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5935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docx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重点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纲

【WA1默写】

一、关汉卿:

1《窦娥冤》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单刀会》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二、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氏玉骢难系,恨不情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乍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三、马致远:

1、《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

俺向着这回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量思。

【收江南】呀!

不思量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

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从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2、《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四、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汤显祖: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

丹还早。

六、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七、注意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WA2【名词解释】

一、戏曲:

1、旦本、末本:

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散曲:

元代出现的新型诗体形式。

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

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

它有三种基本类型:

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3、小令:

散曲的一种类型。

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它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是由民间小唱、唐诗宋词发展而来的.小令包括“单只小令”、“重头小令”。

4、套曲:

散曲的一种类型。

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以“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5、南戏: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又受北杂剧影响,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

6、四大南戏:

又称“元末四大传奇”。

是元末明初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

7、明清传奇: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8、临川四梦:

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

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汤显祖自己也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9、临川派:

因代表人汤显祖是临川人而得名。

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

戏曲史上称之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

通常认为这批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和张坚等人。

注重情辞,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要求格律服从情辞,反对格律约束情辞。

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重视文采,因此,此派又称“文采派”。

10、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沈璟、顾大典、卜世臣、王骥德等,因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

“吴江派”注重音律,要求“合律依腔”,注重演唱效果,甚至认为“宁协律而词不工”,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强调“本色”,就是主张多用拙俗的民间俚语。

因此,此派又称“格律派“。

11、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

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

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2“南洪北孔”:

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13、楔子:

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

篇幅短小。

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14、元杂剧:

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15、《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

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

王骥德《曲律》评这四个短剧“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

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二、小说

1、历史演义:

中国古典小说类型。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位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系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历史演义小说主要有:

《三国演义》(罗贯中)、《隋唐演义》(褚人获)、《杨家将演义》(熊大木)、《万花楼演义》(李雨堂)、《东周列国志》(余邵鱼、冯梦龙、蔡元放)、《说唐》(佚名)、《西汉演义》(钟山居士甄伟)。

2、英雄传奇:

中国古典小说类型。

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英雄人物为重点,系由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其主要人物和题材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但主要出于虚构。

代表作有《水浒传》、《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

3、神魔小说(神怪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类型。

这一类型的小说受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同时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而产生,其主要特征是崇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用以影射、比附和揭示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

代表作有《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封神演义》。

4、世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类型。

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世情小说兴起于明中后叶,高峰在清康熙至乾隆时期。

其代表作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镜花缘》等。

5、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一词是鲁迅1920年研治小说史,与《儒林外史》相比较时所提出的小说类型概念。

其命意与讽刺小说相类,都在于对社会时政、风俗之弊恶的揭露与纠弹。

但其“度量技术”远不及讽刺小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

他认为清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但屡败于英、法、日本诸列强,戊戌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民众对清廷腐败认识愈深,加之“小说界革命”大兴,政治小说蓬勃发展,一批以揭露官场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涌现,故名。

谴责小说的代表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6、话本小说:

宋元流行一种民间技艺“说话”,话本小说就是由“说话”衍生而来,是经过文人编纂整理的小说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

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题材有“姻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

7、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8、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

9、章回小说: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成,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首尾连接,将全书构成一个整体。

10小说界革命:

晚清文学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名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提倡最力的小说类型是“政治小说”。

它促进了新小说的诞生和兴盛,甚至使小说的地位提升到社会中心的关键位置。

三、诗文:

1、台阁体:

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流派。

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一文风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经被统治者彻底摧垮,他们甘心以摇尾乞怜之姿态去换取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地位。

2、茶陵诗派:

成化至弘治年间,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其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谢铎、张泰、陆代、邵宝等人。

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虽未尽除台阁遗风,却首开复古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3、前七子:

指的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

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

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

明代后期的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基本观点是: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唐宋派内部彼此间的文学主张有细微差别:

王、唐二人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认为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将文学视为有碍理学的东西。

茅坤取法较宽,在宗宋时,不排斥唐代散文。

归有光则表现了重“情”的倾向。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

明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

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7、竟陵派:

以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竟陵派的出现是由于仿效公安派诗歌者日益显露出的“陋”和“俚”的弊病而出现的。

它公安派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认为公安派浅易的风格是“俚俗”,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其诗多用怪字、押险韵,刻意追求新奇,结果使他们的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

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

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

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8、元诗四大家:

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他们都是元大德、延祐年间才活跃于文坛的作家,因有文采而被选入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人向慕的著名人物而称誉诗坛。

尤其是虞集,在元中期文坛名声最大。

9、虞山诗派:

在钱谦益的影响下,在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冯班为其代表人物,他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后来的吴乔和赵执信可说是虞山诗派的馀波涟漪。

10、童心说:

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绝假纯真”,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1、梅村体:

梅村乃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抒情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

吴伟业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梅村体叙事诗约百余首,《圆圆曲》是代表性作品。

12、清初散文三大家(国初古文三大家):

指清初写作文学散文的三大古文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其中侯方域的影响最大,他的散文继承韩、欧传统,融人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代表作品有《马伶传》、《李姬传》。

13、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14、阳湖派: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二人及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所以被称为“阳湖派”。

他们在散文理论上与桐城派相异处有二:

一是在桐城派规定的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家之外,同时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的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也具备骈文博雅工丽的特点。

这使得他们的文章较为纵恣洒落,笔势较为放纵。

但他们的散文多为碑铭文字,内容陈腐,只有一些山水游记较为可取。

15、神韵说:

清代王士禛提出了“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为此,他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中多为七言绝句,如《江上》、《真州绝句》。

这类诗都写得古淡自然,清新蕴藉,在如画的风景之外,能够给人以淡淡的遐思和缈想。

“神韵说”忽略诗人的真情实感,还有些虚无缥缈,可意会而难言传,所以让人难以捉摸。

这几方面的问题在当时就受到了赵执信和查慎行的注意和纠正。

16、格调说:

清代沈德潜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

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于诗坛。

17、性灵说: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

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

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

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黄景仁、张问陶等。

18诗界革命:

维新变法失败后,新学之诗的实验中断。

梁启超在亡命海外之后,以“新民”即启发民众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诗界革命最先被他提出。

1989年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首次标示“诗界革命”。

并且提出“诗界革命”的纲领“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曰“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

“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丘逢甲等。

19、汉魏六朝诗派:

与宋诗派称盛的同时,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影响较大。

20、宋诗运动(宋诗派):

道光、咸丰年间开始,除题材主题方面以外,诗体,或者说作诗法也产生一种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

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

此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同时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

大体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开疆拓土的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晚清宋诗运动一般认为分为三期:

道光、咸丰之际为第一期,程恩泽等首倡,何绍基、郑珍为重要人物;咸丰、同治之际为第二期,曾国藩为其首领;光绪、宣统至民初为第三期,“同光体”为其代表。

21、同光体:

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同治体之名得自陈衍1901年所言:

“‘同光体’者,苏堪(郑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不墨守盛唐者”(《沈乙庵诗序》)后来论者对此多有议论。

大体而言,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或不专宗)盛唐”,即指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

称“同光”(同治、光绪)乃出于标榜,以上乘道咸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的同治并无着落,故改称“光宣”更符合事实。

(参钱钟联《论“同光体”》)这一派诗人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降。

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

22、童心说:

晚明时期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重要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3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主张“为学必依靠局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均”之句。

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

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

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体。

翁方纲以学问为诗,用韵语做考据,遭到袁枚“错把抄书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的批评。

四、词

1、阳羡词派:

清前期的词学流派。

以清代词人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之为“阳羡派”。

以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称“阳羡派”。

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诗风,但前人写豪放词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则长短并用,即使是极短的小令,他也能挥洒自如,豪情奔放。

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不仅如此,他还能将清初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写进词中,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景祁、沈雄、陈崿等。

2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

朱彝尊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