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40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陕西实验中学《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

陕西实验中学2010——2011第二学期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

C.粢盛(chéng)既洁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辍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

【答案】CA项“返”应为“反”;B项“屏”音bǐng;D项“肱”音ɡō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B.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答案】B(猝不及防:

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等闲视之:

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慷慨解囊:

形容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自相矛盾:

比喻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前后相抵触。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答案】A(B项“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

应分别在“社会”后、“持续”前加上“能不能”之类的词。

C项语序不当。

应为“触及、思考和表达”。

D项搭配不当。

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4、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

几个

B.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

文化

C.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赫:

光明、显耀

D.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伐:

讨伐

【答案】C(A项,“数”音cù,密。

B项,“文”,指古代的文献典章。

D项,“伐”自我夸耀。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其从辟人之士

B.其横逆由是也

C.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D.夫揭竿累,趣灌渎

【答案】C(A项辟,通“避”。

B项由,同“犹”。

D项趣,通“趋”。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特上弗以为政

C.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D.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答案】D(A、B、C项都是省略句,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社科文阅读(共9分)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

孔子又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

孟子说: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

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

“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孔子尝说: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

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

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

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

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7.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答案】B(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8.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说: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

B.《说文》:

“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答案】C(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答案】D(A项:

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

“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C项:

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

擅长

B、必有事焉,而勿正正:

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

充满

D、今日病矣病:

生病

【答案】D(病,疲累,倦困)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直养而无害何以利吾国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寡人之于国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答案】A(B项:

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C项:

介词,引进方所;介词,对于。

D项:

连词,表转折,却;“而”通“尔”。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

“难言也。

”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答案】D(D项说明“助长”对养气的危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

非与①?

”孔子曰:

“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

①非与:

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

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

行走。

④稼:

种庄稼。

穑:

收庄稼。

⑤宰:

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3.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

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

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穷:

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

痛苦

【答案】D(病:

担心,忧虑)

1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

【答案】B(疑问句,其余为倒装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子路认为:

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

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子路、子贡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答案】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16.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4)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3)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答案】

(1)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4分)(“道至大”1分,“莫”1分,“盖少贬”1分)

(2)(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

)(“苟”1分,“后义”、“先利”1分,“不餍”1分)

(3)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这样却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没有这种情况。

(“乐、忧”意动用法1分,“王”1分,倒装1分)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

“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

“君子也有穷困吗?

”孔子说:

“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

“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说:

“是。

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

“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

“《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

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说:

“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

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

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

“有这些缘由吗!

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

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

孔子说:

“赐啊,《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

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贡说:

“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孔子说:

“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

孔子说:

“回啊,《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

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颜回说:

“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

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

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

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不被容纳怕什么?

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

“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

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

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四、现代文阅读(共13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

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

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曰:

“我和曾皙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

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

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

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

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

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

“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

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

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

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

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⑦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

“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

“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

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

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⑧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

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

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7.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

 

【答案】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18.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3分)

 

【答案】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9.文章结尾说: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

”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分)

 

【答案】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

(或“重事功、重人伦”。

20.“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

【答案】灵活,通情达理,有常识,知分寸,透彻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

五、默写(选做4题,共8分)

21.

(1)子曰:

“         ,        。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         。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5),,天下可运于掌。

【答案】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六、语言文字运用(4分)

22.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

“忠告而善道(通“导”)之,不可则止,自辱焉。

”(《论语•颜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词是最松驰的一种。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

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

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词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

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七、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

“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

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