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80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新浙美版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这些马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

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

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提问:

你喜欢马吗?

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

《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

(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6、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7、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的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8、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

你喜欢吗?

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

为什么?

(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

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9、教师小结:

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活动三:

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课前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趣味入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这段动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人物形象?

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三、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

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探究关良的《戏曲人物》。

4.借助欣赏,发展个性。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

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1.作业要求:

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水墨人物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工具。

教师:

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

教师引言:

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

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

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3)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想一想,学一学。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

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业,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画家林风眠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

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揭题并板书:

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

1了解林风眠生平。

2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1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问。

(说一说)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

1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

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

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3笔墨体验:

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

(试一试)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

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

勾线打形;第二步:

淡墨敷色;第三步:

添加重彩;第四步:

深入调整。

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评一评)

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2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4.课后扩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蔬果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难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课前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

蔬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

——(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

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

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

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

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

(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喜欢它的原因?

(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

(板书)生汇报

小结:

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

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

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这材料还能做什么?

师小结:

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要讲卫生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

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

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

课后延伸同学们收获的快乐还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蔬果的图片?

这些图片很传神,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和积累,积极尝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秋之韵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难点:

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树叶拼贴的范画,课件。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剪刀,各种树叶,双面胶或固体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课前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美。

2、图片欣赏——体会秋的颜色。

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

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多招人喜爱呀!

(多媒体播放秋的图片)

秋天的确是绚丽的,然而秋天的美景依然不会留恋,黄叶像蝴蝶一样和要我们潇洒的说“再见”了,如果我们能把秋天留住那该有多好!

3、同学们,你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

(照相、写作文、……)

4、小结:

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落叶时,只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老师用自己的方法留住了秋天(出示范作及各种树叶拼图),说说看是用什么做的?

今天我们来做一幅树叶拼贴画来把秋天留住,好吗?

(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学生独立拼贴。

学习指南:

(1)运用你手中的树叶,开动脑筋,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制作一幅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2)拼好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根据自己拼贴的画,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画面,使整幅拼贴画更完美。

做好向全班同学交流、展示的准备。

温馨提示:

拼贴过程中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学生对照导学案独立拼贴,教师参与指导。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进行点评:

你认为他创作的怎么样?

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教师出示作品,指名进行评价:

你认为别人拼贴的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谁拼贴的更有创意?

4、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树叶拼贴画,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

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教师送儿歌:

片片树叶真可爱,我来把它巧设计,选叶联想再拼摆,粘贴成画更可爱。

5、现在请你根据你刚才欣赏的作品或是同学给你提的建议,请你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拼贴画。

6、秋景升华:

我们可以把自己拼贴的作品装裱,装饰在教室里或家中,让我们可以时时看到,时时想起美丽的秋景。

我们把秋景留在了心里,把美丽常驻心间。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做做陶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美。

 

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

 

难点:

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

 

课前准备:

 

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

(抛去上面有杂质的部分,挖取下面黄色的土。

然后仔细捣,去出小石子和渣滓。

然后象揉面一样揉。

注意泥的湿度。

最后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备用。

)还要准备水粉颜料和毛笔。

 

老师: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易转盘。

就是用一快直径20CM的圆形三夹板在圆心的下面丁一棵图钉。

然后是每人一把泥塑小刀。

还有老师用的课件(有原始人制作陶器和近代制作陶艺的视频,还有丰富的陶艺作品图片。

)。

再有老师用的陶艺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首先播放原始人制作陶器的视频。

一边视频播放一边老师生动的讲解原始人是怎样发明陶器,进而自己也生动的参与表演。

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制作陶艺的冲动。

 

二、老师给大家示范陶器的制作,叫上几个学生上来帮忙。

情景设计是一群原始人在给自己制作生活用品。

 

先分工。

由一个学生捣土,另外一个学生准备颜料和水,而现在老师故意做出在思考的样子等待。

 

然后老师开始制作。

做好叫这俩学生给陶器彩绘和做装饰。

 

三、课件展示近代成熟的陶艺制作工艺。

展示丰富的陶艺作品。

指导阅读课本。

 

四、学生作业:

 

预设两个方案。

1、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作品制作,然后在其基础上做自己的装饰,包括雕塑上的装饰和色彩装饰。

   

2、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

 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

 

五、 展示讨论作品:

1、学生自由讨论。

2老师建议性发言。

 

六、作品陈列,后期处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中国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

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

“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

“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

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

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

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棗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

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

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

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

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

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课件,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简要的点评与肯定。

  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善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作品中不太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

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

“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

“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补充。

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6.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小小果壳箱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们对比欣赏图片加上讲解,了解果壳箱的内外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

.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