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1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docx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要控制情感,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和激动,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自得其乐。

(2)生活不宜紧张、劳累,要劳逸结合,有规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

最好能培养一项以上的业余爱好,以陶冶性情、丰富和充实生活。

(3)睡眠要充足,中午坚持午睡半小时。

晚上睡前不要太兴奋、激动,避免看内容刺激的节目,让大脑静下来。

如夜间醒来,不宜马上起床,要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在下床活动。

(4)饮食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进餐不宜过饱,宜吃少脂、少糖、少盐、饮食,如动物油、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电烤鸡鸭、浓茶、动物内脏等,每天食盐5克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如芹菜、胡萝卜、芥菜、黑木耳、山渣、香蕉、花生、莲心、淡绿茶、蜂蜜等。

(5)衣裤、领带、裤带都不要过紧。

弯腰不宜过度,不宜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诱发脑溢血。

也不宜玩麻将、看球赛、打游戏机,防止情绪过分激动诱发脑溢血。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早晨可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做到适度、坚持。

(7)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如有条件应每月检查一次。

(8)加强对健康知识、健康方法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或其他的保健品;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一查查看,心脑血管疾病离你有多远?

1、过度劳累后出现胸闷后、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性疼痛,并有可能向左臂放射,持续2-3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2、夜晚睡眠感到胸闷憋气,需要抬高枕位才能缓解;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慌、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坐起或站起来才能缓解。

3、突然站起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

4、情绪紧张,过喜过悲或听到周围的噪音便引起心慌、胸闷、气短。

5、反复出现脉搏不齐(心率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或过缓。

6、高温湿热气压低,寒冷、秋冬、冬春交替季节,常感到胸闷、憋气、严重者有心前区压榨感。

7、高血压、糖尿病、甲亢、向心性肥胖等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

8、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如喜食高脂、高热量、高盐食物)。

9、有饱餐、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10、不饱和脂肪酸的日摄取量不足总能量的10%。

"天海康"提醒您,人过四十容颜在衰老、精力大不如从前,这些都看得见,感受得到。

而心脑血管的衰老是致命的衰老,因为看不见甚至感受不到,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刻不容缓!

如果上述10项中您有2项符合,身体已向您发警报;如有4项符合,您的健康已出现问题,不能再掉以轻心;如果超过5项以上,您已站在悬崖边,需要及时治疗。

二血脂家族的自由

 

我们血脂是由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脂肪酸等组成的一个大家庭。

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名声变得不太好了,人们把我们当成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把我们比作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温和杀手。

有的人为了远离我们,不再吃肉了。

更有甚者,有的连鸡蛋都敬而远之。

真使我们感到委屈!

人们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对我们存有偏见,忘记了我们是人体六大营养元素之一。

其实,也赖我们自己不争气,坏了自己的名声。

在血液中我们脂类绝大多数与血浆蛋白形成脂蛋白复合物。

这种脂蛋白复合物可分为四种: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

只有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才是造成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和真正元凶。

这类脂蛋白可以通过血管内皮屏障,聚积在动脉内膜中。

当动脉受损伤时,它们乘机进入动脉壁深部,最终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形成不溶性沉淀,形成硬化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我们都叫它"坏脂蛋白"。

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与之恰恰相反。

它能消除血管内膜及血管壁内沉积的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提高其可溶性,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分解。

另外,高密度脂蛋白还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进入动脉壁内的平滑肌细胞,扮演了清洁工的角色,所以我们都叫它"好脂蛋白"。

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中的比例为2:

1。

人们应对我们有个全面了解,区别对待,并不是胆固醇越低越好。

要善取其利,巧避其害。

新近又发现低胆固醇易引起忧郁症、脑出血、甚至诱发肿瘤。

其实,造成高血脂也不能全赖我们,也要赖人们自己。

饮食不节制,膳食不合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猛吃,烟酒也不节制,运动越来越少,体形越来越胖,怎能不出现高脂血症呢!

这能怪我们吗!

为了避免高脂血症,交给您三个法宝:

第一是饮食,这是基础。

原则是限制总热量,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膳食,减肥,戒烟限酒;第二是运动疗法,"生命在于运动"不要当成一句空话、口号。

要珍惜生命,坚持运动,通过运动调节脂类代谢;第三是加强日常保健,而且需要长期坚持。

三LDL、HDL----破坏与保护

 

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发生变化,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脂质代谢失调时,就发生高脂血症。

引起脂质代谢失调的原因除先天性缺陷外,还有饮食不规则、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压抑、过度劳累、月经前期、妊娠等客观因素。

长期高脂血症会引起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即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同时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增生,逐步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部的脂类物质如同黄色的小米粥。

所以,这种病变称作动脉粥样硬化。

众所周知,动脉血管犹如水管一样,必须保持管腔平滑畅通,才能保证水流畅通无阻。

当水管壁沉积水垢后,就会使管腔狭窄或完全堵塞,水流变小或停止。

硬化的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弹性变差、管腔狭窄,这种病理性的改变,直接影响组织脏器的正常供血、供氧,从而引发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完全堵塞则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

LDL(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它可以通过血管内皮聚积在动脉内膜中或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我们称它为血管破坏因子;而HDL(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恰恰相反,它能消除血管内膜壁上沉积LDL(低密度脂蛋白)使其可以溶于血液,并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代谢分解,从而清除动脉硬化斑块,所以我们称它为血管保护因子。

LDL(低密度脂蛋白)与HDL(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中的比例为2:

1。

如果我们日常饮食摄入的胆固醇脂类物质过多或因脂质代谢紊乱,使脂质摄取、代谢分解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值就形成高脂血症。

导致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就会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

HDL(高密度脂蛋白)升高,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就能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能清除已形成的硬化斑块,使血管软化、血流通畅,保证组织脏器的供血、供氧,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和防御、抵抗疾病等作用。

美国心脑血管病学会研究证实:

每一百毫升血液中"HDL"升高1毫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4%,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彻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奠定基础。

所以升高人体血液中的HDL是彻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清洁血液软化血管直接有效的手段。

四科学预防高脂血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其中健康的身体是人们更多关注的问题。

了解人类自身,选择积极、科学的预防措施与方法,对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已经对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人们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有近1500万人死于这类疾病,占各种疾病总死亡率的50%。

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有1亿人,死于这类疾病的人约250万,也占总死亡率的50%。

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力劳动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症状,及时诊断、积极的防治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早期诊断与预防,可使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减少40%以上。

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例如:

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原因,主要就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还引起肥胖病、脂肪肝、胆结石等。

高脂血症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

头昏脑胀、胸闷气短、形体肥胖、肢体乏力、疼痛,以及视力下降、心绞痛、腹痛、黄色瘤、秃发、静脉曲张等。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脂质(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酸)含量过高,超过正常值。

人体胆固醇大部分由体内自身合成,少部分由食物(主要是来自动物的食品,例如动物内脏、蛋类、奶油、肉等),甘油三酯是丙三醇(即甘油)分子与脂肪酸分子结合而成的;脂肪酸又有饱和(分子中不含双键)与不饱和(分子含双键)之分。

不饱和脂肪酸因含双键的多少不同所以不饱和程度不同。

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双键,性质活泼易于参与生化反应,也即易被消化利用、代谢分解。

同时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物理性质上也有不少区别。

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些是人体必需的,"必需"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通过饮食)获得。

这些"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N-3、N-6两大系列。

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是由动物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是由植物提取的不饱和脂肪酸。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证明,EPA、DHA、γ-亚麻酸、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前列环素(PGI2、PGI3)在预防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微循环障碍、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诸多方面功效十分显著。

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大便中排出的胆盐与胆固醇也多。

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但对甘油三酯影响很小;鱼类脂肪中的亚麻酸,对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效果比亚油酸高出2-5倍。

EPA(二十碳五烯酸)在鱼油中含量特别高,它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开展健康教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我们经济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近年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1亿,每年新增300万以上。

现有脑卒中患者500余万,每年新发150万,死亡100万。

心机梗塞患者200万,每年新发30万,死亡20万。

现有冠心病患者1000万。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和静神负担,若不及时采取对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将日趋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根除方法,但其致病因素却可以预防和控制。

如高血压的五大危害因素(高脂血症、高盐饮食、超重与肥胖、吸烟、紧张刺激),冠心病的四大危害因素(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绝大多数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针对危害因素,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倡导"合理善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就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全民中开展以下不吸烟、不酗酒、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运动,1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5%,脑血管死亡率下降48%。

芬兰北卡地区于1972年开始,实施从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入手的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健康教育干预计划。

15年后,总吸烟率下降17%,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11%,中年男性缺乏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38%。

因此,广大居民群众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的金钥匙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要控制情感,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和激动,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自得其乐。

(2)生活不宜紧张、劳累,要劳逸结合,有规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

最好能培养一项以上的业余爱好,以陶冶性情、丰富和充实生活。

(3)睡眠要充足,中午坚持午睡半小时。

晚上睡前不要太兴奋、激动,避免看内容刺激的节目,让大脑静下来。

如夜间醒来,不宜马上起床,要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在下床活动。

(4)饮食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进餐不宜过饱,宜吃少脂、少糖、少盐、饮食,如动物油、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电烤鸡鸭、浓茶、动物内脏等,每天食盐5克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如芹菜、胡萝卜、芥菜、黑木耳、山渣、香蕉、花生、莲心、淡绿茶、蜂蜜等。

(5)衣裤、领带、裤带都不要过紧。

弯腰不宜过度,不宜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诱发脑溢血。

也不宜玩麻将、看球赛、打游戏机,防止情绪过分激动诱发脑溢血。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早晨可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做到适度、坚持。

(7)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如有条件应每月检查一次。

(8)加强对健康知识、健康方法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或其他的保健品;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哪些因素影响血脂水平?

 

有些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复诊时却发现水平并未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个别人出现血脂升高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人体的血脂水平受时间、季节、空间、环境、情绪、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若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其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举例来说,如果某一血脂临床观察,从冬季开始到夏季结束,与治疗前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一般都会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

但这不一定是药物的疗效,因为人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一般冬春季最低,即使不服药夏季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也比冬季明显降低,甚至有较大的差别。

同理,同一人群冬春季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也明显高于夏季。

这种血脂水平的自然波动早已有研究报道。

血脂水平生物学波动的特点,决定了在临床检测中,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在绝对平均值的一定的可变范围内波动。

血浆胆固醇水平波动于绝对平均值的10%可变范围内;甘油三酯水平波动的20%的范围内,都可视为正常。

同样环境、情绪、饮食的变化等,都会影响血脂的检测结果;血脂检测前不饮水和大量饮水,检测结果同样会出现差异。

所以如果血脂水平波动不大时,首先应自查一下近其是否有外因干扰;如果没有外因干扰或血脂出现异常升高,就应有足够的警惕,及时就医。

 

五、腰带长,寿命短

一些前瞻性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表明:

近年来,我国南北方城乡居民的体重指数--超重率、肥胖率、腹围、血脂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人群血液胆固醇的最佳水平为140-180mg%。

若以>200mg%为界,则男性35-59岁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已由15年前的17%升至5年前的24%和目前的33%。

前瞻研究表明:

我们人群每日多进食52克肉类或糕点或蛋类,其胆固醇浓度上升分别约10mg%和21mg%。

尽管减肥药比比皆是,但我国人群体重超重率在近15年间却增加了1倍以上。

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苹果型肥胖--大腹便便(男性腰臀比>0.90,女性>0.85)增加得最明显。

随着体重、腹围、血脂的上升,新的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高峰将随之到来。

这正应了英国一句古老的谚语: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四延长生命的金钥匙-------天海康

 

通过药物和保健食品来调节血脂,近年来许多进发。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是当代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重大突跛,美国医学协会对食品营养提出的建议中强调:

血浆胆固醇指标进入危险范围的人,不饱和脂肪酸的日摄取量应占总能量的10%。

现代生活中,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肥胖症、冠心病等非常敏感,预防和保健意识日趋强烈和科学化,这就给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由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北京超凡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天海康降血脂软胶囊就是应用不饱和脂肪酸有效调节血脂,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天海康的主要功效成分是r---亚麻酸、a--亚麻酸和EPA、DHA,同时含有N-3、N-6两大系列动、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并配以Ve作为抗氧化剂。

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防疫站分别做的功能、稳定性和毒理实验证明:

天海康可使用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浓度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著升高,具有显著调节血脂的作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天海康组方特色在于:

1、复方剂;2、有效成分含量高(总量》53%)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多属单方,或只含有r--亚麻酸;或只有DHA、EPA。

而天海康则把r-亚麻酸和a-亚麻酸、DHA、EPA组合成为一种新型调节血脂的产品,它的意义在于:

1、使得有效成份增加,作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机能的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有效成分含量高,使得产品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3、各成分之间有很强烈的相辅相成作用,增强了产品的预防保健效果。

由于EPA、a-亚麻酸都经二高r-亚麻酸转化成前列腺酸PG(PG是一类对机体生理活动有着广泛影响的物质,它具有调节控制体内其它激素的作用),互为转化剂、缓释剂,维护体内PC的一定需求浓度使各成分有效利用,且在体内持续时间长,见效快,效果持久。

经调查,消费者普遍反映降脂效果显著,产品自投入市场以来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高脂血症防治正误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蔡乃绳

1、血脂对人体有害。

  --错。

血脂是人体必需的成份。

如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胆固醇是合成某些重要激素、维生素的主要成份,三酰甘渍(甘油三酯)则是能量贮存的仓库。

只有在过高时,血脂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2、血胆固醇越高越不好。

  --错。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有两种,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另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前发现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而DHL-C的作用却相反,HDL-C越高,越不易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3、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中,胆固醇比三酰甘油更明显。

  --对。

就心血管疾病而言,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重要成份,也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易破裂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

血胆固醇(主要是指LDL-C)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

如果将过高的血胆固醇降到正常水平,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也会下降,甚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可缩小。

4、血脂过高是吃出来的。

  --错。

对大多数人而言,吃得多,油水太足,血脂易高。

这里指的油水,主要是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控制饮食的结构,可使部分病人血脂下降。

然而,少数病人如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等也可使血胆固醇增高。

因此,血脂的升高不单纯是饮食不当的问题。

5、虽然有血脂过高,但如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不要紧,不需要治疗。

  --错。

血脂过高是一种代谢异常,不管是胆固醇还是三酰甘油增高,早期往往无任何不适。

常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展到堵塞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使机体出现组织、功能损害时,才会出现明显不适,但此时治疗已为时过晚。

高脂血症是一个潜在杀手,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检查血脂。

6、高脂血症病人都应立即服药治疗。

  --错。

一次化验发现血脂增高还不能下结论,因为还须排除化验的的误差和饮食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做的是再复查一次血脂。

若肯定血脂升高,则应检查其原因,如有无糖尿病和甲状腺、肝、肾等脏器的疾病。

在证实有高脂血症后,第一步是先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力活动,控制糖尿病和肥胖(如有的话),尤其是血脂有轻、中度升高时,须观察数日。

如血脂仍高,再用药物治疗。

7、服药后血脂降至正常后即可停药。

  --错。

高脂血症是一种长期的代谢异常,因此控制血脂须长期坚持不懈。

一般而言,如果服药后血脂才能降到正常水平,那么一旦停药血脂又会升高。

因此,这类病人长期服药是必须的,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脂以调整药物的剂量。

高血压与糖尿病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李光伟

  世界上有一个叫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大象,这个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冠心病和脑卒中。

这些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所以说高血压与糖尿病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一对患难兄弟,是不能孤立地、彼此分割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糖水平比血压正常人群高,血浆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这充分说明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出现了问题。

说得详细一点就是,高血压或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被削弱,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确实能使这些人的血糖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不是太高的水平。

但有得必有失,他们的机体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高尿酸血症,最后胰岛在长期的高负荷重压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从而又出现了糖尿病。

  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是由于这两种病都植根于胰岛素抵抗这同一块土地上,在胰岛素抵抗早期,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使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大,促进小动脉平滑机增生,使血管腔狭窄,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之对升压物质反应更敏感。

这些因素还使血容量、心排血量、血管阻力增加,造成了高血压。

到了晚期,胰岛素抵抗则造成了胰岛功能衰竭,又出现了糖尿病,而在糖尿病出现之后,脂肪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血压也可进一步加剧。

高血压、糖尿病相互推波助澜,使得人们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的屡见不鲜。

当然,吸烟和以车代步会更进一步加速这个过程。

  有鉴于些,建议患高血压病的人,在降压治疗中避免用加重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并且定期检查是否血糖水平已有所升高,是否已出现高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有则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恶化而发生冠心病、脑卒中。

 

预防心脑血管病关键是控制血脂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蒋宝琦教授

  据统计,1996年全球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约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居各种死亡原因的首位。

心血管病导致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其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由许多因素促成,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即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

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则患病危险性还会成倍增加。

  我国八五攻关研究证明:

膳食中每日增加蛋类50克或糕点50克或肉类50克,则血中胆固醇浓度分别增加约30毫克/100毫升、20毫克/100毫克、10毫克/100毫升。

  一般来说,血胆固醇浓度每上升1%,冠心病死亡率就将上升2%。

因而,保持血中胆固醇浓度在合适范围,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那么,理想的胆固醇浓度是多少呢?

  根据1990年2月4月由国内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述,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高血脂症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4.68毫摩尔/升及小于2.60毫摩尔/升;而对于冠心病并伴随其它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5.20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及小于3.12毫摩尔/升(120毫克/100毫升)。

  目前,积极的降脂治疗已成为全球趋势,但是,国内高血脂症的治疗状况却不容乐观。

尽管导致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是对普通人群,尤其是已患有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