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6153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docx

九年一贯课程乡土语言教育问题之探讨

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育問題之探討

 

*金清海

 

摘 要

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鄉土語文教學部份,自九十年九月正式上路,至今已執行兩年多了,檢視現況後,從語言學術基礎觀點提出論述,並於執行面,從師資及培育、教材及教法、社會價值觀及政策配套措施等三部份提出評述及建議,或可供改進之參酌。

 

關鍵詞:

鄉土語言教育、語言學、師資、教材教法、配套措施

*高雄縣中崙國中校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高雄縣國民教育輔導團鄉土語言研究員

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育問題之探討

一、背景說明

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國小部份已自九十年九月起一年級開始實施,納入正式課程。

九十一學年度小一、小二、小四及國中一年級同步實施,唯排在選修課程,國小為必選,國中為自由選修。

依據教育部89.9.30台(89)國字第89122368號令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語文學習領域分為英語及本國語文。

而本國語文又分為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語文等。

在研析之前宜將教育部所要求要各鄉土語文教學執行的基本理念及課程目標臚列於次,供檢視及探討之憑據。

本論文擬以問題分析法,就問題現象做析論,並擬出因應之道。

(一)閩南語文

1.基本理念

(1)培養探索與熱愛閩南語文之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意。

(3)培養學生有效應用閩南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

(4)培養學生應用閩南語文學習各科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學習領域、認識中華文化、面對國際思潮,以因應現代化社會之需求。

(5)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以擴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學習之能力。

(6)激發學生廣泛學習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文學作品之能力。

2.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課程目標

閩南語文課程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瞭解閩南語文內涵,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閩南語創作之興趣並提升欣賞能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閩南語文學習之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閩南語表情達意並能與人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閩南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閩南語文學習認識文化並認識外國籍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閩南語言文字研擬計畫及執行。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充份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閩南語文形式與內涵之整理保存,推動科技之交流,擴充台灣語文之領域。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閩南語文的興趣,並且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閩南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二)客家語文

基本理念及課程目標與閩南語文相同,故略列。

(三)原住民語文

1.基本理念

(1)以多元化之理念,尊重各族群語文,並納入語文課程,實施教學,促進理解,奠定整體社會和諧與發展之基礎。

(2)檢視過去語文課程內涵及實施情形,規劃適合國家社會整體發展之語文課程。

(3)選擇原住民族重要語文知識觀念,經過縝密整理、迻譯與詮釋,搭配其他族群語文,共構本國語課程。

(4)審慎規劃原住民與其他族群語文內涵在本國語課程之比例份量,及其呈現方式。

(5)語文課程之規劃設計應兼顧原住民語文內涵之提升與轉化。

2.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課程目標

原住民語文課程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瞭解原住民語文內涵,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表達族群經驗與情意之語文能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族群語文學習之自學能力,以求生計之拓展與持續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善用族群語文知識觀念,傳達情意,分享族群文化內涵。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重視整體觀念,屏除因應狹隘意識,貢獻族群智慧,善盡責任。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認識台灣多元化語文並存事實,學習不同語文及其相關習俗內涵進行國際交流與溝通。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善用族群語文知識觀念,進行規劃與組織,提升執行之效能。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充份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族群語文形式與內涵之整理保存,推動科技之交流,擴充族群語文之領域。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對於族群語文學習及相關議題探索之興趣。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通盤理解台灣語文之歷史背景,融通其間之異同,並能以客觀合理之態度與方法,解決語文相關之課題。

 

上述三種台灣鄉土語言之基本理念及課程目標,經綜合統整,不外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有效應用鄉土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於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為達成此項任務,應從師資、教材及教法、社會價值觀及政策配套措施等諸項因素著手,此亦為本文所欲探討之要旨。

論述於第參段。

二、從語言學理論觀點談臺灣鄉土語言問題

從語言學術基礎的觀點看鄉土語言,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一為拼音問題,一為文字定位問題。

在論述此二問題之前,先對臺灣鄉土語言形成的背景略為說明。

南島語系的語言,自絕於山區自然發展,未透過教育的推廣,容易消失,已由三十餘種消失到僅存十餘種。

閩、客語,因自明鄭後,從大陸陸續遷臺的移民,大部分為閩、客族,所使用的語言當然是客語及閩南語。

1895年日據以前,鄉土語以閩、客為主,讀書人以閩客語讀漢字漢文。

日據中後期,皇民化全面推廣日語,禁用臺灣語言。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臺,全力推廣國語﹝北京話﹞,並於教育場所禁用鄉土語言。

民國七十六年解嚴後,潛伏於民間的鄉土語言研究,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尤以閩南語的研究,因為使用的人口最多,研究的學者專家也多,造成拼音問題,山頭林立,皆想於臺灣語言拼音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紛紛擾擾至今仍未統一。

文字定位問題亦未解決。

茲就拼音問題及文字定位問題從語言、聲韻、文字等學理之觀點加以論述。

(一)拼音問題

南島語系及客語語系較無爭議,教育部已公告「臺灣原住民語通用拼音方案」。

閩南語部

分,爭議很大。

由於官方尚未定位之前,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投入研究行列。

使用國語注音改良式者有之、臺語羅馬拼音(POJ)者有之、臺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者有之、國際音標(IPA)者有之、通用音標(TYb)者有之。

曾經出現的有四十種以上。

而教育部2002年公告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理研究員余伯泉先生所主張的《臺灣閩南語通用拼音方案》(TYb)。

唯國內有不少研究閩南語拼音的學者專家極力反對1.。

其反對理由大抵皆理性的從語言學、語音學的角度去堅持,歸納之不外乎對通用拼音係以《漢語拼音》為基礎(87%相同),而二者於送氣不送氣、清濁、調值及變調等特性問題皆不合語言學的理論。

或從普遍通俗性、系統嚴整性、資料支持性、資訊可通性及臺灣各種語言互通性等語言判準來反對通用拼音2.。

茲從台灣閩南語的特色及《台灣閩南語通用拼音方案》(TYb)不合語言學理加以論述。

1.台灣閩南語有四個語音特色,從聲韻學的理論而言,四個特色為:

(1)送氣音(aspiration):

台閩語3.裡有四對送氣與不送氣音。

即p(ㄅ)不送氣與ph(ㄆ)送氣成對,t(ㄉ)不送氣與th(ㄊ)送氣成對,c(ㄗ)不送氣與ch(ㄘ)送氣成對。

(2)清濁音(voicelessvsvoiced)分明

屬於清音的有p、ph、t、th、k、kh、c、ch、s(ㄙ)、h(ㄏ)。

屬於濁音的有b、l(ㄌ)、g、

m(ㄇ)、n(ㄋ)、ng、j。

(3)鼻化音(nasalvowels)

台閩語中常出現鼻化韻的字,例如天(tinn1)、監(kann3)、更(kenn1)、歹(phainn2)、驚

(kiann1)、梁(liunn5)、官(kuann1)、貓(niaunn1)等不勝枚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蔡金安、李勤岸、董忠司、呂興昌、蔣為文、張裕宏、許長謨、陳恆嘉、施炳華、楊允言、董芳苑、洪惟

仁等人皆從語言學觀點撰文或表反對或表不讚同。

詳見臺灣海翁臺語文教育協會出版之《通用呣通用》2003.

10.25

註2.詳見《通用呣通用》,李勤岸、董忠司、許長謨等人論述。

註3.為台灣閩南語之簡稱。

本文以TLPA拼音。

(4)聲調的變調(tonesandhi)

台閩語詞組或句子的最後一字是本調。

其餘幾乎會變調,例如「火金姑來食茶」,應注為hue2

Kim1koo1lai5ciah4te5,但是講話或唸出來變成hue1kim7koo1lai7ciah8te5。

又例如「茶」本調為te5,「茶農」應注為te5long5,但唸成te7long5。

台閩語之變調,看似複雜,其實絕大多數皆有規律,而且只要是母語使用台閩語的人,不用學就會,並無使用上的困難。

2.《台灣閩南語通用拼音方案》(TYb)不合語言學之理由

(1)清濁與送氣不送氣的問題

國際音標(IPA)及羅馬字音標系統皆以p:

b、t:

d、k:

g、s:

z、f:

v為清濁相對的多組字。

而《通用拼音》以b為[p],以p為[ph];以d為[t],以t為[th];以g為[k],以k為[kh];以z為[ts],以c為[tsh],則輕濁已混亂了,更把閩南語的[b]寫為v。

羅馬字裡,v的音本讀為[v],以b為[v],造成b和v衝突。

在在皆違反了語言學準確原則4.。

北京的普通話和台灣的國語,與通用拼音皆為同一基調(有87%相同),因此通用改b、d、g為不送氣聲母,改p、t、k為送氣聲母,那將導致國內語言的音標大亂。

例如在學術研究上,對平埔族各族的學名翻譯Pazeh族及Papora族,羅馬字譯成巴則海及巴布拉。

通用系譯成拍宰海及拍瀑拉。

另外Babuza,有人翻成巴布薩,也有人翻成貓霧栜,豈是一個亂字可以形容。

雖然通用派強調TYb是與英語發音習慣接近,但若不符語言學理,總是不妥。

教育部採用通用拼音的目的,是要全國各語言都使用同一套拼音法,立意及構想絕佳,但目前實施於台灣的這一系列通用拼音卻行不通。

目前《華語文通用》與《客語文通用》可通。

但台閩語部份分為甲式(即台灣羅馬字,通稱白話字)和乙式(即余伯泉先生所鼓吹的「通用拼音」)。

甲式跟南島語文通,乙式跟華語文、客語文通。

但甲式和乙式之間卻不通。

(2)調值變調與直接教學法問題

國語科教學是直接拼讀,而台閩語教學是「間接拼讀」,必須變調。

通用主張直標變調之音。

李勤岸教授認為:

「他們不知道變調後的所謂“自然聲調”,其實只是語音的表層(surfacestructure),而非深層的citationform(本型)。

標記本型才是正確的標記法。

變調後的表層聲調只存在腦中的短暫記憶,而非的citationform的深層記憶。

如果只記變調,腦部受損或年老後,只能記住深層的長期記憶,短暫記憶會全部丟失,屆時他所說的台語將無人可以理解5.。

」此說從記憶的層面來解說變調與本調之本質。

另外施炳華教授則從方言腔音各地差異的使用方式來說明。

同樣是屬閩南語的漳州腔與泉州腔,唸法仍有相當大的差異。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註4.準確原則:

符號應準確表記語言的音位音讀。

見註2頁15

註5.同註2.頁6

伊是台北縣永和市的民意代表6.

本調:

i1si7tai5pak4kuan7ing2ho5chi7e5bin5i3tai7piau2

漳州腔:

i1si3tai7pak8kuan7ing1ho7chi7e0bin7i2tai3piau2

泉州腔:

i1si3tai3pak8kuan7ing35ho3chi7e0bin3i2tai2piau2

一句話中就有五字調值高低不同唸法。

若是標本調,不管是漳州腔或泉州腔,各唸各的,就無問題了。

3.從語言拼音判準(Criteria)評述《通用拼音方案》(TYb)

判定一套語言拼音的良莠,應以一套客觀可信的「判準」作為評鑑的憑據。

許常謨教授對於台閩語拼音判準提出五個客觀的準據,即普遍通俗性、系統嚴整性、資料支持性、政社支持性、資訊可通性。

許教授依此五個判準,對於教羅(poj)、台灣語言音標(TLPA)及通用乙(TYb)表列7.如次,作一比較:

教羅(POJ)

台灣語言音標(TLPA)

通用乙(TYb)

普遍通俗性

-歷史最優久

-使用人口最多

-1998年官方曾公佈

-教育系統師生使用者夥

-據執政當局優勢

-標榜台灣本土產物

系統嚴整性

-較符IPA

-系統嚴整

-可支援客語及南島語

-較符IPA

-系統嚴整

-可支援客語及南島語

-較似漢語拼音

-系統短期間多次修正

-乙可支援客語

-欲兼顧華語客語反見齟齬

資料支持性

-文獻工具書豐富

-多刊物(教科書)使用

-為一般刊物參酌用系統

-略有教科書工具書

-支持學者學術著作質量佳

-少教課書(多自費自印)

-幾乎無工具書

政社支持性

-教會系統使用態度堅定

-符合執政路線

-南中北社學者支持

-台灣羅馬字學會支持

-台灣語文學會支持

-多數小學教師使用

-已失政策面之關愛與支持

-多位民進黨縣市長署名支持

-國語會多數成員支持

-自組學會推廣

-客語系統有多人支持

-若政權再替,阻力最大

資訊可通性

-有許多軟體以助連音輸入

-需備軟體才可直接標調

-所以上網或資料交流有障礙

-尚未有軟體幫助連音輸入

-可直接在一般文書軟體操作

-易上網、印製或資料交流

-有開發軟體幫助連音輸入

-可上網或資料交流

-系統仍在修正

其他

-文字語音標兼顧

-與華語威妥瑪式較可通

-只適合標音

-與華語威妥瑪式較可通

-可另稱「教羅電腦暫行版」

-只適合標音

-與華語漢語拼音注音、二式較可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6.同註2.頁60

註7.詳見註2.頁48~49

此一評鑑判準,係國內首次由許教授建立。

筆者認為此一判準,客觀、周延、面面俱到,並具有嚴謹的學術性。

從上表可看出,TYb的「普遍通俗性」、「系統嚴整性」、「資料支持性」都遠不如POJ和TLPA。

就「普遍通俗性」而論,POJ使用人數最多,TLPA發展性較強。

TYb則有政治力介入推廣的優勢。

TYb的系統嚴整性部分,較不被學者專家等學院派認同。

而就「資料支持性」而言,TYb僅於2003年出版一本《台灣語通用拼音字典》,在文獻、書籍、教科書及工具書等使用的方便性及豐富性方面,POJ和TLPA佔極大的優勢,而TYb則闕如。

因此在「系統嚴整性」及「資料支持性」部份,在TYb推廣上,將成為最大的瓶頸。

POJ與TLPA相融性極高,就使用人口數的市場佔有率,應超過七成,尤以負責推廣鄉土語言教學的國小教師,多數由學院派培育出來的,幾乎以TLPA為主。

從「政社支持性」來看,TYb具有絕對優勢,但站在第一線,實際從事鄉土語言教育的國小教師,已習慣使用TLPA,如以行政命令,強制其使用TYb,勢必造成諸多困擾,例如重新學習TYb、教材的改編及面臨資料文獻與工具書的闕如,一切必須從頭開始。

(二)文字定位問題

原住民語因沒有文字,就如同學英語一樣,是如同一種外國語,只能音、義分離而靠翻譯一樣。

而客家語及閩南語,與漢字漢文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是漢文字中古音延續下來的。

唯因民國以來,統一以北京話搭配漢字至今,大家習慣稱為國語。

其實早期閩、客語的讀書人,就是用閩、客語學漢字漢文,稱為「漢學仔」,經過日據時代皇民日文化政策及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台灣推行國語政策,中斷了近百年的閩、客漢學,以致今天的閩、客語文字的定位混亂。

閩南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從古籍中,至少可找出二千條以上的方言詞,其

本源和閩南語音義相同的資料,可以證明閩南方言源出古漢語,它是漢語的一個主要方言之一。

茲舉一例子來說明。

例如:

「剪綹」8.zi

nli

,謂偷竊財物。

「剪綹仔」zi

nli

'

國語稱為「扒手」。

閩南語則稱為「剪綹仔」。

例如古典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

「原來這人是剃頭的待詔,又兼剪綹為生,專在渡船上,乘著人眾擁擠之間,在人那腰間袖內遍行摸索。

」再舉一例,閩南語「公公」、「婆婆」稱為「大官」(dâgnu

)、「大家」(dâg

),見於宋‧王楙《野客叢書》十二:

“婦人稱翁姑為官家。

”唐‧趙璘《因話錄》卷三:

“大家昨夜不安適,使人往候"。

從古漢語存在至今台閩語仍適用者,至少有二千多個例子。

舉幾個特殊的用語如焦涸涸(d

kókók)、鉸刀(g

d

)、尻川(k

c

g)、所費(so

h

)、苦毒(ko

dók)、无影(bbóyn

)、討債鬼(t

zègu

)、臭臊(càoc

)、好勢(h

sè)、家私(g

s

)、家火(g

h

)、米潘(bb

p

n)、箸(dî)、臭焦(càod

)、菜蔬(càisu

)、咒誓(ziùzuâ)、泅水(siúzu

)、岫(siû巢)勼(gi

ㄐㄧㄡ,縮水)、條直(diáodit)、枵(y

o)、詈(l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8.參閱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P.210。

注音為福建閩南方言拚音方案。

本段所舉諸詞亦採自本書。

做生理(zuès

ngl

)、細膩(suèl

,小心)、趁食(tànziáh)、趁錢(tànzn

)、風(h

ngs

)、風聲(h

ngsni

)、搬戲(bnu

h

)、乞食(k

tziáh)、齷齪(

kz

k)等等。

今天的閩客語使用的漢字,有很多是使用者自行編造的詞彙,正如同網路族使用者自編的網路語言文化一樣,反正隨興造字,公開使用,如同流行歌曲,有人使用,就約定俗成,沒有語文學術基礎。

三、鄉土語文教育執行現況與因應措施

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文教育,自九十年九月開始實施,至今已近三年。

茲從師資及培育、教材及教法、社會價值觀及政策配套措施等三項重要因素分別分析現況,並提出供參酌之因應之道。

(一)師資問題

1.現況分析:

A.國小部份,國小自九十年九月起由一年級開始做鄉土語言教學,而國小的任教鄉土語文師資背景,依梁炯輝的調查9.,其狀況如次:

(1)有專業能力的小學本語族教師,負責全校各班閩南語母語教學工作。

(2)受過培訓但無專業能力的小學本語族教師,負責本班閩南語母語教學工作。

(3)受過培訓但閩南語講不好的本語族教師,負責本班閩南語母語教學工作。

(4)受過培訓但無專業能力的小學非本語族如外省籍或客家語族教師,負責本班閩南語母語教學工作。

(5)由未受培訓的待退教師負責各班教學工作。

(6)由未受培訓的不適任(原因未說明)教師充當本校各班母語教師。

(7)由未受培訓的非本語族年長教師(如外省籍)充當本校各班母語教師。

依梁氏之調查,可窺知有專業能力的鄉土語言師資仍然相當欠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9.參閱梁炯輝《從母語教育執行之亂象談如何作好師資培訓的工作》P1.2002.8.12

B.國中部份:

由於國中部份自九十一年九月實施,且是為選修課程,復受升學因素的影響,因此有開此一課程的學校非常少,筆者曾於去年(九十二年),在一次語文領域研習會上做過調查,以高雄縣為例,只有二個學校的國一課程,有開鄉土語言課程,只佔全縣國中校數的二十五分之一。

因為開課的學校少,無法看出師資的問題,但可以想見的應與國小相差無幾,甚至更嚴重。

2.教育當局的師資政策:

(1)已鼓勵大學院校設立培育台灣鄉土語文師資的系所。

(2)加強現有師資的專業研習培訓。

(3)辦理「鄉土語言教學支援人員檢校」,九十一年已錄取了二千四百多人。

3.檢討及提出因應策略

(1)大學院校設立培育台灣鄉土語文師資出路的問題,筆者目前兼任教於高師大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學生曾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到中小學任教。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他們必須加修國小教育學程或國中教育學程,而國中目前並無台灣語文科教師登記,因此國中教師登記法應修改或增加台灣語文科。

若以其它科考入國中,必造成排課上的排擠問題。

又其大學所修的課程,若不是國中的登記科目,也進不了國中。

因此培育出來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到中小學任教。

除非以公費分發的方式,才能解決。

(2)加強現有師資的專業研習培訓,雖不失為一急就章的方法,但語言是專業的,短期的培訓效果不佳,宜在研訓的課程設計及時數的改進與增強,此為相當可行又經濟的做法。

(3)辦理「鄉土語言教學支援人員檢校」案,通過檢定者,大部份皆曾花一筆補習費參加坊間或民間團體的短期研習班上課,通過後無課可上造成了民怨。

除非公權力的介入,強制學

校列必選課並進用這批人。

因此是否繼續辦理,應詳加評估。

(二)教材及教法問題:

教材及教法包括教材、教法、拚音及文字定位問題。

原住民語文部份,只在山地鄉區的學校有開課,大部份學校因無師資的關係,皆不開設,因此住在城市或一般鄉鎮的原住民學生,沒有機會修習。

客家語文部份,也是集中在客家鄉鎮,客家籍住民較集中的學校開設,一般鄉鎮或市區學校,除了有師資的學校,否則很少開課。

茲依教材、拚音及文字定位問題略加析論。

1.教材及教法問題:

原住民語文部份,因種類多(至少有十餘種),學習人口少。

書商出版教科書意願低。

只能靠任課教師自行編列,但教材及教科書,靠單打獨鬥的人力去完成是很辛苦又不夠專業的。

客家語及閩南語教科書,尤以閩南語,其市場廣大,書商願意投資。

但教育部又不審定這類教科書,也沒規定統一音標,形成一校甚至一個年級多種音標並行的混亂現象。

又若由任課教師自編教材,雖然教育當局規定必須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通過,但學校課程委員會的專業能力夠嗎?

有關鄉土語言教材及教法,教育部原本規定小一到小三第一階段就要學會

一種音標,但在執行一年後經過檢討,發現學習有困難,已經修改為第二階段小四到小六再學。

至於第一階段教學,純粹以培養聽、說能力為主。

教學力求生活化,以韻文、童謠及常見的生活題材為範本,還可和國語、音樂等科目協同教學,例如在音樂課教台語歌謠,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

2.拚音問題

有關拚音問題,目前使用狀況如同戰國時代,各行其事,有ㄅㄆㄇㄈ改良式、有臺語羅馬拚音(POJ)、有臺灣語言拚音(TLPA),也有用國際音標(IPA)及通用拚音(TYb)‥‥不一而足。

各班各年級、各校,各行其事,升上國中時,不同來源的學生匯聚在一起,國中鄉土語言拚音不知如何銜接?

拚音問題,教育部已經召開多次會議討論,各使用系統的人馬,皆持本位主義無法形成共識。

又國小該於何年學習音標?

也是意見分歧,九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教育部開會研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原則決定鄉土語言閩南語及客家語的音標,將在國小三年級教授。

原住民語言因為沒有文字,決定在小一教授音標。

至於鄉土語言的拚音系統,教育部不會強制各校採用何種系統。

而客家語拚音部分,教育部已於九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公布採用「臺灣客語通用拚音方案」供參考使用。

其後原住民拚音亦採用「臺灣原住民通用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