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30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docx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篇一:

浅析中国餐桌礼仪论文】

浅析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140511133钟子祺

摘要:

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表达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无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自改革开放至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大事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餐桌礼仪却因为其繁琐性和冗余性遭到人们的普遍无视。

基于此背景作者深感现代国人缺乏餐饮礼仪的基础认识和准确定位。

于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编成此文,旨在希望国人通过文章能够具备对于中餐礼仪基本认知并了解中西方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同时愿此文为中国餐饮礼仪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①“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②“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1.席位安排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

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假设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假设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①

②③摘自《谈饮食礼仪》第一章饮食的起源p3第二段第4行摘自《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p46第一段第2行

③摘自《现代中餐礼仪》p29第二段第5行

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2.进餐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

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④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

餐后,餐厅职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职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

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职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

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假设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假设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幽默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不能随意为他人夹菜,一般要由长辈为晚辈夹菜,男性不要主动为女性夹菜。

假设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④

⑤⑤⑥摘自《餐厅礼仪》p35第8行摘自《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三章p156第三段第2行

⑥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98第二段第3行

在邻座前面。

夹菜一次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

夹菜偶尔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

遇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假设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2.3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

⑧⑦“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防止。

3.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

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

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

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

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

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⑦

⑧⑨⑩摘自《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p73第一段第5行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89第6行

⑨摘自《谈饮食礼仪》p175第三段第1行

⑩摘自《谈饮食礼仪》p176第4行

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11“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

如假设不喝茶,则应事先说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

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4.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

12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

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

13“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14“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俗语说,15“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

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16“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

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

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6.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6.2座次的不同

“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11

121718摘自《谈饮食礼仪》p177第四段第1行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5第二段第4行

13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5第三段第2行

14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6第5行

15摘自《酒店餐饮礼仪标准》p83第4行

16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93第一段第2行

17摘自《餐厅礼仪》p78第三段第1行

18摘自《餐厅礼仪》p78第四段第2行

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而酒杯则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得筷子和汤匙则最好放在专用座子上。

在西方的餐桌上,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玻璃杯等,其餐具的摆放较中餐要复杂,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酌情摆放。

西餐中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6.4上菜顺序的不同

中餐上菜顺序为:

先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及水果。

西餐的上菜顺序通常是:

先上面包黄油,其次是冷菜,而后汤斗海鲜,再是主菜,然后是甜点,最后是咖啡及水果。

6.5停菜方式不同

“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置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后方可离去。

在西方,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于餐盘内,这样可防止掉落,也便于服务生收拾。

6.6饮食观念的不同

饮食的第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为满足生理需求,但是第二目的呢?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餐最求“味”的享受,在食物的制作上尤其讲究,制作方式五花八门,以到达味觉的享受,但营养的流逝是巨大的。

而西餐的第二目的则是健康与营养,其制作方式也就较为单一。

7.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防止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到达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对餐桌礼仪的借鉴、应用,一方面可以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

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时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

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刻板,而使亲友尴尬。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吃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样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于餐饮业的要求水涨船高。

人民渴望享受到高品质高标准的行业服务,自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行为与修养与其相匹配,所以可以看到经济的不断腾飞促进1919摘自《酒店餐饮礼仪标准》p167第二段第5行

【篇二: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饮食礼仪文化,很多优良的、传统的饮食礼仪标准,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饮食礼仪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标准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表达。

中国饮食礼仪是一种精神,贯穿在整个饮食活动中,已演变为包含在饮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它是中华饮食文化光芒的思想结晶。

关键词:

饮食礼仪文化继承发展

1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以贯穿的特点。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饮食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行为标准的一部份。

饮食礼仪的涵盖面很广,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食礼。

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食礼诞生后,为了使它更好的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假设干具体的规定。

接著,孔子又继续对食礼

加以标准,补充进仁、义、礼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

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

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就成为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了[1]。

2近现代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底蕴,而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对外的饮食礼仪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的聚餐会饮也演变成了一幕幕的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

“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

“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2.1入座、用餐的宴会礼仪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

如果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可随意乱坐。

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入座后坐姿要端正,不可用手托腮或将双臂肘放在桌上。

坐时脚应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随意伸出,影响别人。

不可玩弄桌上酒杯、盘碗、刀叉、楔子等餐具,不要用餐巾或口纸擦餐具,以免使人认为餐具不洁[3]。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果不够,可以再取,用餐前应先将餐巾打开铺在膝上,餐后叠好放在盆子右边,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叠得方方正正而被误认为未用过。

餐巾可擦嘴不可擦汗[4]。

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要做到“三优四忌”。

三优是指优先考虑的菜肴有三类:

第一类,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

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第二类,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方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第三类,本餐馆的特色菜。

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四忌在于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5]。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某个事由而饮酒。

在饮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类的话甚至主人和主宾还要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

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

要是致正式祝酒词,就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不能因此影响来宾的用餐。

祝酒词适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

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

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时进行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

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嘴里同时说着祝福的话。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防止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

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很难为情[6]。

总体说来,餐桌及宴会上的现代饮食礼仪可归结为:

众欢同乐,切忌私语;瞄准宾主,把握大局;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劝酒适度,切莫强求;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3发展中的现代饮食礼仪

3.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场合均有一些食礼食仪,有一些属于尊老爱幼、礼貌谦恭、热情和睦、讲究卫生等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对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当然,也有一些不够合理、健康的成分,如一些地区敬酒必须喝干的礼俗,对那些不胜酒力的人确实是勉为其难;一些地区男女不同席的礼俗,妇女不上正席的习俗,反映了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残余仍然存在,有的需要改革,有的必须革除。

3.2内涵丰富,文化蕴意

中华饮食礼仪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礼仪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礼仪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表达着一个“精”字。

美,表达了饮食礼仪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

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美作为饮食礼仪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礼仪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

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送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发奋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礼仪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礼仪文化这个整体概念。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但是,

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乎时代风气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礼仪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礼仪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礼仪文化。

3.3与时俱进,多元发展

现代饮食礼仪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首先,建立在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基础上的食品工业的出现,为现代饮食礼仪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前提。

其次,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以适应新生活的需要。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崛起使人们不再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看得比人自身更为重要,当“大写的人”的观念出现之后,一种与之相应的新的饮食礼仪文化便呼之欲出了[8]。

与古代的饮食礼仪文化相比,现代的饮食礼仪文化打碎了以往的形而上枷锁,恢复了饮食活动的本来目的,因而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文化是二元的,那么现代的饮食礼仪文化则是多元的。

这种多元化的追求是以信仰的多元性、趣味的多样性为前提的。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文化是面向宗教和宗法的,那么现代的饮食礼仪文化则是面向审美和享受的[9]。

参考文献:

[1]卢红华.浅谈中国食礼与节令食俗[j].烹调知识,2003,(03).

[2]华尚望.中国传统食礼例说[j].开心老年,2007,(01).

[3]周三金.中国饮食文化精华汇萃——《中国食经》评介[j].食品与生活,1999,(03)

[4]参见朱燕:

《现代礼仪学概论》,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9页;

[5]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

[6]现代中餐礼仪之“排座次”[j].中国粮食经济,2005,(04).

[7]杨滨,彭小云.简论中国饮食养生文化[j].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8]冯尚坤.饮食与健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03).

[9]鲁人.中国食礼漫笔[j].中国保健营养,2003,(06)

【篇三: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内容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关键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