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96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docx

最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

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

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

(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Pt/Al2O3)。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20、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21、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

(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22、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23、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24、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

(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25、从(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的大小)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26、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

 

27、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容易)断裂。

 

28、不论是脱氢反应或是断链反应,都是热效应很大的(吸)热反应。

 

29、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易于)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中央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容易。

五碳环较六碳环难于裂解。

  

30、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芳环开裂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芳烃缩合),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31、芳香烃热裂解的主要反应有:

(脱氢缩合反应)、断侧链反应和脱氢反应。

 

32、各类烃热裂解的难易顺序为:

正构烷烃(大于)异构烷烃,环烷烃(大于)芳烃。

 

33、烃类热裂解中二次反应有(烯烃的裂解)烯烃的聚合、环化和缩合、烯烃的加氢和脱氢、烃分解生成碳。

 

34、结焦与生碳过程二者机理不同,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

 

35、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阶段。

 

36、芳烃指数是用于表征(柴油等重质油)重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37、正构烷烃的BMCI值最(小)。

烷烃的K值最(高),芳烃则反之。

烃原料的BMCI值越小,乙烯收率越(高)。

 

38、特性因素是用作反映(轻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39、烃类管式裂解生产乙烯裂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1)影响一次产物分布;

(2)(影响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竞争)。

 

40、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提高温度有利于

(一)次反应,减短停留时间有利于

(一)次反应。

41、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降低烃分压有利于增大次反应对次反应的相对反应速率。

 (一,二)

42、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温度—停留时间)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乙烯/丙烯的比例。

 

43、工业生产上采用的裂解气分离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法)和油吸收精馏分离法两种。

44、裂解气的深冷分离过程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

气体净化系统、(压缩和冷冻系统)、精馏分离系统。

 

45、在裂解气分离过程中,加氢脱乙炔工艺分为前加氢和(后加氢)两种。

46、加氢脱乙炔过程中,设在脱(甲烷)塔前进行加氢脱炔的叫前加氢。

47、在深冷分离裂解气流程中,乙烯损失有四处:

冷箱尾气、乙烯塔釜液乙烷中带出损失、脱乙烷塔釜液C3馏分中带出的损失、(压缩段凝液带出的损失)。

 

48、在裂解分离系统中,能量回收的三个主要途径:

(急冷换热器)回收高能位能量、初馏塔及其附属系统回收的低能位能量、烟道气热量。

49、在裂解分离系统中,(急冷换热器)能量回收能产生高能位的能量。

50、用(石油烃)为原料裂解制乙烯是目前工业上的主要方法。

51、目前,用石油烃为原料裂解制乙烯是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但是生产乙烯的还有其它方法其中有:

由甲烷制乙烯、由(合成气)。

52、目前工业上芳烃主要来自(煤高温干馏)副产粗笨和煤焦油;烃类裂解制乙烯副产裂解汽油和催化重整产物重整汽油三个途径。

二、单选题:

1、(B)产量往往标志着的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

2、天然气主要由(A)、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

3、石油主要由(C)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A、氧B、氮C、碳D、硫

4、石油中所含烃类主要有烷烃、(B)和芳香烃。

A、烯烃    B、环烷烃   C、炔烃   D、二烯烃

5、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B)三大类。

 

A、芳香基石油B、中间基石油C、直链基石油D、支链基石油

6、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A)处理。

A、脱盐、脱水B、脱硫、脱盐C、脱蜡、脱水D、脱盐、脱硫

7、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A)。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D、煤油

8、(A)是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芳烃的主要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D、煤油

9、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A)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

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A、沸程B、密度C、黏度D特性因数

10、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

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C)和重油。

A、减压渣油B、胶质C、润滑油D、重柴油

11、催化裂化目的是将(B)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A、减压渣油B、常压馏分油C、润滑油D、重柴油

12、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A)、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A、异构化反应B、烷基化反应C、聚合反应D、脂化反应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B)等反应。

A、烷基化反应B、叠合、脱氢缩合C、聚合反应D、脂化反应

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B)、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A、烷基化反应B、常减压蒸馏C、催化氧化D、脂化反应

15、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B)。

A、烷基化反应B、加氢裂化C、催化氧化D、脂化反应

16、催化重整是使(A)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压蒸馏所的轻汽油馏分B、减压蒸馏所的柴油C、常压渣油D、减压渣油

17、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A)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

A、芳烃B、甲烷C、环氧乙烷D、脂肪酸

18、(C)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减压蒸馏B、催化裂化C、催化重整D、催化氧化

19、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A)。

A、Pt/Al2O3B、Ni/Al2O3C、Cu/Al2O3D、Fe/Al2O3

20、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A)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A、环烷烃脱氢芳构化B、叠合、反应缩合C、脂化D、烷基化

21、(C)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和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A、常减压蒸馏B、催化裂化C、催化重整D、催化氧化

22、催化重整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预处理、催化重整(A)。

A、萃取和精馏B、洗涤C、结晶D、过滤

23、环烷烃和烷烃的芳构化反应都是(C)反应。

A、微放热B、微吸热C、强吸热D、强放热

24、加氢裂化的原料主要是(A)。

A、重质馏分油B、轻质汽油C、轻质煤油D、轻柴油

25、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A)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A、芳香核B、环烷核C、环氧核D、环硫核

26、煤是(B)化合物。

A、无机物B、高分子有机物C、低分子有机物D、不定型

27、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

(C)煤的气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A、煤的分解B、煤的蒸发C、煤的干馏D、煤的挥发

28、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A)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A、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B、烷烃脱氢芳构化C、叠合、脱氢缩合D、聚合反应

29、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

原料烃的热裂解和(A)。

A、裂解产物的分离B、裂解产物的净化C、裂解产物的提纯D、裂解产物的吸附

30、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B)和丙烯的反应。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丁二烯

31、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D)的反应。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丙烯

32、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D)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丙烯

33、从(A)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A、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大小B、支链多少C、碳原子数D、分子结构

34、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

(A)

A、容易降低B、容易增大C、困难降低D、困难降低

35、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易脱去;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断裂。

(A)

A、降低容易B、降低困难C、增强容易D、增强困难

36、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脱去;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断裂。

(A)

A、容易容易B、容易难于C、难难于D、难容易

37、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  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容易。

五碳环较六碳环难于裂解。

(B)

A、容易末端B、容易中央C、难于中央D、难于中央

38、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容易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中央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

五碳环较六碳环裂解。

(B)

A、容易容易B、容易难于C、困难难于D、困难容易

39、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芳环开裂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A),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D、脱烷基反应

40、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C)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结焦C、芳环裂化D、侧链裂化反应

41、芳香烃热裂解的主要反应有:

(A)、断侧链反应和脱氢反应。

A、芳烃脱氢缩合B、芳构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D、脱烷基反应

42、各类烃热裂解的难易顺序为: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A)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43、结焦是在温度下(<1200k)通过而成。

(A)

A、较低芳烃缩合B、较高芳烃缩合C、较高乙炔脱氢稠合D、较低乙炔脱氢稠合

44、生碳是在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

(C)

A、较低芳烃B、较高芳烃C、较高乙炔D、较低乙炔

45、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链引发、链传递(B)三个阶段。

A、链缩合B、链终止C、链增长D、链裂解

46、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A)、链传递、链终止三个个阶段。

A、链引发B、链终止C、链增长D、链裂解

47、芳烃指数是用于表征(A)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A、柴油等重质油B、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C、润滑油等重质油D、航煤等重质油

48、(B)是用于表征柴油等重质油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A、PONAB、芳烃指数C、特性因数D、原料含烃量

49、正构烷烃的BMCI值最,芳烃最。

(A)

A、小大B、小小C、大大D、大小

50、烃原料的BMCI值越,乙烯收率。

(A)

A、低高B、高不变C、高高D、低低

51、特性因素是用作反映(B)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A、柴油等重质油B、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C、润滑油等重质油D、航煤等重质油

52、(C)是用作反映石脑油、轻柴油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A、PONAB、芳烃指数C、特性因数D、原料含烃量

53、烷烃的K值最,芳烃最。

(D)

A、小大B、小小C、大大D、大小

54、原料的K值越,乙烯的收率越。

(C)

A、小不变B、小高C、大高D、大低

55、烃类管式裂解生产乙烯裂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乙烯、丙烯收率。

(A)

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不变D、降低提高

56、控制短的停留时间。

可以二次反应的发生,乙烯收率。

(D)

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降低D、降低提高

57、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提高温度有利于次反应,简短停留时间有利于次反应。

(C)

A、二一B、二二C、一一D、一二

58、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降低烃分压有利于增大次反应对次反应的相对反应速率。

(D)

A、二一B、二二C、一一D、一二

59、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降低烃分压,则乙烯收率,焦的生成。

(B)

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C、降低降低D、降低提高

60、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A)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乙烯/丙烯的比例。

A、温度—停留时间B、温度—烃分压C、停留时间—烃分压D、原料组成

61、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温度—停留时间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B)的比例。

 

A、甲烷/乙烷B、乙烯/丙烯C、丙烯/丁烯D、乙烯/甲烷

62、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都是用(A)作为稀释剂。

A、水蒸气B、空气C、甲烷D、氮气

63、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都是用水蒸气作为稀释剂。

其优点有(C)个。

A、3B、4C、5D、6

64、(C)作为衡量裂解深度的标准。

A、PONAB、KC、KSFD、BMCI

65、动力学裂解深度函数综合考虑了原料性质、停留时间和(D)效应。

A、烃分压B、稀释剂用量C、反应器型式D、裂解温度

66、管式炉裂解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高温、 停留时间、 烃分压的裂解原理。

(A)

A、短低B、长高C、短高D、长低

67、工业生产上采用的裂解气分离方法,主要有(B)和油吸收精馏分离法两种。

A、冷凝法B、深冷分离法C、二次结晶法D、萃取法

68、裂解气的深冷分离过程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

气体净化系统、(A)、精馏分离系统。

A、压缩和冷冻系统B、冷凝和汽化系统C、结晶和过滤系统D、溶解和萃取系统

69、在裂解气分离过程中,加氢脱乙炔工艺分为   和两种。

(C)

A、不加氢加氢B、不加氢前加氢C、前加氢后加氢D、加氢后加氢

70、加氢脱乙炔过程中,设在(A)前进行加氢脱炔的叫前加氢。

A、脱甲烷塔B、脱乙烷塔C、脱丙烷塔D、脱乙烯塔

71、加氢脱(A)过程中,设在脱甲烷塔前进行加氢脱炔的叫前加氢。

A、乙炔B、乙烷C、丙烷D、乙烯

72、在深冷分离裂解气流程中,乙烯损失有四处:

冷箱尾气、(D)、脱乙烷塔釜液C3馏分中带出的损失、压缩段凝液带出的损失。

A、甲烷塔釜液 B、乙烷塔釜液C、丙烷塔釜液 D、乙烯塔釜液

73、在裂解分离系统中,能量回收的三个主要途径:

(A)、初馏塔及其附属系统回收的低能位能量、烟道气热量。

A、急冷换热器  B、中间冷凝器C、中间再沸器   D、原料预热器

74、在裂解分离系统中,(A)能量回收能产生高能位的能量。

A、急冷换热器 B、中间冷凝器C、中间再沸器    D、原料预热器

75、在裂解分离系统中,能量回收的三个主要途径中:

急冷换热器回收能位能量、初馏塔及其附属系统回收的能位能量。

(D)

A、低  高B、低  低C、高  高D、高  低

76、(A)制乙烯是目前工业上的主要方法。

A、用石油烃裂解 B、甲烷制乙烯C、合成气制乙烯   D、乙醇脱水制乙烯

三、多项选择题:

1、石油中所含烃类有(ABD)。

A、烷烃    B、环烷烃   C、炔烃   D、芳香烃

2、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ABD)。

 

A、石蜡基石油B、中间基石油C、直链基石油D、沥青基石油

3、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AC)处理。

 

A、脱盐  B、脱硫  C、脱水  D、脱蜡

4、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ABC)等反应。

 

A、异构化反应B、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C、叠合、脱氢缩合D、脂化反应

5、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ABCD)。

 

A、催化裂化 B、常减压蒸馏 C、催化重整 D、加氢裂化

6、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ABC)、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A、环烷烃脱氢芳构化 B、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

C、烷烃脱氢芳构化   D、烷基化

7、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烷烃加氢裂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和(ABC)。

  

A、正构烷烃异构化   B、多环环烷烃的开环裂化  

C、多环芳烃的加氢开环裂化    D、脱烷基化

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ABC)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A、氧B、硫C、氮D、氯

9、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BC)的反应。

 

A、甲烷B、乙烯C、丙烯D、丁二烯

10、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BD)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

后生成焦或碳。

 

A、甲烷B、乙烯C、丁烯D、丙烯

11、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有(ABCD)。

 

A、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B、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

C、叔氢最易脱去D、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容易断裂

12、环烷烃热裂解时规律(ABCD)。

 

A、侧链烷基较烃环容易裂解B、长侧链先在侧链中央断裂

C、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容易D、五碳环较六碳环难于裂解

13、芳香烃热裂解的主要反应有(ABC)。

A、芳烃脱氢缩合B、断侧链反应C、脱氢反应D、脱烷基反应

14、烃类热裂解中二次反应有(BCD)和烃分解生成碳。

 

A、芳烃缩合 B、烯烃的加氢和脱氢C、烯烃聚合、环化和缩合 D、烯烃的裂解

15、自由基连锁反应分为(ABC)三个阶段。

A、链引发B、链终止C、链传递D、链裂解

16、特性因素是用作反映(AB)等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素。

A、轻柴油B、石脑油C、润滑油等重质油D、航煤等重质油

17、烃类裂解生产乙烯的操作条件为(ABC)。

A、高温B、短停留时间C、低烃分压D、低温

18、在烃类热裂解生产乙烯中,工业上利用(AB)的影响效应来调节产物中乙烯/丙烯的比例。

A、温度B、停留时间C、烃分压D、原料组成

19、动力学裂解深度函数综合考虑了(BCD)效应。

A、烃分压B、原料性质C、停留时间D、裂解温度

20、工业生产上采用的裂解气分离方法,主要有(BC)两种。

A、冷凝法B、深冷分离法C、油吸收精馏分离法D、萃取法

21、裂解气的深冷分离过程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ABC)。

 

A、压缩和冷冻系统B、气体净化系统C、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