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6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docx

卷0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教师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05)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苞(bāo)  匿笑(lì) 黄晕(yūn) 踉踉跄跄(niànɡ)

B.感慨(kǎi) 拼凑(zòu) 澄清(chénɡ) 洗耳恭听(ɡōnɡ)

C.棱镜(lénɡ) 酝酿(niànɡ) 静谧(mì) 絮絮叨叨(xù)

D.攲斜(qī)   贪婪(lán) 倜傥(dǎnɡ) 宽宏大量(hónɡ)

【答案】C

【解析】A项,匿(nì)笑,黄晕(yùn),踉(liànɡ)踉跄跄;B项,拼凑(còu);D项,倜傥(tǎnɡ)。

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秘  俯视  荫蔽  疲蜷不堪B.贮蓄  威慑  决别  煞有界事

C.憔悴  辛辣  和蔼  拙拙逼人D.吝啬  屋檐  诅咒  喜出望外

【答案】D

【解析】A项,“疲蜷不堪”应写作“疲倦不堪”;B项,“决别”应写作“诀别”,“煞有界事”应写作“煞有介事”;C项,“拙拙逼人”应写作“咄咄逼人”。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答案】A

【解析】翻来覆去:

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

在此句中,“一次又一次”与后面的“找了好几遍”语意重复。

4.文化积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

‘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

“她”是谁?

(2分)

答: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阿长(长妈妈)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由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该文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是阿长(长妈妈)。

(2)文段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1分)

答:

【答案】表现出阿长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选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来分析即可。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B.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春》,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C.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他儿时读书的地方。

D.《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掌握好各种标点的作用及用法,结合语句正确使用。

该题考查较为简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C项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6.语言运用——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答案】C

【解析】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0分)

(1)《峨眉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

(4)《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6)《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夜征人尽望乡。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8)《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曹操旷达胸襟和宏伟报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答案】

(1)思君不见下渝州。

(2)杨花落尽子规啼(3)断肠人在天涯(4)落花时节又逢君(5)无人送酒来(6)不知何处吹芦管(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注意“渝”“逢”“芦”“帆”“悬”等字的写法。

二.综合性学习(8分)

8.今年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分)

答:

【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解析】根据图表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给“母亲、同学”过生日的各组数据分析出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和同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初中生这一人群中对母亲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②.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分)

答:

【答案】示例:

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给我们的关爱也最多。

我们也应该感恩母爱,继续保持我们心中的那份童真,当母亲的生日来临,我们要记得送上我们的祝福,而不应当忘记,等将来才感到后悔。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

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当记住母亲的生日,用自己的行动来汇报母亲。

比如手工制作生日卡片,给妈妈洗洗脚等。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6个字以内)(2分)

答:

【答案】心花(话)怒放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践题。

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感恩母亲”“寸草春晖”等。

(3)这是一个手机极为普及的时代。

短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母亲节这一天,请拟写一则短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意。

要求:

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2分)

短信:

【答案】短信: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祝妈妈节日快乐!

【解析】开放式语言表达试题。

答案围绕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祝福之情;②运用一种修辞。

语言包含深情,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三、阅读理解。

(34分)

(一)古诗鉴赏。

(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2分)

【答案】①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的写法。

“澹澹”(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瑟瑟”:

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涌”字把动态的东西以及他的气势,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据此可知,“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照此方法同样可以分析出“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9.诗中的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答:

【答案】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赏析。

只要结合选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情感来分析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下车引之()(4)入门不顾()

【答案】

(1)同“否”

(2)舍弃(3)拉,牵拉(4)回头看

【解析】此题古文实词的解释。

此类题型常考的知识点有一词多义、此类活用、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和古今异义(如,“委”,古义:

舍弃,今义:

委屈;“引”,古义:

拉,牵拉,今义:

引用,引导;“顾”,古义:

回头看,今义:

照顾;)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答案】

(1)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2)(你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就走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翻译时注意:

这两个句子都是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翻译出来。

12.文中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

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

(2分)

答:

【答案】元方:

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

无信、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分析。

结合文中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具体分析即可。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8分)

时代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人们常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而不是写汉字。

汉字面临有声无形的窘境。

我想只要再过两代人,汉字怎么写大概就没人知道了,因为汉字都是拼出来的。

而且这个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低龄化,现在的孩子没事就抱个“苹果”,连作业都是在电脑上写的。

反观现在全民学英语、学电脑、用苹果手机,这些都是强势的西方文化介入的结果,这当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但是也让汉字,让我们的文化削弱了。

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最基本的语言和文字来支撑。

材料二 曾几何时,提笔忘字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经常遭遇的尴尬一幕!

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能否从事文字工作,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得不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

世界著名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书写对人类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

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印记,在电脑上敲字,则无法形成这种印记,会难以辨识抽象意义,从而造成忘字和错拼现象。

文字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掉珍贵的历史!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劲道的草书,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是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都将“书法”列入了必修课。

材料三 提笔忘字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须大惊小怪。

别说是现在,就是以前我们天天拿笔写字的时候,提笔忘字之事也常有发生。

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上诸多便利的同时,可能会让我们渐渐淡忘和疏失了之前一些最原始、最基础的东西,但不能就把这归结为提笔忘字的“罪魁祸首”。

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自身。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在数码电子产品和传统的汉字书写这两方面,我们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废食。

一方面不可能脱离现实,抵制各种数码产品和新技术,回归单纯的纸笔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传承文化,决不可将汉字书写荒废。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好平衡点,掌握一个“度”。

13.造成“提笔忘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答案】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没有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印记,从而造成“提笔忘字”现象。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根据题目确定答题范围,在材料一中“互联网时代,人们常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而不是写汉字。

汉字面临有声无形的窘境。

14.为什么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

(2分)

答:

【答案】①“提笔忘字”就等于忘掉了珍贵历史。

②“提笔忘字”就等于失去了文明的支撑。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找到题目在材料二中“不得不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

”所以,根据材料二中“文字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掉珍贵的历史!

”“汉字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以概括即可。

15.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汉字面临有声无形的窘境。

B.为了开发智力,培养联想力,有的亚洲国家的一些中小学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C.高学历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不容易“提笔忘字”。

D.我们应该回归单纯的纸笔时代,保留传统,传承文化,汉字书写决不可荒废。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A.“所有人”说的太绝对;C.与原文“提笔忘字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经常遭遇的尴尬一幕!

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能否从事文字工作,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符;D.与原文“一方面不可能脱离现实,抵制各种数码产品和新技术,回归单纯的纸笔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传承文化,决不可将汉字书写荒废。

”不符。

故选B。

16.为了减少“提笔忘字”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至少答两点。

(2分)

答:

【答案】①用电子产品时多用手写输入;②用纸笔练习写字;③在学校上好写字课,普及书法课。

【解析】开放性试题,建议要依据文本内容提出,建议有操作性,利于实施。

把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改为多用手写输入;在中小学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

(四)现代文阅读。

(12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

“你家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

”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

“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轻轻摇着头说:

“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答案】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解析】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

作答时,能答出一个女老师帮助一个偷书的小女孩即可。

18.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答案】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语境下词语的含义的。

解答词语的指代义,一般往这个词的前边找,离这个词最近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找到后代入句子加以印证,通顺即是答案。

19.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答案】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应从文章中去摘录相关信息。

第一处文章说: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这里的“笑”是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第二次文章说“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轻轻摇着头说:

“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这里的“笑”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20.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请举例说明。

(3分)

答:

【答案】要点:

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等。

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回答此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去摘录相关信息。

此文通过直接描写老师的心理、举动来表现她的品格,如老师与这个女孩毫无关系,却扮演偷书女孩的妈妈,替她交清了罚款,看出老师关爱儿童,珍爱儿童心灵,善良,有同情心,有爱心的老师。

五、作文(50分)

21.以“七年级,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审题指导】

“七年级,我长大了”是一篇命题作文。

题目的要求非常简单,写作的范围也很宽广。

对学生来说审题上没有什么理解性的障碍。

针对这类命题的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词。

就这个题目而言,中心词是“长大”,“我”和“七年级”是限制词,这就要求考生只能写能见证“我”在读“七年级”的事了,“了”表示一个过程。

那么,在构思中如何体现出“长大”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叙事或抒情表达自己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体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选取一些原先不懂事到后来懂事的素材,这一个过程就是成长。

另外,作文出新的关键在于“体裁和题材的出新”,如果选取“陈芝麻烂谷子”的素材来组织材料就缺少了新意。

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走出人云亦云的模式之中。

这篇文章,文章的主体是“我”,这一叙述角度很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

当然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植物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篇作文最好写成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

如果写成记叙文和小小说,以融入心理、动作、景物等细节描写。

如果写成散文,一定要有连贯其中的脉络线索。

另外,文章要想取得高分,还必须要有点睛性的句子。

当然这一类的句子主要体现在议论抒情的语句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通常容易陷进为写事而写事之中,只是口头吆喝“我长大了”,实际看不出一点成长,更意识不到成长是一个过程,一种心理的成熟。

另外,文章体裁方面不限制,但并不等于乱写,而是通过你最擅长的体裁来表现“长大了”。

另外文章的选材和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中考作文立意方面,像侮辱老师、民族偏见等的立意是一个忌讳,因此尽可能选择避开。

【写法指导】

1.写清事情的经过,做到内容具体。

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章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3.注意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3.理清楚结尾的方法。

【巧妙构思】

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而且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成长:

品德方面的成长:

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能给父母做事,是一个孝敬父母,帮助同学的孩子。

学习方面的成长:

我能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知道细心地重要性。

能力方面的成长:

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回家了,会为大家服务了,学会了耐心做事,会保护自己。

友情方面的成长:

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失败与沮丧中得到成长:

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而且还学会吸取上次的教训,得到启发。

【构思图式】

【范文展示】

七年级,我长大了

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划破宁静的夜空,我随着一颗新星的升起出世了。

我睁开眼的一刹那,发现我已经长大了……——题记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冥冥谢幕了。

我不禁感叹:

“我长大了!

岁月匆匆,似白驹过隙一般,倏地,我已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娃变成了一个中学生,还没等我细细品尝,童年就弃我而去了。

虽然我长大了,但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他们就像保护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护着我,使我失去了同龄人原有的自由。

有时我也埋怨过他们的溺爱,甚至想大声告诉他们:

“我长大了!

”但是我始终知道,他们是因为爱我才护着我的,想到这里,我收回了那句话,我不想让父母伤心,我理解他们的心,但是我的心也在哭泣,我也在等待他们的理解。

一天,我向父母提出了去同学家玩的要求,他们并没有阻止我去,而是放心的让我去玩,我很惊讶,带着疑惑走出了家门,就在这时,爸爸叫住了我,对我说:

“要不要爸爸送你去?

”我停下了脚步。

对爸爸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

“我长大了!

”这是的我心里特别舒服,就像一块掉在半空中的石头落地了。

爸爸没有说什么,而是对我微微一笑,在他的脸上,我看见了他对我的希望,也看见了他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培育。

每个父母对自己儿女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爱,这种爱是不需要任何言语的,父母默默地付出他们的爱,而我们做儿女的也在一点一点的感受,一点一点的回报。

我长大了,肩上的任务也重了,不仅仅局限于幼时的吃喝玩乐,少时的学习知识,我要学着帮父母分担些什么,要让父母觉得他们的儿女在成长,让他们感到轻松,这才是长大了。

【点评】这篇文章写自己成长的过程,长大后可以分担家务,可以孝敬父母,可以给父母带去欣慰和幸福的感觉。

整篇文章洋溢着青春向上的朝气,颇有感染力。

首尾呼应点题。

七年级,我长大了

岁月匆匆,犹如流星划过天空。

忽然间,我从一个咦呀学语的小鬼变成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