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07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45优质高效课堂.docx

345优质高效课堂

牛家梁镇初级中学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参与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为指导,从学生发展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要求

全体师生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彻底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切实做到课堂气氛和谐,学习环境宽松,使学生自主参与,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实现“课堂活,教学实,师生动,能力强,质量高”的目标。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要成为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民主性原则:

要尊重学生人格,真情、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合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

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创造性原则:

教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5、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导、导学练相结合的原则。

四、前期实施策略

1、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视学生总数,也可5人或7人),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合理的差异,是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

这样的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合作互助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首先,让同学推选出14(男7名,女7名)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威信较高的同学作为组长候选人,再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商讨确定6位同学为正组长,6位同学为副组长,12名同学自由组合确定出六个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男女搭配),编上组序号。

然后,按性别、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把学生分成6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统一协调,进行微调,编上组序号。

小组成员每个学期相对固定。

最后,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2、培训小组长。

⑴、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小组长要团结同学、组织同学、帮助同学,勇敢的担当起学习领袖角色;小组长要组织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者是组内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成员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终实现整体学习目标。

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⑵、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⑶、给小组长加“自助餐”。

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他们学有余力,要给与个别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⑷、适时肯定、表扬和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以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的为小组工作。

3、培训小组成员。

⑴、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⑵、给差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用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时刻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⑶、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就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

⑷、开展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由班级内扩大到年级组,再扩大到学校。

4、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

初期,教师要进行指导,提供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

小组自评侧重于个体之间的互评。

教师的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和褒扬。

形式像“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将来的我”等。

五、“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

“345优质高效课堂”中的345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三步:

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1)课前预习:

解决什么时间预习?

预习什么内容?

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怎样设计预习学案?

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

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

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

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五课型: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

如:

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六、模式流程的阐释

1.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

(1)课前预习。

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

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训练。

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

(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

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3.五课型的设计要求

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要在按照“三步四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每一种课型。

七、“345模式”课堂要求

1、采取“15+20+5”(15为教师讲解的时间;20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的时间;5为测评时间)

2、课堂的基本要求:

⑴、文本挖掘:

A、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B、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C、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⑵、课堂形式:

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音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学生的演、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要点,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⑶、课堂流程:

预习交流,自主学习——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精讲点拨——展现拔高,有效练习——穿插巩固。

⑷、课堂气氛:

和谐民主,学生敢说、敢下桌讨论,敢台前展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高,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⑸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处理好“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主线串牢知识点,用线结密知识网。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测、评析和辅导,检查是否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做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处理好“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要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力求做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心思灵巧,技术高超。

  3、处理好“量-质-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的积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训练是不行的。

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同样不行。

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

教学生不会的,练学生不对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分析透彻。

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4、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尽可能的采用“换说法、改条件、重过程、验结论”等方法把问题展开、把问题交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力求做到教师点拨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课堂充满活力,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5、处理好“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培养出“具有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优秀学生。

教学过程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

九、“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

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

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

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个“讲”。

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

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

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三布置三不布置: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能从客观上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特定教学情况,收集反馈信息,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活动。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

有的教师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能力也越高,从而导致已做过的作业再次布置,有的甚至反复做了几遍。

其实,当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本着精心设计题型,变换灵活方式,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来布置作业。

不布置惩罚性作业。

有的教师处罚学生的拿手方式就是抄写课本知识点或做习题,这些简单粗暴,近似变相体罚的做法,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这是与我们布置作业的初衷是相悖而驰的。

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的难度高一些,练多了学生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却不知如果作业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准和理解能力,学生就无法理解、难以完成,这样只会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4.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