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86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docx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Documentserial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普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一、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

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

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4.病理检查:

肿块活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麻醉方式:

局麻或全麻。

3.预防应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腺良性肿瘤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

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

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

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

无。

5.输血:

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术后用药: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止血药物等。

3.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手术切口红外线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无积血,无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病理报告为恶性病变,需要按照乳腺癌进入相应路径治疗。

二、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乳腺纤维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10天

日期

住院第1-3天

(手术日)

术口住院期间

住院第5-10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下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病历

□三级医师查房

□术前准备、术前小结

□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有关手术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

□医患沟通

□完成手术治疗

□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复查异常辅助检查

□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切口换药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预约复诊时间及拆下时间

长期医嘱:

□外科二护理常规

□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乳腺彩超

□术前常规准备

□明日在局麻或全麻下乳房肿块切除术

□预防性抗菌药物

□补液、止血

长期医嘱:

□外科二护理常规

□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生命征监测:

□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补液、止血治疗

□对症治疗

□红外线术口照射治疗

临时医嘱:

术口换药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手术切口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静脉抽血

□健康教育

□介绍术前准备内容、目的和麻醉方式

□术前备皮、提醒患者术晨禁饮食

□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

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

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

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术前非手术治疗:

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胃肠减压。

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解痉止痛。

保护肝功能、利胆。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能量和多种维生素。

2.手术治疗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3天。

1.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腹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恢复正常饮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不同意手术患者,退出本路径。

3.术中发现肝胆管结石和/或炎症、胆管癌、肝癌,则退出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退出路径。

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12天

时间

住院第1-3天

住院第3-4天

(手术日)

术后住院期间

住院第7-12天

(出院日)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下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病历

□三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准备、术前小结。

□向患者家属交代有关手术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家属交待术后注意事项

□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

□完成病历书写

□监测生命征、观察引流管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完成出院相关记录

□办理出院

长期医嘱:

□外科一/二级护理常规

□清淡饮食

□抗菌药物

□解痉、抑酸、护肝药物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凝血功能、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必要时腹部CT+增强

□术前医嘱、备皮、抗菌素应用、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

□外科一或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

根据病情

□抗生素使用、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

□心电监测、吸氧

临时医嘱:

□备皮、预防应用抗菌素

长期医嘱:

□外科一或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

根据病情定

□抗菌素使用、补液对症治疗

□红外线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相关检查

□术口、引流口换药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出院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作相应检查

□静脉采血

□饮食指导:

禁食禁饮

□静脉采血

□心理支持

□提醒患者术前禁饮食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及生活护理

□夜间巡视

□防褥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及生活护理

□夜间巡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

脾破裂临床路径

一、脾破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破裂

行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八年制《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

1.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外伤史。

2.左上腹疼痛,可伴有内出血表现(脾被膜下或中央型破裂,内出血表现可不明显)。

3.腹部B超或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

4.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八年制《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

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脾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破裂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检查项目。

1.急诊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B超或腹部CT;

(4)胸片、心电图(休克时可行床边心电图,必要时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胸片检查)。

(5)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

根据脾破裂损伤情况选择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全脾切除术等。

3.术中用药:

麻醉常规用药和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

4.输血:

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有无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用药物。

(2)可选择用药:

如制酸剂、止血药、化痰药等。

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4.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5.伤口处理。

6.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无明显感染,引流管拔除。

2.生命体征平稳,可自由活动。

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它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观察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者,影响第一诊断的治疗时,需同时进行治疗,进入相关路径。

2.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或感染、腹腔感染、胰瘘等并发症,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费用增加。

二、脾破裂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破裂

行脾切除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8-15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开化验单及B超检查(或CT扫描)

□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配血及输血

□补液及抗休克治疗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并判断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并作术前评估

□申请急诊手术并开手术医嘱

□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意见及术前小结

□完成术前总结、手术方式、手术关键步骤、术中注意事项等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手术安排,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麻醉同意书或签授权委托书

长期医嘱:

□脾脏损伤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配血及输血

□胸片和心电图(视情况)

□腹部B超(或腹部CT)

□深静脉置管

□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扩容、补液

□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术前医嘱:

□1)拟急诊气管内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

□2)备皮

□3)术前禁食、禁饮

□4)麻醉前用药

□5)术前留置胃管和尿管

□术中特殊用药

□带影像学资料入手术室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治疗护理

□静脉抽血、配血(必要时)

□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扩容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健康教育

□活动指导:

限制

□饮食指导:

禁食

□疾病知识指导

□用药指导

□患者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1天(手术日)

住院第2-3天

(术后第1-2天)

术前与术中

术后

□陪送患者入手术室

□麻醉准备,监测生命体征

□施行手术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

□术后切除脾脏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引流量和性状,视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及尿管

□观察手术伤口

□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脾脏损伤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

临时医嘱:

□术前0.5小时开始滴抗菌药物

□术中冰冻检查

长期医嘱:

□按剖腹探查、脾切除术后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禁食

□心电监护

□常规雾化吸入Bid

□胃管接负压瓶吸引并记量(根据手术情况决定)

□尿管接尿袋

□腹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并记量

□记录24小时出入总量

□化痰药、制酸剂(必要时)

□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吸氧

□急查血常规和血生化

□补液治疗

□使用止血药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

长期医嘱:

□医嘱同左

□红外线治疗

□雾化治疗

□防褥护理

临时医嘱:

□葡萄糖液和盐水液体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和手术情况决定)

□伤口换药

□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检查

□无感染证据时停用抗菌药物

主要

护理

工作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禁食、禁饮

□指导术前更衣、取下假牙等饰物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流程及注意事项

□进行备皮、配血、停留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

□术前手术物品准备

□安排陪送患者入手术室

□心理支持

□术后活动:

平卧,去枕6小时,协助改变体位及足部活动

□吸氧(必要时)

□禁食、禁饮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疼痛护理、皮肤护理

□管道护理及指导

□生活护理(一级护理)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营养支持护理

□用药指导

□静脉抽血(遵医嘱)

□心理支持

□体位:

协助改变体位、协助取斜坡卧位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疼痛护理

□管道护理

□生活护理(一级护理)

□皮肤护理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饮食:

禁食、禁饮

□营养支持护理(遵医嘱)

□用药指导

□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

□康复指导(运动指导)

日期

住院第4-6天

(术后第3-5天)

住院第7天

(术后第6天)

住院第8-15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引流量减少后拔除引流管

□拔除深静脉置管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

□拔除胃管(视情况)

□拔除尿管(视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

□观察腹部情况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伤口拆线

□明确是否符合出院标准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通知出入院处

□通知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康复计划、返院复诊、后续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

□出院小结、诊断证明书及出院须知交予患者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流质或半流饮食

□红外线治疗

□雾化治疗

临时医嘱:

□减少营养支持或液体支持

□伤口换药

□拔胃管、尿管和引流管

长期医嘱:

□半流质饮食

□红外线治疗

临时医嘱:

□换药

□血常规、血液生化、肝功能组合(出院前)

□必要时行腹部B超

临时医嘱:

□伤口拆线

出院医嘱:

□出院后相关用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体位与活动:

取半坐或斜坡卧位,指导床上或床边活动

□饮食:

拔除胃管后指导流质或半流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包括观察腹部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伤口敷料等

□疼痛护理

□遵医嘱拔除胃管、尿管等

□记录腹腔引流量,遵医嘱拔除深静脉置管、引流管

□生活护理(一或二级护理)

□皮肤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

□用药指导

□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

□康复指导

□体位与活动:

自主体位,指导下床活动

□饮食:

指导半流饮食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敷料、腹部体征

□协助或指导生活护理

□静脉抽血

□营养支持护理

□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出院指导

□办理出院手续

□复诊时间

□作息、饮食、活动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

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

(1)肛门周围脓肿:

位于肛门两侧方边缘或后方;全身感染不明显;局部持续跳痛,排便加重;局部红肿、发硬、压痛,后期出现波动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瘘;穿刺抽出脓液。

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周或直肠B超声,或盆腔CT、纤维肠镜检查。

(2)坐骨直肠窝脓肿:

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局部剧痛,全身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等;患侧肛门旁肿胀及触痛。

指诊检查:

患者明显触痛,有饱满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提示坐骨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3)骨盆直肠窝脓肿:

位于骨盆直肠窝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头痛等;可有排尿困难及肛门部坠胀感。

指诊检查:

直肠前壁饱满,有波动感及明显触痛;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见骨盆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肛周或直肠B超或盆腔CT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

局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

2.手术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

3.必要时术后脓肿壁组织液标本送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

(九)术后住院恢复3-15天。

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流食。

3.每天伤口换药1-3次,创面较深时,放置碘仿纱条或胶管凡士林引流条,并保持引流通畅。

4.术后用药: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栓剂、膏剂、洗剂)、口服药和物理(红外线)治疗等。

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

(1)疼痛处理:

酌情选用镇静药、止痛药;

(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

理疗、导尿等;

(3)伤口渗血处理:

换药、出血点压迫或使用止血剂;

(4)排便困难:

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必要时诱导灌肠;

(5)创面水肿:

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

(6)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处理:

压迫、填塞止血,必要时手术止血;

(7)其他处理:

呕吐、发热、头痛等,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排便顺畅,无明显肛门周围疼痛,体温正常,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肛门部创面无异常分泌物,引流通畅,无明显水肿、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伴发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

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