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99459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8.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pptx

,广西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案例,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整理编辑,目录,特色小镇,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广西壮族自治州-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一、基本情况

(一)基础数据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三)规划编制情况二、特色评估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招商引资项目四、未来发展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

(一)基础数据镇域总面积:

374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

1.73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

4.9万人镇GDP:

4.5亿元所获称号:

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下辖村庄数量:

15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272元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基础,中渡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西北角,方圆374平方公里,境内奇山秀水,民风淳朴。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有文化古镇,旅游乡镇之美称。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响水瀑布、鹰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以一方保障、香桥石刻、武庙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

中渡镇形成以甘蔗、蔬菜(西红柿)、水果(沙田柚、蜜桔)、水产、畜牧为主的支柱产业和一大批龙头产品,是桂中有名的“西红柿之乡”。

中渡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准备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业上大下功夫,同时继续壮大甘蔗、蔬菜、水果、畜牧支柱产业,形成农业有规模、旅游有特色、城镇建设有规划的良好发展局面。

发展优势,中渡位于广西鹿寨县西北部,既是鹿寨融安永福三县的结合部的西北边陲经济重镇,又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美丽,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享有“四十八弄明珠”之美称。

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特色资源,产城特色鲜明,产业多元发展。

特色产业凸显,产城旗帜鲜明。

中渡镇因地制宜,以现代农业为主导,按照“一村一品”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粮食、水果、甘蔗快速发展。

镇村风貌焕然,宜居魅力十足。

镇村同步发展,风貌明显改善。

中渡镇按照“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的发展理念,努力将中渡镇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小镇。

文化底蕴深厚,彰显地方特色。

古镇风貌保护完好,文化得到充分挖掘。

中渡镇作为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镇区鸟瞰图,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一、基本情况,(三)规划编制情况,鹿寨县于2011年规划编制鹿寨县县域总体规划中渡镇总体规划2011-2030。

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二、特色体现,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中渡镇因地制宜,以现代农业为主导,按照“一村一品”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开发建设,有力推动了中渡镇的产城融合步伐。

同时,突出千年古镇山奇水美、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特点,依托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发展文化旅游,既带动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又推进了古镇保护,弘扬了地域特色文化。

2017年,“寨美一方”、“稻花香里”两大示范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示范园区并通过验收;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香桥十里画廊景观带。

2018年,准备对中渡古镇及香桥十里画廊等旅游项目进行包装整合;启动并实施石祥、大兆、石合等6个传统村落建设,打造农业旅游示范带;香桥风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二、特色体现,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镇村风貌焕然,宜居魅力十足镇村同步发展,风貌明显改善。

中渡镇按照“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的发展理念,努力将中渡镇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小镇。

群众齐心,生态水平大幅提升。

中渡镇以深入开展“美丽中渡生态乡村”活动为契机,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中渡镇农村危房改造,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成效明显。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古镇风貌保护完好,文化得到充分挖掘。

中渡镇作为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宣传多样化,文化传播全面有效。

为有效传承特色民俗,中渡镇通过举办美食节、庙会、和家宴、山歌赛等形式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中渡镇成为区内外盛名的“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二、特色体现,(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发展理念可持续性强。

(2)规划建设逐步完善。

(3)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4)机制体制保障有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发出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按照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发展开展“五位一体”规划建设。

通过建设用地激励、补助资金激励、财税优惠激励、人才培育保障、及其他激励措施支持特色小镇顺利进行。

自治区财政按照每个特色小镇培育资金2000万元予以奖励,其中列入培育名单后先拨付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合格转入建设阶段后再奖励1000万元,用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其中,属于旅游、科技、工业的特色小镇,奖励资金从相关部门的经费中安排。

未能通过验收获得命名的,自治区通过财政年终结算扣款收回2000万元奖励资金。

广西壮族自治州-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三、未来发展方向,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浓厚的民俗风情等资源,借助香桥喀斯特生态国家地质公园、中渡古城、一方保障等优势,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名镇,打造中渡香桥十里旅游黄金长廊。

按照“古镇风貌为灵魂,武备文化为特色”的定位,深入挖掘中渡武备文化、码头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古名居文化,充分发挥“和家宴”“庙会”“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全力做大乡镇规模,做全乡镇设施,做美乡镇环境,做旺乡镇人气,做优乡镇品位。

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

(一)基础数据镇域总面积:

36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

1.73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

5.95万人镇GDP:

14.92亿元所获称号:

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下辖村庄数量:

24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890元主导产业:

农林牧渔产业,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旅兴镇”战略目标,着力在月柿生产产业链、乡村建设上“提质升档”,全力打造“月柿产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乡土风貌建设典范”的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型特色强镇。

莲花镇在恭城南面,距县城13公里。

东与贺州市钟山县接壤,南与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为邻,西邻平乐县二塘镇,北接本县的平安乡,是“两市三县之交”的重点镇区。

镇内二级路直达高铁站和高速路口,集镇距桂梧高速同安出入口20公里,距恭城高铁站15公里,正在规划建设的天蛾至富川二级路也将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的交通运输网络。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特色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莲花镇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

以柿饼的种植和深加工为主。

莲花镇门等、矮寨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瑶、壮、汉等多民族在此聚居。

区位的优势、便捷的交通,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莲花镇朗山、高桂、凤岩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岩老村、东寨等5个村屯为广西传统村落。

朗山古民居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民居基本保存完好,房屋座座相连,由严整的内巷道相沟通,顺山而建的房子逐级抬高,寓意“步步登高”。

传统村落里的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民俗民风独具特色。

镇区鸟瞰图,二、特色体现,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莲花镇主要以月柿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主,月柿年产量20万吨,占全县月柿产量的62%。

月柿交易活跃,形成了莲花集镇、势江村两大月柿交易集散地,月柿年交易额达3亿元,在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

目前,莲花镇已开发出柿饼、脆柿、果脯、柿馅饼、柿叶茶、柿果酒等系列产品。

在每年月柿销售的旺季,建立了IC卡管理的水果销售示范点。

同时,新建了月柿水果交易市场,有效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市场整合,及时交换信息,系统进行物流配送。

二、特色体现,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莲花镇在房屋风貌设计、管控上,注重保留村落原有建筑风格,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留住瑶乡“美丽乡愁”。

建筑立面按照精致、别致的特点,突出瑶族的文化内涵,建筑风格以桂北民居为主基调,融入瑶族的“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建筑元素,将地域性、民族性、现代性融为一体,追求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和谐。

莲花镇历史底蕴深厚,镇域内古村落古建筑资源丰富,在村庄风貌设计、管控上,对门等、矮寨屯进行乡土化改造,保留和传承村落原有的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得到活态传承,彰显了“莲花九甲”乡村特色。

民俗文化与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祭祀、长鼓舞、恭城油茶(省级非物质文化)、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以及当地传统建筑工艺都得到了很好传承。

从2003年至今,莲花镇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月柿节,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以节为媒,以柿纳客,有力推动了莲花镇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二、特色体现,(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

(1)全面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安监四所合一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2)立足“三农”,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让农民有稳定多元的收入渠道,在“家门口”致富,实现就地城镇化。

(3)以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动恭城月柿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

(4)全镇以月柿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的组合,建立“柿业联盟”,共有上下游企业近100家参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发出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按照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发展开展“五位一体”规划建设。

通过建设用地激励、补助资金激励、财税优惠激励、人才培育保障、及其他激励措施支持特色小镇顺利进行。

自治区财政按照每个特色小镇培育资金2000万元予以奖励,其中列入培育名单后先拨付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合格转入建设阶段后再奖励1000万元,用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其中,属于旅游、科技、工业的特色小镇,奖励资金从相关部门的经费中安排。

未能通过验收获得命名的,自治区通过财政年终结算扣款收回2000万元奖励资金。

三、未来发展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州-莲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花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旅兴镇”战略目标,着力在月柿生产产业链、乡村建设上“提质升档”,全力打造“月柿产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乡土风貌建设典范”的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型特色强镇。

(一)基础数据镇域总面积:

377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

3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

7.32万人镇GDP:

11.39亿元所获称号:

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下辖村庄数量:

18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468元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贺街镇自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临贺、封阳、信都、建兴、兴安、桂岭等县,至1952年县城迁往八步,始终为郡州、县治所在地,历经13个朝代,前后2100多年历史,素有“千年古镇”的美誉,有众多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有“出水莲花”、神龙回头、龙洞胜景、贺江风光、文庙、陈王祠等著名景观;还有迄今为止国内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好、地面规模最大的汉代古城墙。

2000年以来,贺街镇的旅游业已成为贺街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在贺街取景拍摄,并且在粤港澳热播,贺街迷人的风光、古朴的建筑吸引了大量的粤港澳游客。

先后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西特色文化名镇。

同时也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特色资源,贺街镇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中部,古代丝绸之路主通道的潇贺古道上,宗祠数量众多,极具特色。

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镇、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农村基层团建示范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西特色文化名镇等荣誉。

贺街镇是目前广西现存百家姓宗祠数量最多(超过30个)、规模最大、覆盖率最高的“宗祠文脉小镇”,极具独特性。

通过宗祠文化核心思想的传承,延续传统的“农耕劳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45%,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贺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窗口和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通过宗祠文化的延伸,在拥有宗祠文脉特色的临贺故城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经济,全面拉动商贸、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广现有宗祠特色的“生态休闲游”、“临贺故城”“浮山”等旅游品牌。

镇区鸟瞰图,一、基本情况,(三)规划编制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贺州市八步区政府于2011年规划编制了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总体规划2011-2030,二、特色体现,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大力投资经费研究开发文化旅游相关产业,文化产业占产业总投入35%以上。

通过文化产业中“智慧旅游”的推广,推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其中包含电子票务、生物识别、景区电子导游、手机二维码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贺街年均接待中外游客3万余人次,通过旅游产业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临贺故城”“千年古镇”品牌突显。

二、特色体现,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贺街镇西靠蝴蝶岭,贺江在镇区中间穿过,形成枕山环水、山水城田交融的自然格局。

镇区已进行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健康舒适的城镇环境。

镇区绿化覆盖率为31.8%,人均公共绿地为13.2。

政府坚持把特色小镇打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镇内的临贺故城保护利用为依托,以其特有的宗祠文化为主线,切实做到“七个结合”,大力推进贺街镇宗祠文脉特色小镇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完成了临贺故城河西城址南城墙和河东城址粤东会馆的修缮工作,争取其他资金677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及临贺故城基础设施建设,对故城内的石板路及排水、消防、安保设施进行了及时修缮。

贺街镇大大小小30多座宗祠无一管护缺位的现象出现。

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二、特色体现,(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发出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按照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发展开展“五位一体”规划建设。

通过建设用地激励、补助资金激励、财税优惠激励、人才培育保障、及其他激励措施支持特色小镇顺利进行。

自治区财政按照每个特色小镇培育资金2000万元予以奖励,其中列入培育名单后先拨付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合格转入建设阶段后再奖励1000万元,用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其中,属于旅游、科技、工业的特色小镇,奖励资金从相关部门的经费中安排。

未能通过验收获得命名的,自治区通过财政年终结算扣款收回2000万元奖励资金。

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保持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依托宗祠文化延伸其它产业,推动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利用贺街镇作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一张蓝图绘到底和规划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做好城镇规划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各项优势”,将“党建”+“电商”+“扶贫”有机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三、招商引资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1、贺州市新丰水电站项目简介发布时间:

2017-02-28来源:

贺街镇信息联络员一、项目名称:

贺州市新丰水电站项目二、项目总投资:

3.09亿元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为2*4800KW,年均发电量为3658万kw/h。

四、项目合作方式:

引进外资五、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登记备案、选址、土地测绘、用地红线图、环评等手续。

六、招商联系单位:

八步区招商局联系电话:

0774-5271708项目实施单位:

八步区贺街镇联系电话:

0774-5021061,2、贺州市骏鑫钾长石加工项目简介发布时间:

2017-02-28来源:

贺街镇信息联络员一、项目名称:

贺州市骏鑫年产80万钾长石精加工项目二、项目总投资:

2.5亿元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预测生产钾长石矿粉可达80万吨,预计年可实现产值达4亿元,年创利税6000万元.四、项目合作方式:

引进外资五、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登记备案、选址、土地测绘、用地红线图、环评等手续。

六、招商联系单位:

八步区招商局联系电话:

0774-5271708项目实施单位:

八步区贺街镇联系电话:

0774-5021061,三、招商引资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3、贺州市贺富路景观大道项目简介发布时间:

2017-02-28来源:

贺街镇信息联络员一、项目名称:

贺州市贺富路景观大道项目二、项目总投资:

2.06亿元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项目路线10.9km,项目建成后,能够促进贺街乃至八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项目合作方式:

引进外资五、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登记备案、选址、土地测绘、用地红线图、环评等手续。

六、招商联系单位:

八步区招商局联系电话:

0774-5271708项目实施单位:

八步区贺街镇联系电话:

0774-5021061,四、未来发展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州-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宗祠文化为主的服务产业;加快人口集聚,扩容提质,提升各产业服务能力;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集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物流工业为一体的贺州市八步区历史文化旅游宜居小镇。

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临贺故城保护利用力度,重点加强对故城内各姓氏宗祠的保护修缮。

二、进一步加强各姓氏文化历史资料的整理,为加快发展观古寻根文化旅游打牢基础。

三、进一步加快贺街镇新城建设。

(备注: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住建部特色小镇培育网,由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整理编辑)温馨提示:

请到中国城乡规划网;美丽乡村规划网官网了解更多案例。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隶属中农富通,是国内首家以农为优势,统筹城乡,集城镇、乡村、旅游、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专业多领域于一体的创新型规划设计研究机构。

核心业务:

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农业农村统筹规划设计、现代农业城镇规划设计、现代农业田园小镇规划设计、生态村镇规划设计、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绿色经济产业带规划设计、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农村综改试验区规划设计、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规划设计、生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设计、乡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以及创新性专题研究等。

科技服务:

品牌运营服务及科技成果推广等。

更多关注: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现代村镇产业发展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特色小镇建设论坛等活动。

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等科研院校,发改、住建、农业、科技、旅游等部委局办,以及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