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967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溧阳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慢性呼吸衰竭缺氧明显伴二氧化碳潴留时,采用氧疗的给氧浓度,下列哪项正确()。

  A、小于65%

  B、小于55%

  C、小于25%

  D、小于35%

  【答案】D

  【解析】缺氧伴明显CO2潴留的氧疗,其原则为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

由于高碳酸血症,人体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主要依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来维持正常呼吸。

如长期给予高浓度氧吸入,使血中PaO2迅速上升,外周的化学感受器失去对低氧的刺激,患者呼吸会变慢、变浅,导致CO2排出减少,PaCO2迅速上升而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B、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

  C、有病原体,免疫性和传染性

  D、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力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应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②选答“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应全面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要点传染病

  3、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正确的为()。

  A、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C、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D、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轻度减少

  【答案】A

  【解析】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靠钾离子维持,钾离子不缺乏,细胞内液即轻度减少。

  4、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A、视觉和听觉

  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答案】B

  【解析】根据产生感觉的刺激物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故选B。

  5、男,40岁,半月前开始畏寒、发热、每天体温高达39~40℃,咳嗽、咳少量脓性痰,近4天来突然咳大量脓臭痰,每日约300ml,并有痰中带血。

体检右下肺叩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血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

  0.90,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肺结核

  B、葡萄球菌肺炎

  C、克雷伯杆菌肺炎

  D、急性肺脓肿

  【答案】D

  【解析】急性肺脓肿70%~90%为急性起病,多数口鼻咽部有感染病灶,有诱因(醉酒、呕吐、麻醉、手术、受寒、过劳等)。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畏寒、高热、委靡、乏力、食欲不振等。

呼吸道症状:

胸痛

  6、从下列患者脉血样的血化分析结果会计最可能的情况,pH=

  7.46;PaCO2=27mmHg,PO2=98mmHg,[HCO3-]=23mmol/L,[C1-]=110mmoVL,[Na+]=140mmol/L,[K+]=

  3.5mmol/L.()。

  A、代谢性(高酮性)酸中毒

  B、代谢性(高乳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高氯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D

  【解析】pH=

  7.46推出是碱中毒,PCO2低于正常,故是呼吸性。

  7、男性,35岁,农民,10月21日入院,7天前高热、头痛、腰痛,鼻出血1次,量少许,自行口服扑热息痛及双黄连,近3日热退,但出现尿量减少,24小时不足300ml,现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

该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腰痛加重,大汗、头晕,血压75/50mmHg,心率103次/分,首先考虑出现了哪种情况()。

  A、胰腺炎

  B、尿路感染

  C、自发性肾破裂

  D、腹膜炎

  【答案】C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之一为自发性肾破裂,表现为腰痛突然加重,可有血压下降,超声提示肾脏被膜下见液性区域。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最主要的特点是()。

  A、除极迅速

  B、复极时间短

  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绝对不应期特别短

  【答案】C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在于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对称。

故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较长,可达300ms左右,期间形成一个平台。

故选C。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关于药品采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店可以从具有药品生产资质的企业购进药品

  B、医疗机构可以从具有药品生产资质的企业购进药品

  C、药品生产企业可以从另一家具有药品生产资质的企业购进原料药

  D、药品批发企业可以从农村集贸市场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答案】D

  【解析】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但是,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

故选D。

  10、作用于髓袢升支粗短皮质部和髓质部的是()。

  A、螺内酯

  B、呋塞米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答案】B

  【解析】呋塞米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特异性抑制髓袢升支管腔膜侧的Na+-K+-2Cl-同向转运子,抑制NaCl的重吸收。

故选B。

  11、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

  A、纤溶酶

  B、活化素

  C、凝血酶

  D、第Ⅵ因子

  【答案】A

  【解析】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纤溶酶。

  12、69岁男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大汗2小时,无胸痛,2年前心电图提示有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但患者既往无心前区疼痛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平时不口服药物。

查体:

体温

  36.5℃,收缩压140mmHg,脉搏110次/分,呼吸30次/分,双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

有关肌钙蛋白描述正确的为()。

  A、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高度特异性指标

  B、肌钙蛋白在心律失常、肾衰竭、肺栓塞时一定不升高

  C、该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即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D、6h内肌钙蛋白正常,可排除心肌梗死诊断

  【答案】A

  【解析】肌钙蛋白对心肌损伤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13、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取代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称为()。

  A、增生

  B、变性

  C、化生

  D、萎缩

  【答案】C

  【解析】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为化生。

  14、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A、高于血浆

  B、与血浆相同

  C、低于血浆

  D、与肾小管液相同

  【答案】B

  【解析】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故选B。

  15、心肌纤维呈()。

  A、长梭形

  B、短梭形

  C、长柱状,有分支

  D、短柱状,有分支

  【答案】D

  【解析】心肌细胞也称心肌纤维,是有横纹的短柱状细胞,多数有分支,借分支连接成网,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称闰盘。

故选D。

  16、能够释放再聚集Ca2+的是()。

  A、终末池

  B、肌动蛋白

  C、横小管

  D、肌钙蛋白

  【答案】A

  【解析】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扩大成环行扁囊称终末池。

  17、哪种情况应视为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需给予治疗()。

  A、60岁以上,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B、三岁以下,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C、以上都不是

  D、城市居民,成年,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答案】B

  【解析】对于非边远地区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感染过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城市成年居民及60岁以上患者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能视为新近感染活动结核的证据;此外,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青壮年患者发热2周,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一定是感染的结核病所致。

三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应视为有新近感染活动性结核之可能,并需要给予治疗。

  18、肠结核最好发的部位是()。

  A、直肠、乙状结肠

  B、回盲部

  C、升结肠

  D、降结肠

  【答案】B

  【解析】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少数见于直肠。

  19、肠结核最好发的部位是()。

  A、直肠、乙状结肠

  B、回盲部

  C、升结肠

  D、降结肠

  【答案】B

  【解析】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少数见于直肠。

  20、I型超敏反应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患者的血清

  B、致敏淋巴细胞

  C、生物活性介质

  D、特异性转移因子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核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常见错误为选特异性转移因子,是由于认为I型超敏反应可以被动转移,应该是通过特异性转移因子转移的,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I型超敏反应是IgE参与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没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反应性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即将致敏动物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动物即进入致敏状态,此时进入决定性注射,就可以发生过敏反应。

  21、腋中线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A、第6肋

  B、第8肋

  C、第11肋

  D、第10肋

  【答案】D

  【解析】腋中线胸膜下界体表投影第10肋。

  22、胃排空的主要动力是()。

  A、胃紧张性收缩

  B、胃容受性舒张

  C、迷走神经兴奋

  D、胃蠕动

  【答案】D

  【解析】胃排空的动力来自近端胃的收缩和远端胃的蠕动。

  23、血管升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血管舒张,维持血压

  B、减低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增加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促进肾对钠的重吸收

  【答案】C

  【解析】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有V1和V2两种受体。

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激活后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受体主要分布在肾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激活后通过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加,cAMP再激活蛋白激酶A,使上皮细胞内含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镶嵌在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形成水通道,从而增加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

小管液中的水在管内外渗透浓度梯度的作用下,通过水通道而被重吸收。

血管升压素通过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对尿量产生明显影响。

故选C。

  24、MHC-Ⅰ类分子受体是()。

  A、CD4分子

  B、CD80(B7)分子

  C、CD21分子

  D、CD8分子

  【答案】D

  【解析】MHC-Ⅰ类分子受体是CD8分子;MHC-Ⅱ类分子受体是CD4分子;CD3分子与TCR形成TCRCD3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CD28分子与B7分子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B病毒受体是CD21分子。

  25、一学生,8月15日沿海城市旅游归来,突发腹泻,排水样便10余次,呕吐数次,无腹痛及发热,明显口渴。

查体:

BP90/50mmHg,P100次/分,眼窝凹陷,皮肤弹性稍差。

便常规:

白细胞0~2个/HP,红细胞1~2个/HP。

为确诊首选哪项检查()。

  A、血清凝集试验

  B、粪便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培养

  C、粪便制动试验

  D、血培养检查

  【答案】B

  【解析】确诊霍乱的首选检查为便培养,选择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而霍乱弧菌在这种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26、半衰期最短的Ig是()。

  A、IgA

  B、IgE

  C、IgD

  D、IgG

  【答案】B

  【解析】半衰期IgE

  27、深部创伤后造成的严重感染,应首先考虑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放线菌

  C、肉毒梭菌

  D、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A

  【解析】破伤风梭菌为厌氧菌,深部创伤后造成的严重感染,应首先考虑为其感染。

  28、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核糖体

  B、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答案】D

  【解析】在某些情况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受到抑制,细胞壁受损,但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

  29、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是()。

  A、血管收缩冠脉流量减少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心肌抑制,耗氧量降低

  D、抑制肾素释放

  【答案】ABCD

  【解析】β受体阻断药由于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阻断肾小球旁细胞的β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

故选ABCD。

  30、心肌纤维一般有()。

  A、一个细胞核

  B、两个细胞核

  C、3—4个细胞核

  D、上百个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心肌细胞也称心肌纤维,是有横纹的短柱状细胞,多数有分支,借分支连接成网。

每个心肌细胞有一个椭圆形的核,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双核。

故选A。

  31、骨骼肌细胞锋电位的超射顶端接近于()。

  A、Na+内流

  B、Na+平衡电位

  C、K+平衡电位

  D、K+外流

  【答案】B

  【解析】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

  32、阈上刺激可引起()。

  A、锋电位

  B、阈电位

  C、负后电位

  D、局部电位

  【答案】A

  【解析】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即可触发动作电位。

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3、女性,32岁,胸闷、气短10天,伴腹部不适,发热

  37.5℃,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无腹泻、恶心及呕吐,B超显示胸、腹腔积液,PPD皮试强阳性。

该患者抗结核治疗无效,顽固性胸、腹腔积液,最应与下列哪种疾病相鉴别()。

  A、间皮瘤

  B、尿毒症

  C、Meig综合征

  D、恶性肿瘤多发转移

  【答案】C

  【解析】Meig综合征常表现顽固性胸腹腔积液,抗结核治疗无效,因伴有盆腔肿瘤手术切除才可治愈。

  34、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底物是()。

  A、甘氨酸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嘌呤碱基

  【答案】D

  【解析】嘌呤核苷酸有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5-磷酸核糖,甘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一碳单位、二氧化碳。

补救合成是细胞利用现成的嘌呤碱基或核苷作为底物来合成嘌呤核苷酸的。

故选D。

  35、判断小儿体格发育最常用指标是()。

  A、动作发育能力

  B、语言发育程度

  C、智能发育水平

  D、体重、升高、头围

  【答案】D

  【解析】小儿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囟门、牙齿等。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

故选D。

  36、主要用于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至哮喘的药物是()。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钠

  【答案】D

  【解析】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色甘酸钠可阻止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直接抑制引起气管痉挛的某些反射。

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可防止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并可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

故选D。

  37、医疗最优化原则包括的内容,下列哪项正确()。

  A、诊疗中力求选择最佳手段,相对安全、痛苦最少、经济耗费少

  B、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衡量,是最佳手段,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痛苦最少的

  C、诊疗中力求选择最佳手段,相对安全,损伤最小,经济耗费少

  D、在当时的医学科学水平,力求疗效最佳、安全无害、痛苦最少、耗费最少

  【答案】D

  【解析】医疗最优化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在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疗效最佳,损伤最小,痛苦最轻,耗费最少。

  故选D。

  38、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叫作()。

  A、维生素

  B、粘液

  C、激素

  D、浆液

  【答案】C

  【解析】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称腺细胞,腺的分泌物若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称外分泌部;没有导管的腺,其分泌物释放入血,则称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主要分泌物为激素。

故选C。

  39、传染源指()。

  A、体内有病原体繁殖

  B、病原体能排出体外

  C、病原体入侵人体

  D、病原体不被清除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包括3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我们把病原体能排出体外作为判断传染源的标志。

故选B。

  40、关于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使自主神经麻痹

  B、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C、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使自主神经兴奋性增加

  【答案】B

  【解析】常见错误为选“使脑神经和外周神经兴奋性增加”或“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是把破伤风痉挛毒素和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混淆了。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该毒素是神经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能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41、关于体温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有()。

  A、体温低于

  36.5摄氏度称为体温过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常有体温过低

  C、体温高于

  37.5摄氏度称为发热

  D、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常有体温升高

  【答案】ABD

  【解析】体温在

  35.0摄氏度以下称为体温过低,体温高于

  37.5摄氏度称为发热。

一般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产热增多表现怕热出汗,个别患者出现低热,而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身体能量会出现负平衡,体温一般较低。

故选ABD。

  42、下列哪些是第二级预防措施()。

  A、定期健康检查

  B、早发现

  C、早诊断

  D、早治疗

  【答案】ABCD

  【解析】第二级预防措施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比记忆: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

第三级预防指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故选ABCD。

  43、辅助性CD4+T细胞识别的抗原()。

  A、MHC-Ⅱ类抗原

  B、MHC-I类抗原

  C、MHC-

  I、Ⅱ类抗原

  D、HLA-Ⅲ类抗原

  【答案】A

  【解析】MHC-Ⅱ类抗原能识别并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

  44、关于突触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延搁效应

  B、易疲劳

  C、双向性

  D、通过递质传递信号

  【答案】C

  【解析】中枢兴奋传播的特点具有:

  

(1)单向传播: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称为单向传播;

  

(2)中枢延搁:

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3)兴奋的总和:

在反射活动中,单根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一般不能是中枢发出传出效应,需有若干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或几乎同时到达同一中枢,才能产生传出效应。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与反馈;

  (6)对内环

  45、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猪肝

  C、牛乳

  D、猪肉

  【答案】C

  【解析】含铁较丰富的食物有肉类、肝、蛋黄、豆类、海带、发菜、紫菜、木耳及香菇等,而乳类含铁量最低。

故选C。

  46、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

  B、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

  C、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

  D、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答案】C

  【解析】在影响心输出量的各个因素中,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肌拉伸程度不够,收缩力达不到最大限度,故心输出量减少;颈动脉窦内压力增加说明外周血压上升,心脏后负荷增加,输出量同样受到影响而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如果减小的话,回心血量减少。

故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错误。

心脏受交感和迷走神经支配,前者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有正性

  47、()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

  A、防病治病

  B、救死扶伤

  C、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D、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答案】B

  【解析】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病人谋利益。

故选B。

  48、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的主要鉴别依据是()。

  A、有无发热

  B、痰菌检查

  C、有无咯血

  D、有无咳嗽

  【答案】B

  【解析】肺结核痰菌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其确诊的特异性方法。

支气管造影能确诊,并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病变的严重程度。

  49、关于毒血症描述正确的是()。

  A、血液可查到细菌

  B、全身脏器多发脓肿形成

  C、血沉快,血抗链“O”升高

  D、白喉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及心肌炎

  【答案】D

  【解析】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临床上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常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但血培养找不到细菌。

  50、新生儿出血宜选用()

  A、凝血酶

  B、氨苯甲酸

  C、维生素K

  D、双香豆素

  【答案】C

  【解析】维生素K主要作用是参与肝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等的活化过程。

临床上用于梗阻性黄疸、胆瘘、早产儿、新生儿出血等患者及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

故选C。

  5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

  A、SIgA

  B、干扰素

  C、补体结合抗体

  D、中和抗体

  【答案】B

  【解析】病毒入侵机体后,机体针对病毒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屏障结构、巨噬细胞、干扰素、NK细胞等。

特异性免疫包括特异性细胞免疫及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特点是发挥作用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弱,对某些致病性强病原体的消灭,需与特异性免疫协同进行。

  SIgA、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均为特异性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