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94517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

《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培训: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docx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及时报告灾情

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于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众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灾区人员撤出路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自救的成败。

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事故现场实例表明:

遇险人员在采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遇救的。

例如:

1983年1月23某矿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3名工人及时冲出火源脱离危险外,还有23名工人被堵在灾区里面。

他们迅速撤退到平巷迎头,并用竹笆、风筒很快建造了一道临时密闭,又在这个密闭内8米处,用溜槽、工作服、竹笆、风筒等物建造了更严密的第二道临时密闭。

然后,派一个人在密闭附近监视,其他人员躺下休息。

5小时后,由救护队救出。

相反,如果自救措施不当,则可能造成死亡。

例如:

1961年某矿井下配电室发生火灾,53名遇险人员中有45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相近似,但是在事故发生18小时后,只有18人还活着。

现场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表明:

①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位置较低的绝大部分人保存了生命;②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与此相反,特别是迎着烟雾方向的人均死亡;③事故发生后,恐慌乱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利用自救器和避难硐室自救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

自救器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应及时使用自救器自救。

对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灾害威胁的人员以及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的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他情况下,一般可选用过滤式自救器。

注意事项: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

佩用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5%,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

必须佩用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取下。

佩用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在佩用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则带头外壳也能呼吸。

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使用化学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若感到吸气不足,应放慢脚步,做长呼吸,待气量充足时再快步行走。

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兆帕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坐垫使用;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待救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

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于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

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被水堵住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

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中毒。

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

现场急救方法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

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的死亡;人员受伤损后,2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分钟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

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土保持的地点。

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

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而且神志清醒。

休克伤员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或不收缩。

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心音、脉搏消失)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当伤员出现眼红肿、流泪、畏光、喉痛、咳嗽、胸闷现象时,说明是受二氧化硫中毒所致。

当出现眼红肿、流泪、喉痛及手指、头发呈黄褐色现象时,说明伤员是受二氧化氮中毒。

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时为止。

当救护队来到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

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矿工烧伤的急救要点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五个字。

灭:

扑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查:

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毒气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

防:

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

伤员因疼痛和发生休克时或发生急喉头梗阻而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为了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操作,在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伤员的衣服可以不脱、不剪开。

包:

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

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洗外,对创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

送:

把严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

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伤情。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这类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根据出血种类不同而不同。

出血种类有:

①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而且是从伤口向外喷射。

②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色,血流缓慢而均匀。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像水珠似地从伤口流出。

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干净布条包扎伤口即可,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因内伤而咯血的伤员,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姿势,以便于呼吸和预防窒息,然后,劝慰伤员平衡呼吸,不要惊慌,以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使出血量增多。

最后等待医生下井急救或护送出井就医。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对骨折者,首先用手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竹笆片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支体固定后,抬送医院。

对受挤压的支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

对溺水人员的急救

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转送:

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检查:

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水:

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服等垫在肚子下面;或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右侧大腿上,使其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人工呼吸:

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或胸外心脏挤压。

对触电者的急救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迅速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

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