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59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邻区优化七步法.docx

邻区优化七步法

操作法介绍

邻区优化七步法

摘要:

邻区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的一项日常性工作,邻小区设置不当,会导致干扰增大、容量下降和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用户业务感知,甚至会引发用户投诉。

传统邻区优化方法存在复杂、低效、技术门槛过高等问题,给日常邻区优化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本操作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网优平台进行邻区优化分析的方法,并结合自制的简易邻区脚本生成工具,使单个BSC邻区优化工作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大大提高了邻区优化的工作效率,并提升了邻区优化精确度,真正实现了邻区优化工作的日常化、精细化。

正文:

邻区配置和优先级设置是邻区优化的重点内容,漏配邻区或邻区优先级设置不合理,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进而影响用户的业务感知。

本文以中国电信网优平台为依托,归纳总结了一种能够高效、精确开展日常性邻区优化的操作方法——邻区优化七步法。

一、创作背景

邻区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CDMA网络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如果邻区设置不当,会导致干扰增大、容量下降和性能恶化。

良好的邻区设置是保证CDMA网络性能的基本要求。

传统邻区优化主要通过详细的路测进行,但受到测试范围的限制,对于邻区优化的精细度不足。

使用华为NASTAR软件通过PSMM消息进行邻区优化虽然精确度较高,但由于受到硬件狗的限制,无法进行日常化的优化工作,给邻区优化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网优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借助网优平台高效的邻区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真正实现了邻区优化的日常化。

二、传统的邻区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

(一):

路测方式

路测方式是指利用扫频设备,通过详细的路测对各个小区导频的切换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邻区合理性的见查。

应用场景:

基于路测的邻区优化方式主要用于新建站的工程优化工作。

存在问题:

由于受到路测范围的限制,通过路测方式进行邻区优化的准确度不高,难以开展精细化的邻区优化工作,同时路测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优化效率较低。

(二):

专业软件方式

使用设备厂家专业的邻区优化软件(如华为NASTAR软件)通过网络侧采集CDMA导频测量报告类消息和切换类消息,统计邻区强度、所处的导频集、出现的概率等信息,判断邻区设置的合理性和邻区配置的优先级,进而增加漏配的邻区、删除不必要的邻区以及调整邻区优先级。

应用场景:

基于设备厂家专业邻区优化软件的邻区优化精确度较高,但对实施人员技术经验水平要求也较高,通常用于阶段性的开展全网性邻区优化工作。

存在问题:

设备厂家专业邻区优化工具的使用往往受制于硬件狗的限制,无法随时随地开展日常邻区优化工作,同时用该种方式开展邻区优化,优化前要至少跟踪一周以上的导频测量消息,造成邻区优化周期较长。

三、实现目标

基于“网优平台”的邻区优化方法针对传统邻区优化方法复杂、低效的弊端,依托网优平台强大的邻区优化功能,通过操作方法创新,大幅提升邻区优化工作效率和优化效果,降低进行邻区优化的技术门槛,摆脱设备厂商专业邻区优化软件及硬件狗的限制,使得网优人员借此可以开展日常性的邻区优化工作,进一步提升网络指标,切实改善客户感知。

四、创新点和原理说明

本方法的核心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网优平台邻区优化数据采集输出实时性高、方便易用的特点,对邻区优化数据的采集、邻区优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创新改进,提高了邻区优化的准确性和优化效率。

(二)通过Excel强大的函数编辑功能,自行制作了邻区优化简易生成工具,实现了邻区优化脚本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脚本制作效率。

(三)通过对日常邻区优化经验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流程优化,大幅降低了进行日常邻区优化的技术门槛。

现网应用表明,利用网优平台的邻区数据采集方式替代传统的基于PSMM消息跟踪的邻区数据采集方式,大大提升了邻区优化工作效率和优化效果,使邻区优化工作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同时大幅降低了进行邻区优化的技术门槛,实现了邻区优化工作的日常化、精细化。

五、主要步骤

本文把基于“网优平台”的邻区优化方法归纳为如下七步法。

第一步:

基础工参最重要

在邻区优化工作展开前,对目标优化区域的基站工参进行全面核对,确保物理参数和配置参数的准确性。

第二步:

重要邻区要固定

为了提高邻区优化效率,减少核查工作量,在进行邻区优化分析前,对于一些切换发生次数较少,但切换关系较重要的邻区(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的邻区),首先通过网优平台的重要邻区关系管理功能设置为重要邻区。

对于已设置的重要邻区关系,网优平台在做邻区分析时,将不再会提出删除邻区建议。

第三步:

依托平台取数据

利用网优平台邻区优化模块提取邻区优化数据,提高邻区优化数据采集效率。

这步是本操作法邻区优化流程创新的核心。

第四步:

切换TOPN最关键

打开导出的邻区优化列表,按切换发生比例和建议优先级对邻区信息进行筛选和排序。

根据对网络的影响程度,对邻区漏配严重(如漏配邻区优先级<7)、邻区优先级明显不合理(原配优先级与建议优先级相差7位以上)的邻区进行重点优化。

第五步:

结合环境很必要

充分考虑无线环境的因素,考虑建筑物遮挡、湖面反射等环境因素对无线信号传播的影响,并结合站点的地理位置进行邻区优先级的核查和优化。

第六步:

RRU/直放站勿忘掉

根据RRU和直放站的特点,进行RRU和直放站的精细邻区优化工作。

第七步:

自制脚本提成效

结合地理位置和无线环境对邻区调整方案进行确认后,通过自制的简易脚本制作工具,高效的完成邻区脚本的制作和实施。

六、综合评价

与传统的路测方式及华为专业邻区优化工具(如NASTAR)相比,基于网优平台的邻区优化方法具有开放性、简便性、高效性的特点,单个BSC邻区优化工作周期从以前的10天缩短为3天。

(一)、开放性:

网优平台不受硬件狗和Liscense的限制,所有网优人员都可以通过专用账号随时随地登录使用,邻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十分方便。

(二)、简便性:

网优平台邻区优化功能使用十分简易,登录后主页面后,通过二级菜单即可输出结果,省略了NASTAR系统中繁琐的数据转换过程,降低了进行邻区优化的技术要求,有利于网优人员进行广泛的邻区优化工作。

(三)、高效性:

利用网优平台进行邻区优化,无需事先进行多天(一般要超过7天)的PSMM消息跟踪,随时优化随时采集数据。

通过实际使用验证,采集一个BSC下单一载频的邻区优化数据只需10分钟左右,与NASTAR动辄十几天的邻区数据采集工作相比,大大提高了邻区数据采集和邻区优化工作效率,真正可以实现邻区优化工作日常化。

目前该操作法在常州的日常邻区优化工作中已得到广泛使用,5月中旬常州BSC3网优人员应用本操作方法进行区域邻区优化,共增加严重缺失邻区229条,调整邻区优先级885条。

邻区优化完成后,区域掉话率明显降低,晚忙(20点)掉话率由优化前的0.27%下降到0.24%,最能体现深度覆盖水平的接入EcIo>-9dB的比例由优化前的87.25%提升到87.70%,取得了较好的优化实施效果,极大提高了用户感知。

图1常州BSC3邻区优化前后指标对比图

 

七、主要作者和团队介绍

八、附录

参考文献:

《优网CDMA无线网络优化平台操作说明书V1.703(华为)》优网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法手册

邻区优化七步法

杜吉友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一、总则

本方法充分利用网优平台邻区优化数据采集输出实时性高、方便易用的特点,对邻区优化数据的采集、邻区优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创新改进,并结合自制的简易邻区脚本生成工具,大幅降低了进行日常邻区优化的技术门槛,提升了邻区优化工作效率和优化效果。

本操作法可用于日常性邻区优化、区域指标劣化后的邻区核查、新站入网后的邻区优化等工作,进而提升网络性能,改善用户业务感知。

本操作法适用于《中国电信无线网络优化平台V1.0》及以上版本,使用操作法前,应确保目标基站及周围网络工参的准确。

二、使用步骤

根据事先制定的优化计划或网络指标变化情况,选定准备实施邻区优化的BSC、基站簇或小区,执行本操作法。

(一)、基础工参最重要

邻区优化前,需准备好精确的全网工程参数表(本市及边界地市)、MAPINFO软件及基站图层、最新的二维地图(或者GoogleEearth地图),通过对基站物理工参(如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等)和配置参数(如导频功率、载频配置等)进行全面核对,确保参数配置的准确性。

准确的基站工参资料是进行精确邻区优化工作的前提。

表1基站工程参数表

(二)、重要邻区要固定

网优平台邻区关系的处理机制是基于切换请求次数统计提出邻区优化建议。

因此,对于一些切换发生次数较少,但切换关系较重要的邻区(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的邻区),平台无法判断邻区的重要性,会根据切换次数提出删建议,为邻区优化工作带来很大的额外核查工作。

因此,为了提高邻区优化效率,在进行邻区优化分析前,首先通过网优平台的重要邻区关系管理功能设置重要邻区。

对于已设置的重要邻区关系,网优平台在做邻区分析时,将不再会提出删除邻区建议。

进入【网优平台】主界面,左键单击“邻区分析”—>左键单击“重要邻区关系管理(华为)”—>左键单击“新增”按钮。

依次选择好“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重要邻区关系添加,见图1。

图1网优平台重要邻区关系设置

(三)、依托平台取数据

1、邻区优化条件设置

进入【网优平台】主界面,左键点击“邻区分析”—>左键单击“邻区优化(华为)”。

依次设置好“网元”、“业务类型”、“载波”、“切换统计时间”和“门限”,见图2。

图2邻区优化条件设置

2、邻区优化结果输出

左键单击“查询”按钮,输出邻区优化结果:

图3邻区优化输出结果

其中建议栏中+表示建议增加的邻区,--表示需要调整或删除的邻区,建议栏为空的表示目前未配邻区关系,但两个载频间有切换请求发送。

在邻区建议列表视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全部导出”,则将此次查询的邻区建议优化列表全部导出为Excel文件,以便于进行邻区筛选与优化。

(四)、切换TOPN最关键

打开导出的邻区优化列表,按切换发生比例和建议优先级对邻区信息进行筛选和排序。

由于邻区优化列表中输出结果太多,为了抓住优化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建议在优化过程中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针对邻区漏配严重(如漏配邻区优先级<7)、邻区优先级明显不合理(原配优先级与建议优先级相差7位以上)优先进行优化,从而达到缩短每轮优化周期,快速提升网络质量的目的。

表2邻区优化分析表

1、邻区漏配筛选条件

建议栏中+表示漏配邻区,可以采取如下条件筛选严重漏配邻区。

(1)距离应该小于平均站间距的2倍。

以常州市区BSC4为例,大于1.5KM的不建议添加,当然因为站点分布有疏有密,个别需要额外处理。

(2)切换次数应该比较大,一周切换次数大于200次。

(3)建议的优先级小于7。

(4)邻区添加一般是前面加两层,背面加一层。

两层以外如果还有很多需要添加的邻区,就需关注是否有越区覆盖问题,需检查天馈俯仰角情况。

(5)扇区接反:

根据邻区优化分析表格检查切换优先级和切换次数是否异常。

(6)直放站造成切换异常,检查直放站的施主基站设置是否正确。

2、邻区优先级调整筛选条件

建议栏中--表示需要调整或删除的邻区,一般邻区优先级调整的筛选条件如下:

(1)建议往前移的原则:

实际优先级≥15,建议的优先级≤7,作调整。

(2)后移的原则:

实际优先级≤7,建议的优先级≥15,作调整。

3、冗余邻区筛选条件

对于冗余邻区不建议采取筛选的办法批量删除,应该逐条核查来删除。

一周切换次数<30次的(非闭锁载频),优先级在30位以后,可以直接删除,其他的需结合地理位置进行核查。

(1)因为切换次数为零,可能由于目标小区闭塞引起,需核查小区的工作状态。

(2)切换次数较少,建议的优先级很低,距离明显偏大的可以优先删除。

(3)冗余邻区中,原配置排位靠前的,切换次数少,地理位置合理,确认无直放站影响,可适当把优先级降低。

(五)、结合环境很必要

进行精确邻区优化还必须充分考虑无线环境的因素,考虑建筑物遮挡、湖面反射等环境因素对无线信号传播的影响,并结合站点的地理位置和邻区优化原则进行邻区优先级的核查和优化。

图4圣利电子与省溧中地理位置图

1、邻区配置原则:

原则一:

互配

网络上的邻区除了与外地市配有单向邻区,其余内部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都应该是双向邻区。

添加邻区关系时还要特别注意同频优先级与空闲优先级保持一致,邻区优化的初期和末期都需要对全网同频、空闲优先级是否一致进行检查。

原则二:

适量

根据经验,邻区保持在25-27条比较理想,DO邻区由于扩容也能达到25条的理想状态,配置和优化邻区时一定要做到既有意义,又避免多余,所谓“存在即合理”。

原则三:

区分地域

密集市区由于站间距较小,邻区条数可以适当放宽,邻区优化时首先要保证必要的邻区一定不能漏配,因为市中心的话务量非常高,一旦邻区漏配将会明显影响指标。

对于郊区和农村,由于站点分布较稀疏,邻区没必要硬做到25条,但尽量保证周围的第一层站都配上邻区关系,地理位置上临近的必须配上。

2、优先级设置原则

原则一:

本基站的其余两个扇区优先级排0、1(保证更软切换),对打的邻区优先级一般设在2~5之间,由近及远,中心载频正对的方向保证加两层邻区关系。

原则二:

中心载频正前方的两层邻区优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两边的邻区,同样是优先考虑对打的邻区,再考虑同向打的邻区,优先级由前到后。

原则三:

中心小区背对方向上的邻区,一般加一层背对的邻区,此时优先级的考虑就要和前两点说的相反,先考虑和中心扇区同向的邻区,再考虑反向的邻区,优先级由前到后。

(六)、RRU/直放站勿忘掉

优化邻区时,除了关注对宏基站的优化外,对RRU和直放站的邻区优化也要足够重视。

1、RRU是利用基站剩余的信道板和基站处理设备组成的新的扇区,通过光纤拉到远处,它具有硬件容量,拥有自己的PN码,但它又不等同于一个独立的站,因为RRU主要针对的是小面积的室内外覆盖,所以,在邻区优化时,要注意RRU的邻区不可多做,一般保持在20条左右比较理想。

图5RRU邻区设置关系图

2、直放站邻区进行优化时,也是按照普通小区的邻区优化原则,依据信号强度、地理位置来进行调整。

但直放站邻区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直放站实质上是起到射频放大、信号增强的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没有容量,容量全在施主扇区上,因此在网络中它和施主扇区需看成一个扇区,邻区也是完全包含在施主扇区中的。

我们在做邻区规划和优化时,一定要注意施主扇区的邻区不仅要考虑到与自己临近的小区,而且要人工核查由它拉出的直放站周围的小区,避免漏配邻区。

图6直放站邻区设置关系图

(七)、自制脚本提成效

结合地理位置和无线环境对邻区调整方案进行确认后,需要完成邻区脚本制作和实施。

为了提高脚本制作效率,我们通过Excel强大的函数编辑功能自行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邻区优化脚本生成工具(见附件),实现了邻区优化脚本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邻区脚本制作效率。

MODSFNBRCDMACHP:

CCDMACH="100-100-7-283-0",NBRCDMACH="2-2-9-283-0",SFRSN=12;

MODSFNBRCDMACHP:

CCDMACH="100-100-7-201-0",NBRCDMACH="2-2-9-201-0",SFRSN=12;

三、注意事项

较短的采样时间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可能会造成邻区建议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在选取切换统计时间时,需选择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最好采集两周或者两周以上的切换统计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