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33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docx

00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框架与深度

一、内容深度: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第四十一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四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上基础资料;

(一)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东源总规,附近控规)

(二)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现状权属图)

(三)人口分布现状;(现状人口资料)

(四)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现状建筑情况)

(五)公共设施规模、分布;(现状调研)

(六)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现状调研+现状资料)

(七)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土地经济资料)

(八)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第二十九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一)总则:

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二)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和适建要求;

2、建筑间距的规定;

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7、有关名词解释;

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三)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者,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6)交通出入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人口容量(人/公顷);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

第三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

(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共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五)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2、规划保留建筑;

3、公共设施位置;

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

会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3、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二、内容框架:

1、技术文件

1.1技术文件的成果构成

1.1.1技术文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技术图纸和公众参与报告。

1.2基础资料汇编的主要内容

基础资料汇编是对编制区现状情况的资料汇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对编制区的规划要求,以及相邻地区已批准规划的情况。

1.2.2自然条件

编制区的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

1.2.3人口及居住状况

编制区的人口空间分布、人口结构及居住状况等情况。

1.2.4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建议以“现状用地汇总表”和“现状用地权属表”的形式汇总)。

1、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

2、已划拨或出让用地的征地权属情况。

3、已批准的设计要点情况。

表3-1:

现状用地汇总表(示例)

用地代码

土地使用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R

R2

R21

……

……

……

……

……

……

……

……

……

……

……

……

……

……

……

……

……

1.2.5建筑物状况

编制区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物的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权属、建筑层数和合法性等情况。

1.2.6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道路的等级体系、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

1.2.7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

1.2.8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的分布、规模、用地面积以及管网等级和分布情况。

1.2.9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编制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2.10环境保护现状

编制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及污染指标。

3.2.11其它

1.3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说明书是对编制区现状的分析、规划设想的论述和规划内容的解释。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3.1前言

说明规划编制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和编制过程等。

1.3.2规划依据与原则

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范和其它依据,规划编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1.3.3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简述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分析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1.3.4规划目标

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编制区的发展条件,确定编制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并预测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开发建设规模。

1.3.5用地布局

分析影响编制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阐述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列出“规划用地汇总表”。

1.3.6地块划分与细分

评价影响编制区地块划分与细分的要素,明确地块划分与细分的依据和原则,确定地块划分与细分的方法。

1、结合道路和自然界线,在编制区内进行地块划分,并确定地块编码。

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式,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2、结合道路界线、自然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在地块内进行地块细分,并确定细分地块编码。

细分地块编码采用三级编码方式,在地块编码的基础上增加细分地块代码,即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细分地块代码组成。

1.3.7地块控制

按照规划控制的要求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区的各地块及细分地块的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指标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1、建设用地性质:

确定地块和细分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

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下同)原则上分至中类,细分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原则上分至小类;确定地块和细分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范围或适宜建设要求。

2、建设用地使用强度:

确定各地块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和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细分地块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等控制指标。

1.3.8道路交通规划

评价道路交通现状;预测发展需求;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制定交通组织原则和交通发展对策,合理组织内外交通系统;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

1.3.9竖向规划

评价自然地形现状;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和防洪排涝的要求,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及地块控制标高。

1.3.10绿地系统规划

评价绿地系统现状;预测发展需求;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阐明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确定绿地的种类和规模,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1.3.1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预测发展需求;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论证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数量、分布和规模,编制“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如表3-2),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表3-2:

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示例)

设施类别

项目名称

数量

规模

所在地块号

备注

总量

规划增加

现状保留

规划

教育设施

小学

……

……

……

……

……

独立占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评价给水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预测用水量;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及其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方式;确定给水设施的规模,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2、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评价雨水、防洪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确定排水体制、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防洪标准;确定雨水、防洪系统的形式及其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方式;确定雨水、防洪设施的规模,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3、污水工程规划

评价排污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预测污水量;确定污水系统的形式及其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方式;确定排污设施的规模,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4、供电工程规划

评价供电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电力负荷;确定供电电源容量、数量、位置及用地面积;确定变电所、开关站的容量和位置;确定中、高压配电网线路的路径和电缆通道的宽度控制要求。

5、电信工程规划

评价电信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确定预测指标,预测各类通信量需求;确定电信机房、无线基站等的容量、规模及用地面积;确定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等通信传输线路和接入网管线的布设要求;阐述微波通道的宽度控制和建筑限高要求;确定邮政局所的位置和用地面积。

6、燃气工程规划

评价燃气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确定气源类型、用气量指标、供气方式,预测用气量;确定燃气储备站、调压站的位置、规模及用地面积;确定高、中压燃气管网压力级制及布设和安全要求;阐述防火安全间距的要求。

7、环保环卫设施规划

评价环保环卫设施现状;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确定各类环保环卫设施的项目的种类和规模,并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8、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评价工程管线综合的现状,统筹安排编制区城市道路上各类工程管线的布设方式和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道路两侧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9、编制“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见表3—3)

表3-3:

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示例)

设施类别

项目名称

数量

规模

所在地块号

备注

总量

规划增加

现状保留

规划

供电设施

110KV变电站

……

……

……

……

……

独立占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3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对特定地区,落实、深化上层次规划中有关城市设计内容对编制区的控制要求,分析和研究编制区的环境特征、景观特色要素及空间关系,建立编制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框架,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控制要求。

1.3.14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明确规划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

1.4技术图纸的主要内容

技术图纸是指说明规划意图的相关图示。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4.1区域位置图

标示编制区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交通联系。

1.4.2土地利用现状图

标示现状用地的种类和界线。

1.4.3现状用地权属图

标示各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利用性质和界线。

1.4.4土地利用规划图

标示规划用地的性质和界线。

1.4.5地块划分编码图

标明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的界线及编码。

1.4.6开发建设密度分区图

标明地块开发建设密度分区等级和范围。

需要时也可分别绘制“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分区图”和“高度控制分区图”。

1.4.7道路系统规划图

标明城市各级道路的平面、断面;标明各级道路交叉口及控制点坐标;标明主要交叉口形式以及道路出入口方位;标明铁路、公路、港口、空港、客运站、货运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与用地范围;标明城市轨道交通站场、公交站场、广场、公共停车场、加油站等城市重要交通设施的位置及用地范围。

1.4.8竖向规划图

标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口及控制点标高;标明各级道路坡向及坡度;标明地块控制标高。

1.4.9绿地系统规划图

标明各类绿地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4.10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标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与用地范围。

1.4.11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1、给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给水干管走向、管径及管长;标明与上层次规划给水管网连接点的位置并标注水量及水压;标明给水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2、雨水、防洪工程规划图

标明雨水及排洪管(渠)的走向、排水方向、规格、管长、坡度、控制点标高和出水口位置;标明与上层次规划确定的雨水管网连接点的位置并标注汇水面积;标明雨水、防洪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3、污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污水干管的走向、排水方向、管径、管长、坡度和控制点标高;标明与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污水管网连接点的位置并标注污水流量;标明污水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4、供电工程规划图

标明电源来源、地块电力负荷;标明变电站的位置、名称、容量、电压等级、用地范围和开关站的位置、容量;标明高压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宽度;标明高、中压供配电线路及电缆沟的路径。

5、电信工程规划图

标明电信来源、地块电信需求量;标明电信机楼、无线基站的位置、名称、容量和用地范围;标明邮政局、所的位置及用地范围;标明各类通信系统线路管道走向、管孔数和管径;标明微波通道位置、控制宽度。

6、燃气工程规划图

标明地块高峰小时用气量;标明燃气储气配站、调压站的位置、用地范围和容量规模、防火间距;标明高、中压燃气干管的走向、管径及燃气管道控制宽度。

7、环保环卫设施规划图

划定环保控制区;标明各类环保、环卫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8、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图

包括各种断面道路的管线综合横剖面图(比例尺可与其他技术图纸有别)。

标明各种工程管线的安装位置和工程管线之间的竖向关系。

3.4.12城市设计导引图

对特定地区编制城市设计导引图。

标明轴线、节点、地标、开放空间、视觉走廊等空间结构元素的位置以及建议的建筑高度分区。

1.5公众参与报告的主要内容

公众参与报告是对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公众对规划的主要意见以及对公众主要意见的处理情况的有关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5.1公众参与的阶段及基本情况

说明本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公众参与情况一览表”(如表3-4所示),详细列出公众参与时间、信息公开方式、意见收集方式、参与的公众人数、收集的意见数量以及意见处理和反馈情况等。

表3-4:

公众参与情况一览表

阶段

时间

信息公布方式

意见收集方式

参与的公众人数

收集的意见数量

意见处理和反馈情况

编制阶段

审批阶段

1.5.2公众意见摘要

说明公众对本规划的主要意见。

列出“公众意见摘要及回应一览表”(如表3-5所示),详细列出意见提交人(单位)、意见提交时间、主要意见摘要等。

1.5.3规划回应概要

说明本规划对公众主要意见的处理情况。

对未获采纳的公众意见,应说明原因。

在“公众意见摘要及回应一览表”(如表3-5所示)中,详细列出是否采纳、相关回应内容、意见未获采纳的原因、备注等。

表3-5:

公众意见摘要及回应一览表

意见提交人(单位)

意见提交时间

主要意见摘要

是否采纳

相关回应内容

意见未获采纳的原因

备注

1.6技术文件的成果形式

3.6.1技术文件的成果应包括书面成果和相应电子数据成果。

3.6.2书面成果

1、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和公众参与报告统一采用A3幅面装订,可合订,也可单独成册。

2、技术图纸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须同时制作A3幅面缩图,单独成册或附于说明书之后。

3.6.3电子数据成果

电子数据成果的文本采用word格式,图纸采用dwg和jpg格式,并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划成果电子报批和管理的格式要求。

2、法定文件

2.1法定文件的成果构成

4.1.1法定文件的成果由文本和图则组成。

2.2文本的主要内容

文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条文。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总则

法定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和原则、规划范围、生效日期及其它事项。

2.2.2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编制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4.2.3地块划分及编码

主要结合道路界线,在编制区内划分地块。

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法,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2.2.4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建设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的兼容性。

1、土地使用性质:

根据地块的功能定位,确定主要的土地用途。

土地使用性质原则上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下同)分至中类。

2、土地使用兼容性:

确定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范围或适宜建设要求。

2.2.5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1、确定各地块的土地使用强度,以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为控制指标。

2、确定各地块的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

3、对提供公益性空间的项目,确定所提供公益性空间的最小面积与实施中奖励的最大面积。

奖励的面积不计入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中。

4、特定地区地段允许的建设高度。

2.2.6道路交通规划

1、确定道路系统中主、次干道的功能分级和道路红线宽度。

2、确定主、次干道交叉口的形式、用地范围及控制要求。

3、确定公共停车场(库)和公交站场的用地规模和数量。

2.2.7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1、确定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以及独立用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种类和规模,明确其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2、确定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市政通道)用地的种类和规模,原则划定其占用的地下、地面或上空的控制范围,并提出相关控制要求。

3、确定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2.2.8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以及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2.3图则的主要内容

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应将文本中确定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强制性控制内容集中标示在一张有效的地形图上,并以插图方式标示所在的区域位置、以插表方式标示主要的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3.1地块划分

标示编制区范围及其各地块的划分情况和编码。

2.3.2土地利用

标示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并以不同颜色区分。

2.3.3道路交通

标示城市主次干道名称、功能、道路红线及其交叉口形式,以及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场用地范围。

2.3.4区域位置

标示编制区的区域位置,以及与城市道路网络的衔接关系。

2.3.5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必须反映各地块的全部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

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面积、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种类、规模等(如表4-1所示)。

 

表4-1: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示例)

地块

编码

土地使用性质代码

土地使用性质

土地使用兼容性

用地面积(平方米)

地面以上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绿地控制

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

设施用地

备注

绿地率

公共绿地面积

种类

规模

种类

规模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注: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中的“备注”栏按以下要求填写:

1、该地块现有合法的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等需要保留的,在“备注”栏填写“现状保留”。

2、该地块的控制指标已经合法程序确定,在“备注”栏中填写“依据政府批文”,并标明批文的编号或文号。

3、制定公益性空间开发强度的奖励与补偿情况。

4、其余可酌情说明规划的依据和处理情况。

2.3.6其它要素

应在图则中标示图例、比例尺、风玫瑰等。

2.4法定文件的成果形式

4.4.1法定文件的成果包括书面成果及相应的电子数据成果。

4.4.2书面成果

将文本和图则合订为一本完整的书面成果。

1、文本

统一采用A4幅面竖向装订格式,封面注明规划的名称、编制部门和编制时间。

2、图则

按1/2000—1/10000的比例尺制作,折叠为A4幅面附订于文本之后。

4.4.3电子数据成果

电子数据成果的文本采用word格式,图纸采用dwg和jpg格式,并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划成果电子报批和管理的格式要求。

3、管理文件

3.1管理文件的编制原则和成果构成

5.1.1管理文件由管理文本和管理图则组成。

3.2管理文本的主要内容

管理文本是指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并明确其管理规则的规划条文,其中:

规定性要求是对法定文件的细化,而管理规则是实施规划的管理原则及相关管制规定。

双管齐下,达到辅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实施规划管理的目的。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2.1总则

制定管理规则的主要依据和原则、规划范围、生效日期及其它事项。

3.2.2管理规定性要求

根据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明确编制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细分地块的编码、建设用地使用性质以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等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明确各级道路红线;明确各级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