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29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docx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docx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问题提出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全称成果导向教育,1981年由美国斯派蒂(WilliamG.

Spady)率先提出。

[1]它最初实践于美国的工程教育领域,很快被其他国家接受并广泛运用,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OBE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上遵循确定学习成果——导向学习成果

——评价学习成果的“反向设计”原则,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创新思维、实践、综合协调等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评价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评价和过程评价。

[2]当前有学者国正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调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OBE教育理念契合了这一培养思路,将其运用于课程建设会极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古代文学、语言学、文字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是研读古代典籍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中国古代思想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课程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XX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时代隔膜较深的古代汉语带来巨大挑战。

学者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改思路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到新媒体手段的应用等多有论及。

以上教改成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但在教育

理念上并未脱离从课程出发考虑教学的窠臼。

为此有学者们提出借鉴OBE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三个维度构建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个案实践。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学习成果”,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理性预设,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这为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课程目标,确定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是课程要求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1]在课程建设中,学习成果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取决于课程定位,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古代汉语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理论课。

它以文言文和文言理论为研究对象,系统讲授先秦至有清以来的文言典范作品,以及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诗词格律等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该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前者体现为,通过分析文言作品,梳理语言规律,使学生具备阅读中国古代文献以及研究古代汉语的初步能力;后者体现为,通过分析文言作品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明经义、知典故、晓史实、悟事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美、韵律美、理性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面较宽,所从事行业涉及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文学创作、公共服务等不同领域。

由于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性质,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具有类型化特征。

因此,在职业竞争和母语环境下,毕业生能够表现出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如文学理论与赏析、语言理论与阅读等)、专业能力(如文字驾驭能力、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如文学修养、语言修养、文化修养、健康向上的心态等)是有学者们培养的核心。

根据以上分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的课程目标可用下表来表示。

如表1所示。

表1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目标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素养

文字、音韵、训诂、语

法、词义等语言理论

基础

能力

阅读、写作、表达、

教学

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人文素养

释词断句

古籍阅读

拓展

能力

思辨、组织协调、自

主学习

(二)优化课程设计,导向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习成果的桥梁和纽带,是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依据。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设计遵循“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路,通过拓展课程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古代汉语混合课堂。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设计

1.以“互联网+”拓展课程资源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3]以此为政策引领,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为“互联网+”条件下的课程资源建设创造了条件。

“课程资源”是指“为

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服务的各种可利用的途径、方法”。

[4]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积极拓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线上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和活动资源两部分。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线上课程资源要素

类别

要素

具体资源

教学资源

自学素材

MOOC、微课、课程资料

 

活动资源

学习形式

视频学习、资料检索、音频上传

在线检测

预习问题、课后习题、知识点测试、课程测试

互动交流

投票、答疑、反馈、讨论

(1)自学素材。

自学素材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MOOC、微课、课程资料等线上资源,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学习形式。

学习形式指线上自学的具体形式,包括观看MOOC、微课,根据预设问题查找资料,以及将规定篇目进行录音上传等。

(3)在线检测。

在线检测指用来考核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线上活动,包括问题、习

题、测验等。

(4)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指利用信息群与学生线上沟通,了解学习情况,具体包括投票、答疑、反馈、讨论等。

2.以专业导向调整课程内容

古代汉语的课程内容分为文言理论和文言作品两部分,二者在教材中各自独立。

传统教学出于课时考虑,在授课时以文言理论为主,文言作品为辅。

这种重“理”轻“文”的教学安排,忽略了阅读体验和阅读积累,造成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表面化、形式化,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有学者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1)文言作品分为自读篇目和精读篇目。

自读篇目为线上学习内容,旨在培养文言语

感,拓展自主学习空间,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和研讨,运用文言理论进行分析解读,以此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

精读篇目在课堂上进行,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言现象,掌握文言阅读方法,了解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方法、规律。

(2)文言理论分为系统梳理和重点讲解。

系统梳理为线上学习内容,旨在将知识前移,让学生提前了解基本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重点讲解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旨在查漏补缺,延伸拓展,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混合学习带动学生参与

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作为教育技术领域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小组协作三位一体。

[5]具体如图2所示。

图2混合学习的具体要素

在“互联网+”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课程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混合学习成为可能。

学习活动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广泛展开,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提升思辨、创新、组织协调等能力。

(1)线上自主学习。

通过班级群,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激发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包括:

课前研读学习资料、完成预习问题,观看MOOC、微课、课件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视频学习、资料检索、音频上传等活动;课后要求学生以答疑、反馈、讨论等形

式进行互动交流。

(2)线下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安排实践课时和实践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体验感。

具体包括: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进行资料搜集、文创设计、教学实践、总结研讨等活动。

教学实践以演练的形式在课上完成,文创设计以作品的形式在课下完成。

(三)健全评价机制,评价学习成果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评价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以及过程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全员参与、全程监控、量化统计等形式,使评价体制更加全面、科学。

1.评价主体全员化

传统的课程评价以教师为单一主体,通过课程作业或期末笔试的形式统一进行。

这种做法未能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态度、情感,容易打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于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深入、准确地测评。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课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全员化,即教师、学生都是评价的参与者。

(1)教师评价。

在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不可或缺,但其权重会有所下降。

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为平时和期末测试环节,而以任务开展的线上互动、以学习小组开展的课堂实践仅占半数的分值。

这种安排既赋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评价的主观性。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小组互评和组内自评。

小组互评是指针对小组协作活动,由其他小组就集体表现进行考核评定。

小组自评主要依据成员的投入程度、贡献大小、完成态度等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活动进行量化统计,在小组内部进行民主评议。

2.评价方式全程化

古代汉语课程通过设置考试评价和过程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考试评价作为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注重考查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学习成果。

过程评价注重考核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

如果说考试评价关注学生认知领域的行为和能力,那么过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更能体现出个体的学习差异,激发学生在借鉴中互相促进和提高,因此有学者们更关注过程评价。

以百分制为单位计算,古代汉语课程考试评价占百分之四十,过程评价占百分之六十。

过程评价体现在“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模块,各占百分之三十,根据不同的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制定过程评价的具体量化方案。

过程评价的优点在于对照培养目标,实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