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81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

桥梁下部施工测量方案

桥下部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我项目部施工的大桥起止点里程为DK—DK,桥梁全长米,上部结构为跨。

地处

1.2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数量表如下:

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部位

工程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钻孔桩

混凝土

承台

混凝土

钢筋

墩、台身

混凝土

钢筋

2.测量依据及内容

为了保证铁路管段内的施工定位及按照设计尺寸位置准确无误的予以施工,并使各项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掌握施工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中桥梁的有关下沉量及变形值,为桥梁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以便于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管段内桥梁施工顺利准确,施工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方案。

2.1、测量内容

在本管段桥梁施工施工测量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为下部结构(基础和墩台)施工。

施工放样测量包含: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挖孔桩定位放样;

●基坑开挖及承台放样及标高控制;

●墩台身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支座垫石定位及支座安装定位测量;

●监控量测包含:

●基础下沉;

●支加体系安全监控(支架体系下沉监测);

2.2、测量依据及执行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H2001.9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桥梁施工总体方案

本管段内的桥梁施工控制按从总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控制加密,首先对设计提供的CPI、CPII成果进行复测,然后利用复测成果采用GPS或全站仪导线法进行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加密控制网按一级导级的精度要求进行布设和观测。

从原则上来说,为避免本管段内的桥墩台及基础不建议采用交会法进行放样测量,以减少图形强度对交会精度的影响,检查模板位置及对水中墩初步定位可以适当采用交会法,但不能做为施工依据点。

对负责桥梁施工的测量组,将对每组配置一套全站仪,减少量距和交会,以增加工作效率。

桥梁施工控制点放样完成后,应利用不同控制点或不同的测量方法对放样点进行检查,对墩台及以下部分误差不能大于20mm,对支座及梁部误差不大于10mm。

本管段内的桥涵施工放样方法可采用GPS的RTK定位放样法或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对直线段的墩台也可采用中线法进行放样,曲线地段一般采用坐标法放样,不建议采用偏角法放样,以减少误差积累;施工过程中应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检查复核,RTK放样仅做为孔桩、承台及墩身放样用,对垫石及支座放样须采用全站仪法进行放样,并检查放样点间相邻几何关系。

3.1、控制测量

3.1.1、水平控制网

控制测量在设计院的CPI、CPII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复测后使用,由于CPI、CPII控制点的密度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需要,需对CPI、CPII进行下一级别的加密控制,加密控制采用低一级别的GPS加密或导线加密的方法进行,导线加密为保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采用一级导线的精度进行布网和测量。

加密要求在每个中桥位置100m范围内不少于一个控制点,在每个大桥100m范围内不少于三个控制点,每个特大桥根据长度具体确定,但应保证放样边不得大于100m。

3.1.2、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在设计提供的二等水准测量基础上进行,对原二等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后使用,为保证高程控制精度,复测后若误差不超过规范要求,采用原设计值使用。

水准加密:

水准加密在每桥涵附近(<100m范围),设一至两个水准加密点保证隧道施工的标高控制,加密从复测后的二等水准点引入高程,加密水准线路按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往返测或双往测后比较较差符合规范后推算加密点高程。

3.2、施工测量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主要要控制好挖孔桩桩位,墩台身位置及标高,以及梁部尺寸及梁体线形,好的线形不仅与混凝土外观质量有关,测量定位的准确也是线形控制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施工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下表为桥梁工程施工测量误差控制值

序号

分部分项

测量内容

测量方法

精度要求

备注

1

孔桩施工

孔桩定位

坐标法、交会法、GPS法

±50mm

2

承台施工

承台中心及轴线控制

坐标法、GPS法

±50mm

3

墩台施工

墩中心及轴线控制

坐标法、GPS法

±20mm

4

支座施工

锚栓中心及轴线控制

坐标法、极坐标放样法

±20mm

相对精度<5mm

4、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1、桥梁施工控制网

如前所述,每座中桥保证有一个控制点,大桥有三个控制点且放样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布置桥梁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在原CPI、CPII的基础上按一级导线进行加密,即测角中误差控制在5″测边精度1/20000,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采用J2级全站仪(2+2ppm)按照测角四测回,测边二测回且取对向观测平均值,可以保证测量精度达到一级导线的要求。

桥梁施工控制点应选在靠近施工作业面,又不被施工所破坏的地点,每个控制点在放样时应保证至少有一条后视边长>200m,并有检核后视边。

桥梁施工控制网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选择,一般应尽量布置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形状,以有利于墩台放样控制。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在每座桥附近布设一个四等准控制点进行控制,控制墩台标高时可采用挂尺法或倒尺法进行高程传递。

如下图:

 

4.2、孔桩施工测量放样

4.2.1、测量要求

孔桩施工测量在测量控制网加密完成后,工程达到开工条件前进行,但不宜放桩过早,以防桩点破坏或时间长桩位搞错。

孔桩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复核无误后,计算孔桩坐标计算成果表,根据孔桩坐标计算各孔桩放样数据;孔桩放样可利用线路关系进行放样,也可按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放样;利用线路关系放样需测设线控制控制点,按线路孔桩设计关系进行孔桩定位。

坐标法或交会法放样需计算复核放样数据无误后进行放样。

无论用哪一种放样方法以,均需检查孔桩之间的相对关系及与邻墩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可利用不同控制点抽样放点复核或放样完成后测量放样点坐标进行复核。

孔桩准确放样需在孔桩场地初步平整后进行,若为水中墩,则待筑岛围堰完成后进行,若为栈桥,则需设置定位架进行放样。

4.2.2、施工过程控制

A、砼锁口加护桩控制

若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桩,一般建议采用砼锁口加护桩进行控制,在施工前,施工作业人员应将测量孔桩及砼锁口定好,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护桩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B、标高控制

由于孔桩标高要求较低,测量过程中可在孔桩位外设一个临时标高控制点,随时检查孔底及砼灌注面的标高,也可在不易破坏的地面测量地面标高后将作业班组作为标高控制点。

但交底应注明利用标高控制点对桩顶和桩底的应上及应下数据。

4.2.3、测量精度及复核制度

根据孔桩施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挖孔桩精度控制在5cm以内即可,但应在现场设立易于作业班组识别的测量标志点,并做好桩位移交和资料交底。

高程控制点可用地面标高或桩位标高,孔位控制点可采用中心桩点或护桩均可。

孔桩放样过程中,应加强复核,放样数据需经测量组内两人以上独立计算无误后方可放样,放样资料应经组内另一人复核后,可形成技术交底资料交由工班施工,并同时将放样资料交测量队副队长以上复核。

测量队长复核无误后进行存档,若发出错误,及时发出错误修整指令。

4.3、承台施工测量

4.3.1、承台开挖基坑放样

承台开挖开坑放样在孔桩施工完成后,经现场土质情况调查,确定开挖边坡坡率,计算开挖边坡边廓线,然后利用已施工孔桩桩位外放确定开挖轮廓线;也可利用计算开挖边坡边廓线坐标,采用控制点极坐标法放样。

放样时应同时测量轮廓线四角点的地面标高,将地面标高与开挖底标高及开挖深度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交底。

4.3.2、承台放样

基坑开挖到底后,测量基底标高,并做好标高控制标杆,等基底垫层完成后,在垫层上放样承台,承台放样可放承台中心点及纵、法向十字线,或直接放承台控制角点,并交工班书面技术交底。

同时也进行承台底标高测量,防止垫层标高误差影响承台顶面标高。

4.3.3、预插筋定位测量

由于预插筋定位精度相当重要,承台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预插筋施工前,测量组应对预插筋进行一次定位测量。

定位测量如前所述,也可采用十字线法或轮廓线法进行控制。

并做好技术交底,交底资料不强行要求书面形式。

4.3.4、承台顶面标高控制

承台顶面标高可由测量组与工班协定,采用承台底标高控制若在承台钢筋完成后,在承台钢筋上做标高控制杆进行控制,交底用书面交底形式。

4.3.5、承台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承台施工的平面精度要求为±5cm,但预插钢筋及标高控制精度为±2cm。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测量控制,保证承台施工位置的准确性。

4.4、墩台身的施工

4.4.1、墩身施工测量

墩台身施工在首次立模时必须将墩身十字线放出,并书面将底工班进行立模,立模完成后,应对模板进行一次定位检查复测,在复测成果交工班并报测量队进行复核存档,检查无误后方面灌注混凝土;若采用翻模法施工,由对以后每次立模进行一次复核检查即可,并将检查成果交工班,需进行调整则进行调整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立模检查采用几方向检查法或吊垂球法进行复核。

4.4.2、桥台施工测量

桥台施工测量在垫层可承台施工完成后,在承台或垫层上放样桥台尺寸控制轴线,并将施工大样交底工班,待工班钢筋及模板完成后,对模板尺寸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尺寸无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桥台的施工应注意控制好垫石标高及胸墙线位置,保证中线精度。

4.4.3、墩台施工测量精度

墩台施工测量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其平面位置误差控制在±2cm以内,胸墙线及墩台垫石标高应控制在±10mm以内。

4.5、垫石及支座施工

在墩顶托盘或盖梁施工完成后,放样出墩台中心位置,并画出墩顶十字线,然后根据支座设置大样图精确定位出支座及锚栓孔位置,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交底。

支座垫石标高应从地面按四等水准要求重新传递,不能依据墩顶标高进行传算。

支座锚栓定位及标高放样精度均要求控制在±10mm以内。

5、桥梁施工的监控量测

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测量—计算分析—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即通过事先在台、墩梁和挂篮等主要部位埋设数种性能各异的相关的测试仪器获得大量的数据,包括几何参量和力学参量;并利用高效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确定一个阶段的施工参数。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调整控制桥梁的内力和线形,实现桥跨结构的内力和线形同时达到设计预期值,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并保证其具有优美的外观形状。

5.1、基础下沉量测

基础下沉量测每座中桥至少设置一个承台,大桥至少保证两个承台设置监测控制点,一般设于基础较软弱或墩高较高、梁跨较大的墩身承台四角。

并在承台下沉影响范围外布设水准基点,在梁部施工前按5天/次的频观测,若发生荷载变化期间,加强观测频率为1天/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