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66948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6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思想史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第三篇:

第三篇:

18世纪到世纪到19世纪初的西世纪初的西方主要经济思想方主要经济思想第第5章亚当章亚当斯密斯密5.1生平和著作生平和著作5.2国富论的中心思想国富论的中心思想5.3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5.4价值理论价值理论5.5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5.1生平和著作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口的小镇柯尔卡迪,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

1759年,出版首部成名作道德情操论,此书不仅论述了道德或伦理问题,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

1764年,斯密辞去教职,担任年轻的巴克勤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同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的重要一些城市。

1767年,返回故里,专心著述,1776年出版巨著国富论。

1778年,出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局专员,定居爱丁堡,从此忙于公务。

图:

担任海关税务局专员时的斯密图:

担任海关税务局专员时的斯密斯密不愿意将未能完成的作品留于世人,在辞世前不久,销毁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大约有18本装订好的手稿。

1790年7月17日,他与世长辞,葬在卡农加蒂教堂的墓地。

简朴的墓碑上写着: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长眠于此。

”图:

亚当斯密的墓碑5.2国富论的中心思想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是国民收入。

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

他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即衡量一国的富裕程度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

(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财富总量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数。

5.3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1)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因。

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

(2)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斯密所谓的改良,是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3)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性的必然结果。

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的特殊才能,通过互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

斯密的货币理论斯密的货币理论

(1)斯密看到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利,指出货币是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利产生的。

货币是从人们交换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生的。

(2)斯密认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

金属货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一定的劳动量并具有价值。

(3)斯密着重研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流通手段的职能。

他虽然也提出货币还有作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他认为这些职能都是由流通手段的职能派生出来的。

(4)从强调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出发,斯密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

因为纸币的生产费用低廉、维护费用小。

他既看到了纸币代替金银币的积极方面,也注意了纸币的发行量要符合经济实际。

5.4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

(1)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的真实价格”;(3)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5.5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件和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1)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

(2)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级;级;(3)占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

占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

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收入派生的。

收入派生的。

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俭和谨慎,资本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俭和谨慎,资本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和妄为。

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是美好的和妄为。

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是美好的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奢侈和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奢侈和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人。

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人。

(1)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游惰的含义;游惰的含义;

(2)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而节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本的比例,而节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

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转化为资本的比例。

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资本积累的作用;资本积累的作用;(3)谨慎是勤劳和节俭的重要辅助,也)谨慎是勤劳和节俭的重要辅助,也是有助于财富增长的重要品德。

斯密在是有助于财富增长的重要品德。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研究了道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研究了谨慎的必要性。

谨慎的必要性。

严复与国富论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

1901国富论以原富为题出版中译本,即成为国内学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摆脱了传教士的时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严复翻译国富论的目的效法斯密把他的“富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献策于光绪皇帝,实现中国之富强。

此书在1902年出版后未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

原因很明显:

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使国民财富得以迅速增长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和平环境。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文版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

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

(1)经济人)经济人“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行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行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观点是:

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观点是:

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心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选择。

选择。

(2)产权制度)产权制度通过对欧洲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及通过对欧洲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及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斯密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财富增斯密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财富增长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样一种经济制度或产长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样一种经济制度或产权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能保证劳动者充分权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能保证劳动者充分地享有他们自己劳动的成果。

地享有他们自己劳动的成果。

(3)“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早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提出“看早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个用语被运用来说明社会不见的手”,这个用语被运用来说明社会以一种人们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方式保持着以一种人们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方式保持着整体的和谐,他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整体的和谐,他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归结为“伟大的自然设计师”仁慈的归结为“伟大的自然设计师”仁慈的神。

在国富论中,他再次使用了这一神。

在国富论中,他再次使用了这一著名的用语,但他去掉了它的神秘色彩,著名的用语,但他去掉了它的神秘色彩,而赋予它以确切的经济含义,这就是市场而赋予它以确切的经济含义,这就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规律的作用。

(4)“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斯密所谓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斯密所谓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事物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务搞得井井有条。

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务搞得井井有条。

瓦特(Watt,17361819),英国发明家,机械师。

1806年获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763年,作为本校制图仪器制造员开始蒸汽机的实验时,斯密曾给予他不少帮助。

事实上,这两位校史名人在当时并不被该校所重视。

第第6章李嘉图章李嘉图6.1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6.2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6.3分配理论分配理论6.4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

它既进行生产技术的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工业革命最早由英国的棉纺织业发端,而后在各生产领域迅速展开,并最终在欧洲大陆和美国完成。

瓦特蒸汽机复原图瓦特蒸汽机机构示意图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座煤矿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6.1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

1799年,在陪夫人到巴茨温泉胜地疗养时偶然看到了一本国富论,使他对经济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1817年,出版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的方法论李嘉图的方法论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理论的演绎方法,李嘉图在建立理论分析的框架时,从基础的前提假设开始,用逻辑的方法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李嘉图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中,丰富多变的现实世界被浓缩为几个简单的变量关系。

6.2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

(1)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他说如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他说如果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就不具有交换果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就不具有交换价值。

这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价值。

这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他提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担者。

他提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财富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财富的困难和便利。

实际上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困难和便利。

实际上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他把生产商品说耗费的劳动称作绝两个概念。

他把生产商品说耗费的劳动称作绝对价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对价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一定数量的能力称作交换价值。

一定数量的能力称作交换价值。

(2)坚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坚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原理。

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生产出量的原理。

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它的价值可以在不同社会成员中来以后,它的价值可以在不同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但不管价值怎样分割都不会影进行分配,但不管价值怎样分割都不会影响商品价值量。

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响商品价值量。

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理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理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

(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性质提出)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

首先,决定商品价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

首先,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

但他所说的必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

但他所说的必要劳动,是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要劳动,是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其次,考的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其次,考虑了不同质的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虑了不同质的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如何决定价值的问题。

最后,他区别了价如何决定价值的问题。

最后,他区别了价值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阐明了商值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阐明了商品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品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的观点。

和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的观点。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矛盾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矛盾可以概括为:

(1)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2)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

这是由于李嘉图简单地、直接地把价值同生产价格等同起来。

他所假设的符合商品的价值量与其生产价格才完全一致的条件与资本主义现实情况不符。

李嘉图学派以詹姆斯穆勒与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为中坚力量的李嘉图学派在捍卫李嘉图学说时却偏离了李嘉图的本意,结果直接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也应重视二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贡献。

詹姆斯穆勒(JamesMill,17731836)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其主要著作有三卷本的英属印度史(1818)和系统地阐述李嘉图学说的政治经济学要义(1821)。

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JohnRamsayMcCulloch,17891864)代表作为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并主编过斯密的著作集和李嘉图著作集。

6.3分配理论分配理论工资工资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李嘉图首次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

一国的李嘉图首次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

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

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三个主要社会阶级。

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利润利润从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点出发,指出从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点出发,指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有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商品的全部价值只有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构成资本的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构成资本的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而地租则是一种超额利润,它可以被归结而地租则是一种超额利润,它可以被归结为利润这个基本收入。

为利润这个基本收入。

在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分在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分析了利润量变化的规律。

这可以概括为三析了利润量变化的规律。

这可以概括为三点内容。

他还提出了利润率的平均化和利点内容。

他还提出了利润率的平均化和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润率下降的趋势。

地租地租

(1)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等量)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不资本和等量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不同的。

(同的。

(2)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土)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土地耗费的劳动量。

(地耗费的劳动量。

(3)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产品的价格使耕种优等土地或中等土地的等量资本除足耕种优等土地或中等土地的等量资本除足以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外,还有一个以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外,还有一个超额利润。

此外,李嘉图考察了资本主义超额利润。

此外,李嘉图考察了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相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相互间数量的变化上,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互间数量的变化上,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6.4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李嘉图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李嘉图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若一国的全部生产物的生产成本都理论。

若一国的全部生产物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外国,则该国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反高于外国,则该国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形下,两国如何实现国之亦然。

在这种情形下,两国如何实现国际分工和交换呢?

李嘉图认为,即使在这际分工和交换呢?

李嘉图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在种情形下,只要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在国内生产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即成本相对低国内生产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即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用以同别国交换,两国之间的贸的商品,用以同别国交换,两国之间的贸易仍是相互有利的。

易仍是相互有利的。

赫克歇尔俄林模式赫克歇尔俄林模式比较优势原理针对劳动力这一唯一生产要素作出研究。

日后出现了考虑三种生产要素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简称HO模型),该模式起源于伊里赫克歇尔(EliHeckscher,18791952)的著作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其弟子裴梯尔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在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将其完善成形。

赫克歇尔俄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