮料瓶站在桌上;蚂蚁在地上爬,我们可以想象成为蚂蚁悠闲地在散步;蜜蜂在花丛间采密,我们可以说是拎着花篮在舞蹈。

第二步,添加感情,写活事物。

人们的基本感情,可以归类为喜、怒、哀、乐四种,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恰当把人类神态、言行、心理活动附在事物身上,赋予物以“人性化”,让物开口说话,让物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第三步,升华灵性,过目不忘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正的拟人句,还要从思想内涵中下功夫。

可以想象,一个毫无个性的句子,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事物的深刻含义,找出其独特的“灵性”,让人们一看就过目不忘。

练习:

1、小河向东流。

改:

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

2、螃蟹煮熟了。

改:

披着红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

3、水稻成熟了。

改:

水稻笑弯了腰。

4、高梁成熟了。

改:

高梁涨红了脸。

5、大地上有白雪。

改:

大地披上了一层白雪。

6、大树在路边。

改:

大树站在路边。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这是锤炼语言、把语言写生动的又一重要方法。

  

  拟人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动物拟人化。

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已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世界》)这些句子,把海底的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感到亲切、有趣。

  

  

(2)把植物拟人化。

如:

“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养花》)“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

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我爱故乡的杨梅》)前者,花草怎么能“自己会奋斗”呢?

这里显然把花草比拟成人了。

后者,作者把杨梅树比拟成人。

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舒展着”枝叶在雨雾中“欢笑”,这样就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杨梅树生机盎然的可爱形象。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

“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大海的歌》)这里把“浪花”人格化,充分表达出“我”此时喜悦的心情。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林海》)这里把“兴安岭”人格化,更加突出了兴安岭的美。

  

  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有些文章(如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知识小品等),也可以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如:

《水彩们的争吵》——主人画了一幅画,被评为美术作品一等奖。

水彩姐弟们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而争吵不休。

《我家的“好朋友”》——洗衣机“姐姐”是我们家的“特殊朋友”,她漂亮、勤劳,具有为主人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当然,在这些文章中,拟人已不再是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构思、写作的方法了。

  

  作文中,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什么叫排比?

在一个句子中同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它能增强句子语势,加深感情。

其特点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组成,而且开头几个字相同。

常见的排比句有并列式和递进式两大类。

一、并列式排比句

所谓并列式排比句,它的分句之间是并列同等地位。

练习:

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

改: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玩滑梯,有的玩乒乓球,有的玩翘翘板。

2、爸爸下班了。

改:

下班了,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杂志,一边聊天。

3、小金鱼在水中。

改:

金鱼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放在水中,一会儿沉在水底。

4、我课余生活很丰富。

改:

我课余生活很丰富,有时看书,有时跳绳,有的画画。

5、小明来到公园。

改:

小明来到公园,一会儿拍皮球。

一会儿放风筝,一会儿踢足球。

二、递进式排比句

递进式排比,也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

1、我们要努力学习。

改:

为了做祖国的接班人,为了家乡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腾飞,我们要努力学习。

2、邱少云趴在火堆纹丝不动。

改: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部队,为了这次战斗,邱少云趴在火堆纹丝不动。

3、欢声笑语传到外面。

改:

欢声笑语传到教室,传到走廊,传到校园。

4、刘胡兰壮烈牺牲。

改:

为了保护干部,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共产党的胜利,刘胡兰壮烈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