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57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

【基本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已胜利召开.你知道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数据有用吗?

从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数据统计表得知新疆队以118∶85战胜对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

(用数据说明),生活离不开数据.

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

哪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

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

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

2.数据的收集.

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

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

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

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

第四步:

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

第五步:

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

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假如得票数较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

“经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选班长,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

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选班长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思考:

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___与____的比值.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教材P133的“试一试”.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P135习题15.1中的第5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何收获?

有何困惑?

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教师要整体布控,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效性.

15.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

【基本目标】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重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

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

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

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

(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

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解决问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

(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4)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

【答案】

(1)羽毛球

(2)羽毛球、足球

(3)代表同学们最喜爱的某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4)100%

(5)羽毛球网

【教学说明】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P138第1、2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何收获?

有何困惑?

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基本目标】

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式,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

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

生1:

“我看奖牌总数最好.”

生2:

“我以为金牌数最好.”

生3:

“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

明确:

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

师:

“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

生1:

“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

生2:

“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

师:

“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

生:

“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

师:

“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

生:

“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

明确:

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

【教师归纳】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见教材P142.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

(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所占总人数的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

(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

为什么?

【教学说明】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制作,会对实际生活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P143的第2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何收获?

有何困惑?

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本节课以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本章复习

【基本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

2.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

3.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4.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背后表现出的规律性,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制作统计图表以及从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来定性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1.科学地收集数据及表示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一、知识框图,整体建构

二、知识梳理,快乐晋级

本章通过问题的形式来梳理知识,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把握.

问题1: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是什么?

问题2:

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如何绘制?

问题3:

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数?

二者有何关系?

问题4:

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解与强调.

三、典例精析,升华旧知

例1为了了解班里同学上学方式的情况,请你对本班同学进行一次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录和分析结果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

(6)若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上学,请根据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7)根据上图的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

并画出扇形统计图.

【教学说明】可以在班上开展适时调查,收集相应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例2

(1)想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_________统计图.

(2)想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

(3)想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

【答案】;

(1)条形;

(2)折线;(3)扇形.

例3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并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七大洲陆地面积

(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

(2)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吗?

【答案】

(1)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

(2)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

(3)不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

例4下图是A品牌奶粉的广告,看图思考回答:

(1)A品牌的销售额是否真的比B品牌多?

要作判定还需什么资料?

(2)图中两条折线所能真正说明的是A品牌在什么方面领先?

【答案】

(1)A品牌的销售额不一定真比B品牌多,要作判定还要知道2010年两种品牌的基数;

(2)图中信息表明A品牌的销售额相对自己增长较快.

【教学说明】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时,应特别注意纵轴表示的含义或纵轴是否从0开始,减少误导.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复习到什么?

有什么收获?

有何困惑?

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通过本节的复习,要求达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会用的目的.即进一步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意义和用途,比较熟练掌握数据收集与表示的基础知识,会看、会制、会用统计图表.复习的过程中应扎实组织好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