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692644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ppt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PPT,1莫高窟最初的开凿年代?

2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历时多少年?

3现有多少洞窟?

壁画?

彩塑?

4石窟艺术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5佛教的石窟艺术起源于哪里?

最初开凿的用途?

6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哪两条渠道传入我国?

7石窟艺术的鼎盛时期?

敦煌莫高窟基本信息,我国有四大石窟,1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2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3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4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1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4年的历史;2是规模宏大石窟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

3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莫高窟的艺术特色,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其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板,建筑艺术建筑风格:

主要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

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几尺。

石窟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汲取了很多外来的元素,中心塔柱式外来形式的窟型,是古代艺术家汲取的外来元素,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的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覆斗式禅窟,殿堂窟(礼拜佛像),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2400多躯)敦煌莫高窟彩塑为石胎泥塑(内部是石头骨架,外部以泥塑之)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金刚、力士、神等)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11身。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题材丰富,手艺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除了表现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主要分为一下七类:

壁画之第一类佛像画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

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壁画之第二类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

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壁画之第三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

如:

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雷公电母,雨师等诸多传统神话角色。

壁画之第四类供养人画像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唐代供养人壁画精心描绘了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课本中130窟的王氏的供养像是优秀的代表作),唐朝供养人,五代,五代时期天子的供养图,西夏供养人,元代供养人,壁画之第五类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衣帽和器物装饰等。

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四个飞天围绕莲花形象翩翩起舞,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壁画之第六类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经典迹用通俗简洁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信仰朝拜。

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故事画主要可分为五类。

1、佛传故事:

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

例如:

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等故事2、本生故事画:

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pi王割肉救鸽等。

虽然有3、佛教史迹故事画:

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

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4、比喻故事画:

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

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5因缘故事画:

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

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

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

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壁画之第七类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

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大多是有情节的壁画,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

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

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造型特色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养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

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

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

变形。

早期变形程度较大,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夸张变形即在人物原形基础上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增加了服饰、手指和颈项的长度,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成为风流潇洒的形象,金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力量。

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线条色彩线条和色彩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是以简练的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

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

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

另有一种自然天趣。

定形线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铁线描(常用来画人物衣服的褶纹,无粗细变化,秀劲流畅,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得名,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而唐代则流行兰叶描,中锋探写,圆润、丰满、憨厚,外柔而内刚。

外来影响敦煌壁画一开始就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式佛教艺术。

在此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外来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借鉴外来人体解剖,例如:

十六国时代的墓室画与同时期的敦煌壁画相比,可以发现:

墓画人物多宽袍大袖,造型简略而不注重人体解剖,象征性装饰性的味道饺浓;敦煌壁画人物多半裸或裸体,描写细致,人体比例和解剖较淮确,因而真实感较强。

差别?

中国以写意著称,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绘画则注重写实。

中国绘画,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基础,讲道德,尚伦理,穿深衣大袍,蔽体深远,笼形体于衣内,因而人物形象不重立体感,着重表现象征性的装饰美。

魏晋十六国墓画即属于这一体系。

敦煌壁画直接受到龟兹壁画的影响,而龟兹壁画又直接传自于印度和阿富汗。

印度、阿富汗的佛教艺术里则早已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

,真实地表现了人体美。

这种写实手法,为敦煌画家所接受,大大地加强了壁画人物解剖的合理性,,2吸收了西域晕染法我国绘画起初不是晕染,战国时代开始在人物顶部饰以红点。

两汉时代才在人物面部两颊晕染红色,以表现面部的色泽,虽然有一定的立体感,但不强。

西域佛教壁画中的人物,均以朱红通身晕染,低处深而暗,高处浅而明,鼻梁涂以白粉,以示隆起和明亮。

这种传自印度的凹凸法,到了西域为之一变,出现了一面受光的晕染;到了敦煌又有所改进,并使之与民族传统的晕染相融合,逐步地创造了既表现人物面部色泽,又富有立体感的新的晕染法,至唐而达到极盛。

这种新的晕染法,促使壁画的写实风格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莫高窟的风格演变莫高窟的石窟艺术:

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北朝、2隋唐、3五代和宋、4西夏和元。

隋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

莫高窟的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在武则天时期有洞窟千余个,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殿堂窟数量居多。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

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如课本384窟的菩萨:

作半跪坐式。

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

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

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痣,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

(社会安定,壁画多宣扬良辰美景,是盛唐繁荣的再现,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的繁荣!

),头,胸,臀一波三折,丰腴,优美而飘逸!

飞天,莫高窟的壁画上有飞天塑像4000余身,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天飞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

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

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花,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

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色彩绚丽。

姿态优美,或冲或俯空灵,唯美,飞天视频,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收藏有4万多重要的文物,其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6分之5为汉文书写,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回鹘文、龟兹文等等。

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等等,内容丰富。

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

令国人蒙辱的藏经洞的掠夺简史,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中国的灿烂文化,王圆箓的献宝经历(具有争议性的人)首先,王圆箓徒步50里,去县城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藏经洞的两卷经文。

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

可惜此知县不学无术,视两卷经文为废纸。

后来进士出生新知县汪宗翰。

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

王道士又向其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

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再无过问。

王圆箓仍不甘心。

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

找到了当时的道台大人,此大人看后最后得出结论:

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也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

后无人问津,王圆箓又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

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

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

斯坦因说:

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来到这里,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逐级上报,多次求助,官方不予重视,且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

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

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

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

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

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将他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并且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都卖给了斯坦因。

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他也只是个凡人,何况身处那样的年代!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王圆箓与英国的斯坦因,我们的国宝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却却被外国人所赏识!

可悲可叹,敦煌壁画塑身的破坏情况,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

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

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

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

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变色现象当我们来到这个艺术殿堂时,觉得它的壁画非常的精美、绚丽,实际上,现存壁画的色彩与初绘时已有所不同,人物肤色等已经发生了变化。

据研究。

肤色和与其颜料成分近似的部分色彩,已经由初绘时的肉色,变成了黑色、铅灰色或褐色。

变色原因不久前,经研究发现敦煌壁画变色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使用朱丹和含有朱丹的调和色,经千百年氧化反应,彻底改变了初绘时的色彩;二是植物颜料经千年氧化而直接褪色,或被下层变化的色彩上翻而掩盖;三是敦煌土质含有大量的碱性元素,与颜料产生化学反应。

今天政府对莫高窟的保护措施,1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导游携带带冷光手电筒,2由于各种相机的闪光灯对文物均有非常大的破坏,进莫高窟参观之前游客需确定不把相机带入!

3洞窟内安装了控温装置,防止湿气对壁画的破坏。

4安装了两套人脸通门禁系统,可以用于身份识别、防拆报警等,提高了安全等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影视作品:

CCTV10探索发现频道曾经播出世界文化遗产之莫高窟莫高窟之迷敦煌与奥运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欢欢头部纹饰源于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

根据佛教艺术形象创作的作品。

华丽,娴静。

空灵!

亦真亦幻。

非常唯美!

敦煌莫高窟壁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