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02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经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经教学大纲.docx

《内经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经教学大纲.docx

内经教学大纲

前    言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医基础学科之一。

内经课是培养中医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

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思想性和实践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受到正确世界观的和方法论的教育;加强教育的科学性,按本学科的界定范围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理论和思维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临床工作者。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内经》是中医专业教学的后期理论提高课。

其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学术思想,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重要原则,从而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五年制中西医临床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2学分。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内容需要,可以采用指导阅读和组织讨论等方式。

要注重每一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同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并适当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分为上篇《内经》“概论”、中篇《内经》“经文选读”及下篇“《内经》与医学相关专题研究”三部分。

课堂教学以《内经》原文讲解为主,简单介绍概论部分内容,下篇内容供学生自学时参考学习。

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

采用综合考核的方法,即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闭卷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提问、专题作业、平时测验,评定成绩。

 

上篇  概   论

第一章  《内经》的成书与流传

[目的要求]

1、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2、了解《内经》书名的含义。

3、了解《内经》的流传情况

4、理解《内经》的主要注本及注家

[教学内容]

1、《内经》的成书时代、作者及书名的含义。

2、《内经》的流传简况

3、《内经》的注家及主要版本。

第二章   《内经》的学术体系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经》学术体系的内容结构。

2、理解《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

3、掌握《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4、了解《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教学内容]

1、《内经》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

2、《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

3、《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和认识论方法论特点。

4、《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中篇  经文选读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2、掌握运用阴阳理论认识和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养生及药食气味的理论,领会其临床应用。

3、了解运用五行归类自然界事物和人体的方法以及五行相生相克法则。

4、背诵: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2)“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教学内容]

1、阴阳的概念及阴阳法则。

2、气、味、形、精的转化关系和气火关系。

3、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

4、清阳、浊阴在体内的输布及运用升降失常病机。

5、阴阳偏胜、转化病机及阴阳更胜病候。

6、五气偏胜病机。

联系取象比类方法,

7、五行归类及其生克法则。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9、阴阳学说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养生的内容。

第二章  藏象

第二节  素问.六节藏象论(节选)

[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中医脏腑名称的含义。

2、掌握五脏的性能、阴阳属性、与五华、五体和四时通应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

4、背诵“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教学内容]

1、“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2、“藏象”的概念。

3、五脏的主要功能及阴阳属性,与四时和五华、五体的通应关系。

4、“凡十一皆取决于胆。

第三节  素问.五脏别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脏腑的分类、“奇恒之府”的内涵和特点。

2、掌握脏和腑的不同功能和生理特点。

3、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

5、背诵:

(1)“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

(2)“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教学内容]

1、脏腑的分类和奇恒之腑

2、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功能特点。

3、魄门亦为五脏使。

2、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及全面诊察的重要性。

第四节  素问.经脉别论(节选)

[目的要求] 

1、理解“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和“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观点。

2、掌握水饮和食物的输布生化过程。

3、理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道理。

4、背诵:

“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教学内容]

1、惊、恐、恚、劳对经脉脏腑的影响,“四时阴阳输布起于过用”。

2、食气和水饮在体内的输布生化过程。

3、“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第五节  素问.太阴阳明论

[目的要求]

1、理解太阴、阳明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

2、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及其意义。

3、理解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掌握“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4、从“脾不主时”的理论理解脾胃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5、背诵:

(1“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

(2)“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教学内容]

1、太阴阳明“生病而异”。

2、“阳道实,阴道虚。

3、脾“为胃行其津液”和“脾病而四肢不用”。

4、“脾不主时。

第六节  灵枢.本神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

3、了解情志异常致病的机理、症状及一般规律。

4、理解五脏虚实病候及治疗原则。

5、背诵:

(1)“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教学内容]

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2、精、神、魂、魄和思维过程。

3、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及情志伤神为病。

4、五脏虚实病证及其治疗原则。

第七节  灵枢.营卫生会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卫的生成、性质及功能。

2、理解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及其与寤寐的关系。

3、掌握“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

4、了解营卫与三焦的关系、三焦的部位和功能特点。

5、背诵:

(1)“人受气于谷,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2)“中焦亦并胃中,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教学内容]

1、营卫的生成、质性、功能及运行规律,营卫运行与寤寐的关系。

2、三焦的部位、功能及其与营卫的关系。

3、营卫与血、汗的关系。

第三章  经络

本部分内容与针灸学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按以往教学惯例略去不讲。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理解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性以及阳气在阴阳平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

3、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机理。

4、理解饮食五味对五脏的影响,了解五味偏嗜致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5、背诵:

(1)“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3)“凡阴阳之要……春必温病。

[教学内容]

1、“生气通天”和“生之本,本于阴阳。

2、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和阳气失常的病变,保养阳气的养生法则。

3、阴精和阳气的辨证关系,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性和阳气的主导作用。

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第三节  素问.举痛论(节选)

[目的要求]

1、掌握“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理解九气致病的病机、病候。

2、背诵:

“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教学内容]

1、“百病生于气。

2、九气致病的机理、病候。

第四节   素问.调经论(节选)

[目的要求]

1、理解“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和“守经隧”的理论。

2、了解神、气、血、形、志与五脏的关系以及其有余、不足的机理、病候、治疗。

3、理解血气、表里虚实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

4、掌握“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病机,理解该理论的古今差异。

5、背诵:

(1)“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

(2)“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教学内容]

1、“五有余、五不足”的概念及“守经隧”的理论。

2、神、气、血、形、志有余、不足病证与针刺方法。

3、气血虚实和阴阳表里虚实病机、病侯。

4、阴阳虚实与内外寒热的病机、病候。

第五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目的要求]

1、理解病机的概念及掌握病机的重要意义。

2、掌握“病机十九条”。

3、理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病机分析法。

[教学内容]

1、“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2、病机十九条。

3、“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病机分析法。

第五章  病证

第一节  素问.热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的概念及其病因、病机和预后。

2、理解伤寒六经分证的症状、病机、传变以及其对后世伤寒学说的影响。

3、理解伤寒汗、泄治法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

4、了解“两感于寒”的概念、病机、预后及临床意义。

5、了解伤寒遗病和复病的原因、机理、治法及临床意义。

6、了解暑病与温病的差别及暑病治疗大法。

7、背诵:

(1)“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

(2)“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教学内容]

1、热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预后。

2、热病的六经传变规律及汗、泄治疗大法。

3、热病食遗、食复的病因、病机、治法及热病饮食禁忌。

4、热病两感的病机、病候及预后。

5、暑病与温病的差别及治暑大法

第二节  素问.评热病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交的概念、病机和预后,理解邪热与阴精正气胜复斗争对热病预后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2、了解风厥、劳风的病机、病候和治法。

   

3、了解肾风、风水的病机、病候。

4、背诵:

“人所以汗出者……虽愈必死也。

[教学内容]

1、“阴阳交”及其病机、预后。

2、“风厥”及其病机、病候、治法。

3、“劳风”及其病机、病候、治法、预后。

4、“肾风”、“风水”的病候、病机。

第三节  素问.咳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肺咳“内外合邪”的致咳病机。

2、了解咳病的五脏六腑分证及其针治法则。

3、理解“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病机及其临床意义。

4、背诵: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为痛。

[教学内容]

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肺咳“外内合邪”病机。

2、五脏的病候。

3、六腑咳的病机和病候,久咳“聚于胃,关于肺”的病机。

4、咳病针刺治疗法则。

第四节  素问.举痛论(节选)

[目的要求]

1、掌握痛证的基本病因病机,了解各种痛证的具体病机。

2、理解痛证的辨证要点及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3、背诵:

“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教学内容]

1、寒邪客于经脉导致疼痛的病机。

2、各种痛证的具体病机。

3、痛正诊断辨证要领。

第六节  素问.痹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痹病基本病机及临床意义。

2、掌握行、痛、著痹的具体病机及证候特点。

3、理解五脏痹、六腑痹、五体痹的病机,了解其病候及预后。

4、理解营卫之气与痹病的病机关系。

5、了解痹病各种兼症的机理和痹病的针刺治疗法则。

6、背诵:

(1)“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2)“荣者,水谷之精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教学内容]

1、痹病的病因病机和行、痛、著三痹。

2、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的病机、病候及预后。

3、痹病的针治大法。

4、营卫气的生理特点、功能及其与痹证的关系。

5、痹病各种兼证的病机。

第七节  素问.痿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2、掌握“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3、理解各类痿病的症状及辨证要点。

4、了解痿病的针刺治疗法则。

5、背诵:

(1)“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

(2)“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教学内容]

1、“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2、痿病的五脏辨证要领。

3、“治痿独取阳明”及痿病的针刺治疗大法。

第六章  诊法

第一节  素问.脉要精微论(节选)

[目的要求]

1、理解“诊法常以平旦”及四诊合参的诊病原则及其临床意义。

2、理解脉诊的原理及各种脉象的主病机理。

3、掌握望精明、辨五色诊病的原理、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五脏“失守”、“失强”的临床表现及诊病意义。

5、理解“脉合四时脉象”的理论及四时相应脉象。

6、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诊法原则。

7、了解释梦诊病和尺肤诊法。

8、背诵:

(1)“诊法常以平旦……决死生之分。

(2)“五脏者,中之守也……失强则死。

[教学内容]

1、“诊法常以平旦”和四诊合参。

2、脉诊原理及脉象主病。

3、视精明,察五色诊病要领

4、五脏“失守”和“失强”病候。

5、脉合四时阴阳和“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6、释梦诊病、脉色合参和尺肤诊法

第七章  论治

第三节  素问.汤液醪醴论(节选)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今不同发病情况和治病方法的差异。

2、掌握水肿的病机、病候及治疗法则。

[教学内容]

1、汤液醪醴;古今不同发病情况和治病方法的差异。

2、水肿的病机、病候及治疗法则。

第五节  素问.标本病传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标本的概念。

2、掌握标本缓急的临床运用。

3、理解辨别标本的重要性。

4、背诵:

“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教学内容]

1、“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3、标本缓急先后治则。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第八章  养生

第一节  素问.上古天真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2、理解人体生长壮老生命过程。

3、掌握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5、背诵: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半百而衰。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得所愿。

”(3)“女子七岁……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教学内容]

1、“知道者”与“不知道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的养生方法。

3、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即肾气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4、肾气与人体生殖功能的关系。

5、古代真人、圣人、贤人的养生方法(略)。

第二节  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目的要求]

1、了解“四气调神”的养生方法。

2、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及其目的意义。

4、掌握“治未病”养生防病原则。

[教学内容]

1、四时气候特点及相应的养生方法。

2、顺应四时阴阳以养生的意义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法则。

3、“不治已病治未病”。

 

参考书目

 

1、《内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内经知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版。

3、《类经》(明·张介宾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

4、《黄帝内经太素》(隋·杨上善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5、《黄帝素问直解》(清·高士宗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

6、《灵枢经校释》(河北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讲授内容

学时安排

上篇

概论

3

第一章

阴阳五行

3

第二章

藏象

7

第四章

病因病机

7

第五章

病症

7

第六章

诊法

2

第七章

论治

2

第八章

养生

4

机动

1

合计

36

授课学时分配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