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70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0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docx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杭生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与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

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与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与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2)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和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与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

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3)自然科学理论与其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辩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迪尔凯姆的《论自杀》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

3、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有哪些?

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与各系统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围之。

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括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有哪些表现?

首先,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有关。

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再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5、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

(一)国外看法:

大致分属为三类

(1)以社会与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实证主义路线)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

(2)以个人与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反实证主义路线)韦伯

(3)马克思:

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4)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国看法

A.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杭生)。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大钊)。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与其规律性(费孝通)。

B.侧重以个人与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本文)。

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

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心恒)。

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性事(庞树奇)。

C.第三种类型。

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学群说,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调查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问题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未定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尚未确定。

(二)正确把握:

(1)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

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与、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

(2)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与、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3)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

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比较哪个定义较好地结合中国国情、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6、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有何重要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第一,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第二,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唯实论和唯名论、实证论和反实证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

第四,社会学的主要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不论是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也不论是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以与社会变迁,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第五,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

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

7、社会学的层次结构:

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

第三,社会学畴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容的层次。

8、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对象不同:

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2)学科层次不同:

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则没有这么高的概括程度,它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3)作用不同:

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来研究社会。

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学起指导作用,为社会学提供方法论原则和理论基础;社会学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论。

既要防止以历史唯物论代替社会学的倾向,也要防止否定历史唯物论指导作用的倾向。

(二)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这些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之所以是综合性科学,主要是因为它以其他社会科学都涉与但不作专门研究的东西为自己的对象,这既说明社会学与这些社会科学的区别,也说明社会学同时有必要借鉴于这些社会科学。

反过来,其他社会科学也能得益于作为综合性科学的社会学,既开阔视野,又加深对各自涉与但不作专门研究的东西的理解。

(三)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同属综合性社会科学。

历史学研究其他社会科学都涉与但不作专门研究的历史方面,即各个社会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性。

它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

一方面,历史学主要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未来;另一方面,历史学主要是纵向说明社会,而社会学主要是横向说明社会。

两者的联系是相互借鉴。

纵向研究社会时不能不涉与它的横剖面,反之,横向说明社会时也不能不涉与它的纵剖面。

社会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也是存在的。

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

社会学当然也要研究人,但是,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与机制。

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它们的区别在于:

(1)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而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在于:

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它们作为两门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必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9、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一)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学也主要是通过这两条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服务的。

(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增促社会进步是指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与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一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二是指社会代价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围的途径和方法。

10、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中国社会学是适应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型的需要。

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快外,还有广度、深度和难度都空前未有。

研究这个转型过程,回答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

可以说,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地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同时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分科化,方法科学化,以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了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以与多种后现代主义理论学派。

3、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而成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决定力量,任何复杂的政治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都能在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找到根源。

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分析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

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主体,阶级斗争史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表现为以下主要特征:

(1)立足于实践实践性是其最基本特点

(2)其思维方式的辩证性

(3)其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其价值理想性(5)其理论视野的总体性

4、社会学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在探索社会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中,社会学界得到了哪些经验?

在维新办法运动中,维新派为挽救清政府统治,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

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个:

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教会学校、大批中国留学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探索经验有以下几点:

(1)立足中国国情,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学研究;

(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中国社会学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

在坚持以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实践为经验素材、有鉴别地吸取西方社会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和自主创新理论的学科体系。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

方法论原则、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方法论原则包括: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原则、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动态性、整体性和经验性。

(第三版:

试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1)方法论是指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与的主要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社会学基本理论式,以与研究的逻辑体系。

(2)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人物的具体形式。

包括以下四种:

A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

B实验研究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C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包括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都是重要的实地研究的形式。

D文献研究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二手资料。

(3)具体的研究技术,包括具体研究工程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特定手段、技术以与操作过程。

2、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式?

式是指在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在社会学发展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逻辑特征以与所采取的模式不同,社会学的式大体可概括为三类:

实证式、解释式、批判式。

其主要容和区别见下表:

式类型

本体论

认识论

主要方法

例证

实证式

强调客观实在性和真实现实的存在,以与规律的可获得性

二元论、客观主义、科学主义

实验、操作化、演绎和定量方法

涂尔干与当代美国社会学的定量研究

解释式

强调相对性,以与意义的有限可理解性

调和的二元论、交互主体的客观主义

类实验、参与、描述和定性分析

韦伯与格尔兹的研究

批判式

主历史实在论,即被社会形塑的实质现实

反映论、决定论

辩证、推论和价值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研究

3、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就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

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

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组成。

具体过程:

(1)研究始于问题,研究者根据兴趣、理念和相关理论,寻找、发现和提出理论问题;

(2)根据相关理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3)针对理论假设所包含的解释模型,设计操作化的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测量;(4)在测量和观察的基础上,检验理论假设和拟合解释模型,最终概括出理论结论。

[具体过程:

从理论出发,由理论经过一定的逻辑演绎产生假设,然后通过运用一定的手段观测经验现象,并形成经验概括,并用这种概括支持、反对或建议修改或提出新的理论。

从观察入手,通过描述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然后自理论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对未知事物做出假设,在通过观察新的经验材料来检验这种假设。

]

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1)提出和界定问题:

具有理论导向、现实意义、研究可行性等特点。

(2)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

(3)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使之为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与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

(4)收集资料:

具有可信性、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的特征。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新发型

(7)得出结论

(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5、试述社会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通常运用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与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侧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调查研究法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其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基本步骤:

(1)识别和确定调查总体;

(2)根据抽样总体的特征以与具体研究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抽样方案;(3)设计调查问卷;(4)实施调查;(5)汇总和录入数据;(6)分析数据等

(二)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与其文化的全貌研究和深刻理解。

在田野调查中,为获得重要信息、材料,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时必要的。

在运用参与观察法来获取研究材料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理论目标;同时需要清醒地明确自己的理论目的,围绕理论目标而观察。

深度访谈也是田野调查中获得信息和材料的重要途径,其一般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要根据研究的主体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对象来与之交流、建立感情,以达到深度交谈。

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在对待从田野中所获得的材料是,需要注意主位取向(研究对象所倾向于认为的观念或态度)和客位取向(研究者或局外人倾向于认为的原因或动机)。

完成田野调查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田野调查报告,田野报告的写作方式主要有民族志的写作方式。

(三)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即可检验某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历史比较法

其资料来源主要有政府文献资料和民间历史资料。

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和理想类型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类现象或事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特征进行对比,并由此类推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理想类型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

历史比较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

社会运行与社会变迁纵向比较研究、社会结构域社会运行的横向比较研究、社会意识和社会事实成因的比较研究。

历史比较法的局限在于,历史材料或历史事实的不可证实性。

6、什么是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的类型有哪些?

社会指标的功能是什么?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具有如下特点:

(1)具体性;

(2)定量性;(3)易于解释性;(4)时间性;(5)综合性;(6)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

类型主要有:

(1)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

描述性指标是对社会客观现象的描述,仅仅能反映社会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价值状况。

评价性指标,也称作分析性指标或诊断性指标,是指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社会效果、社会影响在某些方面的利弊得失的指标。

(2)观察性指标与计划性指标

观察性指标又称作信息性指标,是指人们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社会现象的描述或评价。

计划性指标是指人们在了解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预测,又称为预测性指标。

(3)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是指在某一社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供资源”。

生产量指标是指工作量或承担的次数等。

产出指标亦称结果性指标,主要是用以评价社会政策或措施的结果。

(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肯定指标也叫做社会进步或发展指标,反映了社会好的一面,是人们希望发展的指标。

否定指标又叫做问题性指标,是人们不希望发展的,其上升标志着社会否定因素的增加。

中性指标是指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愿望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指标,其本身不能说明社会进步与否。

(5)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亦称非感觉指标,是指反映客观社会现象的指标。

主观指标则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象的感受,亦称感觉指标,它表现为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绪、愿望和满足程度等。

(6)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基本功能有:

(1)反映功能,即反映社会状态的功能,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

(2)监测功能,包括对社会状态的监测和社会目标的监测;

(3)预测和计划的功能,即通过社会指标可以对未来的发展与问题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发展计划;

(4)比较和评价的功能,即通过社会指标可以对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寻求关于特定社会现象的解释。

7、什么是社会指标体系?

其建立的方式有哪些?

并简要说明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体系建立主要有三种方式:

(1)规划性指标体系,这是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

(2)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一方式是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社会目标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指标。

(3)依据理论建立社会指标体系,这是非官方建立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中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既尽量利用现有指标,避免大规模重新搜集;

(2)可比性原则,即注意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指标的可比性;(3)准确性原则,即应认真核实指标的来源与其准确程度;(4)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6)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建立不同层次指标体系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