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71365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X 页数:179 大小:3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9页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9页
亲,该文档总共1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1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推荐PPT179).pptx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Public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政府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

政府指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中央政府的其他机构和组织)、省(州)或地区等地方政府以及为政府所有又按公共经济原则行事的公共企业。

三、公共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生产何种产品,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此外还要研究应用何种制度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

而后者正是公共部门的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两种资源配置的制度。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它们分别是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

市场机制是以价格和竞争机制为特点,政府机制主要是通过公共部门的预算收支活动来配置资源,有时往往还要借助于法律、行政等手段。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1、早期的财政思想2、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4、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剩余产品说-社会共同需要说-价值分配说3、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思想,第三节本课程的开课背景本课程以前为“财政学”,在1999级教学计划修订中改为“公共经济学”。

其原因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国内许多财政学者不再满足于介绍西方的财政理论,而试图借鉴这些成熟的理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结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情,来重新建立和阐述财政理论,这也是本课程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遇到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学经验等问题,面对困难,本教师将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公共经济部门的薄弱已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希望“公共经济学”的开设,能培养一批学生对财政的研究兴趣,为振兴我国财政而努力。

第二章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一节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垄断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二、公共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稳定经济,第二节公共财政职能概述一、资源配置职能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政策工具:

-财政支出-政府税收,二、收入分配职能含义:

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

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社会能接受为限度。

主要政策工具:

-转移支付制度-税收制度-财政投资-财政补贴,三、稳定职能含义:

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主言的。

稳定经济包含多重含义。

首先是充分就业;其次是物价稳定;还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收支状况良好。

主要政策工具:

-相机抉策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第三节公共财政职能之间的关系,一、三职能的关系公共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有效配置资源、公平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的结果,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政府三职能的关系最终归结为效率、公平及稳定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公平与效率对稳定经济的影响。

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三、公平与效率的次序,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形态1、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体结构不合理。

具有先天的垄断性,不完全竞争普遍存在。

-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素结构不平衡。

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协调。

-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结构不统一。

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存。

2、市场欠发达导致经济发展上的障碍-欠发达的市场极易形成畸形的经济发展机制。

-自然经济大量存在,特别是农业及传统部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品市场,都离不开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欠发达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陷入两难的困境。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1、市场失灵干预2、市场残缺干预市场残缺干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而言的。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一种不发达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就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残缺带来的经济发展制约,并通过政府的作用为本国经济起飞积累或创造重要条件。

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残缺市场”的干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的过程。

3、政府发挥主导性的资金配置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制”,使金融渠道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资金配置渠道,加上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公共储蓄(税收)是资本形成最主要的源泉,政府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

三、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发展中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特定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

1、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有重要比重,使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生产性特征。

2、在财政支出中,以间接税为主体,国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重要地位。

3、财政赤字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经常性现象,而弥补赤字往往靠发行货币或强制举债的融资方式。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共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都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基本特征。

二、特性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财政既具有区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财政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

1、财政分配中利益关系的一致性2、明显的生产性3、财政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

“所谓纯粹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

”(萨缪尔逊1954),大卫休谟(DavidHume)1940“公共悲剧”: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

三、混合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对于这一类产品,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有无非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吗?

私人产品,市场能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

排他成本很高吗?

纯粹公共产品,意味着市场失灵,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属于有竞争性/非排他性产品,如公共资源等,需明确产权,属于排他性/非竞争产品,如不拥挤的桥梁等,是,否,是,是,是否,否,否,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1、非排他性即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

2、非竞争性即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

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无效率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

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定义:

(1)私人产品X=,Xi,i=1,n,即某一商品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Xi的总和。

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

(2)公共产品X=Xi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Xi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

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

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一、公共支出的概念所谓公共支出,可以定义为政府行为的全部成本或费用。

它所指的政府行为不仅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还包括稳定宏观经济,进行收入转稳等行为。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1、按公共支出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对经常性的商品与劳务的购买以及对资本品与劳务的购买所产生的支出。

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的养老金、补贴、失业救济金和公债等的支出,这一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是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2、按财政支出的用途来划分,可分为:

基本建设支出类;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类;简易建筑费类;地质勘探费类;科技三项费用类;,6.流动资金类;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8.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类;9.工业交通部门的事业费类;10.商业部门事业费类;11.城市维护费类;,12.文教卫生事业费类;13.科学事业费类;14.其他部门事业费类;1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16.国防支出类;17.行政管理费类;,18.武装警察部队支出类;19.公检法支出类;20.价格补贴支出类;21.债务支出类;22.对外援助支出类;2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类;,24.其他支出类;25.总预备费类;26.专项支出类;27.预算调拨支出类;2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类。

3、按费用类或国家职能来分,可分为: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4、按公共支出的政府层次来分,可分为:

地方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三、公共支出的原则,1、平衡预算原则2、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财政支出必须使社会稀缺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

两大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Z=X+Y社会总资源=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已知资源配置各种比例的组合(),设公众期望的配合点在A,如果资源配置组合点又恰好落在A点,此时,便达成社会均衡的资源配置。

见财政学P88图5-2,XYZZ,%,,%,70%75%80%,30%25%20%,y,x,B,A,C,图5-2,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

若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要减少对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

见财政学P89图5-3,社会边际效益,O,政府预算,N,T,G,A,G,N,T,E,a,图5-3,图中GG表示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

TT表示政府征税减少私人部门资源使用所产生的边际社会负效益(边际社会成本)。

E点表示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最大临界点。

3、公平原则4、积累与消费比例适当原则,第三节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一、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般用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两个指标来反映。

绝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值。

相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二、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家对经济、社会干预的加强,政府公共支出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即使政府在某一时期为削减财政赤字而节减支出,但最终都不能遏止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我国公共支出的情况有特殊,从公共支出的绝对值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在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当高,而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三、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性因素1、经济体制2、国家职能的增加3、人均收入的提高。

(瓦格纳需求的收入弹性)4、GNP的增加(皮考克与瓦埃斯曼的正常条件与非正常条件)5、经济发展阶段(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

(二)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社会因素1、人口状态2、文化背景,第五章各类公共支出第一节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的涵义投资包含三种涵义:

一是指储蓄的运用,在西方经济学中,投资与储蓄相对应,I=S。

二是指投入,投入就要有产出,它注重投资效果。

三是投资与积累相区别,注重分析,机会把握、项目决策等因素。

一政府投资的一般分析,

(二)非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般以自身积累为主,投资规模不可能大投资项目选择周转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不能投资公共产品的项目,(三)政府投资的特点不盈利或低利,但可极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资金雄厚,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注重社会效益,投资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四)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可以直接刺激生产资料的增长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投资规模要受当前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注重投资效益,

(一)基础产业的界定基础产业是指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基础产业的涵义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一些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部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通常也归于广义基础设施之列。

二基础产业投资,

(二)基础产业的特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天然垄断”的特征见财政学P118,图6-1基础工业的感应度系数较高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基于上述特征,各国政府均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实行干预。

数量,单价,AC,MC,E,AR,D,MR,H,I,A,B,C,O,Pmc,F,Pac,G,Pm,图6-1,

(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它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

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投资,

(二)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1、农业部门和农户的自身积累要使农户和农业部门的自身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

2、金融机构贷款。

从理论上说,金融机构贷款也可成为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但是借款是要还本付息的,在农业投资盈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除非政府给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财政补贴或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部门难以得到金融支持。

3、政府投资政府从事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

(1)农业部门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

(2)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效易不易分割且投资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3)农业科研、推广、农户宣传、教育、培训等“外溢”性产品,其投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一)住宅投资的特殊经济性质住宅是一种生产成本甚高的耐用消费品。

住宅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住宅所需的资金规模大,回收时间长。

住宅投资是一种“波及效应”较强的经济活动。

四住宅投资,生产资料部门的形成与发展,住宅投资(支柱产业),生产消费资料部门的形成和扩大生产,

(二)我国城市住宅投资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住宅短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导致我国住宅供给长期偏少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上,长期忽视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业部门的发展。

2、在住宅投资主体上,长期只强调国家一个主体。

3、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少。

居民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对住宅的需求一般不可能超过住宅的供给。

4、房租水平过低,致使居民对住宅的需求一方面总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住宅投资资金不可能较快的增长。

(三)解决住宅短缺的措施提高住宅的售价和房租水平,使住宅投资资金产生良性循环。

实行住宅商品化和住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职工住宅支出加进职工工资内收入。

4.改进政府住宅补贴,由“暗补”到“明补”。

第二节社会消费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它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和外交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国防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支出。

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执行基本职能的基本支出,属社会消费性支出,对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增减趋势我国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从绝对额上看都是逐年增加的,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在发生变化。

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较大的波动,而且没有一以贯之的增减变化趋势。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波动不大,而且,除少数年份外,它一直在缓慢增加。

原因:

国防费的波动与国防局势密切相关。

行政管理费的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1)党政机关扩大使行政支出增加。

(2)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社会交往的规模增长,“城市化”浪潮不可遏止使公安、司法、检查、安全等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费用增加。

(3)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

(三)对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的控制1、为什么要控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1)这两项费用属社会消费性支出,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

(2)当社会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增加行政和国防费用,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

2、如何控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1)对国防费可实行“计划方案预算”制度。

(2)对行政管理费支出的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司法和民意机关对之施行严格监督。

(一)文教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文教科卫可以由微观主体提供,也可由政府支出。

从总体上说,为了促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当共同出资。

政府应当在文教事业方面,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出支;在科学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资;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则主要为卫生事业出资。

二文化、教育、科学、卫事业费,

(二)文教科卫事业费的管理1、全额预算管理把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部上缴,支出则全部由财政拨付。

这种办法适用于没有经常性业务收入的单位。

2、差额预算管理是先以事业本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拨付。

一般适用于有经常性收入的单位。

3、经济核算自求收支平衡,并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

该办法适用于经常性收入,且收入数额较大,比较稳定,可以弥补支出的单位。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区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及其措施。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模式受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水平情况制约。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国以来以选择性的剩余福利模式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直至90年代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施行标志着以选择性的制度福利模式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开始。

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三种。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财政在这些方面的支出增加。

我国财政支出上明确记载的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说都不多。

但若把由企业和单位支出的那一部分加上去,在把隐藏在文教卫生科学事业支出总的福利因素剥离出来,其加总的社会保障支出不比西方国家小,这些社会保障支出应当“显化”出来。

在把各种公开和隐藏的社会保障支出都明确化以后,政府应将这些支出列入预算,统一管理起来。

此外,今后国有制单位职工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城市公民和农村公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应当有同等的权利。

第六章公共收入概述,第一节公共财政收入的概念,公共财政收入是指公共机关为供应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从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第二节公共财政收入的构成,公有财产收入公有不动产公有动产公有企业收入财政垄断行政垄断经济垄断行政收入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罚款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GovernmentInducedInflation使用费UserCharges税收公债,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A,C,O,B2,G1,G2,B1,T,I,T,火炮,黄油,通过量(人数),QC,QY,Q1,Q0,O,D,C,P0,A,DD,B,MC,成本、价格,不拥挤的桥梁,MC,通过量(人数),QC,Q1,QY,Q0,O,P*,P0,DD,成本、价格,E,MR,Q*,拥挤的桥梁,第七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减税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附加与加成纳税环节与期限违章处理,四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的转嫁ShiftingofTaxation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税收的归宿IncidenceofTaxation是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第二节税收原则,一古典税制原则,亚当斯密的税制原则1、平等原则2、确定原则3、便利原则4、节省原则,瓦格纳的税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3、稳定和增长原则,二现代税制原则,指税收设计要考虑到公平地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及通过税收矫正收入分配。

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解:

1)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2)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公平原则,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

该原则的局限性:

1)客观上很难弄清楚每个纳税人的获益水平;2)它对收入分配是中性的。

即不改变市场上已经形成的分配格局。

收益原则,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

对纳税能力的评价:

1、纳税人的收入2、纳税人的消费3、纳税人的财产4、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纳税能力原则,均等牺牲的衡量标准,收入的边际效用MUL,收入的边际效用MUH,O,CPFB,收入,O,F/,P/,C/,B/,收入,D/,G/,K/,E/,M/,高收入纳税者H的函数,低收入纳税者L的函数,M,E,K,G,D,MUL,MUH,指税制的设计应尽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效率:

税收带来的收益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税收收益:

财政支出项目的性质、规模及政府的工作效率。

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

1)税收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2)税收的征纳成本。

效率原则,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尽可能地使税收不影响市场中各相对价格,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

中性原则NeutralTaxation,A,E1,E0,D0,S0,S1,D,O,Q1,Q0,Q,B,P0,P1,P2,C,P,税收的额外负担Dead-weightLoss,指应使国库收入与公民交纳税收差额为最少,即税收征收费用最少。

由于税收而产生的资源耗费有两个方面:

1)政府的征收费用(征管成本)2)纳税人的遵行费用(缴纳成本),节约与便利原则,第三节税制结构,现代税收体系为集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一般销售税、特定销售税、增值税及关税等于一体的多种税的税收体系。

又可分为:

1)对国民收入存量及其调整(财产持有及转让课税)的征收体系;2)对国民收入流量运转(倾向资金运动过程)的征收体系。

一税收体系,厂商,家庭,资本市场,资本货物市场,消费货物市场,要素市场,总收入,各项购买,折旧,投资,家庭储蓄,消费,厂商储蓄,工资,股利,家庭收入,保留利润,社会保险税,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