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13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

1、识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

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

⑵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

 

1、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厦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厦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框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请回答:

⑴两则材料反映的时间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⑵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

“果园的主人”指谁?

在这一时间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得皇的报告中供认: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联军”指哪些国家?

“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⑵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⑶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兵临北京城下时,仓皇出逃的是哪两个皇帝?

⑷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暴政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

⑵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签订的双方是谁?

⑶结合材料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

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

⑴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⑵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

 

⑶他们掀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⑷这一运动的结果如何?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⑸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⑴这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

该组织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⑵这个组织的性质什么?

总理是谁?

 

⑶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

作用什么?

 

7、2005年时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

为此,2005年3月,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国民党参访团56年来首次组团,对大陆进行了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访问。

请回答:

⑴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做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⑵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⑶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担任了什么职务?

⑷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

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⑶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像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⑵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⑶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

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指什么?

“国贼”指谁?

⑶这次运动的地点与主力有什么变化?

 

⑷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

有何意义?

 

⑸镇压五四运动的是什么政府?

 

11、……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⑵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

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⑶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选举出来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⑷这次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

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

“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藤博文回答:

“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

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

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

你有何感想?

 

2、【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

“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

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

”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

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

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②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3分)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6分)

 

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

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

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举出一例)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

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师夷长技”图6变法图强图7孙中山图8陈独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8、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

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

“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

材料三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

“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12、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 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

据此请回答:

(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

 

(2)辛亥革命中,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

该运动有何重大意义?

 

(4)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1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

同时分别指南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15、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8分)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材料二:

中日关系年代尺

 

请回答: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请回答:

(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填字母代号)

(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