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867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地道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道施工方案.docx

《地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道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道施工方案.docx

地道施工方案

地道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地道施工图及其他相关设计文件。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许昌东站地道基础换填设计变更》

1.2编制原则

以满足SWZQ-4标段总工期对本单位工程要求为前提,突出重点分部工程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质量创优、安全无事故,执行GB/T19001标准,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

确保水土保持、地下管线完好,尽量减少扰民、影响公共交通,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利益的原则,文明施工,珍惜土地。

2、工程概况

2.1结构形式

许昌东站站场工程共有两个旅客进、出站通道,地道中心里程为DK793+850和DK793+779,两个通道尺寸结构一样,洞身尺寸:

净宽8.36m,净高3.6m,墙厚60cm,出入口位置底板厚80cm、顶板厚80cm,洞身底板厚65cm、顶板厚65cm,洞身中心集水坑位置底板厚75cm,顶板厚75cm。

单个地道共计3条伸缩缝。

均为明挖基槽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轨下洞身地道两侧设置过渡段,形式等同于框架涵。

本地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抗震设防强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三级。

2.2主要材料

1)地道结构采用C35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小于P8。

2)地道底部采用垫层C20混凝土,基础换填采用C25混凝土。

3)防水材料:

高分子单面自粘防水卷材全包防水。

4)钢筋:

主钢筋采用HRB335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235钢筋。

3、工期安排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3月10日,完工日期为2010年5月10日,计划工期61天。

各工序具体工期安排详见附件《地道施工横道图》。

4、人员配置

两个地道施工计划投入现场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现场技术员2人、

测量人员2人、质检工程师1人、安全员1人、试验人员3人、施工人员60人。

5、施工机械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挖掘机

EX220

2

2

自卸汽车

15T

5

3

打夯机

BS60-2

2

4

混凝土运输车

JC6A

4

5

压路机

YZ20

2

6

推土机

TY220

2

7

轮胎装载机

ZL50

2

8

混凝土汽车泵

1

9

插入振动棒

φ50

4

10

发电机

150KW

2

11

防水施工机具

1

6、施工工艺

6.1测量放线

由测量人员根据图纸设计,实地放样,定出地道的轴线,用白灰撒出地道基坑开挖范围,并测出基坑下挖深度。

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6.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首先采用挖掘机将地道位置已填筑的A、B组填料和碎石垫层全部清除干净,基坑两侧(线路方向)各扩大2米,靠近高速公路侧扩大1米,顶部预压土里边坡至少1米,坡比1:

1.5,靠近107国道侧横向挖通。

A、B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场坪位置堆放。

为了防止汛期地下水位的升高对地道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损坏,基坑须做好排降、排水措施。

基坑两端设置各设置一处井点降水,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基坑底下1米;在施工期间保证地下水位低于混凝土垫层下20cm;基坑四周设截水沟,排截地面水,地面采用10cm厚C15混凝土铺砌,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坑,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设排水明沟及集水井,基坑明沟设置于基坑四周坡脚处,排水沟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集水井,集水井井底应低于排水沟底约1米。

基坑上部四周设安全护栏。

6.3地道基底处理

由于基底管桩和CFG桩施工时桩顶标高按照承台基底处理控制,桩顶比原地面低1.2m,基底采用C25素混凝土换填处理。

挖机开挖至桩顶上10cm,然后人工清底至桩顶下10cm,基底采用小型夯机夯实。

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测试,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局部地区不满足此设计要求的进行换填A、B组填料。

待基底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换填施工。

DK793+779地道由于预留的4排桩基是以DK793+775为中心,导致现场基底的两侧桩基标高不一致,基底开挖尺寸:

中心线小里程侧为长51.85m,宽5.38m,深1.3m;中心线大里程侧为长51.85m,宽5.38m,深0.5m。

四周各加宽50cm。

DK793+850地道基底开挖尺寸:

中心线小里程侧为长51.85m,宽10.76m,深1.3m。

四周各加宽50cm。

基底四周采用人工整修,直接采用土模,边坡坡度为90度。

基坑换填完毕后,上面施工C20混凝土垫层,垫层尺寸为长:

51.25m,宽10.16m,厚0.5m四周加宽20cm,垫层顶面及底面坡度同洞底纵坡。

从基坑换填施工混凝土开始,根据设计位置施工3道伸缩缝。

待洞身整体施工完成后,DK793+779地道基础外两排桩帽未施工的管桩及CFG桩进行补做桩帽,根据路基施工要求施工桩帽至原地面部分路基。

6.4洞身施工

洞身整体分两次施工:

先施工中间节,再施工两侧出入口。

单节混凝土分两次浇注:

第一次先浇注底板;第二次浇注侧墙及顶板混凝土。

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浇筑。

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制作,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混凝土框架外模、内模及顶板底模均采用钢模板拼装,框架内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边墙内模与外模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结构见图1。

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搭设满堂钢管支架,立边墙内模及顶板底模。

顶板模板立完之后进行预压,预压重量等同于顶板混凝土的重量,预压时间3天,用以消除非弹性变形,控制弹性变形。

混凝土送至现场,采用混凝土泵车灌注。

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大于40cm。

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拆除模板及支撑,进行沉降缝和防水层施工及附属工程施工。

混凝土在浇注完成后,需对其覆盖草袋或土工布等材料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期不短于7天(具体视施工时气温而定)。

6.5防水施工

本地道的防水等级为一级。

1)结构自防水:

采用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2)结构外防水:

采用高分子单面自粘防水卷材全包防水。

a.底板:

基底处理完后,在C20混凝土垫层上面再抹20m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并要求表面平整密实。

在铺好的防水材料表面抹50mm厚M10砂浆保护层,待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施工底板工程。

b.侧墙和顶板

侧墙包括纵向两侧以及横向左侧封闭端板。

施工缝不得留在底板与侧墙交接处,以留在底板以上≥50cm处,施工缝仅允许留水平缝不得留垂直缝。

侧墙或顶板拆模后即可抹20m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待找平层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铺防水卷材。

地道侧墙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在其外侧设120厚砖保护墙。

洞身和出入口顶板待M10水泥砂浆保护层强度达到M7.5(3天)后浇筑10cm混凝土保护层。

c.伸缩缝

在施工立模时,橡胶止水带位置端正,止水带的伸缩孔中心线与伸缩缝中轴线重合,模板固定位置,然后在一侧灌注混凝土,将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中,拆模后将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粘贴在灌好的混凝土上(但粘贴热沥青用量不能过多),继续灌注另一侧混凝土时,把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留在原来位置,不得损坏,伸缩缝中填塞聚硫双组份密封胶。

3)防水材料

防水卷材采用:

CPS-Z-800-3.0高分子单面自粘防水卷材;聚疏双组份密封胶;橡胶止水带;聚乙烯闭孔泡沫板;隔离膜(聚乙烯薄片);聚疏双组份密封胶膏等。

各项性能符合以下设计要求。

GPS-Z-800-3.0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技术指标

项目

单面粘

W

ID

IP

拉力N/50mm≥

550

850

650

断裂延伸率(%),≥

400

60

撕裂强度(N)≥

25

70

55

胶料弹性恢复率(%),≥

90

低温柔度

-25℃,r=15mm,3s,180°无裂纹

耐热度

85℃,加热2h,无滑动、流淌、滴落

剪切性能

N/mm

卷材与铝板≥

6.0或粘合面外断裂

卷材与卷材≥

6.0或粘合面外断裂(剪切性能按自粘面与自粘面进行检验)

剥离性能(N/mm)≥

2.0或粘合面外断裂

抗穿孔性

不渗水

不透水性

压力(Mpa)≥

0.6Mpa

保持时间(min)≥

30,不透水

与水泥浆

粘结强度

N/mm≥

 

6.0或粘合面外断裂

 

2.0或粘合面外断裂

粘结面耐水性(%)

与水泥砂浆剪切性能保持率,≥80

人工气候

加速老化

外观

I级,无滑动、流淌、滴落

拉力保持率(%)≥

80

低温柔度

-10℃,Φ20mm,3s,180°无裂纹

4)防水要求

所有防水结构及构造严格按照《地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来实施。

5)防水卷材铺设工艺及要求

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

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

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

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铺设卷材加强层。

2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满铺法施工,其粘结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

3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

4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

5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6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无尖锐突起物或孔隙;

2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应辊压粘贴牢固,卷材表面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现象;

3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或嵌入墙体顶部的凹槽内,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4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适当加热,然后铺贴卷材。

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

6)施工缝位置

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在侧墙施工缝正中心位置,全断面预埋一块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的厚度为3mm,宽度为30cm(不含两端倒角各5cm),倒角对准迎土面,上下各留15cm。

钢板止水带与侧墙的连接筋焊接连接。

一半埋设在底板施工范围内,一半埋在侧墙浇筑时的混凝土内。

钢板止水带与背土面中间,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放置止水较,一半嵌进混凝土,一半预留在侧墙混凝土内。

迎土面侧墙上,以施工缝为中心,上下各10cm的位置全断面预埋一块三合板,待侧墙模板拆除后,撬除此三合板,将内表面清理干净、平整,粘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要求粘贴密实。

7)防水施工图示

6.6钢筋

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235钢筋。

1)构件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底板、顶板、侧墙:

迎土侧为50mm,被土侧为40mm;

b.结构裂缝张开量:

顶板、底板、侧墙等迎土结构的内、外侧均不大于0.2mm。

2)钢筋接头

a.所有横向主筋接头不得设于框架节点范围内,顶、底板和外墙的内侧横向主筋接头应尽可能避免设置在跨中;

b.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焊、搭接相同)

接头中点错开距离:

55d

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允许百分率:

50%

c.纵筋当D≥25mm时,采用焊接(单面焊:

10d,双面焊5d);当D<25mm时,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未注明,搭接长度均为42d,锚固长度均为35d,直角钩长度为3d。

d.箍筋和拉筋满足抗震要求,钢筋末端采用135°弯钩,弯钩末端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小于50mm。

所有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厂加工,运输至现场。

6.7立模和拆模

洞身等各部位混凝土按照内实外美的要求,立模前认真清洗钢模板,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不得混用,以保持混凝土外表色泽一致。

严禁使用废机油、塑料薄膜、油毛毡等材料代替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毕,检查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垂直度、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重复使用的模板加强清理、保养,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任何翘曲、隆起或破损的模板,在重复使用之前必须修整,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模板在运输、拆卸过程中,一定要轻拆轻放,防止变形。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如基础、洞身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时方可拆除。

拆除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以浇筑混凝土时同期制做的混凝土试件经试验结果确定。

拆模顺序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拆模时用力宜轻缓,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刷洗,以利于模板周转次数和加快施工进度。

6.8混凝土

采用为C35防水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重新上报监理单位,在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做抗渗试验,抗渗等级不小于P8。

6.8.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1)水泥

1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2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3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2)矿物掺合料

1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l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当水胶比小于0.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

2硅粉的比表面积≥15000㎡/㎏、二氧化硅含量≥8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一5%;

3)砂、石

1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

2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有关规定。

6.8.2防水混凝土现场施工

地道混凝土采用拌合站统一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利用泵车进行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前,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和验收,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施工。

混凝土要连续灌注,混凝土浇注的分层振捣厚度要严格控制,易薄不宜厚,控制在40cm左右,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以利于混凝土中的气泡及时排出,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气孔。

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消除混凝土分层明显和色泽不一的外观质量问题,以免出现蜂窝、麻面、离析等现象。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设有专人值班,观察支架、模板、脚手架及作业平台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或停止施工。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6.9过渡段回填

在洞身防水全部施工完毕后,进行过渡段回填。

回填料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断面形式为倒梯形(参照图纸:

路基补充图:

补1~补6),底宽2m,斜坡坡比1:

2,在路基A、B料测开挖台阶,台阶宽度30cm,高度20cm,等同于级配碎石填层厚度。

施工工艺参照涵洞过渡段回填,两侧对称回填。

由于地道出入口的图纸未到,出入口两侧的级配碎石回填位置等未能确定,待图纸下发后再施工。

回填的压实标准:

K30≥150Mpa/m,Evd≥50Mpa,Ev2≥80Mpa,Ev2/Ev1≤2.3,n≤28;检验数量:

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Ev2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6.10其他施工

出入口施工、地道内水沟施工、地道装修等待图纸到达后再补充施工方案。

6.11沉降观测

1.地道洞身

洞身沉降观测按照涵洞及框架桥的形式实施,底板施工完毕后,在地板上做临时观测标,数量6个,位置:

中心及两端各2个,待侧墙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转标至侧墙,离底板50cm处。

观测频次严格按照《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2.过渡段

过渡段沉降观测参照涵洞过渡段。

根据《细则》相关规定,严格做好沉降板的沉降观测工作。

3.注意事项

当沉降观测数据显示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加强观测频次,对数据进行分析,待沉降正常时再施工。

7、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序进行,对照各相关图纸。

2、台后填筑时应注意充分夯实,并且严格对称回填。

3、整体性混凝土构造物不允许出现纵向施工缝,所以施工时根据伸缩缝分3节施工。

4、洞顶以上的A、B组填料填筑时严格按照路基填筑施工,且洞顶以上1m范围内严禁使用重型压路机压实。

5、地道施工是非常精细的工作,如不注意,容易留下隐患,造成水毁等事故,因此要求按“精心施工、注意细节、局部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施。

6、施工完后,应注意清理地道上下游施工过程留下的土堆、杂物等东西。

施工测量

基坑开挖

换填基础

垫层施工

底板防水施工

底板施工

监理工程师验收

侧墙及顶板施工

侧墙及顶板防水施工

回填

地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装修

 

8、质量保证措施

8.1实施措施

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从试验内部自检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关。

技术及质检人员必须常往工地,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序交接的细节方面做好记录,整理好资料数据,每道工序要签字。

部门主管要互相配合,要加大自检力度,对自检人员的自检结果,要列表评比核实,发现有弄虚作假、质量意识、质量观念淡漠的质检员劝其退出工地或调换岗位,决不手软。

8.2强化安全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开工前对全体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进行工程重要性及质量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人人管理质量,人人保质量的意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向施工人员交代各工序质量要求,技术操作规程,并逐项落实岗位质量责任。

切实把质量标准当做法规执行,对不按规范施工及出现质量事故的严肃处理,提出工程难点及质量通病进行攻关,真正使广大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8.3基本要求

①施工中严格执行三规定,即按设计图纸施工,按操作规范操作、按质量标准检查。

②在施工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积极报请监理工程师协助解决,如工程不能按设计施工时,必须取得设计单位同意,方可变更,且有设计变更通知单。

③按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做好工程质量交底工作。

④认真做好工序交接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后,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并做好交接记录。

⑤出现质量事故要坚持在“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实施措施不放过。

⑥做好各项资料内业工作,施工原始资料要求齐全、完整、准确,达到工程完资料完。

9、混凝土外观保证措施

9.1模板:

模板加工及安装,直接关系着混凝土外观质量。

1模板加工:

模板加工的好坏,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物质量的关键。

模板制成后,经过试拼,内侧保证平整光滑,无接缝错牙、无漏浆、连接孔准确无误。

模板还要做到减少接缝,便于拆装,刚度好,能够充分满足施工周转要求。

2模板试拼:

模板运到施工现场后,要进行模拟试拼。

试拼后认真测量检查模板加工精度,对精度差的局部地方进行修整,尤其要注意单元块间的结合部。

如发现精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退回厂家严格整修。

③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要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预留够保护层厚度。

且接缝均匀留在同一断面位置上。

模板安装要求安装同一类别的模板,模板内侧涂刷同一类别的脱模剂。

④模板拆卸:

拆模视气温、混凝土强度及模板承重情况而且定,不能早也不能晚。

拆模后要及时对模板进行清渣涂油处理。

9.2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施工方法是影响其外观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①原材料:

严把原材料关,选用质量好、相对固定的原材料,尤其是相对稳定的水泥,可确保外观颜色的协调一致。

为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使用同一牌号水泥。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及混凝土拌制:

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流动性等。

③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蜂窝、麻面及空洞等都直接或间接与混凝土的振捣有关。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配备足够的人工和设备,连续作业,于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振动棒的插入宜快进慢出,减少振动棒周围气泡的残留量,插入时宜与上次插入的位置在振捣器作用半径内重叠适当部分。

●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

●尤其注意模板转角或倒角及不易振捣的地方。

④混凝土的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

⑤文明施工:

注意结构物的外观防护。

高处施工混凝土时不准污染下层结构的外表。

10、应急措施

10.1停电措施:

现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备有发电机,现场振动棒必须有2~3个备用;

10.2雨季措施:

严格执行基坑开挖的排水措施。

1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11.1安全保证措施

a)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班组成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责任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施工氛围。

b)建立持证上岗制:

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等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1.2环境保护措施

a)成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环保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当地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b)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11.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