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47971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2023年.docx

第一章教育基础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贯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性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性(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3.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有四大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双轨制

②单轨制

③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

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简答)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答: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核心观点:

第一,每个人具备所有的八种智能。

第二,大多数人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第三,智能之间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

第一次从多维视角看待智能。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1)正确的学生观。

(2)多元的评价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知识观: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

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教学观:

情景式教学、合作学习

1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观。

(1)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2)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方式多样化;

(5)评价主体多元化;

(6)更注重评价过程。

13.现代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4.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5.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6.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3)培养问题意识。

17.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选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攥写研究报告

19.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与步骤

(3)材料分析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

(4)总结:

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

20.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的、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2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校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要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要善于运用多种检索方法,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索,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检索材料。

2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终身学习、行动研究、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网络远程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形式。

2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1)现代教育理念

(2)职业道德素养

(3)文化知识素养

(4)能力素养

(5)创新素养

(6)身心素养

第二章学生指导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活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型故事,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身心发展,他们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以各个不相同的复杂组合在不同个体身心发展上产生影响的。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

每一个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指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

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5.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6.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比如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方式、气质、性格上。

7.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①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

②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④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⑤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想象

⑥用神话图画培养学生想象力

8.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9.小学生记忆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组织、加工

(3)适当的过度学习

(4)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5)合理组织复习

10.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1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

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1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

(2)小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3)教师应全面地了解学生,评价学生;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13.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1)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

(2)教育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要适合学生的气质特点;

(3)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因人而异;

(4)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成为气质的主人。

1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①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②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③运用榜样的作用;

④发挥集体的作用。

15.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主要有四种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1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6)兴趣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培养;

(7)做好家长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17.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立足课堂,正确引导,持之以恒;

(2)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习惯;

(4)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学习方式与方法。

18.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的特征。

20.小学德育的原则(陶行知疏导一连的学生:

集体守纪律,才有尊严。

①知行统一;

②疏导性原则,循序善诱、以理服人;

③社会主义导向性;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⑤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⑥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⑦因材施教;

⑧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21.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等。

22.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10分)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23.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

(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4)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2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第三章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松散群体

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而已。

(2)形成阶段(形核):

合作群体

开始相互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

(3)成熟阶段:

班集体

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3.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策略。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

(4)建立培养班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

(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实行有效的民主型管理。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学校、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影响;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6)做好学生全面素质的评定。

5.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⑥重视后进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⑦要重视学校、社会多方配合,为后进生提供良好的心理。

6.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

内容包括:

小学生的家庭和成长环境;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小学生的个人经历与学习基础;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

德智体情况;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与心态,劳动态度与习惯,生活和消费习惯等。

(2)了解和研究班级集体。

内容包括:

班级基本情况;班集体形成情

况:

班集体形成所处的阶段、特点,班级小团体及其核心人物,班级领导核心,班集体舆论,班风,班貌等;班级原有的教育基础;班级其他情况:

学生年龄结构、独生子女比例、学生特长发展情况、家长职业分类等。

7.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

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

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2)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

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

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

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

8.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

(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2)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第四章学科知识(略)

备注:

不考简答题

第五章教学设计(略)

备注:

不考简答题

第六章教学实施

1.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世界观。

2.我国目前小学主要教学原则。

(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1)巩固性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直观性原则

(8)启发性原则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情境教学法

4.教学的实施通常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布置和检查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发挥学生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根本。

6.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

(1)直观演示,创设形式情境。

(2)生动讲述,创设想象情境。

(3)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

(4)营造氛围,创设合作交流情境。

(5)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

补充: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则、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

因材要注重为人师表。

重视榜样的作用能力为重。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终身学习。

终生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要不断反思学习完善和充实

自己。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了“终身学习”的基本概念,你如何理解?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它的特点包括:

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与实用性。

4.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5.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