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83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解释词语

山际:

烟:

窥:

檐:

2、“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

谈谈你的看法。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二、《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

幽篁:

啸: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解释词语

半轮秋:

影:

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玉笛:

折柳:

故园:

闻: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歌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5、“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五、《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解释词语:

独怜:

深树:

春潮:

野渡:

横:

2、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独怜”是什么意思?

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解释词语

寻常:

君:

寻常:

几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词语:

苍苍:

杳杳:

荷:

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九、《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解释词语

约客:

黄梅时节:

家家雨:

处处蛙: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十、《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解释词语:

李杜:

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

2、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3、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

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

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解释词语

山际: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

此指烟霭

窥:

从缝隙中看

檐:

房檐

二、《竹里馆》

1、解释词语

幽篁:

幽深的竹林

啸:

长常的口哨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

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解释词语

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

影:

月光和人的影子

发:

出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解释词语:

玉笛:

精美的笛子

折柳:

《折杨柳》笛曲。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

指故乡,家乡

闻:

听;听见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答: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念家乡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五、《逢入京使》

1、解释词语:

故园:

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

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

沾湿

凭:

传语:

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

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1、解释词语:

独怜:

独爱

深树:

树荫深处

春潮:

春天的潮汐

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

指随意漂浮

2、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3、“独怜”是什么意思?

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解释词语

寻常:

经常

君:

指李龟年

寻常:

平常

几度:

多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八、《送灵澈上人》

1、解释词语:

苍苍:

深青色

杳杳:

深远的样子

荷,背着

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答: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解释词语

约客:

邀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

到处是青蛙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答: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

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4、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十、《论诗》

1、解释词语:

李杜:

指李白、杜甫

风骚:

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江山代有才人出: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1、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答:

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因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从而阐明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2、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不仅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否则只能是裹足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