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01349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doc

XX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抢抓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发展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狠抓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培育、质量安全、科技推广等关键环节,全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至今年六月底,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1134.46万头只,同比增长2.46%。

其中:

肉牛存栏39.8万头,出栏8.49万头,奶牛存栏2.21万头,分别同比增长0.75%、8.9%、0.45%;生猪存栏24.92万头,同比增长12.8%,出栏39.07万头,同比增长13.6%;羊存栏117.04万只,出栏58.48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9.8%、40.19%;禽类存栏484万只,出栏363万只,分别同比增长4.1%、4.3%;肉产量62018.4吨,禽蛋产量9895.63吨,奶总产量13528.32吨,分别同比增长17.7%、29.45%、20.25%;畜牧业增加值达7.08亿元,同比增长3.3%。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就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会议精神,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全产业链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建设方案,依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需求,明确发展重点,调优产业布局,确定了以XX等乡镇为主得发展20万头肉牛产业基地,以XX及XX等乡镇为主的南北部沿山百万只肉羊产业基地,以XX等乡镇为主的优质商品猪产业基地,以XX等乡镇为主的蛋肉鸡产业基地。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XX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政府重点抓好配套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力争形成3万头肉牛、5万头奶牛、20万只肉羊和10万口生猪的养殖规模,打造现代畜牧业标志性样板产业园。

(二)加大饲草基地建设,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XX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

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6万亩,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计算,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吨。

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吨,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吨。

国家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的实施,为草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全区在16万亩人工草地的基础上,同时引进10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牧草质量在不断提高,建成高标准青贮氨化窖48130座99.9万立方米,配备铡草机等实用机械2.5万台套,配套建设沼气池1.9万座,养殖基础不断夯实,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狠抓畜禽规模养殖,促进产业扩量增效。

坚持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

借助世行畜牧贷款项目、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实施,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场(小区)439个(其中肉牛219个、奶牛9个、肉羊63个、生猪95个、禽类22个、综合31个);新增养牛大户930户,扶持肉羊养殖大户2000户,全区各类养殖大户累计达31775户。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六化要求,深入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四级创建工作,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5个、市级34个。

全区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0家,占全市畜产品产量的45.7%。

(四)加快科技应用步伐,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立了以原种场、扩繁场、人工授精站为支撑的三级良繁体系,建成肉牛冻精授配点95个,年改良授配母牛12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22个,奶牛、能繁母猪全面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奶牛性控冻精授配广泛应用,年授配奶牛1.2万头,猪人工授精5万头,建成省级种畜禽生产企业17家,其中种猪4家、奶牛5家、肉蛋鸡3家,肉羊5家,猪、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75%以上。

(五)注重产业龙头建设,增强产业增效能力。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全区已初步形成集畜牧养殖、畜产品及兽药饲料加工、畜产品流通、畜牧服务业等畜牧大产业。

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带动农户1.5万户;全区建成肉类加工龙头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前进牧业为重点的3万头奶牛繁育、养殖、奶制品加工全产业链,以沅博农牧和牧沅清真为重点的30万头只肉牛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以中天肉业为重点的10万头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

二是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畜牧业发展主体,养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全区建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52个,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达6181人,畜禽饲养数量达15.6万头只,带动农户数1.5万户,创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省级8个,培养市场经纪人120多名,年交易畜禽80万头只。

(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产业强力支撑。

一是政策扶持体系较为完善,政策扶持导向明确。

自2008年以来,甘州区被列为全省牛产业大县,市、区政府提出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战略,区政府制定了《XX区肉牛产业发展规划》,自2011年以来,区委连续5年下发“1号”文件,区财政累计拿出3500万元,从基础母牛保护、幼犊繁育、疫病防控、养殖大户培育、标准化规模养殖、青贮氨化窖建设等方面对序幕产业全程进行重点扶持。

实施农户小规模养殖贷款贴息、养殖小区以奖代补、能繁母牛“零费用配种”、动物“零费用免疫”等扶持政策。

同时将畜牧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三位一体”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畜牧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负责、专门的部门承担、专门的队伍去干、专门的支撑条件保障。

项目推动作用明显。

近年来共向上争取畜牧业项目122个,到位国家无偿资金10978.8万元,撬动民间资金20亿元,起到了明显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

金融资金支持加大。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实现银企对接,协调金融资金注入肉牛产业,与多家金融机构衔接,为规模养殖企业、大户协调肉牛养殖贷款近30亿元,为畜牧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招商引资牵引发展。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积极向外招商引资,建成甘肃牧沅清真肉食品公司、沅博活畜交易市场等6个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2013年以来,先后引进建设香港东银发展有限公司3万头肉牛养殖场、四方力欧牧业公司3万头奶肉牛养殖场、北京中地种畜有限公司2万头奶牛场建设、甘肃亚盛实业有限公司2万头奶牛场建设、正大公司30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和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

对全区畜牧产业上规模、提档次起到了极大地牵引和推动作用。

XXX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已启动建设,36公里主干道已建成投入使用,主电网已经区电力部门勘测,正在规划电力架设方案;已入驻XX等10家企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二是畜禽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抢抓国家加强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政策机遇,大力加强畜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区、乡畜牧站23个,配备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220人,为选育配种、疫病防治、饲料调配等生产实用技术推广提供了有效支撑。

从2003年开始,区财政编列专款,全面实行“零费用”免疫制度,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技术保障。

三是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实行区、乡、村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

通过实施基层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系统,建立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扎实组织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夏季消毒灭源工作,不断深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严格调运检疫,总结形成了“群防群治、全民防疫、集中防疫、整村推进”的工作经验,猪、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产地检疫率、运输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全面推行规模养殖动物防疫承诺制,严格落实执法监管责任,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瘦肉精”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畜禽引进调出管理办法,着力规范动物贩运管理,积极推行动物检疫证明网络化传输管理和兽药饲料经营备案登记制度,实施兽药GSP认证41家;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查,“瘦肉精”和生鲜乳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几年来,全区没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畜产品安全”。

二、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畜禽养殖自动化设施化水平不高。

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只购置安装较为普通的生产、防疫、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设施,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普及率低,没有实现全环境控制和全自动化设备操作,畜禽生产环境控制较差,畜禽生产水平较低。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我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骨干。

利益机制不够完善。

全区的龙头企业、养殖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紧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区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

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四)产业融资难,程序繁琐。

大多数养殖户发展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款。

银行贷款担保手续繁琐,担保范围受限,养殖户苦于贷不到款,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禽良种化、规模化发展进程,制约了现代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五)土地矛盾突出,羁绊产业发展。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土地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仍较为突出,一些地方畜牧业与工业、畜牧业与种植业争地的矛盾还较为突出。

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用地无法确权登记,家庭牧场的登记管理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发展融资需求,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指导,按照“创优立新、提质增效”的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抓规模拓增量、抓加工增效益、抓特色创品牌、抓防控促发展、抓监管保安全,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规模养殖,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牛产业,适度发展羊产业,稳步发展猪禽业,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预期目标。

力争经过接下来十年的发展,形成生态、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区畜牧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明显、产品优质安全、市场供给充裕、经济效益显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畜牧业。

近期目标为:

力争到2020年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44万头(只),年均增长4.3%,其中牛、羊、猪、禽类分别达到63.3万头、191.9万只、100万头、1181万只,年均分别增长5.5%、6%、4%、4%;出栏量分别达到20万头、79.7万只、82.9万头、686.1万只,年均分别递增5%、6%、4%、4%;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92203吨、14652吨,19995吨、917.4吨,年均分别递增6%、4%、8%、4%;畜牧业总产值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畜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60元,年均增长13.2%。

四、产业布局与今后的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1.肉牛产业。

经过5年的发展,全区优质肉牛存栏量达到63.3万头,其中适龄母牛18.2万头,出栏肉牛20万头,建成牛产品批发市场及交易市场3个,全力打造从良种牛源繁育、规模育肥到屠宰及精深加工的产业格局。

2.奶牛产业。

以XX牧业、XX奶牛为支撑,加快甘肃亚盛、北京中地等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高产奶牛冻精,推广性控冻精授配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提高产奶量,提升奶品质,培育奶源基地。

积极引进知名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全区乳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2020年末,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

3.肉羊产业。

充分发挥三闸羊羔肉品牌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形成碱滩、靖安、平山湖、安阳、花寨、龙渠等乡镇为主的肉羊产业板块,年均出栏肉羊30万只以上。

4.生猪产业。

坚持规模发展和生态养殖两手抓,以建成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形成以党寨、梁家墩、长安、上秦等乡镇为主要区域的优质商品猪板块,年出栏优质商品猪60万头以上。

5.家禽产业。

以上秦、大满等乡镇为主,建设蛋肉鸡板块,力争肉鸡出栏500万只,满足市场需要;以花寨土鸡规模化散养为重点,开发口子鸡等地方品种资源,建设土鸡规模散养板块,年出栏土鸡10万只,满足城区居民消费需求。

(二)今后发展重点

1.突出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提升主导产业生产水平。

加快发展奶肉牛、肉羊等节粮型食草动物,使牧草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生产向无污染、可循环方向发展。

优化品种结构,改善猪肉品质,提高出栏率、瘦肉率,降低死亡率,提高优质家禽品种的比重,丰富特禽的养殖种类。

2.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病监控体系。

按动物防疫要求,完善养殖场基础设施,特别是规范养殖场消毒池、无害化处理池和引种隔离舍、病畜隔离舍的建造,提升生态型养殖场(小区)动物疫病控制水平。

稳定畜牧兽医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全面提升动物防疫监督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3.提升畜牧业生产加工管理水平,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畜牧产业科技含量和科技对畜牧产业的贡献率。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扎实做好牲畜二维码佩戴和可追溯系统建设,提高畜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采用工厂化的养殖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流程、环境控制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继续开展部级无公害产品和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提高无公害畜产品和绿色畜产品的比例。

4.加快畜牧业新型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逐步形成以合作社为平台,集原料供应、技术服务与培训、标准化推广、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产业服务体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合理调整布局,加强分类指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甘肃的战略部署,围绕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和“六六”发展战略,结合国务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和总量,优化生态畜牧业布局,加强分类指导。

(二)构筑循环产业,打造生态基地。

一是积极探索循环共生模式,大力发展循环产业。

采用人畜分离式养殖小区建设模式,按照种植业和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布局畜禽养殖和规模,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走“草—畜—沼—果”、“草—畜—沼—菜”、“草—畜—沼—粮(草)”等生态养殖与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畜牧小区,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畜禽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龙头企业连园区、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之路。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鉴定订单合同,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步进行,引导现有龙头企业抓住主体培育、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品牌经营四个关键,对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分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挖掘畜产品潜力,提升畜产品影响力,形成拳头产品,推动全区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种养户搞好农牧结合,为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构建循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打造高端品牌。

一是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畜牧业的组织化生产。

依托肉牛、肉羊、瘦肉猪、蛋肉鸡优势产业,多主体、多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现有畜牧业合作社进行以生产标准化、设施机械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和社员技能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化”改造和建设,拓展畜牧业合作社的范围和内涵,通过合作社将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整合、有机衔接,增强合作社的带动力、辐射力、创新力,把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

二是产品经营上,以打造自主品牌为重点,注册产品商标,开展“三品”认证,与批发市场、超市、企业、院校合作,通过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市对接形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市场营销网络。

三是资金互助上,引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经营权、资本、产品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

(四)加强环境控制,保障质量安全。

把过程控制与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技术上、政策上控制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减轻治理压力,促进环境友好,保证畜产品质量。

一要净化养殖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坚持做到“六分离六配套”,即:

“人畜分离,配套建设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排污粪沟、雨水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储粪池;母子分离,配套建设仔畜保育栏;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饮水器、饲料槽;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病畜隔离舍”;二是开展清洁养殖。

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配制饲料,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利用效率;三是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牢固树立“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新观念,鼓励科技人员进场入户,促进科技在畜牧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科技含量,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五)加大扶持政策,提供强力支持。

整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重点用于良种补贴、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标准化畜禽舍建设、秸秆青贮机械补贴、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小区,品种改良和良繁体系建设,防疫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畜牧业发展的合力,放大资金使用效应。

协调金融资金支持畜牧业发展,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积极支持养殖场建设、优势畜产品板块基地和饲养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畜牧业。

认真畜禽规模化养殖、畜产品加工用地政策,支持养殖户租赁和审批非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用于发展规模养殖业。

(六)完善防控体系,实现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疫责任制,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实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二是完善冷链体系。

加大冷链体系投入,确保区有冷库冷藏车、乡镇有小冷库,低温冰柜,防疫员人人有保温盒,确保防疫物资安全有效。

三是强化动物免疫。

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药不失效”的八不要求,全面提高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

四是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建立区、乡、村、社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能力。

五是健全动物疫病和产品安全追溯体系。

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备案登记制度,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管理,建立引种、饲料、兽药、防疫登记档案。

不断完善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六是果断处置动物疫情。

一旦发生动物疫情,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果断予以处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确保动物发病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七)强化执法监督,保障产品安全。

切实贯彻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管理,严格执法监督,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一是强化动物检疫。

切实抓好动物产地、运输、屠宰检疫,严禁病害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对生产、加工、经营动物产品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安全。

三是狠抓兽药饲料管理。

对生产、销售、使用兽药、饲料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监管,严禁使用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有害、有毒兽药饲料,严格控制药物残留超标。

四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凡进入我区的动物产品、兽药、饲料均实行登记备案,建立备案追溯制度,严禁病害动物产品和伪劣兽药、饲料进入我区。

要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进出我区的动物产品绝对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八)抓好队伍建设,服务畜牧经济。

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级畜牧兽医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保障经费供给。

要大力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基层防疫员队伍、技术推广队伍和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建设工程。

当前,要着重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力争再配备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配齐村级动物防疫员,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要抓好队伍的经常性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服务畜牧业的本领。

(九)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环境。

加强对畜牧产业的组织领导,制定和落实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发展措施,组织督导检查,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

把乡镇畜牧兽医站和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工作重点抓,切实帮助改善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

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倾力支持,共同为发展畜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

要把发展畜牧业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发展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奖惩兑现。

通过全区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作新贡献。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