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883017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心理与数学二.ppt

西山区徐霞客中心学校景海莲

(二)科普兰科普兰认为,认为,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少年在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少年在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按照儿童和少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按照儿童和少年的实际水平施教。

年的实际水平施教。

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回顾与温习儿童知识的形成儿童知识的形成n强化感知n重视操作重视操作n建立表象建立表象n提供变式与反例提供变式与反例n组织比较组织比较n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n为迁移而教应用与学习n根据根据“儿童知识的形成与获得儿童知识的形成与获得”的知识分组讨的知识分组讨论论“圆的认识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一课的教学设计要求1、应用已学知识分析设计中各个环节体现了哪些儿童学习心理。

n2、按照学号分组n16一组n712二组n1318三组n1924四组n2530五组n3136六组小小组合作成合作成员分工分工职责序号序号角角色色职责:

要要求求1组组长长组织好本组成员对问题的讨论及分工,完成好任务组织好本组成员对问题的讨论及分工,完成好任务2记录员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大家的发言、实验记录。

负责记录、整理大家的发言、实验记录。

3汇报员汇报员负责把组员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负责把组员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4计时员管理员计时员管理员控制好时间,提醒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

控制好时间,提醒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

分发、收拾下发的材料,提醒大家不违纪,保分发、收拾下发的材料,提醒大家不违纪,保持卫生持卫生5声控员声控员提醒大家声音不能影响别人,控制好音量。

提醒大家声音不能影响别人,控制好音量。

6评价员评价员观察每一个组员参与的情况,对组员进行评价观察每一个组员参与的情况,对组员进行评价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一、脑的十大特点及其对教育的一、脑的十大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启示:

上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开始了年代,世界上开始了“人类人类脑脑10年计划年计划”项目。

迄今不少发达国家项目。

迄今不少发达国家已把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制定教已把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之一。

育政策的依据之一。

那么,脑有什么特那么,脑有什么特点点?

我们怎么根据脑的特点来改善教与学我们怎么根据脑的特点来改善教与学呢呢?

脑有十大特点脑有十大特点。

第一,好奇第一,好奇。

探究是人的天性,人不关注单调、乏味的事物。

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具有探究性,没有趣味性,那么它对脑的开发和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搞教育的人要基于脑的这个特点,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充满探究的环境。

第二,喜欢社交第二,喜欢社交脑是一个“社会脑”,不喜欢寂寞,需要交流。

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合作学习。

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讨论中有反馈,有复述。

在脑科学看来,没有复述就没有认知。

复述不是记忆,而是把对问题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第三,具有选择性第三,具有选择性脑寻找快乐和意义,它保留有价值和有情绪的信息,特别是情绪刺激比较大的信息。

这给教育者以启示一教师要让课堂充满乐趣,引导学生探讨有意义的话题,特别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话题。

第四,具有可塑性第四,具有可塑性越是在生命早期,脑的可塑性越大。

比如:

一个孩子先天的基因不太好,但在他三岁左右的时候如果他的脑环境非常好,那么他的神经智力也会有所提高。

第五,具有敏感期第五,具有敏感期人在三岁时的词汇量能达到900个,五岁时可以增加到2500个3000个。

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交流对儿童特别重要,儿童发展的确存在一个敏感阶段,早期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儿童早期的多样化学习经历对其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主张把听优美的故事和做多种多样的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两大基石。

第六,情绪优先第六,情绪优先当代脑科学研究高度重视情绪管理,理智如果和情绪打仗,那么理智永远打不过情绪。

人在学习时,情绪会参与其中并影响认知。

所以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动机,而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认知。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情绪下高效地学习。

第七,潜能巨大第七,潜能巨大脑的潜能可以超越你对它的最大的愿望。

比如:

把一个幼儿随便带到哪个国家,他都可以自然学会当地的语言。

第八,有周期性第八,有周期性脑的工作有点像人的脉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所以脑科学家建议所有教学人员都要重视注意力的10分钟准则。

以一节45分钟的课为例,前10分钟15分钟是高峰,紧接着进入低谷,在快下课的时候到第二个高峰。

这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在前10分钟15分钟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在脑进入低谷的时候换一种活动。

人学习特征n

(1)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巨大潜能,有不同优势学校特征和途径。

n

(2)使用1、2、3种要素照顾到的学生面只能是20%至30%。

n(3)如果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使用多要素,要素排练到57个,照顾面上升到70%-90%。

人人学习特征学习特征(4)教学中动静转换的生理心理时间不是40分钟至45分钟,而是713分钟。

(5)动静转换不是目的,目的是恢复学生学习的精力和体力。

(6)任何好的要素方法不要连续使用,用3次就会出现强化疲劳,6次就会出现严重的出现强化疲劳。

人人学习特征学习特征n(7)强化问题。

情景故事为主的教学方)强化问题。

情景故事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需对关键项强化式一般需对关键项强化35次;做中学次;做中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需对关键项强化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需对关键项强化912次;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教法一般需次;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教法一般需要对关键项强化要对关键项强化1732次。

次。

n(8)教师熟练掌握)教师熟练掌握3至至5种基本方式的种基本方式的方法是重要和必要的。

方法是重要和必要的。

第九,具有唯一性第九,具有唯一性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人的大脑一模一样。

大脑的这种独特性告诉我们,必须尊重个人,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极致追求即个性化、个别化。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个人特性还了解、分析得太少。

第十,对环境要求很高第十,对环境要求很高

(1)脑需要情绪安全。

情绪不安全的时候不产生认知。

(2)脑需要充足的睡眠。

脑的前额叶是瞬时记忆区,它接触的所有信息都要在晚上睡觉时传递到长时记忆区中去。

如果睡眠不足,那么会伤害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思考力。

(3)压力不能太大。

人保持一定压力的时候效率最高,但过大的压力会破坏脑结构和长时记忆区。

(4)脑需要丰富的环境。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

(5)脑需要均衡的营养。

一个四岁的儿童消耗葡萄糖的总量是成人的两倍。

成长期的孩子如果不吃早餐,那么其学习效率肯定会受影响。

(6)脑需要适量的运动。

运动能增加大量的氧气,所以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当代脑科学主张,学生学习20分钟后最好能走一走,或者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颈部操等。

二、学生智能的发展二、学生智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表现为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智能的发展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并且在传授知识的载体内进行,学生获得知识,作为认识过程,又离不开智力能力的作用。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实例1】圆面积公式推导中的发散思维诱导(课前,教师指导学生把硬纸圆等分剪成十六个小扇形。

课上,教师让学生一边自学课本内容,一边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引导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S=r2)n师:

刚才,我们把用圆等分的小扇形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可拼成你们熟悉的别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心理分析】教例是发散思维的培育问题。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突出地表现出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教学运用】n1、培养发散思维,要注意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

赞可夫说过:

“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这说明,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

n2、培养发散思维,要诱导变通。

n3、培养发散思维,要鼓励独创。

n4、发散思维需要加强基础。

(二)逆向思维的培养n【教学实例1】一道应用题的逆思考引导n师:

(出示应用题):

“五筐梨,每筐斤数一样多。

从每筐中拿走60斤,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两筐的重量。

每筐梨重多少斤?

”看了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

【心理分析】两个教例都是逆向思维的培养问题。

n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路、方法都具有可逆性,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扩大与缩小,计量单位的化、聚,增加与减少,正比例与反比例都表现为处于同一整体结构中的两种相逆的意义,学生要认识数学知识的这种可逆性,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心理过程,即逆向思维的过程与之相适应。

n【教学运用】n1、由顺而倒,培养还原意识。

n2、由正及反,形成逆联想。

“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想并不总是必须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里指的是“向相反方向运动”的逆联想能力。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n【教学实例1】口算乘法n口算乘法(陈朴兰).ppt【心理分析】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自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自己独立进行的有效的学习的能力。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其内容包括:

n

(1)自觉主动的自学倾向;n

(2)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搜集资料、分析记录与整理材料)n(3)独立学习的习惯。

【教学运用】n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n2、要注意循序渐近(四)学习意志品的训练n1、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n2、设置一定困难,磨炼意志。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和活动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发展起来的。

“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

“学生学习上的意志力量也要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逐步形成。

n3、提出明确要求,实行有效监督。

鉴于小学生自制力弱,可塑性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在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中常常会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教师在事先提出明确的要求,中途实行有效的监督,事后进行严格的检查。

这种监督与检查既是坚决与严格的,又应是诚恳热情的,天长日久,便能培养学生有始有终,顽强不懈的意志。

n4、注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教学学习的社会意义,而且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学习的每一段教材的意义,从对于目的的理解形成意志的自觉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六)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n习惯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起来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

从生理机制看,它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

人们常说:

“久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意思是说,人的某些动作经常反复练习能成为自然的需要。

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的行为定势。

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n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的习惯。

因此,从小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种习惯。

n1、专心听讲的习惯。

n2、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

n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n4、按时、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n5、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维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要注意:

n1、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各种良好习惯。

n2、反复训练,严格要求。

习惯是一种反复训练而形成的动力定型。

“冰棱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n3、正面鼓励,循循善诱。

要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坚持正面鼓励,循循善诱,使之成为学生的内部心理需要。

如为了鼓励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可采用评红旗,插红花、出红榜或当众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向家长汇报优秀作业,举办优秀作业展览等方法。

数学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管理数学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管理n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中很重要的一项,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才会相对简单,学生才会从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特色,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nn1、低段学生、低段学生

(1)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

课前准备:

学会在课前将课本、作业本、文具盒、草稿本、学具摆放在相应位置。

听课习惯:

会用眼睛看,耳朵听教师讲课,思维、行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书写习惯:

正确三指握笔,眼睛距桌面一尺,胸前离桌一拳头。

学会正确、规范地书写作业。

作业习惯:

认真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认识到作业完成质量对自己学习的积极意义。

口算习惯:

知道口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请家长协助训练口算能力。

nn

(2)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遵循“一审二想、三动笔、四检查”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

n(3)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教师课前或课中不断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对表现好的予以表扬,。

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努力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实践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2、中段学生n

(1)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

课前准备:

课前继续保持将学习用具放于相应位置。

努力学会将精神状态由玩耍状态转化为学习状态。

听课习惯:

正确认识自己是学习主体的作用,努力将自己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如积极动脑筋,回答问题,认真进行实践活动,并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书写习惯: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方式,提高书写速度,并保持页面的整洁。

阅读习惯:

学会在课前和课后读一读教学内容,达到预习和复习的作用。

初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学会分析并处理数学信息。

(6)初步让学生学会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概念、方法)进行整理、做笔记,便于复习n

(2)探究习惯)探究习惯:

对部分学生提出能“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n(3)管理方法)管理方法:

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协调沟通,强化在同学中树立正面典型,使同学有模仿方向,能有的放矢,强调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与典型事例的差距,促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段学生

(1)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

学会参与的习惯:

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学会多看、多想、多动、多归纳、多应用。

良好的小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优点,学会在合作学习中准确阐述自己的想法,学会认真倾听同学的思路。

初步具备良好的预习与复习习惯。

养成课前、课后阅读教学内容的习惯,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一定的问题,并在阅读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数据,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领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正确树立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以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n

(2)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n进一步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激发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

注重培养,树立良好典型,让学生有学习对象。

加强数学活动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面,努力让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动手实践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系统。

6、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n【案例】n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n教师创设情境:

张华同学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同学参加,张华给每名同学2个桃子,如果来了2名同学,张华要准备多少个桃子?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nn生:

2+2=4。

n师:

为什么用加法算?

n生:

因为2个2相加。

n师:

如果全班50名同学都来了,有几个2相加?

n生:

50个2相加。

n师:

那你们写一下吧!

nn学生边写边数,边数边不断地发出嗟叹之声:

“啊,太多了,太麻烦了!

”n师:

对!

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

(学生独立思考)n生:

我是这样写的:

2+2+2+2。

n生:

我在2和5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250或502。

生:

对!

还可以在中间画个,写成502。

生:

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502。

n生:

我在中间画个,写成502。

n生:

我在中间用“+”符号,写成50+2。

n生:

不行!

这样变成了50和2相加,50+2=52。

n生:

老师,把“+”换一个方向,变成“”,这样就不同了。

n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将“,”统一成“”。

【评析】教师创设情境,当学生感到用加法写50个2相加太麻烦时,教师顺势而导:

“是太麻烦,能否创造出一种方法,来简单地表示50个2相加呢?

”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当学生用50+2表示时,把“+”换一个方向成“”,所以50个2写成502。

这时,将“,”转换统一成“”,水到渠成。

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真切地感受到符号的转换性,促进了学生符号感的发展。

【教例】数学知识的实践n学过小数乘法计算总价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在周日、假期去商店、观察(帮助)营业员算帐售货;n学过统计图表知识后,组织学生到社区搞调查活动,搜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n学过求积及丈量土地知识后,实地测量学校新建大楼占地面积,家中责任田或学校试验田面积;n学过比例尺知识后,根据地图计算与远方亲朋的实际距离。

【心理分析】n案例都是为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1培养的是暂时兴趣,是一种为直接兴趣)例2培养的是间接兴趣。

【教学运用】因为学习兴趣是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由于不断地掌握或使用某些知识,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n1、用新颖有趣的教法去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

n2、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去吸引。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简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n3、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去激发。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

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n4、用学习的成功感来反馈。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n5、用正确的学习目的去鼓舞。

n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

n2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

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

n3孩子之所以学不好,是因为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和优势,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存在阻碍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

4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

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5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6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