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01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docx

金堂湾桥施工组织设计1

 

巴东县金堂湾桥拆除重建工程

编制:

张家治

复核:

赵涛

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巴东县金堂湾桥拆除重建工程项目部

2015年10月20日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四.施工组织计划

5.施工进度安排

6.确保工期的主要措施

7.老桥拆除的方案

8.台帽施工

9.上部结构T梁的施工及要点

10.T梁安装

11.桥面系及附属工程的施工

12.护栏安装

13.伸缩缝的安装

14.季节性施工措施

15.安全施工措施

16.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7.材料节约措施

18.计划的修订

19.施工安全及环保专业事项

20.其它

 

一.编制依据

1.1.《巴东县金堂湾桥拆除重建工程招标文件》

1.2.《巴东县金堂湾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1.3.现场查看、结构物等实地调查

1.4.《巴东县金堂湾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

1.5.工程施工定额

1.6.有关施工规范、试验规范、规程:

1.6.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1.6.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6.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6.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1.6.5.《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

1.6.6.《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1.6.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1.6.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6.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6.1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1.6.11.《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JGJT279-2012)

1.6.12.公路沥青1.6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6.13.《巴东县市政桥梁检测工作报告

(二)》(2014.5)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014年5月,武汉马房山理工工程结构检测有限公司对巴东县市政桥梁进行了检查,其中发现金堂湾中桥存在较多病害。

受巴东县市政管理局的委托,我院根据检测报告结果和现场复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加固改造设计,制定了相应的加固改造方案,并于2015年1月27日完成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

图1金堂湾中桥实景图

金堂湾中桥为1-35m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矢跨比1/8,桥面净宽9m,两侧各1.5m人行道。

荷载等级:

汽车—20级,挂车—100级,人群荷载3.5kN/㎡。

双向二车道。

上部结构:

1-35m钢筋混凝土刚架拱。

下部为重力式桥台。

2.2.病害情况

2014年,武汉马房山理工工程结构检测有限公司对金堂湾中桥进行了桥梁检测和缺损状况评定,发现该桥主要存在以下病害:

上部结构中拱片、斜腿、横系梁、微弯板裂缝较多,其中大节点处有部分贯穿性裂缝,且缝宽超限。

图22#拱片左侧实腹段处斜向贯通裂缝图32#拱片左侧2#节点处斜向裂

图43#拱片左侧2#节点处斜向裂缝图53#拱片3#节点处贯通裂缝

图6节点处裂缝分布图

金堂湾桥的一般病害主要有:

混凝土掉角、露筋、孔洞,修补处理层老化、脱落。

拱肋钢筋锈胀等,桥面渗水严重。

 

图2.4#拱片下部锈胀图3.4#拱片修补处理层老化、脱落

图4.4#拱片拱角处掉角、露筋图5桥面渗水

2.3.技术标准

2.3.1.改造后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2.3.2.改造后桥梁宽度:

12.0m=净9.0m(车行道)+2×1.5m(人行道和护栏)

2.3.3.改造后桥面铺装厚度:

10cm沥青砼。

2.3.4.桥面横坡:

2%

2.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1g(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2.3.6.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2.4.加固方案

依据根据检测报告结果和现场复查情况,针对桥梁现有病害,我院从安全性、加固效果、施工简便和经济适用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以下方案对金堂湾桥进行维修加固。

序号

部位及病害

加固改造方案

1

上部构造裂缝较多、大节点处有部

分贯穿性裂缝

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预制T梁

2

混凝土掉角、露筋、孔洞,修补处理层老化、脱落。

拱肋钢筋锈胀等,桥面渗水严重。

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桥面系等附属设施

表1金堂湾中桥维修加固措施一览表:

序号

部位及病害

1)由于该桥上部结构中拱片、斜腿、横系梁、微弯板裂缝较多,其中大节点处有部分贯穿性裂缝,且缝宽超限,检测被评为5类危桥,根据规范宜进行重建和改建。

2)该桥老桥有桥型布置图和拱座竣工图纸,根据图纸显示的尺寸和细部钢筋,对老桥桥台

结构进行验算能满足新建T梁承载能力要求。

3)该桥缺乏上部构造竣工图纸等资料,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加固效果难以保证,综

合考虑以上因素采取拆除老桥上部构造,利用老桥桥台的方案。

4)本桥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预制T梁梁长为41.1m,为非标准跨径,按照公路—Ⅱ级荷载等级对T梁进行结构验算,预应力钢绞线相对通用图有所增加,具体见设计图纸。

5)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部位

恒载(KN)

恒+汽(KN)

中梁反力

1050

1590

边梁反力

986

1520

五、加固维修主要材料

1、混凝土

1)新建T梁及现浇层采用C50砼;

2)新建人行道板、踢脚采用C30普通砼浇筑,并用M30水泥砂浆抹面;

3)新建桥面铺装采用SMA-13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和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本项目SMA-13沥青砼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其各项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的有关规定。

1

上部构造裂缝较多、大节点处有部

分贯穿性裂缝

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预制T梁

2

混凝土掉角、露筋、孔洞,修补处理层老化、脱落。

拱肋钢筋锈胀等,桥面渗水严重。

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桥面系等附属设施

2.4.1.由于该桥上部结构中拱片、斜腿、横系梁、微弯板裂缝较多,其中大节点处

有部分贯穿性裂缝,且缝宽超限,检测被评为5类危桥,根据规范宜进行重建和改

建。

2.4.2.该桥老桥有桥型布置图和拱座竣工图纸,根据图纸显示的尺寸和细部钢筋,对老桥桥台结构进行验算能满足新建T梁承载能力要求。

2.4.3.该桥缺乏上部构造竣工图纸等资料,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加固效果难以保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采取拆除老桥上部构造,利用老桥桥台的方案。

2.4.4..本桥拆除老桥上部构造,新建预制T梁梁长为41.1m,为非标准跨径,按照公路—Ⅱ级荷载等级对T梁进行结构验算,预应力钢绞线相对通用图有所增加,具体见设计图纸。

2.4.5.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部位

恒载(KN)

恒+汽(KN)

中梁反力

1050

1590

边梁反力

986

1520

2.5.加固维修主要材料:

2.5.1.混凝土

2.5.1.1.新建T梁及现浇层采用C50砼;

2.5.1.2.新建人行道板、踢脚采用C30普通砼浇筑,并用M30水泥砂浆抹面;

2.5.1.3.新建桥面铺装采用SMA-13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和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本项目SMA-13沥青砼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其各项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有关规定。

表2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序号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针入度(25℃,100g,5s)/0.1mm

30~55

JTGT0604—2011

2

延度5℃/cm

≥25

JTGT0605—2011

3

软化点/℃

≥70

JTGT0606—2011

4

运动粘度135℃/Pa.s

≤3

JTGT0619—2011

5

闪点/℃

≥230

JTGT0611—2011

6

溶解度/%

≥99

JTGT0607—2011

7

弹性恢复25℃/%

≥85

JTGT0662—2000

8

离析,48h软化点差/℃

≤2.5

JTGT0661—2011

 

9

TFOT后

残留物

质量变化/%

≤±1.0

JTGT0610—2011

针入度比25℃/%

≥65

JTGT0604—2011

延度5℃/cm

≥15

JTGT0605—2011

2.5.2.钢筋

2.5.2.1.普通钢筋

本次设计采用了HPB300和HRB400两种普通钢筋,HPB300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HRB400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

其中:

(1)(钢筋直径D≥12mm全部采用HRB400钢筋,抗拉标准强度fsk=400Mpa;

(2)钢筋直径D<12mm全部采用HPB300钢筋,抗拉标准强度fsk=300Mpa。

2.5.2.2.预应力钢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

2.5.2..其它材料

(1)钢板:

钢板应采用《碳素结构钢》GB700-2006规定的Q235B钢板。

(2)锚具:

预制T梁正弯矩钢束采用15-9型及15-10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

(3)支座: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GJZ350×550×69mm和四氟滑板GJZF4350×550×72mm,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6.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量数量表

上部

下部

附属设施

人行道及栏杆

桥台

支座垫石及挡块

合计

材料

型号

规格

单位

T梁

现浇层

桥面铺装

伸缩缝

支座

小计

耳、背墙

帽梁

肋板

承台

钻孔桩

小计

排水

φ8

kg

351.3

351.3

22.4

373.7

HPB300

φ10

kg

27935.

1654.5

29589.6

29589.6

φ16

kg

955.2

955.2

955.2

C10

kg

6028.6

6028.6

钢筋

C12

kg

31755

3027

34782

1240

1240

600.8

36624.5

HRB400

C16

kg

57

57

57

C22

kg

287

287

415.1

703

C25

kg

8277.5

8277.5

8277.5

C28

kg

8241

8241

8241

钢绞线φs15.2

kg

12466.

12466.5

12466.5

混凝土

C50

m3

286.3

3.1

289.4

289.4

C30

m3

24.4

24.4

30.7

30.7

2.1

57.2

10cm沥青混凝土

m3

146.9

146.9

146.9

600×30×640

kg

904

904

904

钢板

800×30×650

kg

护栏不锈钢构件和Q235钢板

kg

2557.9

2557.9

2557.9

防水层

m2

369.9

369.9

369.9

D80型伸缩缝

m

24

24

24

GJZ350×550

10

10

10

φ外87

m

1225.5

1225.5

1225.5

波纹管

φ外97

m

M15-9

30

30

30

锚具

M15-10

30

30

30

铸铁泄水管

m

304

304

排水

玻纤格栅

5.4

5.4

系统

碎石盲沟

0.5

0.5

M7.5水泥浆砌

m3

0.2

0.2

0.2

挖老路水泥砼路面

m3

挖除桥头二侧共长约100mC20混凝土路面275m3

新建老路沥青路面

m3

新建桥头二侧共长约100m沥青混凝土路面198m3

拆除老桥数量

m3

拆除老桥C40钢筋混凝土主拱及微弯板204m3;拆除老桥C30钢筋混凝土桥面系、人行道板及栏杆141m3

2.7.维修加固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F50-2011)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2.7.1.老桥拆除

老桥为1-35m刚架拱桥,按照方案设计阶段桥梁检测单位和业主协商意见,武汉理工大学利用本桥做拱桥的破坏性试验,通过在老桥桥面设置水袋注水做破坏性试验而拆除老桥大部分工程量,其余部分通过在桥头的啄木鸟机械施工或者人工施工拆除。

试验坍塌的拱桥钢筋混凝土废料需要清除。

2.7.2.主梁预制

(1)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

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

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2)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

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包括梁顶)。

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砼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

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

施工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起拱。

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

位置

钢束张拉完

存梁30d上

存梁60d上

存梁90d上

二期恒载产

上拱度

拱度

拱度

拱度

生的下挠值

(mm)

(mm)

(mm)

(mm)

(mm)

边梁跨中

38.8

73.4

80.3

83.9

-11.4

中梁跨中

38.5

72.2

79.0

82.5

-12.5

(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

为防止同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

(3)主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

2.7.3.预应力工艺

(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

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

预制梁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

100%N3→50%N2→100%N2、N4→100%N1。

.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2.7.4.主梁安装

(1).桥面连续一联上部结构施工顺序:

主梁预制→架梁→浇筑横隔板→翼缘板湿接缝→浇筑桥面现浇层→附属设施→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

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并及时焊接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2.7.5.其它

(1).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2).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横隔板端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最好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

(3).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

(4).本通用图未示伸缩缝预埋钢筋,使用时应根据选用的伸缩缝布置相应的预埋钢筋。

三.工程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3.1.工程质量目标

我公司质量体系符合GB/T19002:

94-ISO9002:

94标准并通过认证。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

科学管理,信守合同,精心施工,质量第一,优质服务

公司的质量目标是:

单位工程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100%;年交工工程优良率80%,回访保修履约率100%。

本工程的质量方针:

顽强拼搏、创精品工程。

本工程质量目标:

竣工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争创“三个一流”即一流管理、一流施工、一流质量,其核心是质量一流。

在工程中争创精品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3.2.质量管理体系

以公司《质量手则》、《程序文件》为指导,以相关施工规范、质量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业主、监理下达的有关文件为准绳,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项目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质检部、工程部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

质检部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队的质量管理工作在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定本工程施工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

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技术负责人

成员:

工管部成员级其他相关部门

3.3.质量控制措施

3.3.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3.3.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等的签字。

3.3.3.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部部长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必须在工程实施前报监理工程师。

3.3.4.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按监理工程师的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行施工。

3.4.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4.1.技术复核应在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3.4.2.技术复核内容:

设计文件、施工工艺、计划、质量安全措施、测量放样方法、结果等。

3.4.3.技术复核结果要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3.4.4.凡将被分项工程覆盖的,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5.技术、质量交底制度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3.5.1.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

3.5.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

3.5.3.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做到交底不明确不开工,不签证不上岗。

3.6.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3.6.1.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3.6.2.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经理部的专职质检员检定。

3.6.3.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施工班组之间的质检互查,并进行质量评定。

3.6.4.质检部对每个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施工班组必须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检部。

3.7.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3.7.1、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

各种地方材料、外购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由材料供应部及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应商联系,直到退货。

3.7.2、搞好原材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

水泥、砂石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