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6113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docx

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答案

2016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16东城期末】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8-10题。

(共10分)

【选段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段二】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

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掾①、主吏萧何、曹参②乃曰:

“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乃令樊哙召刘季③。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

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

“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刘季曰:

“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诸父老皆曰:

“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④,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史记·高祖本纪》)

①音yuà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

②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

③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

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尉果笞广笞:

⑵后秦种族其家种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⑵乃闭城城守

译文:

10.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4分)

答:

答案:

8.答案:

⑴用鞭子打。

⑵屠杀,绝杀。

评分:

共2分,每小题1分。

9.答案:

⑴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为戍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达到十分之六七。

⑵于是关闭城门凭借城墙防守。

(或:

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

评分:

共4分,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关键词“藉第”、“死”的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关键词“城城”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0.要点:

客观原因:

天下苦秦;有人相助。

主观原因:

能抓住有利时机;注意笼络人心(鼓动人心,会宣传)。

评分:

共4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各2分。

【2016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

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

脊骨。

③瘳(chōu):

病愈。

④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

涂。

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居十日居:

(2)至于既成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臣是以无请也翻译:

(2)以为不足患翻译:

11.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①”;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②”,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③。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答案:

9.答案:

(1)停,过

(2)已经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小题1分。

10.答案:

(1)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2)认为不值得忧虑(或“担心”等)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小题1分。

11.答案:

①遂死②从其言③要防微杜渐(或“小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问题”等)

评分标准:

共4分。

①②每小题1分;③要答出合理的寓意,才给2分,答“要听医生的话”之类的表面意义,只给1分。

【2016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5-8题。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①为大都督、假节②,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③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诸将皆欲击之,逊曰:

“此必有谲④,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

逊曰:

“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逊上疏欲击备。

诸将并曰:

“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

“备是猾虏,更⑤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⑥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⑦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

诸将皆曰:

“空杀兵耳。

”逊曰:

“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⑧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尔势成⑨,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

①[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杰出的军事家,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

②[假节]授予符节。

③[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

④[谲(jué)]欺诈,诡诈。

⑤[更]经历。

⑥[干]进犯。

⑦[掎(jǐ)角]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

⑧[敕(chì)]命令。

⑨[一尔势成]一经形成有利形势。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作”字与“一鼓作气”中“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敢作敢当B.精耕细作C.苦中作乐D.振作有为

6.“故”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解释,其中常见的有五个:

①故意。

②缘故,原因。

③旧。

④仍然,依旧。

⑤所以,因此。

根据句意,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4分)

(1)公问其故故:

(2)故不为苟得也故:

(3)广故数言欲亡故:

(4)揣之必有巧故也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遂逐齐师

翻译:

(2)诸将皆欲击之

翻译: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和陆逊破敌之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分)

答:

答案:

5.D(1分)

6.

(1)②

(2)⑤(3)①(4)②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7.

(1)于是(就)追击齐国的军队。

(2)将领们都想要攻打蜀军。

(共2分。

共2个小题,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

曹刿和陆逊破敌之术的共同点是注重分析敌情,不急躁冒进。

不同点是曹刿抓住有利战机,在齐军士气已尽、鲁军士气正旺时进攻,在齐军车辙印混乱、军旗倒下时追击,最终打败齐军;而陆逊是用火攻并合力围攻击败了蜀军。

(共3分。

共同点1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朝阳期末】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18题。

【甲】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抑亦人谋也未能远谋B.国险而民附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豪杰并起并杀两尉D.竟绝去委而去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

___

16.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答:

___

17.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图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答:

A.___B.___C.___

18.用一个成语或一个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

___

答案:

14.B15.

(1)可以把……

(2)曾经16.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17.A.吴B.魏C.蜀18.知恩图报(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评分标准:

第14,16题各1分,第15,18题各2分,第17题3分,共9分。

【2016丰台期末】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①。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③。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④。

于是舍人⑤相与⑥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⑦,因⑧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⑨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⑩之交。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右:

上。

古人以右为尊。

②相如素贱人:

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

③争列:

争位次的高下。

④引车避匿:

将车子调转躲避。

⑤舍人:

指蔺相如的门客。

⑥相与:

一起,共同。

⑦负荆:

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

⑧因:

通过。

⑨将军:

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

⑩刎(wěn)颈之交:

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会天大雨会:

(2)鄙贱之人鄙:

7.下列语句中的“而”与“佣者笑而应曰”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西南而望B.而君畏匿之

C.而中道崩殂D.惑而不从师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天下苦秦久矣翻译: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

9.《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作者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历史人物形象,在一篇传记中往往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

【甲】文中“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体现出陈涉虽身份低微,但胸怀大志;“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等一系列举动,又展现了他善于谋划,做事周密的特点。

【乙】文中的廉颇因蔺相如功高于自己,便抛出一句“我见相如,必辱之”,可见他①的特点;但是在了解到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用意后,立即“负荆请罪”,又表现出②的特点。

(4分)

答案:

6.(共2分)

(1)(1分)适逢(恰巧遇到)

(2)(1分)见识浅陋。

评分说明:

每空1分,共2分。

7.(2分)A8.(共4分)

(1)(2分)天下百姓苦于秦国(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

(2)(2分)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

评分说明:

“苦”、“视”、“孰与”为得分点,每点1分,共3分,译句流畅明确1分。

9.(4分)①鲁莽自负(心胸狭隘)②知错就改评分说明: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16石景山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6-8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①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①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

相立为侯王,合从①西向,名②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②。

二世怒,下②吏。

后使者至,上问,对曰:

“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合从:

联合②二世:

指秦二世胡亥

6.【甲】【乙】两文中的“名”和“下”意思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分)

A.①名:

名声②名:

打着……的旗号①下:

攻下②下:

下放

B.①名:

打着……的旗号②名:

名声①下:

攻下②下:

下放

C.①名:

名声②名:

打着……的旗号①下:

下放②下:

攻下

D.①名:

打着……的旗号②名:

名声①下:

下放②下:

攻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藉第令毋斩翻译:

__________

⑵以反者闻二世翻译:

__________

8.【甲】【乙】两段文字都记述了陈涉起义军胜利进军和①的情况。

【乙】文中秦二世表现出的②,印证了【甲】文中“三老、豪杰”对于统治者“无道”的评价。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

6.A

评分:

2分

7.⑴即使能免于斩刑。

⑵把造反的情况报告给秦二世。

评分:

共4分。

每小题2分。

8.①得到响应(或“建立政权”)②不听逆耳直言(或“昏庸残暴”)

评分:

3分。

第①空1分,第②空2分。

【2016通州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寔(shí),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

7.选出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恶”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1分)

A.穷山恶水B.既怀耻恶C.穷凶极恶D.深恶痛绝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2分)

翻译:

(2)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2分)

翻译:

9.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的含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谈一谈你对“义”的理解。

(3分)

答:

答案:

7.D(1分)

8.

(1)按照这种办法,那么可以用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

(2分。

“由是”“可以”“而”“为”翻译错误两处扣一分,意思基本对即可)

(2)年少时拜陈寔为师学习,因为品行高尚著称。

(2分。

“师”“事”“以”“义”翻译错误两处扣一分,意思基本对即可)

说明:

直译、意译均可;文通字顺,表达出句子内容即可;关键词错一个不扣分,错两个扣1分。

9.义,就是本心,有羞耻之心,有正义感,它比生命更可贵。

(1分)义可以使人改正错误,普通人也可以不丧失,(1分)坚持下去就是圣人,并因此影响社会风气。

(1分)(共3分)

说明:

可多角度谈对“义”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如:

从盗牛者的角度,知错改错是为“义”;从王烈的角度,宽仁敦厚是为“义”;从邻里间,人与人之间的有益影响,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是为“义”……

【2016顺义期末】

黄生借书说

黄生①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②,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③积、子孙④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⑤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⑥藏焉,曰“姑俟异日⑦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⑧后,俸去书来,落落⑨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

①生:

古代年轻男子的称呼。

②七略四库:

指内府藏书。

③祖父:

祖父和父亲。

④子孙:

儿子和孙子⑤摩玩:

摩挲抚弄。

⑥庋(guǐ):

放置,保存。

⑦异日:

日后,将来。

⑧通籍:

指做官。

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

⑨落落:

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汗牛塞屋()②为一说,使与书俱()

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附身倾耳以请②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B.①烨然若神人②天下物皆然

C.①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②故有所览辄省记

D.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9.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

(用原文回答)(2分)

10.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记叙了作者幼时家贫借书、读书的经历,其写作的意图有什么相同点?

(2分)

答案:

6.①使……流汗②俱,一起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7.C

评分:

2分。

8.①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呀。

②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好放在高处。

评分:

每句2分,共4分。

注意关键字翻译正确。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评分:

2分

10.都是劝勉后生,珍惜读书机会,好好读书。

评分:

2分

【2016怀柔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呼!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乙】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

“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

“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①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②,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③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④,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⑤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