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823960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制造2025解析.ppt

,解析,第一节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一、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产业调整取得进展四、绿色发展能力增强五、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一、国际地位大幅提升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

图1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图1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创新要素在总量上逐步接近世界前列,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

2014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13312亿元,占GDP比重达2.09%,是2008年4616亿元的2.88倍;按照汇率计算,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图22008-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及占比,三、产业调整取得进展围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大技术改造和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

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海外市场的份额达到40%,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电力、煤炭、炼铁、炼钢等21个行业均完成了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国共淘汰电力落后产能544万千瓦、煤炭14578万吨、炼铁618万吨、炼钢884万吨。

四、绿色发展能力增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积极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6%,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

“十二五”前四年,我国工业能耗累计下降21%,工业水耗累计下降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预计目标。

五、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企业兼并重组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6月,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90%,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37.8%,较201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3.5%;电解铝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8%。

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4%和10.6%,分别高于东部地区0.8和3个百分点。

第2节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一、技术创新和突破带来深刻变革二、全球产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三、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趋紧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一、技术创新和突破带来深刻变革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二、全球产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

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中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

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TDK也将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

如:

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耐克、优衣库、三星、船井电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三、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趋紧从资源能源看,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

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

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如,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普遍达到30004000元,远高于东南亚等国。

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

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国际竞争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供给、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限、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创新创业等一大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个更加宽松公平、鼓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工业发展的环境开始形成,为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了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第3节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一、自主创新能力弱二、产品档次待提高三、环境污染较突出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五、信息化水平不高六、国际化程度不高,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研究投入不足,是我国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

2012年各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对比图(单位:

%),二、产品档次待提高首先,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

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其次,我国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2014年,在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内地仅有29个品牌入选,远低于美国、法国和日本。

第三,标准体系整体水平不高。

据统计,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第四,我国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很不相称。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4.3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1.07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大陆地区进入“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仅36家。

三、环境污染较突出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导致资源能源需求强劲,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而且,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严重。

据英国BP公司统计,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美国的2.4倍、日本的3.65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2012年各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对比图,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依靠投资进行拉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发展尚缺乏统筹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偏低,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产能利用不足。

据统计,2014年中国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

但是目前在建、拟建生产线仍有30-40条,新产能仍以10%的幅度递增。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停留在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服务领域,许多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向服务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在集群发展方面,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发展尚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

要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制造业布局,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五、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两化融合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

2012年我国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

2012年各国网络就绪指数(NRI指数)对比图,六、国际化程度不高我国的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

产业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许多企业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也相对滞后。

中国本土企业对各个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底蕴、外商投资政策点等总体上缺少深入了解。

统计显示,我国海外矿业收购失败率高达70%-80%,显示出我国在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等方面任重道远。

第4节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一、关于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二、提出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依据三、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一、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

(一)制造强国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

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具有较高国际分工中地位。

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

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

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

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

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

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

体现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二、提出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主要依据一是基于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建成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赶超现有强国的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

但是,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实现赶超和跨越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

二是基于对世界制造强国发展水平的总体研判。

根据制造强国特征,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

经过专家打分测算,提出了表征各主要工业化国家历年来制造业相对强弱的综合指数,并根据2012年各国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划分为三个国家方阵:

美国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

1946年-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图,1946年-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图,1946年-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图,1946年-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图,三是基于对我国制造强国进程的前瞻预测。

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工业化进程,探索上述国家工业化后期至今的制造强国进程路径普遍规律,为我国20152050年的制造强国进程提供参考。

充分对接党的十八大报告所确立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要求,并与相关规划实施进展进行衔接。

2013-2050年中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走势图,三、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第一阶段,到2025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第二阶段,到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

第三阶段,到2045年,乃至建国一百周年时,综合指数率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第5节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四、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1.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1999-2012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和1.68%。

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趋势图,2.是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平均每年增加约0.029件。

未来十年,按照12.4%的年均增速测算,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83件和1.48件;按照年均增加0.029(件)测算,2020和2025年分别达到0.57件和0.71件。

为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取两者均值,2020和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70件和1.10件。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1.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

2.是制造业增加值率。

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008-2011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开始止跌回稳。

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

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走出低谷期,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5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各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变化趋势(2000-2012),3.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

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

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和6.5%左右。

各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1998-2012)(单位:

万元/人,人民币),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1.宽带用户数。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

“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

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参照2011-2014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3.1个百分点,并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律,预计“十三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7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72%和84%,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参考2011-2014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指标年均增加3.3个百分点,2020年指标达到50%。

“十四五”期间,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年均增加2.8个百分点,到2025年指标达到64%。

四、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

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和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23%和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和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