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08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docx

六上语文单元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

王晓燕

第一组单元分析

1、单元概说: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自然”。

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本组19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字词)

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

(积累)

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阅读、写法)

5、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单元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并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策略

《山中访友》:

本文可以选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

在充分的读中,学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带入文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

之后,可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进行语言积累。

最后是“学习模仿,练笔实践”。

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出示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交流。

《草虫的村落》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种或几种昆虫,阅读有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为后面的学文和小练笔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们一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脑海中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本文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这个小练笔和口语习作一的第一个话题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参考它的提示,回顾、总结本课和《山中访友》的写法,练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山雨》一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书写自己的联想,把山雨的声与色描写到了极致。

对于《山雨》一文的教学,我认为两个字即可——“读”“背”,哪怕把全文背下来都可以,在读与背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写法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索溪峪的“野”》善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自己对“野”的感受,特别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把索溪当作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来写,简直把“水野”写绝了,令人拍案称赞。

《索溪峪的“野”》全文散发着大自然“野性”的气息,让人读来心灵有无拘无束的舒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返璞归真”是自然而然的。

教学这一课,只需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即可,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鼓励学生选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第二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

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目标:

1、自学本单元中的生字和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三、单元重点

1、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演讲稿的写法指导。

四、教学策略

1、《詹天佑》中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2、《怀念母亲》,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3、《彩色的翅膀》补充资料:

为了保卫祖国,解放军战士驻守在艰苦的远离大陆的海岛上。

4、《中华少年》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5课时。

第三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本组教材以“心灵之歌”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三、单元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穷人》一课要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唯一的听众》一课有两条主线,一是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二是老教授的言行变化。

教学时可围绕其进行教学。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第四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命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地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使环保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每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的学习方法。

4、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5、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三、单元重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

四、教学策略:

1、夯实对课文的预习,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资料。

3、对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4、快乐拓展,号召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美好的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第五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本组教材主题是“初识鲁迅”,有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阿累写的《一面》,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以及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

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讲的是鲁迅12岁时候的故事。

而“交流平台”中则是要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鲁迅”以及交流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方法。

而“口语交际*习作”则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写一个人。

由以上的介绍来看,这是一个在文化上以“认识鲁迅”,在知识体系上以掌握描写人物方法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为主题的典型的“主题单元”。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许读过一些鲁迅的显浅的作品,但是并不真正喜欢读他的作品。

这是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离学生比较的遥远,学生很难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以及感受得到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再加上鲁迅的作品寓意深刻,思想深邃,语言内涵丰富难懂,这样学生就更难读明白了。

从而造成了学生对鲁迅的认知只停留在“大作家”的初步层面上。

这就需要我们在主题教学的过程当中,围绕着主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时代背景资料以及有关鲁迅先生的各种事迹和他的作品。

其次,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结构完整地完成写人记事的文章。

但是往往选材不够典型,描写人物时缺乏诸如心理、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通过此次的主题教学,意在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单元目标

1、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5、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1、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2、探究文本:

先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比较拓展:

学习《一面》和《有的人》。

4、链接生活:

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再学习《少年闰土》。

5、最后运用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学写一个人的作文,来“升华自我”。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6课时。

第六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开展主要活动: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三、单元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教学策略: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主要是:

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课时)

2、共同阅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了解诗歌的特点,知道这是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

(2课时)

3、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2~3课时,以及课外时间)

4、小组讨论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类别分类,进行整理和补充。

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

阅读《诗中的“秋”》,学习欣赏诗歌。

(2课时)

5、举办诗歌朗诵会。

(2课时)

6、分组开展下列活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

合作编本小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自己动手写诗。

(2~3课时)

7、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1课时)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第七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本组教材以“人与动物”为专题,讲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老人与海鸥》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

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刻画了动物平时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即将结束,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坑埋葬自己的故事。

《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师们比较熟悉。

《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把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储存冬粮”;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把手套、头巾叼到烟囱里做窝过冬。

这篇文章与其他三篇文章角度略有不同,似乎“情感”主题不突出。

其实,“我们”一家人不干涉小松鼠的活动,正是对这个小动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松鼠才得以在我家“胡作非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让我们用心灵去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

4、“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

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策略

《老人与海鸥》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

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

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

教学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

《跑进家来的松鼠》要继续让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可采取几遍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最后一头战象》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的一个难点。

首先,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嘎羧的印象。

其次,研读课文,抓住最能说明自己见解的语段,细细品读,深深感悟。

可以独自学习,也可以同桌或小组研读。

在学生充分研读后,组织集体讨论与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和感悟。

重点可以抓住几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充分感受.此时,学生也自然地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最后,可根据班级学情,适当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这样具体的描写,是与他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金色的脚印》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等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5课时。

第八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说: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了,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单元重点:

《伯牙绝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月光曲》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梦娜丽莎之约》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我的舞台》重点是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四、教学策略:

《伯牙绝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

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月光曲》分清课文中的事物与联想。

在教学第八、九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读文,再看图,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

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