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5170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

1,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不确定度的定义,2.不确定度的分量,二、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1.不确定度估算,2.直接测量量的结果表示,三、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1、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定义2、不确定度的传递,4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2,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一个测量过程存在诸多环节,用框图表示为:

1人为误差2理论误差3方法误差4仪器误差5环境误差,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测量的准确度。

3,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不确定度的定义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所以,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我们只能知道测量值N与真值N0之差的绝对值以一定概率分布在某一数值u范围内,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u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估算,称为不确定度。

(置信概率为P),4,(置信概率为P),测量的不确定度也可以理解为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范围,标示着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如果不确定度越大,则测量结果可靠性差,应用价值低,反之,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好,应用价值大。

由于真值的不可知,误差一般是不能计算的,它可正、可负也可能十分接近零;而不确定度总是不为零的正值,是可以具体评定的。

5,2、不确定度的分量,A类分量:

多次重复测量,用统计方法求出的分量。

对于直接测量量:

B类分量:

用其它非统计方法估算的分量,主要因素为仪器误差:

实验中通常取:

6,将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有关结果,并对结果的好坏作出客观地评价。

数据处理是整个实验中一个关键环节。

二.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7,1、合成不确定度,各不确定度相互独立,2、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相对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8,注意,1.不确定度一般取1位有效数字。

2.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由不确定度来确定。

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最后一位对齐,后面的数按“四舍六入五凑偶”的法则取舍。

例3.相对不确定度可以取两位。

4.不确定度截取剩余尾数一律采取进位法处理,9,返回,1.,2.,3.,10,3、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

(1)修正可定系统误差,对等精度测量列经如下运算:

(2)计算,11,(4)剔除坏值后,重复步骤2、3,(3)计算s(x),(5)计算(已无坏值),(6)计算,(7),12,(8)最终结果:

13,直接测量量数据处理举例,1.某长度测6次,分别为29.1829.1929.2729.2529.2629.24(cm)m=0.02cm,cm,计算,14,不确定度保留1位,且与平均值的最后一位对齐.,取一位,取一位,15,当无需、无法多次测量、或仪器精密度差,只测量一次时,,16,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定义:

设间接测量量N与直接测量量x、y、z的函数关系为:

N=f(x,y,z,.)其中:

直接测量量x、y、z的不确定度分别是:

则,间接测量量N的不确定度是由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而来。

三.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17,传递的意义来自数学中的微分概念,以微小量代替微元,得:

不确定度与微小量之间的关系:

18,当x,y,z相互独立时,有,19,例:

求y=3C-4D的不确定度,解:

dy=3(dC)-4(dD),b.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时:

20,对于以乘、除运算为主的函数,21,例:

解:

22,1、间接测量量的最佳值,直接测量量的最佳值为,间接测量量的最佳值为:

23,2、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合成,当直接测量量x、y、z彼此独立时,间接测量量N的不确定度为各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均方根”。

即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24,其中:

称为不确定度传递系数。

说明:

求“方和根”时要保证各项是独立的。

如果出现多个项,要先合并同类项,再求“方和根”。

以上两式是完全等价的。

一般以加减运算为主的函数,先用第一式求,再用第二式求。

而对以乘除运算为主的函数,则先用第二式求出,再用求。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5,3、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1、计算,2、计算,3、计算,26,间接测量量数据处理举例,测得某园柱体质量M,直径D,高度H值如下,计算其密度及不确定度。

27,代入数据,计算密度,28,计算不确定度对取对数ln=ln4lnMln2lnDlnH,将微分换为不确定度,并进行方和根合成,29,相对不确定度,30,合成不确定度,测量结果,31,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32,1.实验课前预习

(1)预习讲义中与本实验相关的全部内容。

(2)写出预习报告(实验题目、目的、原理、主要计算公式、原理简图),准备原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上课时指导老师检查记分。

物理实验基本程序和要求,33,(3)仪器安装调试后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测量数据,将数据填入原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须经指导老师检查及签字。

(评定成绩依据)(5)实验后请将使用的仪器整理好,归回原处。

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课堂实验操作

(1)上课需带实验讲义、笔、尺等。

(2)必须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实验。

34,3.课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原始数据整理到实验报告上,进行数据处理并回答问题),在下次上课前将实验报告交来。

35,实验报告规格,1)实验题目、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主要公式和必要光路、电路或示意图;3)实验步骤,要求简明扼要;4)原始数据记录,包括主要仪器名称、规格、编号;5)数据处理、作图、误差分析。

要保留计算过程,以便检查;6)结论。

要写清楚,不要淹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7)讨论、分析和心得体会。

36,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