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7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docx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

§5.1概述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承包单位编制的,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施工活动的技术、组织和经济的综合性文件。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有关原始资料,结合实际施工条件,从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全局出发,进行最优施工方案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搭接与配合关系,设计符合施工现场情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从而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目标。

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

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3、施工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有关指标;

4、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大纲对该工程的有关规定和安排;

5、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

6、资源配备情况;

7、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

8、预算或报价文件和有关规程、规范等资料。

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见教材图6—1

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依工程规模、性质、施工复杂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较完整的内容通常包括:

1、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

2、施工方案设计;

3、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4、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劳动力、材料、构件、施工机械等需要量计划;

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8、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5.2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

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整个工程全局的关键。

其内容一般包括: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选择适用的施工机械;制定主要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流水施工。

一、施工顺序的确定

施工顺序是指工程开工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次序。

确定施工顺序既是为了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组织施工,也是为了解决工种之间的合理搭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出既符合客观规律有经济合理的施工顺序。

(一)确定施工顺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确定施工顺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⑴先地下、后地上

施工时,通常应首先完成管道、管线等地下设施、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然后开始地上工程施工。

但采用逆作法施工时除外。

⑵先主体、后围护

施工时应先进行框架主体结构施工,然后进行围护结构施工。

⑶先结构、后装饰

施工时先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然后进行装饰工程施工。

但是,随着新建筑体系的不断涌现和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某些装饰与结构构件均在工厂完成。

⑷先土建、后设备

先土建、后设备是指一般的土建与水暖电卫等工程的总体施工程序。

以上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如在冬期施工之前,应尽可能完成土建和维护工程,以利于施工中的防寒和室内作业的开展,从而达到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缩短工期的目的。

以上原则在进一步完善中。

2、确定施工顺序的基本要求

1.确定施工顺序时应考虑的因素

遵循施工程序。

施工顺序应在不违背施工程序的前提下确定。

⑴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施工顺序应与施工工艺顺序相一致。

如现浇柱的施工顺序为:

绑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养护~拆模。

⑵必须与施工方法协调一致。

如预制柱的施工顺序为:

支模板~绑钢筋~浇混凝土~养护~拆模。

⑶必须考虑工期和施工组织的要求。

如室内外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

⑷必须考虑施工质量要求。

安排施工顺序时,要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前提,影响工程质量时,要重新安排施工顺序或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如外墙装饰安排在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后进行;楼梯抹面最好自上而下进行,以保证质量。

⑸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如冬季和雨季施工到来之前,应尽量先做基础工程、室外工程、门窗玻璃工程,为地上和室内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⑹考虑施工安全要求。

在立体交叉、平行搭接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课堂小结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顺序;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3、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

4、确定施工顺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目的要求:

熟悉施工顺序的确定;掌握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结构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旧知复习: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2、确定施工顺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5.3施工方案

一、施工顺序的确定

(二)多层混合结构民用房屋的施工顺序

多层混合结构居住房屋的施工,通常可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及装饰工程三个阶段。

(三)高层现浇混凝土结构综合商住楼的施工顺序

由于采用的结构体系不同,其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也不尽相同。

下面以墙柱结构采用滑模施工方法为例加以介绍。

主体工程施工顺序(液压模逐层空滑现浇楼板工艺)

(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的施工顺序

施工可分为:

地下工程、预制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围护工程和装饰工程五个主要分部工程。

二、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

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是施工方案中的关键问题。

它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工程成本。

(一)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建设结构、抗震要求、工程量大小、工期长短、资源供应情况、施工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制定出可行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二)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基本要求

1、应主要考虑分部分项工程的要求

2、应符合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

3、应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

4、应考虑如何符合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的要求

5、应符合先进、合理、可行、经济的要求

6、应满足工期、质量、成本和安全的要求

(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1、土石方工程

(1)计算土石方工程的工程量,确定土石方开挖或爆破方法,选择土石方施工机械。

(2)确定土壁放边坡的坡度系数或土壁支撑形式以及板桩打设方法。

(3)选择排除地面、地下水的方法。

确定排水沟、集水井或井点布置方案所需设备。

(4)确定土石方平衡调配方案。

2、基础工程

(1)浅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以及地下室施工的技术要求。

(2)桩基础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

3、砌筑工程

(1)墙体的组砌方法和质量要求;

(2)弹线及皮数杆的控制要求;

(3)确定脚手架搭设方法及安全网的挂设方法;

(4)选择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

4、钢筋混凝土工程

(1)确定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滑模法、升板法或其他方法;

(2)确定模板类型及支模方法,对于复杂工程还需进行模板设计和绘制模板放样图;

(3)选择钢筋的加工、绑扎和焊接方法;

(4)选择混凝土的制备方案,如采用商品混凝土,还是现场拌制混凝土。

确定搅拌、运输、浇筑顺序和方法,以及泵送混凝土和普通垂直运输混凝土的机械选择;

(5)选择混凝土搅拌、振捣设备的类型和规格,确定施工缝留设位置;

(6)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控制应力和张拉设备。

5、结构安装工程

(1)确定起重机械类型、型号和数量;

(2)确定结构安装方法(如分件吊装法还是综合吊装法),安排吊装顺序、机械位置和开行路线及构件的制作、拼装场地;

(3)确定构件运输、装卸、堆放方法和所需机具设备的规格、数量和运输道路要求。

6、屋面工程

(1)屋面工程各个分项工程施工的操作要求;

(2)确定屋面材料的运输方式和现场存放方式。

7、装饰工程

(1)各种装饰工程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2)确定材料运输方式及储存要求;

(3)确定所需机具设备。

8、现场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及脚手架等搭设

(1)明确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方式、布置位置、开行路线,选择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机具型号和数量;

(2)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确定脚手架所用材料、搭设方法及安全网的挂设方法。

补充

(四)选择施工机械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首先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工程施工机械。

2、各种辅助机械应与直接配套的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

3、在同一建筑工地上的建筑机械的种类和型号应尽可能少。

4、尽量选用施工单位的现有机械,以减少施工的投资额,提高现有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

5、确定各个分部工程垂直运输方案时应进行综合分析,统一考虑。

课堂小结

1、不同结构施工顺序的确定;

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目的要求:

熟悉主要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及减低成本措施;

了解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

重点难点:

主要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及减低成本措施。

旧知复习:

1、不同结构房屋的施工顺序

2、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依据、要求

教学过程:

§5.4施工方案

三、主要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及减低成本措施

(一)技术措施

对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工程,以及高耸、大跨度、重型构件、深基础的特殊工程,在施工中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其内容一般包括:

1、要表明工程的平面、剖面示意图以及工程量一览表;

2、施工方法的特殊要求、工艺流程、技术要求;

3、水下混凝土浇注及冬雨季施工措施;

4、材料、构件和机具的特点、使用方法和需要量。

(二)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措施

保证质量的关键是对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确保基础质量的措施,保证主体结构中关键部位质量的措施,以及复杂特殊工程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等。

1、保证定位放线、轴线尺寸、标高测量等准确无误的措施;

2、保证地基承载力、基础、地下结构及防水施工质量的措施;

3、保证主体结构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措施;

4、保证屋面、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5、保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6、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如现场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培训、建立质量检查制度等。

(三)确保施工安全措施

保证安全的关键是贯彻安全操作规程,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并加以落实。

保证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土方边坡稳定的措施;

2、脚手架、吊蓝、安全网的设置和防止人员坠落各类洞口的防范措施;

3、外用电梯、井架及塔吊等垂直运输机具的拉结要求和防倒塌措施;

4、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防短路、防触电措施;

5、易燃、易爆、有毒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6、季节性安全措施。

防洪防雨、防暑降温、防滑、防火、防冻。

7、现场周围通行道路及居民安全保护、隔离措施;

8、确保施工安全的宣传、教育及检查等组织工作。

(四)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力、节约材料、节约机械设备费用、节约临时设施费用等方面的措施,它是根据施工预算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进行编制的。

1、合理进行土方平衡调配,以节约台班费;

2、综合利用吊装机械,减少吊次,以节约台班费;

3、提高模板安装精度,采用整装整拆,加速模板周转,以便节约木材或钢材;

4、混凝土、砂浆中掺加外加剂或混合料,以便节约水泥;

5、采用先进的钢材焊接技术,以便节约钢材;

6、构件及半成品采用预制拼装、整体安装的办法,以便节约人工费、机械费等。

(五)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与标牌,保证出入口交通安全、道路畅通、场地平整、安全与消防设施齐全;

2、临时设施的规划与搭设应符合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的要求;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堆放与管理有序;

4、散碎材料、施工垃圾的封闭运输及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5、及时进行成品保护及施工机具保养。

四、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是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的重要途径。

它是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出一个工期短、成本低、质量好、材料省、劳动力安排合理的最优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种。

1.定性分析评价

定性分析评价是结合工程施工实际经验,对几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常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

(1)工人在施工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和安全可靠性;

(2)为后续工作能否创造有利施工条件;

(3)选择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易于取得;

(4)采用该方案是否有利于冬雨期施工;

(5)能否为现场文明创造有利条件等。

2、定量分析评价

定量分析评价是通过对各个方案的工期指标,实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等一系列单个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对比,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指标最优方案的方法。

定量分析评价通常分为两种方法。

(1)多指标分析法

它是用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工期指标等一系列单个的技术经济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优的方法。

定量分析的指标通常有:

1)工期指标。

当要求工程尽快完成以便尽早投入生产或使用时,选择施工方案就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成本较低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缩短工期的方案。

2)施工机械化程度指标。

它反映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通常,方案中劳动量消耗越小,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

3)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它反映各个施工方案的主要材料节约情况。

4)降低成本指标。

它是反映施工方案成本高低的指标。

5)投资额指标。

拟定的施工方案需要增加新的投资时,如购买新的施工机械或设备,则需要增加投资额指标进行比较,低者为好。

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出现指标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例如工期紧迫,就优先考虑工期短的方案。

(2)综合指标分析法

综合指标分析方法是以多指标为基础,将各指标的值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后得到一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1、主要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及减低成本措施;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

目的要求: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重点难点: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旧知复习:

1、主要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及减低成本措施;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

教学过程:

§5.5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一、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指在选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单位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全部施工过程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1)安排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任务;

(2)确定单位工程中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持续时间、相互衔接和合理配合关系;

(3)为编制季度、月、旬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4)为编制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一般用图表表示,经常采用的有两种形式:

横道图和网络图。

3、编制依据

(1)经过审批的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单位工程施工图、工艺设计图、设备基础图、采用的标准图集以及技术资料;

(2)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有关规定;

(3)施工工期要求及开竣工日期;

(4)施工条件:

劳动力、材料、构件及机械的供应条件,分包单位的情况等;

(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

(7)其他有关要求和资料。

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编制内容和步骤(此处仅以横道图为例加以介绍)。

(一)划分施工过程

划分施工过程应考虑下述要求:

1、施工过程划分的粗细程度的要求;

2、对施工过程进行适当合并,达到简明清晰的要求;

3、施工过程划分的工艺性要求;

4、明确施工过程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程度。

(二)计算工程量

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单位;

2、注意采用的施工方法;

3、正确取用预算文件中的工程量。

(三)套用施工定额

(四)计算劳动量及机械台班量

1、劳动量的计算

2、机械台班量的计算

(五)计算确定各施工过程的延续时间

1、经验估算法

2、定额计算法

3、倒排计划法

(六)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

1、根据施工经验直接安排的方法

2、按工艺组合组织流水的施工方法

(七)检查与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绘制正式进度计划

总的要求是:

在合理的工期下尽可能地使施工过程连续施工,这样便于资源的合理安排。

三、资源需要量计划

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可用来确定建筑工地的临时设施,并按计划供应材料、构件、调配劳动力和机械,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后,就可以着手编制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3.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

4.构件和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课堂小结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

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编制依据、原则;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重点难点: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旧知复习: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

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教学过程:

§5.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是对一个建筑物的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和空间布置图。

它是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的条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来正确地解决施工期间所需各种暂设工程和其他业务设施等同永久性建筑物和拟建工程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它是进行现场布置的依据,也是实现施工现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文明施工的先决条件。

编制和贯彻合理的施工平面图,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施工进行顺利;反之,则导致施工现场混乱,直接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

一、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内容

1、建筑总平面图上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地下的一切房屋、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道路和各种管线等)的位置和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位置、地形等高线和土方取弃场地。

3、自行式起重机械开行路线、轨道布置和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位置。

4、各种加工厂、搅拌站、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机具的仓库或堆场。

5、生产和生活性福利设施的布置。

6、场内道路的布置和引入的铁路、公路和航道位置。

7、临时给排水管线、供电线路、蒸汽及压缩空气管道等布置。

8、一切安全及防火设施的布置。

二、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时所依据的有关拟建工程的当地原始资料

(1)自然条件调查资料:

气象、地形、水文及工程地质资料。

主要用于布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沟,确定易燃、易爆及有碍人体健康的设施的布置,安排冬雨季施工期间所需设施的地点。

(2)技术经济调查资料:

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情况。

它对布置水、电管线和道路等具有重要作用。

2.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总平面图:

包括一切地上地下拟建和已建的房屋和构筑物。

它是正确确定临时房屋和其他设施位置,以及修建工地运输道路和解决排水等所需的资料。

(2)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地下、地上管道位置。

在设计施工平面图时,可考虑利用这些管道或需考虑提前拆除或迁移,并需注意不得在拟建的管道位置上面建临时建筑物。

(3)建筑区域的竖向设计和土方平衡图。

它们在布置水电管线和安排土方的挖填、取土或弃土地点时需要用到。

3.施工资料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从中可了解各个施工阶段的情况,以便分阶段布置施工现场。

(2)施工方案。

据此可确定垂直运输机械和其他施工机具的位置、数量和规划场地。

(3)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等需要量计划,以便确定仓库和堆场的面积、形式和位置。

三、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现场布置尽量紧凑,以节约土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场、加工厂、仓库、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得运距最短,从而减少或避免二次搬运。

(3)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4)临时设施的布置,尽量利于工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工人至施工区的距离最近,往返时间最少。

(5)符合环保、安全和防火要求。

四、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直接影响仓库、搅拌站、各种材料和构件等位置及道路和水、电线路的布置等,因此,它是施工现场布置的核心,必须首先确定。

由于各种起重机械的性能不同,其布置方式也不相同

(1)塔式起重机的布置(固定式、轨行式、附着式、内爬式)

1)单侧布置;

2)双侧布置或环形布置;

3)跨内单行布置;

4)跨内环行布置。

(2)自行无轨式起重机械

自行无轨起重机械分履带式、轮胎式和汽车式三种起重机。

它一般不作垂直提升和水平运输之用。

适用于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主体结构吊装,也可用于混合结构如大梁等较重构件的吊装方案等。

(3)固定式垂直运输机械

固定式垂直运输工具(井架、龙门架)的布置,主要根据机械性能、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段的划分、材料来向和已有运输道路情况而定。

布置的原则是,充分发挥起重机械的能力,并使地面和楼面的水平运距最小。

(4)外用施工电梯

外用施工电梯是一种安装于建筑物外部,施工期间用于运送施工人员及建筑器材的垂直运输机械。

它是高层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之一。

在确定外用施工电梯的位置时,应考虑便利施工人员上下和物料集散;由电梯口至各施工处的平均距离应最近;便于安装附墙装置;接近电源,有良好的夜间照明。

(5)混凝土泵和泵车

混凝土泵布置时宜考虑设置在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供料方便、且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排水、供水、供电方便的地方,并且在混凝土泵作用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

2.确定搅拌站、仓库、材料和构件堆场以及加工厂的位置

搅拌站、仓库和材料、构件的布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服务范围以内,并考虑到运输和装卸料方便。

3.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

现场主要道路应尽可能利用永久性道路,或先修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在土建工程结束之前再铺路面。

现场道路布置时,应保证行驶畅通,使运输道路有回转的可能性。

因此,运输道路最好围绕建筑物布置成一条环形道路。

4.临时设施的布置

临时设施分为生产性临时设施,如钢筋加工棚和水泵房、木工加工房等,非生产性临时设施如办公室、工人休息室、开水房、食堂、厕所等,布置的原则就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

5.水电管网布置

(1)施工水网的布置

1)施工用的临时给水管。

一般由建设单位的干管或自行布置的干管接到用水地点,布置时应力求使管网总长度短。

布置形式有环形、枝形、混合式三种。

2)供水管网应按防火要求布置室外消防检。

3)为了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应及时修通永久性下水道,并结合现场地形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沟渠。

(2)施工供电布置

1)为了维修方便,施工现场一般采用架空配电线路。

2)现场线路应尽量架设在道路的一侧,且尽量保持线路水平,以免电杆受力不均。

3)单位工程施工用电应在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中一并考虑。

某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实例:

课堂小结

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编制依据、原则

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目的要求: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应用

旧知复习:

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编制依据、原则;

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