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17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人美版上册美术教案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

"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

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2、出示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

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

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具体的建筑分析。

3、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

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

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

五、教后反思:

2、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2、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

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欣赏漫画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

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

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

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

中国画家咏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

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

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

“三停五眼”“三停”:

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五眼”:

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三停”:

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五眼”:

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五、课后拓展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3、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

(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

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

(提示:

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提示:

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

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4、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2、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

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

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

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

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注意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6、练习、辅导。

7、作品展览和评述a)学生活动:

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

d)修改、评优。

8、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10笔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2、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出示课题:

笔的世界

二、新授: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教师师范:

1、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涂色。

五、学生进行创作。

六、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11、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2、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

如:

《三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

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

“这是谁?

”(学生介绍)“有何区别?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出示:

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

(如:

成龙、陈佩斯等)结论:

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问:

“这是谁?

”“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

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头发

2、表情出示:

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问:

“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五官的变化)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

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2、学生全体评3、教师小结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七、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八、学生创作

九、展评欣赏

 

12、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2、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

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

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

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

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

(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

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

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

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

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

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

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

书本提供图片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

(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小组交流)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13、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

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二、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

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

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

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

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

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三、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四、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

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

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六、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14、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

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2、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

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

家乡的小吃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

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

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

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

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

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

学生制作。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

学生欣赏。

15、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民间艺术品学生准备:

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1、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2、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

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面花山西剪纸陕西刺绣贵州五、学生作业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六、展示评价

 

16、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画一画家乡。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3、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有白城特色的建筑物图片

教具准备:

展示白城历史、发展的相关图片、画册、课件等学具与白城发展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之前的几个课题,我们学习了白城的房子、小吃、和艺术,我们的故乡真是资源丰富啊!

知道了这些还不够,我们今天还要来研究白城的历史和发展,看看家乡的过去,想象家乡的明天!

出示课题: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二、新授

师:

如果你对本节课学习有所准备,一定会提前搜集一些关于白城的信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知道的关于白城的一些事交流一下。

1、白城的来历。

师:

首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白城”这个名字的来历?

2、说一说白城过去的事。

师: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知道的有关白城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