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31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

李白、杜甫、白居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

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组词:

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学习生字要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字形教学为主,加强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达到正确书写,合理运用的要求。

学生也经常在形近字、同音字上出错,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设计一些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例,组词:

  疑(   ) 庐(   ) 卢(   )

  凝(   ) 炉(   ) 沪(   )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

望庐山瀑布

  解释诗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①什么是瀑布?

(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②望是什么意思?

(望,远远的看。

  ③诗题是什么意思?

(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④教师明确: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除指导读准字音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正确断句,不拿腔作调。

教师应在停顿和语句轻重音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

一是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

朗读诗句,不能没有停顿地连着读,更不能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把诗句读破。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是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些,读出韵味。

这首诗押的是an韵。

朗读时,一定要把烟、川、天这些韵脚读出来。

  前两句诗读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后两句诗读的时候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

  教师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加强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资料弄懂这些字词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此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优美。

诗句的意思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让学生读,并记录下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

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瀑布是什么意思?

(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

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

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j)n)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庐山瀑布。

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使人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可爱。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抓住了瀑布高大的样子和奔腾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诗人是站在离瀑布很远的山下往山上看瀑布的。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

只有大自然。

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列举一些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旅游胜地、著名风景区。

请同学讲一讲你曾经到过哪里?

那里的景色如何?

有什么特产?

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可爱。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2)疑是银河落九天

  2.写生字、新词。

  3.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

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一)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绝句》一诗。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因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为标题。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二)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教师范读。

  (三)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