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37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docx

扬州商务高职校秦忠亚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选修课程“两课”评比

 

教案

 

参评教师

秦忠亚

学校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任教专业

艺术欣赏

参评

中职()高职(√)

填报日期

2011年4月9日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

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教材名称及版本:

《艺术与美十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系列教材)2005年9月第1版

单元序号:

第一讲,音乐艺术与美

目录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3)

二、音乐基础知识……………………………………………………………(6)

《音高与节奏》………………………………………………………(6)

音乐艺术作品选析………………………………………………………(12)

《高山流水》…………………………………………………………(12)

《黄河大合唱》…………………………………………………………(19)

《梁山伯与祝英台》……………………………………………………(25)

常见音乐体裁……………………………………………………………(31)

序曲《卡门》…………………………………………………………(31)

交响曲《命运》………………………………………………………(37)

《流行音乐》……………………………………………………………(44)

拓展学习…………………………………………………………………(50)

《音乐与古诗词》………………………………………………………(50)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单元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聆听经典音乐,感受音乐之美,提升审美境界。

2.品味优美的音乐旋律,赏析优秀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结合旅游专业学生的所学课程,拓展相关旅游音乐知识。

4.感悟人生,开阔眼界,丰富情感,提高欣赏水平与感悟能力。

二、单元内容安排:

(共计8课时)

学习“艺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方法之一。

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了解艺术,我选用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美十讲》这本教材。

本教材汇集了各个艺术门类(涵盖了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和艺术设计八大艺术门类),内容包括了这八个门类的“艺术作品选析”、“艺术常识”、“艺术之美”、“艺术鉴赏”、“快乐连接”等多个方面。

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相应艺术。

本单元为第一讲“音乐”,从学生最熟悉的音乐艺术入手。

让同学了解,艺术不仅仅只有音乐学科,还包含了其他的学科,从而引出下一讲---戏剧艺术,因此本单元地位相当重要。

具体课时分配:

音乐基础知识1课时

《音高与节奏》1课时

音乐作品选析:

3课时

1)《高山流水》1课时

2)《黄河大合唱》1课时

3)《梁山伯与祝英台》1课时

常见音乐体裁:

3课时

1)序曲《卡门序曲》1课时

2)交响曲《命运》1课时

3)《流行音乐》1课时

拓展学习:

1课时

《音乐与古诗词》1课时

三、教学策略:

    

1.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2.启发诱导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3.交互合作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相互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皆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4.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资源开发

1.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内部资源(课程标准、教材、音响资料)、课程相关资源(相关科学、学科、文化艺术、民族文化、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艺术家)、物资资源(教学环境、设备)在音乐课程中,充分开发与运用其资源,并有机的整合和生成,会使音乐教学丰富而精彩。

2.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内容和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内容、形式、方法、质量)。

整合是指教学系统内的课程资源与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相关设施设备资源,使各种资源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相应的作用。

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节课中不能各类资源大拼凑,五花八门大聚会;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音乐情感的需要,做到以课程标准、教材为准,发挥师生资源作用,有效开发活动资源,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使每一节音乐课各具特色,形式多样。

 

《音高与节奏》教案

教师

秦忠亚

班级

095旅游班

课程

艺术欣赏

教学题目

《流行音乐》

课时数

1

背景

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艺术欣赏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学生了音乐、戏剧舞蹈等都是艺术门类。

这节课是第一讲---音乐,在欣赏音乐前要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直白讲述,加上职校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学生掌握情况会不好。

因此在课堂上加大了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精心设计相关课件,采用“主题”导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和活动任务的引领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借助课件直接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在不断的观察、猜想、探索、讨论、总结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

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音高、节奏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独立且准确的完成一项简单的音高节奏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节奏感,在小组学习中体会团体协作的魅力。

教学

重点

认识乐曲中音高、节奏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小的演唱水平

教学

方法

情景体验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

资源

准备

时间资源:

45分钟

材料资源:

《音高与节奏》课件、教案、学案

设备资源:

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境

激趣

活动一:

比一比

(4分钟)

1.课前在班级寻找活泼外向的学生

2.请推荐出来的学生

表演唱,学生总结

1)音准好、节奏好   

2)跑调、节奏乱

3.教师点评

1.学生参与:

自荐&推荐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表意见

 

3.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2、探究

讨论

活动二:

听一听(36分钟)

问题探究一:

找音高

1.请同学课前准备好的玻璃杯、水、筷子准备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    

①这些材料可以制定音高吗?

    

②音高的变化怎么体现?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可以,在玻璃杯中加入定量的水,会发出固定的音高

②加入的水高度可以调节音高

问题探究二:

认识乐谱

欣赏视频,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分析

播放《欢乐颂》及展示乐谱

问题探究三:

各小组表演演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听的音乐瞬间记忆,并表演

1.教师点评:

对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

2.提出问题:

怎样更好的表现音乐(音高、节奏的重要性)

3.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问题探究一:

找音高

1.观看准备的材料,思考问题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3.观看视频,思考并问答教师的提问

 

问题探究二:

认识乐谱

1.边看视频,边听老师乐曲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问题探究三:

各小组表演演奏

 

1.学生把加水的杯子按音高顺序排列好

2.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师引导:

请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教师点评:

(1)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2)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相应的知识

1.各组选各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其他学生互评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4、点拨

升华

活动三:

想一想(1分钟)

 

教师引导:

实践:

生活中还有什么简易的东西可以加以处理并表演

 

学生记录,课后实施

五、体验践行(1分钟)

 

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所能想到的物品

 

课后学生分小组寻找相关物品,进行表演。

遇有疑问,向教师提问

评价

(总结反思)

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表》(见附录)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反思、讨论:

板书设计

音高与节奏

一:

定义二:

欢乐颂乐谱三:

音高节奏的重要性

3345|5432|1123|322|

3345|5432|1123|211|

音高

{节奏

资源开发

注意:

以下情况符合地请打“√”

课程资源结合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

资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

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有联系√

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

六、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灵活: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教师点评全面:

在创情激趣、问题探究、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对每次学生活动进行及时总结,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4.实践本质凸显:

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学生参与,并将艺术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课上内容的实践本质。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观察与反馈,发现学生讲故事尚不流畅,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准备环节尚需加强,课前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音高、节奏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独立且准确的完成一项简单的音高节奏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节奏感,在小组学习中体会团体协作的魅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乐曲中音高、节奏的重要性

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学习内容

任务1:

准备材料调试音高

学习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2:

视谱

学习要求:

学生根据所学视唱

任务3:

表演

学习要求: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四、任务拓展:

请同学寻找生活中的其他物品,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五、作业布置

课后寻找相关物品并使用表演

六、总结评价:

(任务评价表)

范围

项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较好

一般

较好

一般

较好

一般

课前准备

练习参与度

难点解决

基本演奏常规

练习效果

《高山流水》教案

教师

秦忠亚

班级

095旅游班

课程

艺术欣赏

教学题目

《高山流水》

课时数

1

背景

分析

采用学生熟悉的典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精心设计相关课件,采用“主题”导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和活动任务的引领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借助课件直接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在不断的观察、猜想、探索、讨论、总结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

目标

1.认知与技能: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特色,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特点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教学

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文学写作功底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

方法

情景体验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

资源

准备

时间资源:

45分钟

材料资源:

《高山流水》课件、教案、学案

设备资源:

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境

激趣

活动一:

看一看(4分钟)

1.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渔舟唱晚》背景音乐

2.提问哪些是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页面    

2)简介乐曲:

《高山流水》

3.教师点评

1.听音频表达音乐,思考教师的提问

2.小组抢答第一个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高山流水典故

 

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2、探究

讨论

活动二:

说一说(36分钟)

问题探究一:

乐曲找不同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出现的乐器-——古琴/古筝

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

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3.教师引导:

用课件出示两幅图片

提问:

代表乐器的特点

4.教师点评:

各种乐器的音响特色

问题探究二:

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高山4段----

-----流水8段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问题探究三:

熟悉主旋律

1.教师引导:

播放影像,同学模唱

2.教师点评:

对同学的模唱进行点评

问题探究一:

乐曲找不同

1.观看图片,思考并问答教师的提问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3.观看图片,思考并问答教师的提问

4.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问题探究二:

画面联想

1.讲述听完乐曲的感受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问题探究三:

熟悉主旋律

1.观看课件上的案例,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3.观看课件上的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4.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师引导:

请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教师点评:

(1)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2)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相应的知识。

1.各组选各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其他学生互评;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4、点拨

升华

活动三:

想一想(1分钟)

教师引导:

创作:

①欣赏由古琴独奏的《高山流水》,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

②欣赏一段以《高山流水》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

学生上台操作,之后师生进行共同鉴赏。

五、体验践行(1分钟)

教师引导:

在实训室演奏乐曲时根据课上所讲认真体会、演奏

课后学生分小组寻找类似的音乐,并向全班推荐。

遇有疑问,向教师提问。

评价

(总结反思)

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表》(见附录)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反思、讨论)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一:

看典故,谈感受

人身难得一知己----珍惜友情

二:

听乐曲:

分析情感、风格

三:

怎样与专业结合

资源开发

注意:

以下情况符合地请打“√”

课程资源结合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

资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

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有联系√

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

六、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灵活: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教师点评全面:

在创情激趣、问题探究、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对每次学生活动进行及时总结,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4.实践本质凸显:

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学生参与,并将艺术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课上内容的实践本质。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观察与反馈,发现学生讲故事尚不流畅,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准备环节尚需加强,课下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知与技能;了解音乐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音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围绕选定主题进行专项练习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音乐特点

2.主旋律模唱

难点:

提高文学写作的创作能力

三、学习内容

任务1:

听音乐思考音乐特点及乐曲个段落的不同点

学习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2:

分析各乐段表现内容

学习要求:

学生根据每段音乐的旋律表述内心想法

任务3:

模唱

学习要求:

学生通过模唱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四、任务拓展:

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自行寻找类似音乐并向同学推荐

2、对创作的作品在班级进行3分钟演讲,增强自信心

六、总结评价:

(任务评价表)

范围

项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较好

一般

较好

一般

较好

一般

课前准备

练习参与度

难点解决

基本演奏常规

练习效果

《黄河大合唱》教案

教师

秦忠亚

班级

095旅游班

课程

艺术欣赏

教学题目

《黄河大合唱》

课时数

1

背景

分析

所教班级的学生中女生居多,好动,表现欲较强。

课前让学生搜集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里经过简单的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红歌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教学

目标

1.认知与技能: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过程与方法:

在演唱歌曲时,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

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

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

方法

情景体验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

资源

准备

时间资源:

45分钟

材料资源:

《黄河大合唱》课件、教案、学案

设备资源:

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境

激趣

活动一:

听一听(4分钟)

1.教师引导:

①提问:

同学们对抗战时期的作品了解多少?

②教师介绍抗战时期的社会背景,熟悉的作曲家

③师生互动演唱熟悉的部分声乐作品

④学生用抢答形式完成作曲家与作品连线题

2.教师点评:

涉及音乐话题

3.播放音频

1.观看课件出示的问题,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3.学生聆听模唱

2、问题

探究

活动二:

议一议(36分钟)

问题探究一:

创作背景

1.教师引导:

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解,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教师点评:

(1)教师介绍抗战时期的社会背景,熟悉的作曲家。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问题探究二:

欣赏作品

欣赏内容: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

 

问题探究三:

作品分析

1.教师引导:

欣赏《黄河船夫曲》

2、欣赏作品,感受速度的变化,学生划拍感受作品的情绪,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3)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问题探究一:

创作背景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音乐的创作背景?

(2)作品简介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问题探究二:

欣赏作品

这三首曲子都是在赞颂黄河磅礴宏伟的气势。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三首曲子的共同表现,大家想想应该用什么词呢?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问题探究三:

作品分析

1.学生按对唱形式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绪,回答问题

2.听教师点评,做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师引导:

请各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教师点评:

(1)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

(2)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