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税收原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53635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税收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8税收原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税收原理.ppt

《8税收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税收原理.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税收原理.ppt

一。

税收的定义税收:

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力,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

税收的“三性”1。

税收的无偿性1)含义2)无偿性的根源在于公共需要特性3)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税收与公债与规费的区别,2。

税收的强制性1)含义:

A。

税收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力的分配。

国家颁布有关的税收法律、规章征管制度等规范制约保护征纳双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C。

纳税人与征税人双方都必须遵守税收法令2)决定与公债和利润收入的区别,3。

税收的固定性1)含义:

A。

征税对象税率等事先规定B。

征税对象是经常大量存在的C。

征收时间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限度性2)决定了与摊派罚没收入的区别,3。

税收的固定性1)含义:

A。

征税对象税率等事先规定B。

征税对象是经常大量存在的C。

征收时间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限度性2)决定了与摊派罚没收入的区别,税收三性之间的联系公共需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税收的特征决定了税收的优点:

及时、可靠、稳定、适用范围广等,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1)纳税人的定义2)种类:

自然人和法人3)负税人4)代扣代缴义务人5)税务代理人6)委托代征人,课税对象1)定义:

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目的物,课税客体。

2)课税对象的类型:

商品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行为、人身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概念A。

与税源(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两者有时一致(如所得税),有时不一致(如财产税)。

B。

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质”的具体化,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它规定了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三)课税标准-计税依据一般说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量的具体化计税依据的种类

(1)实物量

(2)价值量,(四)税率额式率式比例累进额累全额累进超额累进率累全率累进超率累进,1比例税率1)定义:

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等比关系2)种类A。

单一比例B。

差别比例:

行业差别(营业税)产品差别(消费税)地区差别(原农业税)C。

幅度比例(例如营业税中的娱乐业),3)优缺点优点:

A.计算简便B.有利于效率缺点:

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差(有悖于量能负担的原则),定额税率1)定义2)具体种类地区差别幅度定额(土地使用税)分类分级定额(车船税),3)定额税率的优缺点优点:

从量计算、税额固定、计算简便缺点:

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调节收入差距,3。

累进税率1)定义:

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提高的税率2)种类额累全额累进超额累进P178率累全率累进超率累进P221,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20375,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税率表部分,土地增值税税率表,级数土地增值金额占扣除项目的比例税率速算扣除率150%30%0%250%100%40%5%3100%200%50%15%4200%以上60%35%,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1年.9,例1:

某纳税人全月所得额为13500元。

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

全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25%2500元超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3%(45001500)10%(90004500)20%(100009000)25%1495元,例2:

某纳税人全月所得额为5000元,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

全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3%45元超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3%45元现假设其全月所得额由5000元增加到5001元,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501元。

全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50110%150.1元超额累进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3%110%45.1元,3)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的比较A。

定义4000元全额累进:

400015%600超额累进:

5005%(2000500)10%(40002000)15%475B。

临界点值2000、2001全额累进200010%200200115%300.15超额累进2000:

5005%150010%1752001:

5005%150010%115%175.15,5)累进税率的优缺点A。

优点:

调节收入的作用强B。

缺点:

可能会影响纳税人的积极性。

甲200010%乙400015%税前收入比1/2税后收入比:

2000(110%)0.524000(1-15%)结论是甲乙两人的税后收入差距变小,全额累进个和超额累进的不同特点#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在累进临界的处全额累进税负变化不合理#全额累进计算简单4)超额累进的速算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的税额全额累进的税额速算扣除数,从经济分析角度的税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1。

税收能力:

纳税能力、征税能力2。

税收努力:

实际税收/潜在税收(六)起征点(参照P202)和免征额(七)课税基础定义:

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

商品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

税基是销售或营业收入或消费支出不同于税源:

税源是收入,税基则可能是支出,二。

税收分类

(一)按照课税对象分类1。

所得税2。

商品税3。

财产税,

(二)直接税和间接税(三)按计征标准:

从价、从量(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

价内税:

税负隐蔽,消费者感觉不到税收负担,经营者纳税但不负担税款价外税:

好处:

税金不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也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缺陷税负的增加很敏感,(五)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划分1)中央税: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2)地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3)共享税:

增值税(75%中央、25%地方)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4%归中央,6%归地方;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归中央,其他6/4中/地营业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部公司集中缴纳的归中央,其余归地方企业所得税:

铁道、各银行总行、海洋石油归中央其余64资源税:

海洋石油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1)简介:

将税收原则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23-1790年,代表作,主张,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2)税收原则1)平等国民应以其所得收入多少为比例,向国家缴税A。

取消免税特权B。

保持中立C。

按能力大小比例课税2)确实原则以法律为准绳A.使纳税人知道应缴哪些税?

多少?

怎样?

B。

税制明确防止税吏贪赃枉法。

3)便利手续简便、时间、地点、方法4)最少征收费用纳税人交纳与国家收入额之间差额最小化,瓦格纳瓦格纳税收原则,四大项九小点

(一)财政政策1。

收入充分2。

税收弹性主张间接税为主,辅之以所得税和财产税

(二)国民经济1。

慎选税源(不伤及税本,不以资本,财产为主要税源,以国民所得为税源)2。

慎选税种(尽量选择难以转嫁和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三)社会正义1。

普遍(不以身份地位区别)2。

平等按纳税能力大小纳税,主张累进税制(四)税务行政:

确实、便利、节省,

(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1。

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1)普遍征税

(2)平等纳税1)横向公平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

2)纵向公平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2。

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1)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行政效率)2)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当市场配置已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税收应保持中性。

a.不干预市场b.除征税额之外,不使纳税人承担超额负担例如18世纪英国政府曾经开征过“窗户税”当市场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政府应当通过税收干预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当从税制总体或税收总政策上来考虑,二。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1。

受益原则

(1)含义社会成员应按各自应当按各自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来纳税,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

(2)评价1)表面看有一定合理性,符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

2)局限性a.公共产品服务的受益大小(国防教育)难以衡量b。

某些公共产品如社会福利,穷人受益多,多纳税,不合理,2。

能力原则1)客观说以个人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2)主观说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时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二)效率类1。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在保证取得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

2。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1)征税费用最小化2)确实3)简化,三。

税收中性

(一)税收中性的含义1)税收超额负担最小2)避免对市场机制的干扰3)完全中性不太可能增值税并非完全中性中性体现1)增值税价外税2)税率单一3)征税范围广泛4)对C部分不征税,排除重复征税,非中性体现1)可以转嫁,影响价格(生产、消费)2)并非单一税率3)抵扣不彻底(原来是生产型,现在为消费型但也并非所有固定资产都可以扣除4)增值税并没有所有的行业实行.,

(二)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指政府通过征税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超额负担用哈伯格三角形来度量,O,税收的超额负担,Q,A,B,C,P,F,E,D,S,D,G,H,S+T,税前的供给曲线为S,税后的供给曲线为S/;政府对某商品课征税率为t的从价税;,商品的需求曲线为DD,需求弹性为;,在无税时消费者剩余FPB的面积,税后消费者剩余FP/C的面积。

税收收入为矩形P/PAC的面积.,ABC的面积为税收的超额负担,ABC称为哈伯格三角形。

(Harberger),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

需求曲线DD的弹性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与税率的平方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正比。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属一税负的转嫁与归属概述1。

税负转嫁与归属的含义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a提高销价b压低购买价2)税收转嫁是经济利益再分配3)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二)税负转嫁方式1。

前转例如:

棉花生产纺织厂服装厂商场消费者2。

后转:

买方卖方(压低进价)3。

混转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消费者4。

消转:

(提高效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消化税收负担)5。

税收资本化:

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房屋、土地、设备)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

PV0=R1(1+r)+R2(1+r)+Rn(1+r)nPV=(R1-T1)(1+r)+(R2-T2)(1+r)2+Rn-Tn)(1+r)nPV0-PV=Ti(1+r)i资本化税负,二.税负转嫁的的规律1。

税种的不同(流转税易、所得税难)2。

供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易转嫁)3。

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越广越难找到替代商品)4。

市场竞争的形态(卖方、买方市场)越垄断越易5。

课税标准(从价易),2.商品或要素的的供求弹性

(1)Ed越小越易转嫁(向前转嫁)(D线越垂直)越易转嫁

(2)ES越大越易转嫁(S线越水平)(3)EDES税负由供方承担的大于买方承担的,相反,EDES,则买方承担的税负大于卖方承担的,P2,P1,P3,S2,D,S1,P1P2是买方负担的税P1P3是卖方负担的税,Q1Q2,E1,E2,T,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P162,S/,S,D,P,P2,P1,P3,O,Q,P,P2,P1,P3,O,Q,D,S,S/,Q1,Q2,Q2,Q1,P1P2是买方负担的税P1P3是卖方负担的税,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STST是单位税P3P2E1是原来的均衡点(P1,Q1)P2是征税后,需求方支付的价格,P3是征税后,供给方得到的价格,P1P2是需求方负担的税,P1P3是供给方负担的税额。

P2P3P1P2P1P3=T国家征税相当于在商品的供需双方之间打入一个税收楔子EDQQPPES=QSQSPPD曲线越直,ED越小,P1P2越多,越易转嫁,ES越水平,ES越大,越易转嫁,P1P3越少,三。

我国的税负转嫁

(一)我国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税负转嫁需要什么条件,我国是否具备条件1。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2。

价格是自由浮动的3。

我国以商品税为主体,

(二)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意义)1。

税负转嫁的意义消费者因转嫁增加负担,生产经营者因税负转嫁而改变竞争的地位2。

税负转嫁与制定政策和设计税制相关3。

强化纳税人逃税动机4。

自然垄断行业在税负转嫁中居于优势地位,国家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管理5。

提高所得税的比重6。

实行价外税增强商品税税负归属的透明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