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63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docx

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知识点

第五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

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劳动定额的概念和种类,定额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工

时和产量定额的棱算方法。

【知识要求】

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

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GB/T14002)

劳动定额的概念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劳动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劳动定额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

组织条件。

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规模、生产协作、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供应

的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技术条件是指机械设备的先进和自动

化程度、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各种技术措施、工艺装备、计量检测试验手段的

状况,以及工作地各种运输、照明、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组织条

件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劳动组织两方面,具体可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

平,工作地供应、服务、半成品、成品保管,设备维修保养,劳动力合理配置等

情况。

劳动定额不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如生产者的文化水平、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劳动态度及主动性、积极性、

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劳动关系等。

2.劳动定额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

的支出。

马克思将这种劳动力即人力消耗,称为“活劳动”消耗。

因此可以说,

劳动定额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3.由于各部门生产工作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规定活劳动消耗量

时,可采用多种计量方法。

如果从劳动过程上规定劳动消耗量,一般以时间为尺

度,采用工日、工时、工分等劳动时间单位;如从最终成果上规定劳动消耗量,

可采用实物量单位。

计量考核劳动量的指标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在

具体规定劳动定额时,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科

学方法。

4.为了使劳动定额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额是在生产或工作进行之

前预先制崽的。

5.劳动定额所规定的是完成合格产品或符合质量要求工作任务的劳办消耗

量,它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舶劳动。

二、劳动定额的种类

由于劳动定额涉及的范围很广,为了全面反殃劳动定额的内容和形式可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劳动定额做出以下区分:

(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

1.时间定额。

亦称工时定额,它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

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

例如,某企业规定加工某一零件的工时消耗为2

个工时,即2工时/件;表示产品工时定额时,通常采用双重单位,

如:

工时/件、工时/台、工时/千克。

2.产量定额。

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

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例如,服装厂规定缝纫车间工人每天加工完成30件衬衫,

即30件/工日。

产量定额也是采用双重单位。

3.看管定额。

它是指对操作者(1个人或1组)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

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

它是在劳动定额不能直接用工时或产品产量

表现时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定额形式。

看管定额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1)规定1名(或1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应看管机器设备的台数。

其计量单位是:

台/人或人/台。

(2)为生产线或联动机组规定的工人配备数或工人的操作岗位数。

它适用于

连续性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

如食品工业饮料生产线、造纸机生

产线、玻璃制品生产线等。

4.服务定额。

它是指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

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

例如,1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lO间客房,1名餐厅

服务员每天负责2张餐桌的顾客等。

5.工作定额。

它是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

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

6.人员定额。

亦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下,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岗

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

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

如销售定额,它规定经营销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

内应完成的销售金额等。

(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

1.统一定额。

它是某一部门、地区或行业对所属企业的主要产品,在广泛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定额。

这种定额是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定额,

其实施范周是本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

2.企业定额。

它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参照统一劳动

定额,曲企业厂部组织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在本企业范围内执

行。

3.一次性定额。

它是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如设计、工艺、材质及规格等临时

性褒更),由定额人员会同生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在

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条件下实行。

这种定额一般只使用一次,故称一次性

定额。

(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1.现行定额。

即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

它是根据生产

的技术条件,考虑了现有的生产设备、工具、使用的原料、材料,按产品零件,

分工序制定的。

现行定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

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

2.计划定额。

即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

它是以现行定额为基础,充

分考虑了计划期内生产任务变动的情况、组织技术措施采用的状况、劳动组织的

改善、先进经验的推广、劳动者技术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经过综

合评定而最后确定的。

计划定额主要用来制定生产、劳动、成本计划及计算产品

价格。

3.设计定额。

它是设计或计划部门根据产品工艺资料和初步设计的年产量,

参照技术定额标准,或者通过与同类蛩产品的现行定额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

定额。

设计定额主要用于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

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

也可以作为新产品投入后

企业逐步降低工时消耗的努力方向。

4.不变定额。

亦称固定定额,它是指将某个时期(年初或年末)的现行定额

固定下来,在几年或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

不变定额主要用于制定产品的不变价

格,核算工业产值,下达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衡量各个时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

水平,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

1.时间定额。

可具体分为:

工步、工序、零件、部件(电子产品为元件、器

件)、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

2.产量定额。

可具体分为:

单项定额,指只包括一道工序作业的定额;综

合定额,指包括若干道工序作业的定额。

(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

1.经验估工定额。

即采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定额。

2.统计定额。

运用统计资料,经过必要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制定出的劳动

定额。

3.技术定额。

运用实地观测或技术分析计算方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

4.类推比较定额。

即采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劳动定额。

(六)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

按照劳动定额所规定的高低松紧程度,可将其区分为:

先进定额、平均先进

或先进合理的定额、落后的定额三种。

(七)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分类

1.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

2.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

3.煤炭、冶金、矿山业劳动定额;

4.纺织、服装、印染业劳动定额;

5.铁路、港航、运输业劳动定额;

6.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

7.玻璃、塑料、造纸业劳动定额;

8.制革、印刷、日用化工业劳动定额;

9.其他劳动定额,如石油化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饮食业、食品

业、修理业的劳动定额等。

(八)按其他标志分类。

如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不同,按工时消耗的不

同分类,按定额执行的期限分类,按定额具体实施的程度分类等。

三、劳动定额的内窖

(一)劳动定额的制定

采用适当的方法,“快、准、全”地制定出产品、零件、工序的各项工时定

额,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基本数据,这是劳动定额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搞好定额

管理的基本前提。

影响劳动定额制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劳动者方面的因素,

也有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方面的因素。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的方法,

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掌握了工时消耗的规律性以后,才能制定出

既先进又合理的劳动定额。

(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

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评价和

衡量企业劳动定额的贯彻实施的情况,可采用以下几项标准:

1.劳动定额面的大小。

例如,在可以实行定额的全体工人中,已经执行定

额的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所有正式投入的产品,有多少贯彻执行了新修订的

定额。

2.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劳动各职能部门是否按劳动定额组织企业的

生产经营管理。

3.企业或车间、班组是否按劳动定额对工人的劳动量进行了严格的考核,

做到“日清月结”。

4.企业为了推行新定额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

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

劳动

定额贯彻执行以后,到底能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需要;新定额在

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情况只有通过收集各种信息,以及各种有

关的数据资料,经过统计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加以说明。

(四)劳动定额的修订

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原有的定额就会落后于现实的生产水平。

企业只

有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组织力量修改原有的劳动定额,提高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

劳动定额的修订是在定额的贯彻

实施、统计分析之后,对定额的重新整顿和修改,它既是劳动定额管理的具后一

个环节,又标志着新的定额产生,它使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

【能力要求】

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

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在数值上互成倒

数关系。

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其效量关系式是t式中:

Q——工时定额;

T——产量定额。

同时,个人的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有如下关系:

式中:

QB——班产量定额;

TA——单件工时定额。

例如:

规定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应完成20件产品(20件/工日),那么

该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

480÷20=24工分/件(1个工分是指一个工人工作一分

钟)。

假定产量定额提高到30件/工日,则工时定额则减少到480÷30=16工分

/件。

其中产量定额提高程度(提高率)为50%;而工时定额降低程度(降低率)

计算表明:

当产量提高时,工时定额相应降低,但两者增减的变化程度是不

同的。

如设工时定额的降低率为X,而相应的产量定额提高率为y,则:

又可转化

为:

为了计算简便,上式均可采用小数,得到最后结果后,再换算成百分数。

上例,当产量定额提高50%时,即Y=0.5,代人公式有:

X=0.5÷(1+0.5)≈0.

33,即工时定额降低33%。

总之,工时定额的降低率与产量定额提高率的依存

关系如图1—14所示。

如根据极限分析理论,则可以得出如下结果,即:

这也充分证明,劳动者内在的潜力是无限的,不断提高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水

平,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挖掘生产的潜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的劳动定额管理中,经常利用上述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换算,以达

到如下目的:

1.为了比较工人的实际成果或劳动效率,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从事不同工

种、工序、零件加工的工人,按产量定额无法直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工时定额

换算就可以进行考核、对比和分析。

2.为了便于核算企业的劳动能力,加强定员管理,合理调配、使用劳动力,

也需要将产量定额转换成工时定额。

3.为了合理控制企业不同生产车间、工种、产品的劳动定额水平,使其达

到先进合理的要求,要利用上述各种换算关系进行综合平衡。

第二单元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以及劳动定额

制定的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

一、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

(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

设备、工具、材料的数量、性质、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操作方法和操作

时间。

所以,在工时定额制定之前,应查明生产设备的种类,决定其效能,鉴别

其精度等级,并确定其数量;同时应建立必要的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机、

定活,合理分工,加强协作,实现专业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

加工材料对工时定额的制定也有较大的影响,如加工零件所使用的材料种

类、规格、性能、数量等,以及零件本身的种类、数量、名称、规格(形状尺寸)、

加工面大小、加工精度等,都应了解是否一致。

生产情况对工时定额制定的影响

也很大。

生产情况不正常,月初松月底紧,则将发生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地

影响工时定额的执行。

(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

必须了解操作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遵守,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谁做得

比较好,有无先进经验可以推广,机动与手动有无交叉的可能’,劳动强度怎样,

操作是否需要指导等。

当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设计合理的操

作方法。

(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

对于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备情况、分工协作情况,应进行了解和分析,

以便发现劳动组织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寻求原因,采取措施。

同时,还必须了解

工人等级与工作物等级的配合情况,了解工作物等级的决定是否根据生产条件,

是否考虑到工作物的精确性、复杂性与重要性,是否高等级工人做低等级工作,

而低等级工人却做高等级工作;还必须了解工人等级的评定情形,了解分工与专

职的情况,个别工人的工种、工龄等,以供分析时参考。

(五)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

1.对工作地的布置应进行分析与了解,以决定生产设备、工具、材料、半

成品在工作地上的布置是否合理,工作地面积是否够用,工人的坐凳及工作台是

否适当等。

2.工作地的光线、通讯、温度等情况。

也影响到工作的进行,必须使工作

地的环境与劳动条件尽可能地有利于生产。

(六)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

1.要了解本企业的作息换班制度,一班还是二班或三班,是否轮流日夜班

工作,各班上下班的时间、缺勤率及迟到或早退等情况。

2.要了解劳动纪律的情况,如有无停工做私事、不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及

原因。

3.要了解工资及奖励制度推行的效果怎样,有无对劳动生产率起到积极作

用,要不要修改,了解这些之后,才能了解工人的生产情绪,掌握定额制定工作。

4.应了解设备的修理制度,有无预修制度,修理制度是否合理、应否改进。

如果修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则机器发生大故障时,也得由工人自修,修不好,

再去请修理工人,就浪费许多时间。

5.对于车间的平面布置及工作地分布情况要力求合理,使运输线路缩至最

短,以提高效率。

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

1.技术依据。

它包括:

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

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

2.经济依据。

它包括:

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

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

3.心理生理依据。

它包括:

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

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

三、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快、准、全”地制定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对劳动定额工作提出的一项基

本要求。

“快”是时间上的要求,就是定额的制定应该迅速及时,以满足生产和管理

的需要;“准”是质量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先进合理,同时在不同

产品、不同车间和工种之间保持水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定额在生产和

分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是定额制定范围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

该完整齐全。

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劳动定额的产品、车间、工种、岗位都要实施

定额管理。

四、定额制定方法的评价

为了正确地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状况,合理地选择适用的定额制定方法,

应当对制定定额的基本方法做出客观的评价。

表1—14从14个方面,对制定定

额的基本方法做了分析比较。

表1—14不同定额制定方法的比较表

序号分析项目

定额制定方法

经验估工统计分析类推比较

技术定额

分析研究分析计算

1对工艺文件要求一般一般较细致较细致最细致

2对统计工作要求作参考详细与准确重点零件准确——

3对生产组织要求—重复生产同类零件集中生产重复及大量生产—

4对管理工作要求要求较低——改进管理工作较高

5要求进行测定——重点进行按工序进行有选择地进行

6要求编制标准——要部分编制要

7编制标准过程——逐步积累一次性建立一次性建立

8制定工序定额的工作量较小较小较小大较大

9制定定额质量不平衡不够平衡同类零件平衡较好较好

10制定定额的水平高低不偏向落后留下余地灵活先进先进

11挖掘生产潜力的作用不好不好局部可以做到好较好

12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较差一般局部可以做到好较好

13工人接受程度对松紧不一有反感易于接受局部易于接爱要进行宣传解释

14对定额人员要求有实际经验—既有实际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

【能力要求】

一、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1.经验估工法。

即由定额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老工人相结合),依

照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

其他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

种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但是,容

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

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

2.统计分析法。

即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

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

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

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和

修订劳动定额,将在下文“统计定额的制定”中详细说明。

3.类推比较法。

即以现有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

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定额的方法。

一般的做法是:

(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

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

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

这种方法

的优点是制定定额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

高定额的准确性。

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

另外。

如果典型零件的选择不适当,对影响劳动时间的因素考虑不充分,还会影

响定额的质量。

4.技术定额法。

它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

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

进和科学的方法。

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

将工序分解为工步、操作组、操作、动作等,并分析工序结

构,将不合理的或多余操作、动作予以删除或重新组合,使操作方法合理化。

(2)分析设备状况。

主要分析设备、工具的性能及技术参数,充分发挥现有

设备和工具的效能,并采用新的工艺规程,以达到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

主要了解劳动分工、协作与车间布局是否合

理;操作者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精度和加工件技术等级要求是否适应等。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作日写实、测

时、摄影、录像和分析计算,求出该项作业的各部分工时消耗的数值。

二、统计定额的制定

-运用生产统计和劳动统计的有关资料,经过必要的整理汇总以后,通过分

析计算,即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简称为统计定额。

(一)简单算术平均法

简单算术平均法是根据实作工时(亦称实耗工时)的统计数据,采用简单算术

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先求出一次平均数,然后再求出二次平均数,经过认真

的对比分析和调整后,再制定出新的定额。

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

例如:

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其实耗工时统计资料

为11、13、14、12、10、9(工分/件)。

试根据这些资料求出平均先进值。

计算平均先进工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完成最好的实耗工时相加,求出二次平均数:

(2)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所有比平均值先进_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

数,求出二次平均数:

(3)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两个最先进和一个最落后的实耗工时相加,

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

(4)先剔除已知数据中的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实耗工时,然后再按上述

的第二种方法求出二次平均数:

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

上述介绍的平均先进值的几种计算方法,都把一次平均数,甚至还将落后的

数值,作为计算二次平均数的基础。

而先进平均工时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

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

其计算方法是:

先求一次平均数,即

再求出先进数值的平均数,即:

通过上述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采用简单算

术平均法,求解平均先进(或先进平均)数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企业之所以采

用不同的方法,无非是使劳动定额更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生产水平,能够为绝大多

数职工所接受,保证定额水平既先进又合理。

在生产重复程度低、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由于实耗工时资料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多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二)加权算术平均法

当企业积累的实耗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多时,可将工时资料先进行适当的分

组,然后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平均先进值。

例如:

某车间100名工人日产量统计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分组,得到表1

一15中的分组资料。

表1-15分组统计资料

平均日产量组中值(x)人数(f)每组产量敷(xf)

20以下15460

20~302510250

30~403522770

40~5045281260

50~6055201100

60~706514910

70~80752150

合计—100—4500

根据表1—15中的分组资料,先计算平均日产量:

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

平均先进日产量()是参照简单算术平均法:

按下式计算的:

平均先进日产量

G

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

具体计算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进平均日产量是在求出一次平均数以后,将平均日产量()所在组以外

的各先进组的日产量加权平均的结果,即:

先进平均日产量

(2)采用上述方法,求出的先进平均日产量并不是十分准确的。

这是因为它

只考虑了高于平均数3个先进组的i36名工人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平均日产量

45件所在的这一组28名工人的完成情况,在28名工人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人的

日产量是高于平均数的。

因此,为了精确起见,在计算先进平均数时,可采用插补法,将日产量为

40~50(件)这一组中的部分工人及其部分产量考虑进去。

具体计算方法是:

首先从平均数所在组中,求出日产量高于平均数45件的人数,即:

计算出先进部分工人的日产量数,即:

先进部分工人日产量总数(x1f1)

根据上述计算可列出表1—16。

表1—16分组统计资料

平均日产址组中值(x)人数(f)每组产量数(xf)

45~5047.514665

50~6055201100

60~706514910

70~80752150

合计—502825

计算先进平均日产量,即: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来制定劳动定额,从一般公式的运用上看,权数(f)的

含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带“量”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质”的规定性。

现通

过实例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