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92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docx

阿坞隧道初支首件总结项目部

WW-11标合同段隧道初期支护首件施工总结

一、首件工程的目的及意义

为实现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工程质量目标,打造精品工程,在总结以往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先导试验”的原则,力求在分项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把所有分项工程做精、做细。

同时指导后续工程的批量生产,及时预防和防止后续批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二、首件工程的选择

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我分部选取阿坞隧道左洞洞出口方向,ZK267+884-883.6段初期支护作为首件工程。

三、工程概况

阿坞隧道位于宕昌县阿坞乡南西侧,隧道区为中山地形,洞口及山体基岩出露。

进口位于位于兰海铁路哈达铺斜井东侧,出口位于西迭村北侧,为一穿越山体的分离式越岭短隧道。

隧道起讫桩号:

左线ZK267+446~ZK267+894、右线AK267+404~AK267+865。

隧道长度:

左线448米、右线461米,进口左右线间距21.3m,出口左右线间距21.9m,隧道最大埋深87米。

隧道穿越一小型山体,山顶地形较缓,两侧山腰地形较陡,隧道最大埋深85m左右。

隧道进口段山体冲沟地形发育,出口段山体受雨水侵蚀严重。

隧道洞身围岩为砂、砾岩,泥钙质胶结,胶结程度差,呈半成岩状。

隧道全程Ⅴ级围岩,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渭源端洞口与地形呈45°斜交,地形坡度28°,洞口呈斜坡状,自然边坡稳定。

武都端洞口与地形呈45°斜交,地形坡度47°,洞口呈斜坡状。

进出口均位于偏压地段。

表3-1阿坞隧道(右线)Ⅴ围岩段落及施工方法表

序号

起止桩号

围岩级别

长度

衬砌类型

辅助施工措施

支护方法

备注

1

K267+404~K267+410

6

DSMb

明洞

2

K267+410~K267+422

12

DSAW

大管棚12m

两台阶法

3

K267+422~K267+482

60

DSVa

大管棚28m/小导管32m,搭接3m

两台阶法

4

K267+482~K267+800

318

DSVb

小导管318m

两台阶法

5

K267+800~K267+853

53

DSVa

大管棚40m/小导管13m,搭接3m

两台阶法

 

6

K267+853~K267+865

12

DSMb

明洞

表3-2阿坞隧道(左线)围岩段落及施工方法表

序号

起止桩号

围岩级别

长度

衬砌类型

辅助施工措施

施工方法

备注

1

ZK267+446~ZK267+456

10

DSMb

 明洞

2

ZK267+456~ZK267+545

89

DSVa

大管棚40m/小导管49m,搭接3m

两台阶法

 

3

ZK267+545~ZK267+835

290

DSVb

小导管290m

两台阶法

 

4

ZK267+835~ZK267+884

49

Db

大管棚40m/小导管9m,搭接3m

两台阶法

 

5

ZK267+884~ZK267+894

10

DSMb

 明洞

3.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针对本工程项目性质及其实际情况,区间隧道初支施工时主要进行以下人员配置,对整个项目实施管理,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主要人员配置如下:

现场施工负责人:

弓永亮

现场技术负责人:

曹亮

现场质检负责人:

魏永红

现场试验负责人:

彭天宝

现场材料负责人:

聂东亮

现场安全负责人:

黄国伟

现场测量负责人:

董红林

四、初期支护

4.1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4.2DSVa初期支护

DSVa初期支护参数表

衬砌

类型

适用条件

初期支护

预留变形量

喷混凝土

系统锚杆

钢筋网

钢架

标号

厚度(cm)

类型及部位

长度@纵×环

规格

位置@网格间距

规格及间距

拱墙

仰拱

m

mm

cm

cm

cm

DSVa

V级浅埋

C25

26

26

φ25中空注浆锚杆

4m@0.6m×1m

φ8

拱、墙@15×15

I20b@60

15

Ⅴ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开挖后用φ42注浆钢花管、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立钢拱架作为加劲支撑。

其初期支护施工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

4.3钢拱架施工

①、钢拱制作

按设计的轮廓分节在钢筋加工场内冷弯制作。

在现场进行安装,各节拱架联接采用钢板、螺栓连接,型钢拱纵向间距按设计安放,采用φ22钢筋联接环向距1.0m。

②、施工注意事项

a)清除干净底部处浮渣,超挖处加设钢垫块,其中间连接头板用砂子埋住,以防砼堵塞接头板螺栓孔。

b)按设计焊接定位系钢筋及纵向连接,段间连接安设垫片拧紧螺栓,确保安装钢架质量并打锁脚导管固定拱架。

c)严格控制钢拱架的中线及标高尺寸。

d)确保初喷质量,拱架在初喷4cm后架立。

③钢拱安装

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平地上试拼检查,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0mm,平面翘曲应小于20mm,严禁不合格品进场。

钢架安装前应清除底脚的虚渣及杂物。

钢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相关规定。

当拱脚开挖超深时,应加设钢板或混凝土垫块,安装后利用锁脚锚杆定位。

钢架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安装,应尽可能与初喷面密贴,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各节钢架间按设计要求连接,连接板应密贴,连接板局部缝隙不得超过2mm,连接钢板平面应与钢架轴线垂直。

钢架立起后,应进行检查,钢架应垂直于隧道中线,竖向不倾斜、平面不错位,不扭曲。

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0mm,钢架倾斜度应小于2°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

4.4、系统锚杆施工

1DSVa衬砌段环向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锚杆环距为1.0m,纵距0.6m,长度为4m。

2径向注浆锚杆按设计间距垂直岩面(节理层面)用风动凿岩机,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

⑶在钻孔深度和位置检查合格后,进行导管安装,并进行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合格

 

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4.5钢筋网

(1)DSVa衬砌地段网片间距为15cm×15cm,钢筋网在洞外钢筋加工棚集中加工后搬运至现场安装。

(2)钢筋网与锚杆联接牢固,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

钢筋网之间及与已喷砼段的钢筋网搭接牢固,且搭接长度不小于240㎜。

钢筋网需挂靠牢固,在喷射砼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3)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

(5)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与钢架绑扎时,应绑在靠近岩面一侧。

4.6喷射混凝土

喷射砼采用湿喷技术。

砼喷射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并先喷钢拱架与拱(墙)壁间砼,后喷两拱之间砼。

每次喷层厚度为拱顶5~6cm,边墙7~10cm。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湿法喷射砼施工工艺框图

五、监控量测

5.1、监测目的

⒈保证监控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保证环境目标安全。

⒉监视地层、支护与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验证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⒊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隧道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提供地层和支护系统、衬砌最终稳定信息,积累量测数据,为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类比依据。

5.2监测内容

⒈洞内、外观察

⒉洞内净空收敛观测(含拱顶下沉观测、水平收敛量测、隧底隆起观测)

⒊隧道周围地表沉降观测

⒋重要建筑物、管线监测

⒌地下水位监测(本项由降水单位负责)

5.3监测设备及人员组织

监控量测设备仪器见表1《监控量测设备仪器表》

表1监控量测设备仪器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常用量测仪器

1

必测项目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罗盘仪等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周边位移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5

选测项目

钢架内力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6

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

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

7

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位移计

8

围岩压力

压力盒

9

两层支护间压力

压力盒

10

锚杆轴力

钢筋计、锚杆测力计

11

支护、衬砌内应力

应变计

12

围岩弹性波速度

声波仪

13

爆破振动

振动传感器、记录仪

14

渗水压力、水流量

渗压计、流量计

5.4监测方案

6.4.1、测点布置埋设与监测方法

①、洞内开挖地质及支护观察

随时观测掌子面稳定状况,是否有渗漏水,支护状况是否良好,为确定开挖进尺,支护是否加强,提供感观印象。

每次开挖、支护后均进行描述。

②、洞内净空收敛观测

洞内净空收敛观测含拱顶下沉量测、水平收敛量测、隧底隆起监测。

A、隧道内拱顶下沉监测

在开挖后12小时内和下次开挖之前设点,在拱顶中线处埋入钢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初始数值的采集。

B隧道内水平收敛监测

在上部初支完成后,在起拱线处设一组收敛点:

将钢筋挂钩焊接在同一榀隔栅拱架两侧起拱线处,并采集初始读数。

C隧底隆起观测

在隧道中线处每15米设一个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水准测量。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及隧底隆起观测点设在同一断面上,使几项观测能反映同一断面净空收敛情况。

③、地表沉降观测

测点布置:

沿隧道走向上每20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观测断面(断面布置根据设计图要求),中线点处的观测点则加密,每2-3m布置一个,位置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点位对应。

④、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通过降水井采用电子水位观察仪进行观测,观测精度5mm。

6.4.2、测量精度控制:

沿线设置三个沉降观测水准点,要求设置在区间施工沉降影响范围以外;测点采用国家一级精密水准测量,为保证量测精度,需设双转点,视线≤15m;前后视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其高程中误差为±0.3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为±0.15mm,水准闭合差应不小于0.5mm(N为测站数)。

5.5监测资料的处理与信息反馈

6.5.1.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曲线图,实施时,多采用位移~空间曲线,即监测结果随工作面与洞室跨度比值的关系散点图。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据此确定施工方法。

6.5.2.监测数据的反馈

要求以监测结果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技术措施。

因此,对每一测点的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度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向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绘制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6.5.3.监测数据管理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长,周围建筑物多,监测后对各种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本合同段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如下表,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境界警戒值,须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遵循浅埋暗挖法"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结合实际修订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六、初期支护首件施工的注意事项

6.1锚杆作业的基本要求:

1、施工方法

A、准备:

凿岩台车就位,并接好供电、供水管线。

B、测量布眼:

根据锚杆设计间距及围岩层理、节理分布实际情况,用油漆标出眼位。

布眼时对层理及节理发育部位,需加密布设。

C、钻孔:

用二臂液压钻孔台车钻孔,钻孔时钻杆垂直于岩面或层理面。

D、清孔及检查:

用弯头钢管通入高压风吹净孔中石屑及细小石块,利于浆液与岩壁充分接触,并检查孔深。

E、锚杆要求:

DSVa衬砌段环向系统锚杆采用D25中空注浆锚杆。

F、钻孔与围岩壁面或其所在部位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

G、锚杆必须设置垫板,尺寸为150mm*150mm*6mm。

注浆后在浆体初凝后拧紧螺帽。

H、锚杆注浆:

连接好中空锚杆后注浆,注浆压力为0.5-1Mpa。

6.2钢筋网作业的基本要求:

对于钢筋网提四点:

1、表面无绣、无油渍;

2、初喷后,挂设,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3、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d钢筋直径),并不得小于一个网格长边尺寸;

4、随喷岩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最大间隙不宜大于30mm。

6.3钢架作业的基本要求:

钢架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架应分节段制作,每节段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开挖方法确定,不宜大于4m。

太长不易安装,每片节段应编号,注明安装位置。

钢架的加工制作直接影响钢架的使用效率,必须精心加工制作。

2型钢钢架宜采用冷弯法制作成型。

如出现钢架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时,接长段除满足设计几何形状外,必须采用加强钢板连接。

3不同规格的首榀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平整地面上试拼装,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0mm,平面翘曲应小于20mm。

当各部分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钢架安装要求

l钢架架设后能起到立即支护的作用,且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应先初喷一层混凝土,再安装钢架。

第一封闭围岩,下一步施工作业安全,第二也是钢架靠岩面一侧保护层的需要。

2检查开挖断面轮廓、中线及高程,是为了发现并清除欠挖,保证钢架安装准确。

3钢架和围岩之间有间隙用楔块楔紧,使钢架尽早受力。

为确保钢架的支护效果,钢架和喷射混凝土应形成一体,如若不被喷射混凝土包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为此,钢架背后不能有空隙,要仔细地喷射。

钢架支撑一般是与喷射混凝土、锚杆或加强钢筋等共同保持隧道稳定的支护构件之一,要保证钢架与喷射混凝土成为一体来有效地发挥支护功能。

6.4喷射混凝土作业的基本要求:

1喷射作业分区段进行,是考虑到喷射机械的工作能力和作业半径,也为了便于管理检查,有利于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和质量。

自下而上,可避免先喷上部时松散回弹物污染下部未喷射的岩面,且喷好下部喷层,对上部喷层也能起到支托作用,可减少或防止喷层松脱。

2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要适当,过薄则粗集料不易黏结牢固,增加回弹量;过厚则由于混凝土自重下坠,影响混凝土与岩面的黏结力,不易保证喷层致密。

3喷混凝土分层作业时,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喷混凝土作业,避免对前一层喷混凝土造成损害。

两层时间间隔较长时,表面已蒙上粉尘,受喷面应用风、水吹洗干净。

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找平。

4喷射混凝土回弹物,已经发生水化作用,混凝土已凝固,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只能作废料处理。

5喷嘴垂直岩面时,喷射效果最好,斜向喷射时,易产生分离、回弹增加、剥离多。

喷射距离应以冲击速度和附着强度为最佳状态的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湿喷为1.5~2.0m。

喷射压力是影响喷射混凝土粉尘量和回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压宜保持在0.1MPa左右。

喷射混凝土后应进行初期养护,免受低温、干燥、急剧温度变化等有害影响。

七、初期支护工作总结

该项工程为WW-11合同段第一个初期支护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种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施工,初期支护检测、锚杆检测等均符合要求。

WW-11合同段在施工过程中均能全面按照施工技术交底方案进行组织施工,各项工作能切实服从监理指导意见,使施工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无质量及安全事故发生。

首件工程施工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但仍存在不足,在下一步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将加强现场控制,认真总结现场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中交一公局渭武十一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5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