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18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docx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东部地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行东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以资源开采为主城市和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定》,依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结合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全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以指导和推进各项相关工作。

一、规划背景

(一)基本情况

辽宁是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大省,开采历史悠久,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巨大。

全省境内现有110种各类矿产资源,其中71种已探明储量,29种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

煤炭、油气、化工、冶金、黄金、有色、建材等矿种开发一应俱全,是全国三个矿种齐全的省份之一。

全省年产矿石固态总量约2.3亿吨、液态总量1437万吨、气态总量11.8亿立方米。

许多矿山企业都有长达百年以上的开采历史。

建国初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24项安排在辽宁,其中15项属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

地方配套建设的730个重点项目中,半数以上是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建设项目。

从1978年到2003年,全省累计生产煤炭12.5亿吨;生产原油2.97亿吨;生产天然气448亿立方米。

我省是典型的“资源立省”,是以资源开采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省份。

无论是国家重大工业项目的重点安排以及相关地方配套项目的建设,还是后来逐步形成的钢铁、能源、有色、机械、化工、建材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并以老工业基地著称于全国,都与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密切相关。

建国以来,全省资源开采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及其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直到9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

全省原煤最高年产量达6040万吨(1996年),原油达1553万吨(1995年)。

80年代初,全省资源开采业就业人数约有百万,占工业就业总数的13.5%,全省就业总数的7.5%。

近几年,煤炭、有色等矿产资源萎缩,开采成本增加,已使我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原煤年产量比高峰年下降了26%,原油下降了11%,天然气下降了38%;8个有色金属企业有7个破产关闭,大多非金属矿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威胁。

目前,全省共有资源开采业法人单位3667个,占工业法人总数的5.3%;就业人数44万人,占工业就业人数的8.8%。

其中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单位241个,占工业总数的4.4%;总资产688.3亿元,占工业的8.2%;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占工业的16.1%;利税总额88.6亿元,占工业的22.1%。

(二)地域范围

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使全省形成了一批以资源开采为主,或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进行生产的城市和地区。

很多城市“依矿建城”、“以矿兴城”,“钢都”、“煤都”、“镁都”、“煤电之城”、“煤铁之城”、“石化城”等誉称闻名全国。

综合考虑资源开采业从业人数、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以及资源枯竭对当地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全省现有9座城市为比较典型的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即阜新市(煤炭)、盘锦市(油气)、鞍山市(冶金)、抚顺市(煤炭)、本溪市(冶金和煤炭)、北票市(煤炭)、南票区(煤炭)、大石桥市(建材)和调兵山市(煤炭),即五个设区的市、四个县级市(区),简称“五大四小”。

9个城市及其地区总人口约1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0%;土地面积占34%;国内生产总值占31%。

从现有资源储量看,9座城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资源储量仍较丰富,鞍山市目前铁矿保有储量74.5亿吨,还可开采百年,但大多属赤贫矿,品位低,埋层深,开采成本高,环境破坏严重。

位于调兵山市的铁法煤田目前精查储量8.78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还将有20年的“黄金时光”。

二是资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的盘锦市和大石桥市。

经30多年的开发,盘锦油气产量呈递减趋势,现有资源储量仅可维持10年左右时间。

大石桥市大部分矿山已转入地下开采,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滑石资源已经枯竭;硼矿开采仅能维持5年;菱镁矿仍有一定储量。

三是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

视接续产业发展程度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资源枯竭的同时,接续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抚顺和本溪等二市。

另一类是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亟待发展接续产业的阜新、北票和南票。

阜新煤炭产量逐年减少,已累计报废主体矿井17对,近期还有三个主体井和海州露天矿将被迫关闭。

北票矿务局已整体破产。

(三)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储量有限,发展接续产业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资源日渐枯竭,加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的逐步显现,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主要表现:

一是下岗失业职工急剧增加,部分城镇居民生活贫困。

阜新和北票下岗失业人员均占市区劳动力的一半左右。

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乏力。

“九五”期间,阜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北票呈现负增长,增长速度远低于我国西部地区。

这直接导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破产矿区基础设施改造欠帐十分严重。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煤沉陷威胁居民安全。

全省现有7处较大的采煤沉陷区,总面积333平方公里,涉及住宅面积630万平方米,居民近11万户。

其中近一半居民已经受到地面沉陷的直接威胁。

(四)内在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支持”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历史上,我省是以资源开采业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

城市主导产业上,工业大体为资源开采业和加工制造业两大类,有的城市以资源开采业为主,形成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其生产原料亦与矿产品有很大关联。

从主要问题上,非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如何搞好调整和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属于发展问题;而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已经枯竭、接续产业比较薄弱的部分城市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弱势群体生活问题、甚至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

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实现振兴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全省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事关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事关辽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前实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必须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规划为指导,并与其紧密衔接、协调一致,才能更快地实现预期规划目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定》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增强资源型城市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和就业为重点,坚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市场运作、协调发展,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振兴的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支持为辅。

自立自强,着力培育自身发展能力,是需要始终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是争取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重要前提,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的根本动力。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各资源型城市在开采矿种、开发程度、开采业所占地位及区位条件等各有不同,其发展接续产业的方向和重点也存在差异。

要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经济转型是一项需要做长期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

既要抢抓机遇,增强紧迫感,又要讲求实效,分步实施。

三是坚持市场运作,标本兼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国际经济进一步接轨的宏观背景下,必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环境,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根本上走上接续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子。

四是坚持发展民营,龙头牵动。

在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接续产业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毫不动摇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

同时,积极吸引域外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发挥其示范作用和带动力量。

五是坚持广开渠道,发挥合力。

要立足于现有经济基础和各种资源条件,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同时,紧紧抓住面临的机遇,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争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外部支持,坚持上下、内外协调,发挥合力。

六是坚持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要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搞好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减轻负担、保持稳定、政策引导、改善环境等措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和增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自身发展能力,进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就业机会稳步增加,接续产业迈入健康发展轨道。

实现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

2005年,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阜新、北票、抚顺、本溪和南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

2010年,鞍山、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顺利完成,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阜新、北票、南票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基本完成,接续产业优势显现,下岗失业人数显著下降;所有资源型城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市一策

接续产业十分薄弱、“矿竭城衰”型的阜新市、北票市和南票区均位于辽西贫困地区,属于典型的经济结构单一、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工作的重点类型和区域。

要重点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解决好矿山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等紧迫问题。

继续配合国家推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探索路子。

北票和南票可借鉴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的初步经验,推动自身经济转型。

同时,要密切结合省里出台的加快辽西北经济发展规划、相关政策以及扶贫帮困措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接续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接续产业有较好基础的鞍山、抚顺和本溪等大城市位于辽宁中部,是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

历史上这三座城市都是典型的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同时也是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

从近期发展来看,三市资源开采产业比重逐步降低,接续和替代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强劲发展格局。

今后,首先要高度重视、认真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如长时期矿产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治理欠账、矿山破产关闭后的基础设施改造以及下岗职工出路等紧迫问题。

抚顺和本溪同时要全力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

三市还要按照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要求,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钢铁、石化、建材等现有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

鞍山市要建成全国重点精品钢材基地,做大先进装备制造、轻纺、矿产加工产业,形成“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格局。

抚顺市要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和矿区为两翼,建成以精深加工产业为特色的中国北方石化城。

同时立足循环经济,依托矿区现有残存量资源,大发展煤炭生产、油母页岩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机械加工制造和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新的接续替代产业。

本溪市做大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和建材、化工传统优势产业,建成新型原材料基地,大力培育旅游、现代中药和钢铁深加工制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三大接续产业,同时发展有利于安置就业、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

资源近期可能走向衰竭的盘锦市和大石桥市位于辽中南城市群的中部,区域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都比较优越,要抓紧研究接续产业发展问题。

盘锦市要实施“结构调整,外向牵动、油地融合”的发展战略,以壮大石化、塑料加工与新型建材、绿色与有机食品、现代服务业和培育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接续产业。

大石桥市要主动承接沈阳、大连的辐射,通过大项目牵动,尽快形成支柱产业。

资源仍较丰富的调兵山市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二)继续抓好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

抓好阜新市转型试点工作,不仅是阜新发展接续产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大事,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产生巨大影响的一项艰巨任务,对其它资源型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要继续按照“自力更生、市场运作、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的转型思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培育替代产业。

两三年内,要在改善环境、沉陷区治理、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充分扩大就业、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上有突破性进展。

落实好《阜新经济转型总体规划》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

抓紧实施已开工的经济转型重点项目,加快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工作进度,确保治理工程高质量、高效率按期完成。

继续抓好农业园区及专业小区建设,已建成的园区和小区要完善功能,确保入园的下岗职工收入增加、就业稳定。

在推进大江、双汇、光明等龙头企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的基础上,抓好与之配套的肉鸡、生猪、奶牛等养殖基地建设。

提高矿区转型项目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巩固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中国农科院等30所重点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抓好科技部“阜新现代农业科技专项”等13个项目的实施。

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

在继续巩固就业岗位基础上,实现每年新增就业的年度目标。

(三)全面完成采煤沉陷治理工程

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点工程和德政工程。

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依法实施、科学治理、安全效益、公正透明的基本原则,促进居民安置与就业相结合、沉陷治理与经济转型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全力以赴、积极稳妥地抓紧做好全省7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建设。

到2005年底,完成新建住宅350万平方米,安置7万户沉陷区居民;加固维修住宅290万平方米、5万户,沉陷区受益居民总计12万户;维修道路、供水、排水、供热、供电、通信、广电以及煤气等市政设施1700多公里。

同时,要做好居民搬迁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四)努力巩固和提高现有生产能力

支持资源型城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巩固现有产业,维持或提高产品产量,对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稳定职工就业岗位、为接续产业发展赢得时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要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整合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总体上,可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改组、改造现有企业方面下大功夫。

支持必要的技术改造项目,提高生产效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实行矿电、矿化、矿路等多种形式联营。

促进矿业从整体上同高新技术产业群结合,推进自身产业优化升级。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增加资源储备,适时开发建设,延长企业生产年限。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非矿产业。

(五)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是资源型城市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接续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市场运作原则,进一步搞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垦复的力度。

结合全省“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防沙固沙、人畜饮水等工程项目计划,在计划制定、政策支持以及资金安排等方面向资源型城市进行重点倾斜。

结合国家“三河三湖”、“碧海行动”等行动计划,支持资源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河道整治等环境治理工程。

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要的水利工程、交通道路、能源设施、信息设施和其它公用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以及破产矿区基础设施改造、新能源开发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各方面条件,实行多元化筹资、市场化运作,以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搞好新项目建设。

(六)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低保及时保底,初步解决了下岗困难职工的温饱问题,这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实个人帐户,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积极探索和争取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渠道,确保维系最低生活水平;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低保”扩面;健全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互助和家庭保障等配套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要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别是辽西三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重点倾斜。

四、政策措施

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前提在于思想观念转变,关键在于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出路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两个支持”和中央11号文件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创新魄力,理清基本思路,积极稳步推进,以取得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协调,狠抓落实

统一认识、协调步调、真抓实干、职责分明,是搞好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工作的基本保证。

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不仅要有具体工作任务、年度计划、时段要求、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明确政策协调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要有较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在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公正、透明的原则,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和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实施中完善、在完善中实施,全力推进规划中的5项近期重点工作的落实。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本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应规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

本规划同样适用于其它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县、乡(镇),采取必要措施推进接续产业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创新

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调动群众积极性、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根本,必须将开拓创新精神融入全局、贯穿始终。

要坚持与时俱进,切实转变传统的“等、靠、要”思想观念和陈旧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努力开拓发展新思路、树立服务新观念,实现改革新突破,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充分借鉴和引进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经验和做法、甚至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特点,结合实际,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和规定以至体制弊端,下大力气营造系统、规范、高效、优质的投资软环境,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适应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理顺关系、统筹协调,真正做到市矿一体、城乡联动。

要建立和完善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接续产业主体企业活力。

要通过转变经营机制,推行机制创新,建立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的期权制度,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引导

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推动接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引导。

一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支持资源型城市行政部门加大改革力度,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精兵简政,降低管理成本;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在省权限范围内,给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殊政策支持。

在重大项目布局、财政转移支付、示范试点安排以及扶贫帮困等各个方面,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重点倾斜。

三是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引导、鼓励有关部门,特别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帮助资源型城市研究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咨询和培训,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

五是定期组织构筑多种形式平台,为经济转型内联外引创造机会,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安家落户”,帮助促进资源型城市与国内发达市县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四)积极扩大开放,适应形势

实施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对外开放,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在开放中求生存、谋发展,在竞争中增实力、上水平。

放宽域外投资领域,降低准入标准,强化投资软环境建设。

积极组织和落实对外招商工作,并将其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突破口。

要大胆研究制定吸引人才、资金、科技以及重大项目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加强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良好的投资区域,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竞相流入的“洼地”。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各种形式“走出去”投资办厂,开展跨域或跨国生产和经营。

要做好宣传鼓励以及对外联络工作,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

(五)依靠科技支撑,协调发展

发展接续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要把这条主线贯穿到发展接续产业中的各个环节。

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要扶持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培养一批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做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具有配套先进管理机制和科学研究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逐步发展稳定的支柱性产业。

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使发展城市经济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下大功夫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促进民营经济,增加就业

民营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减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同时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要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领域、简化审批制度,落实“一视同仁”平等待遇。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投标、融资、咨询、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问题。

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行为,转变工作作风,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为民营企业取得的合法利益、发展壮大提供有效保护。

要通过贷款贴息、资金扶持、协调服务等措施,引导和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推动其向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转变,成为接续产业的主体企业。

(七)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项目

省市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专项资金安排,要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

要积极筹措建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重点项目配套、吸引龙头企业落户项目、直接影响稳定的应急项目、增加就业项目、矿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等。

要通过资金支持,促进所有新上项目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营,做到产权明晰、运作规范,促进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启动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做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